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好選物理,成績差選歷史?再這樣選就是坑孩子

一位高中生的困惑

最近有個學生在問:高一時選科,我選的是純理,就是物理化學生物,現在物理生物完全聽不懂,很喜歡地理歷史學科,要不要轉歷史地理?

成績好選物理,成績差選歷史?再這樣選就是坑孩子

既然喜歡歷史和地理,物理和生物聽不懂,當時為何要選擇物理生物?學生的回答是跟風選擇,因為身邊比較多的同學都選擇了純理,就算不是純理,也先擇了物理化學或者物理生物,而且父母也叫他必須選物理,心一橫,就選了純理。

作為重慶新高考第一屆考生,很多家長和考生仍舊認為選擇歷史政治地理的學生不是因為喜歡而選擇的,而是因為學不來物理。有人更直接地說“學習不好的才選擇歷史”。其實,這種認識是片面的,選物理的也不都是學習好的,有父母逼的、跟風選的,也有為了以後好選專業的,而歷史,也有因為喜歡而選擇的。

都說選歷史不好就業,但是一旦就業,就有可能會很好。一位曾經的理科生這麼說:“我們當年分好班差班,成績好的在好班,高考考理科,成績差的考文科。現在當年成績差的人現在基本都是公務員和領導,而成績好的學了理科混得像條狗。”

原理科中,最難的就是物理!高中物理知識量大,內容抽象,知識缺乏聯繫,思維要求高,這都讓很多學生感到非常頭疼,高一學力學就感覺到非常吃力了,到了電學和磁學,則可能會出現完全聽不懂的情況。生物對於理科思維好的學生來說並不難,只會有個別章節出現聽不懂的情況,比如遺傳部分,但是生物的知識點瑣碎,要求大量的記憶,而且考試題目越來越靈活,考好也不容易。

如果上課能聽懂,只是考不好,一般和做題的題量有關係,做得多了,基礎紮實了,自然也就能提高了,但是如果上課完全都聽不懂了,這就和智商、能力有很大關係了,這個時候說明你不適合學物理。連大學都考不上,還談什麼專業?

選歷史政治地理,只要態度端正,學習刻苦,多數還是能考個好成績的。成績好的學生,讀名校的金融、法律、外語、中文等專業,前途一片光明。對於一般學校的學生,則是考公務員的主力,而對於“文科生”來說,考公務員也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理科生”無法比的,所以才有了上面那位理科生所說的那種結果。

30年前,中國急需經濟建設出成效,所以才有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說法,而在今天,很多曾經輝煌的行業都成了夕陽產業,文科生的作用不再是可有可無,其作用不可替代,社會也需要複合型人才,所以才會進行新高考改革,希望學生和家長不要被老觀念,影響了未來的發展。

關於政史地和物化生的誤解

半期臨近,新高考高一學生即將進行預選科,也就是模擬選科,並在本期末或者下學期開學確定最終選科組合。如同上面那位同學一樣,很多家長和學生都對物理和歷史的選擇存在誤解,今天點劃君就來詳細說說。

誤解一:歷史比物理容易學、容易得分?

很多家長和同學選擇歷史一大理由是:物理沒希望了,數理化不懂,歷史政治容易學,那就選歷史政治地理吧。

實際上,純文選科並非家長學生想象的那樣簡單。

文科確實需要大量的記憶,但僅靠背書是遠遠不夠的。

成績好選物理,成績差選歷史?再這樣選就是坑孩子

文科的高考能力由低到高為識記、理解、應用等組成,識記只是學文科最基本的要求,理解和應用難度就大多了,這也正是文科高考失分的難點。君不見,高考成績就能說明問題,高考理綜260+的同學有多少?文綜240+的同學又有多少?但各省高考文科分數線普遍高於理科分數線。

從學習過程來講,理科有快速突破的可能性,但是文科呢?文科同學有大把的知識要背,大把的習題要做。除了老師給你講完的那些理論知識,剩下的事情完全是你自己在做主,文科生提分的方法說白了就是沒有方法,只有一個詞:刻苦。

怎麼提高語文成績?怎麼把作文寫到50分+?怎麼讀懂文言文?這些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多讀,多做,多背。當你把必背篇目,實詞虛詞句式成語背到半夜叫你起床你都能倒背如流,現代文、詩歌閱讀題做到時時手軟,看書看到走火入魔,經典作文背到口舌生瘡你就知道答案了。

英語怎麼考120以上?教科書上單詞語法沒有背到滾瓜爛熟永遠不要問這種幼稚的問題。

政史地怎麼考高分?當你把教科書翻毛邊了翻爛了翻到面目全非了你就知道答案了。

一個省份的錄取分數線,是由當年考生人數、試題難易程度、錄取人數等多種因素綜合決定的。與文科難不難考沒有關係。一般情況下,文科分數線比理科高,這是因為文科考生少、錄取人數也少(一般為三比一)。頂尖大學文科錄取分數線低於理科,因為理綜很多學霸能考到260以上,但文綜很少有考生能突破230。

誤解二:物化生不需要背書?

很多家長和同學認為物化生不像政史地,不需要背書

高中化學、生物被稱為"理科中的文科",需要背誦記憶的知識點非常多,物理到了電磁學的時候,光是受力分析都需要很長時間,這些都需要大量記憶。

成績好選物理,成績差選歷史?再這樣選就是坑孩子

“化學是一門記憶加實驗的科學”,化學學得好的同學主要是因為掌握了化學的記憶方法,高效而又輕鬆地記憶化學知識。化學雖然是屬於理科,但是要背的內容確實特別多,元素的各大性質,化學反應,化學方程式等等,都需要通過記憶來掌握。但是死記硬背有用嗎?2018新課標三的一道工藝流程是關於碘酸氫鉀的方程,看起來並沒有學過。但是實際上是高一一來就學過的,碳酸氫鈉與氫氧化鈉的反應,覺得很多同學停留在了背誦階段,並沒有理解原理,就不會靈活應變了。

“死背活用”是化學學習的特點,“死背”的目的是掌握化學學習內容,熟悉有關知識,使應考時有備而戰,減少粗心遺漏造成的失分。“活用”則是要求在“死背”的基礎上,對應掌握的知識能融會貫通,提高解題的能力,解題的技巧,解題的速度。

生物最基本的東西其實有點像文科,而且知識很瑣碎,也很多,需要背誦和記憶。想要學好生物,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是前提。這裡的記憶與化學、物理原理和公式的記憶一樣,需要以深刻理解為基礎。但是由於生物學科的教學內容多、推進速度快、層次跨度大,所以在學習生物的整個過程中要努力做到對概念深刻理解、準確記憶、精準描述。

另外,政史地也不只是背背書就行了,它們要求的綜合能力都比較高,有時一個問題可以橫跨幾千年,並且牽扯到世界各國的地理問題和政治問題,這就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較廣的知識面。

誤解三:歷史都是冷門專業?物理都很好就業?

不管物理歷史都有熱門專業,也都有冷門專業。據麥可思發佈的《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顯示,化學、法學、歷史學都屬於就業紅牌專業。直接將物理歷史這樣對立比較毫無意義。

很多家長和學生都認為,理工類學生比文科就業前景好,所以就要選理科。

實際上,未來的就業趨勢很難預測,讀文科和讀理科都存在就業上的風險。文科和理科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以後的前途是靠你自己的。

並且,高考文科生們並非只能選擇純文專業,還有很多文理兼收的專業可供選擇。

理工科就業好的前提也是要“學好”,如果你在理科方面不優秀,只為了現在還說不準的大學就業,一味趨從大眾卻壓抑個性,只會導致高考成績的不理想,升學大關都過不了,何談就業前景呢?

歸根到底,考大學輕不輕鬆,找工作容不容易,最終都取決於個人實力和能力。即使是冷門專業,如果學得很好照樣有好的前途;同理,即使是熱門專業,如果學得一塌糊塗,也同樣不好找工作。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文科或理科哪個好,而是自身更適合文科還是理科。

誤解四:女生就應該選歷史科?男生必須學物理?

以前有一種很普遍的現象,高中文理分科時,男生偏理,女生偏文。現在到了新高考選科,這種現象仍舊普遍。選歷史的五十幾個學生,男生只有十來名,是絕對的“弱勢群體”。如何看待歷史選科這種“陰盛陽衰”的現象?是因為女生更適合學歷史嗎?女生認識上更傾向於形象思維,她們感受力、洞察力比較強,有表達上的優勢,選擇歷史是正常的;而男生傾向於關注自然科學,喜歡技術研究、開發創新,分析力、判斷力強,邏輯思維發達,選擇物理也在常理之中。

不過,這兩者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關鍵還是前面提到的要看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習個性能力的傾向。

如何找到和發現自己的特長、天賦、能力?這要看學生自己對學科的感覺。可能這個學生會對某個學科感覺特別好,或用相同的時間或少量的時間獲得的效果與其它學科花學費多時間獲得的效果相當或更好,那說明這個學生有學習這一科的特長和能力,與此同時就應該考慮哪一科能更好地發揮和促進自己的特長髮展。一些選擇歷史的男生如果在女生成堆的班裡,可能會更加出類拔萃。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女生心智成熟較早,女生學習更加勤奮、更加細心,有些男生在政史地方面,尤其是背、讀、記等覺得很枯燥,這種情況會使女生在文科學習中比男生更有一些優勢。從目前看,女生偏愛語言、文學等文科類專業,這並不是因為女生缺乏創造性思維和科學能力,而是女生教育中缺失了這部分內容,因為有不少人都認為這些應該讓男生去做。

誤解五:跟著"大部隊"走絕對沒錯?

1、“牆頭草”現象,沒有自己主見。很多家長不干涉孩子選科,孩子也以為跟著大部隊走就沒錯,做了選科的牆頭草,這就是典型的盲目選科。

2、根據傳統觀念,認為哪科將來有前途就選哪科。事情都是變化的,上世紀90年代初,計算機專業、辦公自動化專業很少有人問津,原因是學了之後用不上,可沒幾年,上述專業成了熱門專業,如今計算機專業過剩。過去受到冷落的冶金鑄造、金屬材料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專業成為熱門專業。過去非常熱門的法律專業,現在卻成了難就業的專業。

3、學習態度不好,認為哪科省力好學就選哪科。

4、情感衝動,為了某個好朋友或捨不得原班集體和班主任而選科。

5、根據家長的要求而選科,和父母賭氣,家長想讓我選物理,我就偏要選歷史。這些都是盲目選科的表現。

不言而喻,無論是以前的分科制度還是現在的"6選3""3+1+2"選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都影響了學生以後擇業的方向。

現在最關鍵的問題不是選什麼,而是在選擇之後如何適應相應科目的學習要求。老師呼籲,家長在幫助孩子選科時,只應起一個參謀的作用,可以幫助孩子對各種情況的利弊得失進行客觀的分析。但是不要勉強孩子選擇自己不喜歡的科目,更不應包辦代替,把自己的願望強加於孩子。

因此,在選科時,家長要做好引導,問一問孩子將來到底想做什麼,對什麼感興趣,讓孩子自己進行一次深入、獨立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