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简介----安庆

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西接湖北,南邻江西,西北靠大别山主峰,东南倚黄山余脉,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称。全市现辖怀宁、桐城、望江、太湖、岳西、宿松、潜山7县(市)及迎江、大观、宜秀3区。全市总面积13589.9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1平方公里。2018年末全市总人口数为524.1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80万人。

城市简介----安庆

2017年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被中国城市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城市”之一(2010年),是全省唯一“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积极推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2017年11月,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17年12月24日,入选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历史沿革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县梅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意。

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以南宋宁宗皇帝潜邸,升舒州为旧安庆府”(治所今潜山古皖城),又作府名。舒州古名“盛唐郡”,见于文献记载最早为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巡至此,“作盛唐之歌”。今新安庆城之驻地叫宜城渡。其地的登云坡原来的名字叫盛唐山,山下临江为盛唐湾古渡口。相传东晋诗人、堪舆风水家郭璞曾经登盛唐山观望长江,有“此地宜城”语,故安庆城别名“宜城”。

安庆城始建于南宋时期。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金人破光山(今河南潢川县之地),而沿边多警。知府黄干在舒州旧址(今潜山县梅城)“建城安庆以备战守”;后因战乱,安庆府于南宋端平二年(1235)移治罗刹洲、杨槎洲;及至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沿江置制大使马光祖为了阻止蒙古大军从水路进攻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市)废舒州府“利用原舒州府城墙砖石改筑于宜城(盛唐湾宜城渡之阴)为新安庆府”(治址在今安庆市),并迁怀宁县治附郭。此地濒临长江,易守难攻。从此以后,安庆府治稳定不移,“安庆”才作城镇地名,并与行政区名称(府、道、专区等)相一致,沿用至今。

城市简介----安庆

安庆建城以后直至清末,均为安庆府治和怀宁县治,民国时期为专署驻地。由于安庆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并且安庆同时又是控制金陵的“西大门”。故明末以来的巡抚亦持节镇守于此。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安庆同时又是安徽省布政使司和安徽省会(皖省省治)所在之地。

1949年4月,安庆解放。并与同年设立安庆市,由安庆专署领导,属皖南行署区,专署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驻晋熙镇)、岳西(驻衙前镇)、潜山(驻梅城镇)、桐城、桐庐(由桐城县析置,驻汤家沟)等8县。1951年桐庐县改名为湖东县,1955年7月1日湖东县改名枞阳县

1949年设安庆市,由安庆专署领导。1951年安庆市改由皖北行署直辖。1952年安庆市由省直辖。1960年安庆市委托安庆专署领导。1961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

1949年设安庆专区,属皖北行署区。安庆专署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怀宁(原驻石牌镇 现驻高河镇)、望江、宿松、太湖(驻晋熙镇)、岳西(驻衙前镇)、潜山(驻梅城镇)、桐城、桐庐(由桐城县析置,驻汤家沟)等8县。

1952年安庆专区属安徽省领导。安庆市改由省直辖。原池州专区所属铜陵、贵池(驻池州镇)、青阳(驻蓉城镇)、至德(驻秋浦)、东流等5县划入安庆专区。辖13县。

1955年7月1日,湖东县改名为枞阳县,驻枞阳镇。

1958年撤销铜陵县,并入铜官山市。原由省直辖的铜官山市改名为铜陵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辖1市、12县。

1959年东流、至德2县合并为东至县(驻尧度镇)。辖1市、11县。

1961年安庆、铜陵2市改由省直辖。

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将铜陵、贵池、青阳、东至4县划归池州专区。辖1市、8县。

1970年安庆专区改称安庆地区,地区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桐城、枞阳、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岳西、潜山(驻梅城镇)等8县。

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安庆地区辖8县。

1988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庆地区,所属的桐城县、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划归安庆市。

1996年8月20日,撤销桐城县,设立桐城市。属安庆市代管。

2005年5月13日,安庆市郊区更名为安庆市宜秀区。

2011年,宿松县被确立为安徽省直接管理县体制试点县。

2015年10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将枞阳县划归铜陵市管辖。(国函 181号)

2016年1月4日,安徽省正式宣布枞阳县划归铜陵市管辖。

2018年7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潜山县,设立县级潜山市。潜山市由安徽省直辖,安庆市代管。

城市简介----安庆

安庆市现管辖3区、5县、代管2县级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底,安庆市辖3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安庆新区东部新城皖江大道123号。该市建成区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6万,该市本级共有5个镇、7个乡,1个农场,89个村(或社居委),1188个自然村庄,总人口共33.42万,总计市区人口约140万。

地理环境

位置

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上段北岸,北纬29°47’~31°17’、东经115”46’~117”44’。长江流经市境200余公里。其四周为:隔江与江西省九江、湖口、彭泽和安徽本省池州市等地相望,;北、西绵亘大别山南脉,与安徽本省霍山和湖北省英山、蕲春、黄梅等地峰壑相通;东北与安徽本省铜陵市枞阳县、合肥市庐江、六安市舒城县等相接。

地貌

安庆地区地貌大致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岗地)、平原几个部分。

中山主要分布于岳西、潜山、太湖、宿松境内,均属大别山系。低山是区内分布最广的一种山地类型,成因也十分复杂。分布于桐城——潜山——太湖深断裂西北侧的多为断块山;怀宁、宿松境内的低山,多为侵蚀低山;少部分为溶蚀低山,它们都属大别山支脉。

丘陵的海拔大都在300~500米之间。一亚类起伏较大,相对高大于100米,脉络清晰,延伸较远,北东走向,可称高丘陵。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前桐城——潜山——太湖南北侧,岳西县天堂镇西侧;另一亚类起伏度小,相对高度小于100米,切割破碎,走向多变,随河谷流向而变,通常称低丘陵。主要分布于太湖县花凉亭水库周围,潜山县野寨、古井、牌楼等乡,桐城市童铺、新安、姚榜三角地带,怀宁县七里湖和皖埠水库邻近地区。

区内台地海拔一般小于150米,相对高30~80米左右,分布于宿松、太湖、望江、怀宁等县的沿湖地带。平原分布于长江沿岸及其支流华阳河、皖河、尧渡河、秋浦河、青通河等下游地带,以及龙感湖、大官湖、黄湖、泊湖、武昌湖、破罡湖、菜子湖、等湖滨地区。

气候

安庆地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适宜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但由于地处中低纬度,冷暖气团活动和交锋频繁,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大。加之地形复杂多样,常有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出现,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水文

城市简介----安庆

安庆地区处于长江下游平原,支流甚为发育。北岸计有二郎河等12条支流,大多与湖泊相串通,从东南向流动,注入长江;南岸计有尧渡河至青通河等6条支流,呈南北流向,注入长江。此外,龙泉河、鹰山河向南注入江西省鄱阳湖和太白湖。发源于岳西县境的淠河向北注入淮河,杭埠河向东注入巢湖。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在对1000多个矿(床)点、矿化点的普查和详查中发现,境内矿种主要有铜、铁、金、银、钼、铅、锌、钴、镍、铀、硫铁矿、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重晶石、硅灰石、白云石、红柱石、磷、玻璃石英、石墨、瓷土、硅线石、金红石、蓝晶石、透辉石、透闪石、蛇纹石、烟煤、无烟煤、石煤、泥炭、天然气、矿泉水等。探明储量的主要有铜矿、铁矿、铅锌矿、金矿、银矿、钨钼矿、钴矿、煤矿、石煤、磷矿、硫矿。[3]

安庆市有各类矿产资源70余种,其中非金属矿藏中肥料、建筑材料、化工原料、美术工艺原料等种类储量大,品种全,品质优,为全省之最。安庆市各地均有矿点分布,其中怀宁较多。怀宁金属矿、非金属矿、能源矿等均较丰富。

土地资源

安庆地貌丰富多样,总体特征西北部是大别山中低山区,东南部为长江洲圩滩地,中部丘陵起伏,间有低山、湖泊。各类地形构成是:山区面积占35.69%,丘陵面积占33.1%,圩区面积占20.05%,江湖水面占10.58%,长江外滩占0.58%。土壤也呈多样化,分属6个土纲、12个土类、25个亚类、94个土属、147个土种。

生物资源

林业用地5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8.5%,活立木总蓄积量1244.37万立方米。在山丘、滩涂和圩畈等多种地形中拥有各类乔灌木1048少;年日照时数大部地区正常略偏少。

人口民族

2018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36‰,比上年上升0.16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92‰,比上年下降0.2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5.44‰,比上年上升0.37个千分点。201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22.1万人。

经济概况

安庆市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轻纺食品、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商贸流通四大支柱产业,以及农业、文化旅游、建材器械、医药、船舶、航空、电子商务等新兴环保、高科技、服务产业。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明确定位:安庆,是全省三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三大产业组团之一、六大交通枢纽之一、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打造带动皖西南、辐射皖赣鄂交界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全国重要的石化和轻纺产业基地。2013年,安庆市以GDP1900亿元跻身安徽省前三甲,跨越千亿元,创历史新高。

城市简介----安庆

第一产业

安庆市内种植业可分为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两大类,粮食作物有水稻和旱粮作物如麦类、豆类等,经济作物有油料、棉花、茶叶、蚕桑、麻类等。

安庆地区土地总面积为20420.3平方公里(折合3063.02万亩),其中可利用生产用地为2239.4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可利用水面),按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占有可利用土地4.08亩;非农用土地面积为823.5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7%。区内生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其中栽培农作物品种520多个,木本植物品种800多个,畜禽品种20多个,淡水鱼类84种,还有数千种野生动植物。

建国前,在封建社会制度的束缚下,大部分土地为地主阶级占有,农民被剥削,受压迫,进行带有强制性的劳动。同时由于生产方式原始,耕作技术粗放,因而安庆地区的农业十分落后。

1949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只有3.10亿元(折新币),粮食总产量仅54.3万吨,平均亩产90.5公斤;油料总产1.76万吨,平均亩产25.5公斤;棉花总产1660吨,平均亩产6公斤。广大农民生活极为贫困,常年处于饥寒交迫之中。

建国后,进行土地改革和生产关系的调整,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同时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39年来,安庆地区农业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950~1957年,粮棉油等种植业产量得到大幅度增长。这一阶段,完成了土地改革,开展了农村互助合作运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57年,全区粮食总产113.65万吨,比1949年增长109.3%;棉花总产24.74万担,增长645.5%;油料总产47.9万担,增长35.5%。1958~1978年,农业生产处于长期徘徊局面。这一阶段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片面强调生产关系变革,随意改变基本核算单位,推行平均主义,从而导致农业生产多年徘徊不前。20年间,农业总产值平均年递增速度只有1.7%。1979~1988年,农业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确执行了“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生产方针,合理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从而出现了农林牧副渔各业持续增长、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产品商品率显著提高的新局面。

1987年全区粮食总产213.1万吨,比1978年增长16.2%,比1949年增长292%;1987年棉花总产4.41万吨,比1978年增长80%,比1949年增长230%;1987年油料总产8.64万吨,比1978年增长116%,比1949年增长400%;1987年出栏肥猪146.35万头,比1978年增长40%,比1949年增长960%;198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为16.17亿元,比1978年增长51%,比1949年增长420%;1987年全区农村人均收入369元,比1978年增长338%,净增284.8元。另外,农民随着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改善,消费质量也有显著提高。农村在社会经济技术和物质方面均具有一定基础,为今后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城市简介----安庆

截至2018年,安庆市建立市、县两级粮食储备制度。实施水稻、棉花产业提升行动,粮食总产增长13.7%,棉花总产增长52.1%。畜牧渔业推广生态、规模养殖,肉类和水产品总产量分别增长18.1%和18.9%。共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0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40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12个。农村土地流转加速,规模经营面积超过100万亩,集约化水平全省领先。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服务,农民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比重提高到40%。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减少贫困人口54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建成沿江泵站14座,完成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1座,建成“村村通”公路4533公里,解决71.6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农村沼气发展到9.18万户。新农村示范村镇建设扎实推进,村庄规划整治取得实效。实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血防造林和沿江湿地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覆盖率由34.5%提高到36%。

第二产业

早在东汉年间,境内已有采矿、冶炼、砖瓦、陶瓷、土纸和丝棉织品的生产。唐、宋时期,贵池、宿松等地的冶铜、铁、铅业较发达。李白《秋浦歌》中“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就是描绘贵池一带冶炼工场的情景。南宋时,造纸业开始兴盛,贵池的白麻纸在唐、宋两代均为贡品。铸钱场所则分布于贵池、怀宁和宿松,以江南永丰监和江北同安监(今铜陵市枞阳县会宫镇境内)最享声誉。铁、竹、木农具及生活用具制造的历史也很久远,潜山竹席和竹编在汉代就销往国外。明、清时期,境内缫丝、纺织、酿酒、食品业发展迅速,到民国初年,机织土布已年产数十万米。

安庆工业起步于1861年,就囊括了中国近代工业中官办、官督商办和商办3种典型形态。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湘军首领曾国藩在安庆南庄岭一带,创设安庆内军械所,云集了诸如徐寿、华衡芳、李善兰等中国一流的科学家,为中国最早的官办“洋务”之一,开创了近代中国机械工业和造船工业。当年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是全国最早的近代机械工业,次年建造了我国第一台蒸气汽机和第一台机动船。安徽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个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诞生在这里。安庆在安徽最早创办邮政局(1875)、电报局(1875)、电厂(1907)和自来水厂(1910)。光绪三年(1877年),安徽首家以机器采煤的池州煤矿,为官督商办企业,共经营14年。其后,又相继出现20多家矿业公司。光绪三十至三十四年,为安庆近代工业发展高潮时期,源长织布公司、万新炼蜡公司等11家商办工业陆续开办。20世纪20年代中期及抗日战争以后,安庆工业曾出现短暂的高涨,但很快又复归衰落。

安庆近代工业因政治、经济环境动荡,资本投入重商重利、产业配置脱离本地资源优势,以及近代工业的技术先进性未能充分显现等缘故,故就整体而言,其消沉与兴盛几乎是相伴出现的。抗日战争以后的十几年间,安庆民族工业趋于凋败,经济日渐衰落。1949年,工业总产值221.9万元。

建国以后,国家对私营工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和统购包销,对个体手工业采取组织联营、联产联销等办法,促使了区内工业的复苏。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末的195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1.16亿元,比1949年增长了2.1倍。

城市简介----安庆

1958年,区内工业管理体制作第一次大调整,兴建了一批小化肥、小农机、小煤窑、小水泥、小钢铁等“五小”工业。由于“大跃进”时期的政策失误,到“二五”计划末期,工业总产值却降至9173万元。后经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到1965年,工业总产值又上升为1.34亿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区逐步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工业企业实行整顿和技术改造,扩建和新建一批轻工企业,同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1987年,全区工业企业(包括乡办)共有2060个,职工13.3万人。当年实现利润总额8876万元,其中独立核算的全民、集体所有制和乡镇企业分别为4700万元、2749万元和1427万元。

截至2018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9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55.1亿元,增长21.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02.5亿元,增长3.5%;集体企业6.4亿元,增长16.1%;股份制企业292.9亿元,增长25.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6.2亿元,增长30.5%。重工业增加值267.6亿元,增长16.7%;轻工业增加值187.4亿元,增长28.4%。

安庆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98.67,比上年提高34.24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1726.3亿元,增长40.9%;实现利税165.9亿元,增长22.4%,其中利润80.4亿元,增长31.8%。

第三产业

安庆地区商业历史悠久。北宋时,舒州人“善商贾”。南宋后期,安庆为府、县(怀宁)治所,城中“商贾辐辏,百货骈阗”,为长江北岸商业重镇。清初定为安徽省会,商业更为发达,除省、县城外,一些重要集镇也逐渐繁荣。如桐城县枞阳镇(今铜陵市枞阳县枞阳镇)为县之首镇,系6县水口,“百货攸集”;桐城县青草塥,在丰水季节为皖西、鄂东土特产的集散地;怀宁县石牌镇为潜山、太湖、宿松的通道,常年“商贾云集,贸易兴旺”。

乾隆、嘉庆年间,徽州人在安庆一带经商甚多,时称“徽帮”或“徽商”。安庆城较大的钱庄、当铺、绸缎庄、布店、纸坊、茶叶店、南货店皆为徽商开设,他们资金雄厚,经营行业广泛,掌握着金融及大批物资,操纵了市场。区内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贵池、东流等县,均有徽商开设的店铺或与徽商有贸易往来。

民国初期,安庆城有商店1100多家,被列为安徽四大市场之一;池州城内有钱庄、布店、日杂商店800多家;宿松县城关有商店500多家;岳西县衙前有商店60余家;至德、东流共有商户2100多家;怀宁石牌镇有大小商店800多家。

抗日战争时,安庆及沿江集镇为日军侵占,随即成立了“安庆物资统制委员会”,并开设“洋行”,用来控制经济、垄断市场。抗日战争胜利后,部分老店复业,商业稍有复兴。但不久内战发生,通货日益膨胀,货币贬值,商业又陷入黯淡境地。到民国38年(1949年)3月,全区有私营商户14577户,从业人员22908人,年营业额为5837万元(折新人民币)。

建国后,区内商业几经曲折而逐步兴旺起来。1950年专区成立烟酒专卖管理处及百货、土产、粮食、花纱4个专业公司和供销合作社,在广大农村普遍建立了商业网点,逐渐形成了国营商业体系。1956年完成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小商贩的合作化。1958年实行“大跃进”,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合并,合作商店升为国营,商业网点减少,集贸市场被取消,使全区商业遭受严重挫折。1961年恢复供销社系统和合作商店,增加了网点。1962年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开放了一部分集贸市场。到“文化大革命”时,因全面限制商业经济的发展,集贸市场再度关闭,商业战线又遭破坏。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搞活政策,区内逐渐建立起以国营商业为主导的“三多一少”(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渠道,少环节)的商品流通新体制。国营、新老集体、私营、个体、联营各种类型商业都得到发展,促使了商品流通领域的兴旺发达。到1987年底,全区商业批发站、公司、商店、贸易中心和新老集体、私营、个体等商业企业达6万余个,从业人员121691人(含乡村32725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55862万元,比1949年分别增长4.1、5.3和26.6倍。

截至2018年,安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14.5亿元增加到243亿元,年均增长16.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748亿元和372亿元,净增453亿元和146亿元。进出口总额由1.6亿美元增加到5.2亿美元,年均增长26.7%。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8.9亿元,是前五年3.34倍。

城市简介----安庆

社会事业

场馆

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安庆市体育中心、安庆九牧体育馆、安庆市博物馆、安庆科技馆、陈独秀纪念馆、再芬黄梅公馆、安庆市图书馆、黄梅戏会馆、安庆城市规划展览馆、安庆市革命文物陈列馆

教育

  • 高等教育

安庆市内的高等院校已有5所,安庆市宜秀区大学城分布了安庆师范大学、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安庆技师学院等高层次学校,是安庆市政府健全教育资源、办好高等教育、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重要科技人才储备基地。

  • 基础教育

重点中学

安庆一中

安庆二中

安庆石化一中

杨桥高中

安庆七中

安庆十中

安庆九中

桐城中学

天城中学

桐城八中

怀宁中学

怀宁二中怀宁新安中学

野寨中学

潜山中学

高河中学

太湖中学

望江中学

望江二中

岳西中学

宿松中学

程集中学

交通

安庆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距上海568公里、南京323公里,九江224公里,黄石273公里、武汉357公里。安庆是长江下游重要的港口城市,具有便捷联系周边、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安庆市现已初步形成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等运输方式齐全、广泛联系周边的综合运输网络,是安徽省以及华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也是皖、鄂、赣三省交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 公路

沪渝高速(G50)、济广高速(G35)、合安高速(G4212)、岳武高速等高速公路干线、105、206、318三条国道在市境交汇。

已建成通车的安庆长江公路大桥。总投资约47.41亿元,安徽省跨度最大的斜拉桥——望东长江大桥(公路)

  • 铁路
城市简介----安庆

安庆火车站:始建于1995年,现为二等站。是华东地区安徽省皖西南区域中心城市安庆市的重要骨干铁路枢纽站之一,是合九铁路的支线,宁安高铁的终点站,阜六景铁路的枢纽站,合安城际铁路的衔接站。是连接京津冀、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都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城市群铁路枢纽副中心之一。

安庆长江铁路大桥:全世界跨度最大的四线铁路桥——安庆长江铁路大桥已经正式合拢。合九铁路、建设中的安庆长江铁路大桥,跨江宁安城际铁路(南京-安庆)、合安城际铁路(合肥-安庆)、阜阳——六安——安庆——景德镇铁路、随州——麻城——安庆铁路。

  • 港口

安庆港:安庆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八百里皖江的源头,临江近海。安庆港是长江干线上兼有沿海和内陆双重优势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也是安徽省境内长江北岸唯一深水良港,被称为 “皖西南咽喉”。安庆港历史悠久,素有“千年古渡百年港”和“八省通津”之美誉。早在南宋安庆建城前,便有盛唐湾古渡口。1902年安庆被辟为“通商口岸”。1986年安庆港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外贸口岸,1996年对外国籍船舶开放,2004年被国家公布为全国主要港口。安庆港现有三大港区,即安庆本港区、宿松港区、华阳港区,大小泊位220余个,其中主要生产用泊位180多个,5000吨级泊位10个,集装箱专用泊位3个,锚地4处。码头前沿最大起重能力40吨,港口年设计综合通过能力3000万吨。200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近3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近万箱。

  • 航空

安庆天柱山机场:位于安庆市大龙山,于1993年10月正式通航,机场等级为4C级,可供波音737及以下机型起降,是安庆市人民政府在军用机场的基础上投资兴建的军民两用机场,是安徽省比较早的机场之一。先期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重庆、武汉、海口等航线。

新的机场又在扩建之中,新机场选址在安庆怀宁县三桥镇。

历史文化

安庆地区历史悠久。安庆建府之时,正是国家处于社会大动荡、人口大流动之际。中原文化的南移,吴、楚文化的交融,刺激着地域文化的发展。到了明清,境内的文学艺术逐步繁荣,并一度呈现出鼎盛局面。

方言

安庆市所辖各县,从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和方言分区上看,它既是在安徽、湖北、江西三省的交界地,又处于几个大方言区的边缘。西部的宿松,岳西和太湖这三县跟湖北省的黄梅县、英山县接壤,与湖北省最具特色的“楚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地区南面的望江与宿松一部分,跟江西的彭泽县隔江相望,而江南东至县的大部分更处在江西省地域的环绕中,这一带“赣语”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北面、东面和东南面的岳西、潜山、桐城、贵池和安庆市,或毗连霍山、舒城或坐落沿江两岸,这一大部分区域均处在江淮次方言的强大影响之下。因此,区内方言既含有“楚语”、“赣语”、“江淮方言”的某些特征,同时又掺杂各种方言而汇成地区独有的地方色彩。

城市简介----安庆

饮食

安庆的饮食属于徽菜系,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如老鸡汤泡沙米、剑毫鳝鱼、石塘甲鱼等。著名风味小吃有江毛水饺、迎江寺素锅贴、韦家巷汤圆、蒋大顺粉蒸肉、肖家桥油酥饼等。安庆地区处于大别山、天柱山,除了饮食,安庆人更喜欢品茶,比如安庆比较有名的茶叶天柱剑毫等。

宗教

中华禅宗圣地:和中国内地其他地方一样,安庆市主流的宗教派门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至唐宋年间,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中华禅宗开山鼻祖二祖慧可受达摩心法只身南下司空山,开宗立派,三祖僧璨完成了禅宗的理论体系。至今安庆境内仍留有二祖禅堂、三祖寺和迎江寺等诸多的佛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有安庆市佛教协会,安庆市伊斯兰教协会,安庆市天主教爱国会,安庆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等。

戏曲

黄梅戏: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的美誉,是中国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和传承地。清乾隆年间,发源于皖鄂交界处的采茶调传至安庆地区,后与本地方言相结合,经严凤英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继承与发扬,逐渐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剧种——黄梅戏。成长于安庆地区、兴盛于安庆地区。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等著名曲目脍炙人口,深受海内外广大戏曲爱好者的喜爱。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剧:徽剧的形成,融汇着西部的秦腔和东南的弋阳腔、昆腔。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相继进京,使徽剧扎根京城,进而风靡全国,并最终演化成京剧。潜山人程长庚,是促进这种演化的主要人物,人称“京剧鼻祖”。

文学和思想

桐城文派:散文的勃兴,发端于明,昌盛于清。以方苞、戴名世、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文派”,兴盛了200多年。

小说: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创作出百部小说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领域。

书法

皖派:几乎与徽班进京的同时,怀宁邓石如也步入京都。他以书法和篆刻的杰出成就。其作品被人推为“神品”、“千数百年无此作”,并独辟了篆刻艺术中的“皖派”。

文化节

城市简介----安庆

中国黄梅戏艺术节:是针对我国著名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而开展的一个文化艺术节,1992年10月6日诞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是中国第一个黄梅戏艺术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交流展示的重要艺术节之一,是安徽省安庆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和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形象。从开始举办第一届到2012年为止,一共举办了六届文化艺术节。黄梅戏艺术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安徽省五大节庆活动之一、全国文化节庆的知名品牌。

美食特产

胡玉美蚕豆辣酱:中华百年老字号,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胡玉美酱园采用川中辣酱风味,试制成“胡玉美蚕豆辣酱”,色泽泛红,味香细腻,微辣而甜,风味独特,一时名扬四海,远销国内外。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国际荣誉奖章,并先后在上海国际展览会、西湖博览会上,获“国光”银质奖章,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和轻工业部优质产品。“振风牌”胡玉美蚕豆辣酱为畅销国内外的名牌食品。

墨子酥:中华百年老字号,安庆糕点名坊“麦陇香”的传统特产。麦陇香墨子酥制作须经过九道工序,精心配料。主要原料是上等黑芝麻、小磨麻油、精细白糖等。产品形同乌墨,油而不腻,香甜爽口,具有润肺补肾利肝等功效,老少皆宜。曾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和安徽省优质产品奖。

柏兆记:中华百年老字号,是清末柏绍卿创牌的专营清真名糕细点的老店,始建于1904年,是安徽省唯一一家专业加工生产清真食品的企业。其创始人柏绍卿从一根扁担开始,一炉饼、一壶浆、沐清风、踏明月,朴实诚毅。最终成就了百年品牌“柏兆记” 。“柏兆记”的中秋月饼是“柏兆记”拳头产品,皮薄馅靓、口感滋润柔软、品味高尚、质量上乘。历史成就品牌,今天的柏兆记成为安庆食品行业一颗靓丽的奇葩,为安庆的百姓购买高档糕点、美食消遣提供了各种丰富的选择。

天柱剑毫:特种绿茶,叶披白毫,形如宝剑,生长于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早在唐代就享有“天柱茶甘香芳美”之美誉。色翠毫显,味鲜爽醇浓,汤色碧亮,香气若兰,被全国名茶评比会评为全国“十大新名茶”之一,获部优新产品称号。

怀宁贡糕(石牌贡糕):是安庆市石牌地区汉族传统糕类名特产品,相传此糕在大明永乐年间曾做为贡品上贡给皇帝朱棣品尝,因此得名为"贡糕"。至今已有500多年生产历史。该产品洁白柔软,香甜味美,是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在省内外享有盛名,畅销全国各地。石牌贡糕生产厂家众多,其中品质最为上乘的是石牌食品厂生产的顶雪贡糕,因其色如高山之巅白雪,故名“顶雪贡糕”。顶雪贡糕是“安徽省旅游指定产品”。

潜山舒席:产于安庆市潜山县,古时潜山称舒州,故得名“舒席”。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舒席以腊水竹为原料加工精心编织而成,色泽鲜润,莹沽柔滑,不腐不蚀,折卷不断,携带方便,畅销日本、巴西、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品种有床席、枕席、挂席、榻榻米等。舒席精品被中国科技博物馆收藏。

雪木雕塑:是用去皮的向日葵杆为原料,以花鸟虫鱼、楼台亭阁为内容,经艺术家手工制作而成的立体画工艺品。作品晶莹剔透、富丽高雅、情趣天然,且抗老化、不变色,堪称中华一绝。工艺美术家黄德义先生雪木雕塑作品,1991年荣获黄山国际旅游节名优工艺作品;1992年入选中华百绝博览会工艺绝活;1994年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并入选中国美术馆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名家作品展》。雪木雕塑系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庆市人民政府外事礼品。左图展示的是安庆市的振风塔。

风景名胜

城市简介----安庆

天柱山: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境内的天柱山是安徽之源,国家5A级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国最早五岳之南岳(古南岳),是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天柱山主景区面积82.46平方公里,分8个景区和3个外围景点,有45峰、17岭、18崖、22洞、86怪石、18瀑、17泉。主要景点有炼丹湖、飞来峰、天柱峰、薛家岗古文化遗址、龙潭河、三祖禅寺、石牛古洞、神秘谷、大天门等。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批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0年获“AAAAA”旅游区称号。

迎江寺:迎江寺位于安庆市区枞阳门外长江边上,古称护国永昌禅寺,又名万佛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邑绅阮自华募资重修,殿宇华丽,气势恢宏,为沿江名刹。寺由殿、堂、阁、楼、房、塔、园等古建筑群组合而成,占地2.2万平方米。临江的山门上嵌有清朝光绪皇帝手书的”迎江寺”三个金字。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振风塔:振风塔坐落于安庆市区的长江边上,有”万里长江第一塔”,“过了安庆不说塔”和“宝塔王”的美誉。“塔影横江”是一幅晴空月夜美丽奇异的图画,被誉为安庆胜景之一。是七层八角楼阁式的建筑,当时是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采的精心设计,相传它是为了振兴文风所建,建于明代隆庆二年,隆庆四年完工,历史悠久。

市区老街

倒扒狮牌坊:倒扒狮步行街位于安庆市老城区内,因倒扒狮古牌坊而得名。倒扒狮古街长约二百余米,宽约三余米。两边商铺林立,热闹非凡。其街区整体建筑较好的保持了明清风格,是一条保留安庆古城传统风貌的商业街。该街是研究安庆地方史和明清建筑艺术的重要地方。是安庆市重点保护文物古街。

人民路步行街:横贯老城区中心,长3203米,一块板型,其中西段为商业繁华地段。当时是安庆唯一一条东西走向的主干道。2012年10月,处于人民路年久失修和人防考虑,安庆市政府将投资8亿元对人民路进行改造,使”倒趴狮”等历史文化街区与繁华闹市更贴近。安庆人民路步行街分为人民路地上步行街和人民路地下步行街。这里聚集了特步、红蜻蜓、李宁、纪念日、三福、苏宁等知名品牌专卖店,是安庆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

孝肃路街道:位于老城区中心,是安庆市历史文化名街。东起宜城路口,和华中路口接连;西至北正街口,全长1445米。该路在民国初年由石家塘、程公祠、法院街、公安局街、党部街、姚家口、法政街、拐角头组成。

德宽路:为纪念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石德宽而命名,是安庆市历史文化名街。该路西南起玉琳路街道,东北至集贤路街道口,其中北正街口到集贤路口向东弯成东西向,全长1724米。

程良路:安庆市历史文化名街。南至江边大观楼,北至玉琳路,全长172米。民国25年(1936)以纪念烈士程良而命名。

城市简介----安庆

吴越街:安庆市历史文化名街。南起人民路,北至宣家花园街,全长323米。以纪念清末吴越烈士命名。自人民路至孝肃路一段,清为按察使司署,民国初为安徽巡按使署所在地,民国15年(1926)毁于火灾。拓宽庆云街时,于街西口到安庆高等法院开辟此路碎石底,铺沥青,是安徽省修筑的第一条柏油街道。孝肃路至宣花花园一段,民国初为安庆高等法院的在地,沦陷时期辟一土路。83年该段铺沥青,长118米。

菱湖风景区

菱湖风景区:位于安庆市区,居老城东北,总占地面积4.496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107平方公里、陆地2.389平方公里。菱湖风景区包含菱湖公园,莲湖公园,皖江公园和安庆皖江广场四大景区,共由五个湖泊组成,分别是菱湖、莲湖、小菱湖、东湖、西湖,其中东湖和西湖并称为大湖。2007年,”安徽省安庆市菱湖风景区综合整治工程”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1年1月31日,经国家旅游局评定,安庆菱湖风景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安庆莲湖公园:位于大湖风景区东南部,始建于1985年,因其内有一莲湖而命名,是安庆市唯一开放型公园。

安庆动物园:于1956年在安庆市菱湖公园内现址建园,开放至今已有56年的历史。安庆市动物园圈养有野生动物50种300多头(只),其中70%以上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年接待游客十多万人次。

巨石山滑雪场:位于安庆市北城,风光秀丽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巨石山,是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点项目之一。巨石山滑雪场是安徽省首家户外山地滑雪场,将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届时将填补安徽省内无滑雪场的空白,成为华东地区冬季滑雪度假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场馆园区

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黄梅戏是安庆市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戏曲剧种,是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名扬海内外,已成为安庆市标志性的文化形象。项目规划占地面积62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212平方米,其中:剧场6500平方米,辅楼主要为由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教室、小剧场、排练及部分展示空间组成。建设黄梅戏艺术中心,使之成为集研究、创作、教学、排练演出、艺术制作等多功能,融文化、经济为一体的综合性黄梅戏艺术中心。

安庆永顺植物园:地处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北依安庆市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东临石塘湖景区,西靠安枞公路,距安庆市中心10公里,距安庆天柱山机场3公里。国家AAA级旅游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植物园规划面积2400亩,核心景区占地约300余亩,拥有各种植物上千种,分为露地植物和温室植物两大展区。主要种有银杏、杜英、红枫、千年红油桃等百十种名贵树种。

城市简介----安庆

旅游攻略

景点概况

安庆,皖西南中心城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委婉清新的黄梅戏,弦歌高唱的徽班京剧,风格各异的两个曲种都发源于这个“八省通津”的安庆;自然风光绮丽,人文景观丰富,瑰丽的天柱山、秀美的菱湖、五千年文博园,还有“万里长江第一塔”振风塔耸立在迎江寺旁;来到安庆,不能错过的还有美食,江毛水饺、岳西茯苓、鸡汤泡炒米等。

最佳旅行时间

四季皆宜,春秋最佳。

建议游玩天数

2天

当地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语言

赣语、江淮官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