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沙澧东流碧,螺湾汇双河。千百年来,静静流淌的沙澧河孕育了一方灵秀之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让我们来一次激情穿越,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一起探秘这方人杰地灵的沃土上曾经铸造的传奇,相信你对老家漯河会有全新的认识,你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因水而兴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水是生命之源,漯河这方神奇的土地上每一阶段的繁荣兴盛,无不留下水与河的深深印记。

沙河上游,8000年前的舞阳县北舞渡贾湖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一道门槛”。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贾湖遗址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把人类音乐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沙河下游,1800多年前,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汝南郡召陵县(今属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是字典鼻祖、汉字学奠基之作,为中华文化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字圣”。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舟行此焉薄,贾客南来多。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明永乐年间,郾城知县王季立生动描述了当时水旱码头螺湾渡的繁盛。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清末,漯湾河车站建成,为便于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1948年7月,设立县级漯河市。随着漯河经济的发展,牛行街牲畜贸易市场的扩大,以及漯河车站的升级,漯河知名度愈来愈高,1958年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承认“漯”字的第二读音。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内陆特区

改革开放波澜壮阔

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漯河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辖郾城、舞阳、临颍3个县和源汇区,总面积约2640平方公里。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1991年9月,“许慎与说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漯河市蓝天宾馆开幕,这是国内首次举办的国际性许慎与说文学研讨会。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1992年7月,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文,在漯河市试办内陆特区。漯河成为全省也是全国第一个“内陆特区”。

1996年9月,漯河市被批准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漯河市抓住机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干创新,“八五”时期,漯河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30个城市之一。“九五”时期经济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也是从那时起,漯河开始利用自然禀赋优势,实施“沿河布绿”、“围桥造景”、“拆墙透绿”,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滨河城市的特色逐步显现。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创新争先

漯河名片闪耀世界

2003年3月29日至30日,漯河举办了小商桥特种邮票首发式暨首届中原食品节。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2004年漯河区划调整为三区两县,撤销郾城县,设立漯河市郾城区、召陵区,调整源汇区部分行政区划。拉大城市框架,加快城市化进程。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2005年2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作出批复,同意授予漯河市“中国食品名城”称号。至此,漯河市成为全国第一个被授予“中国食品名城”称号的城市。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晒晒“中国食品名城”的超强实力:

如今,漯河市食品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省的1/6、全国的1/60,形成了涵盖肉类、面制品、果蔬、饮料和休闲食品五大行业1000多个品类的食品产业集群;全市鲜冻猪肉出口占全省的90%以上、占全国的1/4,年粮食加工量600万吨,占全省的15%;日产休闲食品3500吨,全国第一;火腿肠、冷鲜肉、麻辣面制品等产销量全国第一。双汇集团成为全球肉类行业龙头老大,国内市场上的火腿肠有一半出自双汇;卫龙集团卫龙辣条成为海外奢侈食品。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2006年11月18日,沙澧河综合开发建设一期工程开工奠基。沙澧河市区段沿岸开发建设东起市区淞江路沙河桥西至107国道沙河桥和澧河桥,全长31.14公里。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2008年8月27日至29日,第六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在漯河举办。由过去的区域性节会提升为国家级大型食品盛会,食博会托起了一方产业,搭起了一个全球食品贸易展销、采购的大舞台,成为食品行业发展的“风向标”。食博会让世界认识了漯河,也深刻改变、影响着这座城市的未来。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2012年10月,沙澧河综合开发建设一期工程竣工开园。一个融自然、生态、亲水、人文为一体的独具滨河特色的风景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和休闲长廊横空出世,漯河魅力四射声名远播。

而今,沙澧河开发建设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2015年11月1日,漯河市被中国文字学会、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授予“中国汉字文化名城”,这是继中国食品名城后的又一金字招牌,对于凸显漯河历史文化,增强发展软实力意义重大。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勤劳的漯河人不懈奋斗,

谱写了在全省乃至全国精彩出彩的光辉篇章,

获得了一张张耀眼的名片:

首家中国食品名城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中国品牌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四城同建”

沙澧大地再展宏图

走进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漯河市确立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和“四城同建”城市发展定位。

建设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

让漯河珠光闪耀全省。

建设中原生态水城

让漯河底色映染中原。

建设中国食品名城

让漯河味道香飘全国。

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

让漯河符号写满全球。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把干的成效体现在漯河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上,体现到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持续提升上,体现到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浓彩上,漯河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成为全省唯一先后三次荣获国务院大督查表扬的省辖市。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从区划设立省辖市,到建设内陆特区,从开发建设沙澧河到“四城同建”,漯河始终发挥“河”的优势,做足“水”的文章,走出了内陆城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显著改观,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发展动能加快转换特色发展之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作为漯河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当时光的指针定格在2019,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的漯河“一城春色半城水,两河四岸景醉人”,一座座桥梁飞架沙澧两岸,一座座高端大气的购物中心拔地而起,一家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漯河。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漯河港开港运营,昔日水旱码头的盛景再现……


我自豪,我是漯河人


珍视上苍的施与,汇聚水与河的灵气,顺应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走进新时代的漯河,发展步履一定会更加坚实,“四城同建”的漯河也一定会传承荣耀,续写传奇,以更加靓丽的风姿闪耀中原大地。


回顾70年,你认为漯河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把你的所见、所思、所感、所盼分享给我们吧!

共同见证一个城市的变迁,

一起珍存一个城市的记忆,

爱我家乡,增辉漯河,

共创漯河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永辉 孙书红

图/ 王晓东 王庆建 郑杰 田纪昌

部分照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