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和印度是怎么分开的?

沉鱼无酒


巴基斯坦和印度分治,跟英国是分不开的。

印巴分治的背景

印度原本属于英国的殖民地。但是,二战结束后,伴随着民族解放运动在全世界的兴起,印度人民也以工人罢工、市民和学生游行示威等方式,开始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946年2月18日,孟买训练营的印度水兵率先发动了反对英国军官种族歧视的起义,人数达到两万余人。他们走上街头,高呼“打倒英帝国主义”“革命万岁”等口号。他们组成了罢工委员会,要求英国释放全部政治犯以及军队撤出印度等要求。起义规模迅速扩大,人数由最初的两万人扩大到20万人,形势愈演愈烈。


面对印度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英国佬觉得再不管的话,局势就控制不住了。于是被迫调整了其统治政策,就印度的未来开始谈判。

1946年3月24日,英国内阁使团到达印度,与英印总督韦维尔一起同印度政党领袖和土邦王公谈判。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英国在印度长期推行的是分而治之的政策,如此一来,就在印度培养了两股强大的势力。一股是以穆斯林势力,组成了印度穆斯林联盟;另一股则是印度的国大党。

但是,1942年,在甘地发动“退出印度运动”之后,国大领袖在一天之内几乎全部被捕,这就使得穆斯林的势力急剧发展壮大。而穆斯林又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这与印度教就产生了冲突。于是,在谈判中,穆斯林领袖就提出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分属两个民族,要求另外建立一个属于全体穆斯林教徒的国家——巴基斯坦;而国大党当然不同意了,他们要求建立一个由它领导的统一的印度。


在英国的主持下,双方展开了会谈。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双方各执一词,分歧严重,未能达成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和事佬”的英国提出了他们的方案,方案提出:

①建立一个由各行省和土邦组成的联邦享有自治权利

②各省和土邦享有广泛的自治权

③将英属印度各省联合成三个大区,一个由印度教占领大多数省份的大区,另外两个则由穆斯林占领。

这个方案,表面上看是协调双方利益的,实际上印度是占便宜的。于是,这个方案出台后,穆斯林便提出了抗议,并直接决定将8月16日作为巴基斯坦建国的“直接行动日”。随后,孟买、加尔各答等地爆发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大仇杀,死伤众多。此时的印度国内各党派、教派之间的矛盾激化,处于内战崩溃的边缘。

在印度内战一触即发的时刻,蒙巴顿将军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蒙巴顿方案的出台

1947年3月,蒙巴顿接替之前的韦维尔担任印度总督。6月3日,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方案”,即所谓的“蒙巴顿方案”。

蒙巴顿方案提出,根据宗教原则将印度划分为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同时各土邦在移交政权之后享有独立的地位,可自愿加入其中一个自治国家。这一方案,充分体现了英国分而治之的意图。

“蒙巴顿方案”的出台,虽然导致英印分裂为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两个政治实体,虽然背离了国大党原来的初衷,但是该党领袖尼赫鲁却最终同意了这一方案,这是因为蒙巴顿方案在给巴基斯坦的土地分为东巴和西巴(后来的孟加拉国)两部分,而这两地又相隔千里,且经济落后,不可能长期地存在下去,以后可以伺机收回或分裂。而另一方面,在穆斯林联盟退出印度之后,客观上有利于国大党按自己的理想建立一个新的印度。

因此,双方都接受了这一方案。


印巴分治,巴基斯坦独立

1947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印度独立法案》。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独立。15日,印度宣布独立。两国各自成为英联邦内的自治领。至此,英国在印度长达190年之久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秦皇唐宗


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渊源必须要从英国说起,19世纪中叶,也就是英国失去北美英属13块殖民地之时,却在东方得到了印度,从此做了整个印度次大陆的主人,整个印度首次前所未有的统一。



英国高效而有力的统治着印度,如印度圣雄甘地所说“1914年时,英国仅以9000名行政官员和69000名士兵就统治了3亿印度人”。印度当时是真心的服从英国,王公和贵族于1912年英王乔治五世加冕时宣誓效忠,并于1914年一战中全力支持英国,派了90万士兵和30万劳工参战。

一战是个重要历史转折点,战后西方民族自决的新思想等由参战的印度士兵带了回来,就像当年著名的七年战争,即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对法国人和印第安人战争后,北美英属殖民地人民起来反抗母国英国一样,印度也发生大规模的反抗英国的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圣雄甘地,他教导民众为了独立而斗争,同时主义斗争方式,通过温和的不合作主义和抵制运动来反抗英国的统治。另一位著名的民族主义领导人则是尼赫鲁,其原是甘地的追随者,但后来理念不同,他是社会主义者,自然的和甘地产生了分裂。

产生分裂的还有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全印度穆斯林联盟于1919年成立,其领导人真纳喊出“伊斯兰教正处于危险之中”的口号,并深得印度穆斯林认同,后来真纳的选举成功为后来建立独立的穆斯林巴基斯坦奠定了基础。

尽管整个印度在追求独立,但英国的势力仍强大到掌控印度国内局势,直到二战爆发!二战进一步削弱英国在印度的统治,这和当时二战后整个亚洲殖民地民族革命高涨,并于战后十年陆续有民族国家从殖民统治中独立出来的国际环境有密切关系。

在殖民地革命中,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是最耀眼的事件!二战爆发时,印度已和英国分歧很严重,当总督宣布印度参战时,印度国大党领袖则要求独立。在冲突中,印度遭到残酷镇压,诸多印度人民包括国大党领袖被捕。

发生重大转机的是一直主张印度独立的工党于1945年赢得英国大选,在英国首相艾德礼主持下,整个印度次大陆获得独立,但国内的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势不两立,注定无法成为一个强大统一的印度,在双方会谈无果后,英国议会于1947年7月通过《印度独立法案》。于当年8月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成为独立国家并均为英联盟的一员。

我是历史小玩家,关注我哦,一起分享更多精彩!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侵权速删。谢谢!


罗西小南多


从历史来看,印度和巴基斯坦全境,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一个统一的国家。甚至印度本身从古代到英国入侵,这几千年都从来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是英国在18-19世纪,把整个南亚统一称为了英属印度,这样一个庞大的殖民地。第一次统一了南亚大陆,也第一次统一了印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亚大陆的民族独立运动,迫使英国放权。

当时南亚有两大当地组织,一个是1885年成立的代表了印度教徒的印度国大党,一个是1906年成立的全印度穆斯林联盟。他们之间有着非常难以调和的矛盾。

当时的印度,有着爆发大规模教派冲突的危险。各种势力对英国的不满,也在与日俱增。最后英国派遣蒙巴顿担任印度总督,具体解决这一问题,经过一系列的谈判和讨论。

最后决定在英属印度成立两个新的国家,一个是印度,一个是巴基斯坦。印度教教徒多的地方是印度,穆斯林占绝对优势的地方就是巴基斯坦。这个决议在1947年得到批准,这就是蒙巴顿协议。

但是这次还留下了一个到现在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那就是克什米尔问题。因为当地王公要求加入印度,因为他们都是印度教教徒。但是当地77%的居民都是穆斯林,要求加入巴基斯坦。因此,一直到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还在争夺克什米尔地区。

蒙巴顿的分治计划不完美,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最正确的。英属印度是英国军队使用高超的统治技巧和武力,维持出来的。这块大陆从古代开始,就从来不是一个统一国家,拥有数百个独立的土邦王公。而且,印度内部两大教派矛盾,已经难以调和,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开。


深度军事


巴基斯坦和印度,原本都属于当时的英属印度,除此之外,例如后来的缅甸,孟加拉等国,都是英国的殖民地!

二战之后,世界各地都掀起了摆脱殖民统治,独立建国的浪潮!

而英属印度,在圣雄甘地等人的领导下,也积极开展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最终,在1947年,英属印度迎来了独立建国的可能,但由于当时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间的矛盾难以调和,且英国人离来有分而治之的政策,因此,印巴两国最终选择独立建国!

在1947年,根据英国人制定的《蒙巴顿方案》,将当时英属印度按照信仰的不同,划分为印度教徒占大多数的印度,与以伊斯兰教占大多数的巴基斯坦!

于是,印度与巴基斯坦分别建立国家,这在历史上被称之为“印巴分治”!

而当时的巴基斯坦,在印度的东部还有一块面积巨大的飞地,那就是如今的孟加拉国,当时被称之为东巴基斯坦!

由于印度与巴基斯坦在独立之后,都宣称对克什米尔拥有主权,因此两国曾多次大打出手!

为了制衡和削弱巴基斯坦,1971年,当孟加拉地区宣布独立时,印度军队随即介入,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

后来,巴基斯坦战败,孟加拉国独立!

以上,就是印度与巴基斯坦分开的大概介绍,而关于如今的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其历史上曾是一个国家!

如果有一天,巴基斯坦强大了?曾经的东西两个巴基斯坦会不会向东德西德一样再次走向统一呢?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


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十分感谢!


Mr与川


印巴两国在历史上本就不是一个国家,历史更没有印度这个国家,印度最初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很多邦国组成,面积也很小,印度最骄傲的莫卧儿王朝,其全盛时期的面积也不包括现在全印度。

18世纪英国入侵南亚大陆,将周边的部落邦国逐一侵吞,最终形成一国及印度,可以说没有英国的入侵根本就没有印度一词。

我们现在所说的”印度文明”,还不如说是巴基斯坦文明。古印度文明也称哈拉帕文明,在约”公元前3300-1300年”,发源地现在的巴基斯坦。到公元前2000年,中亚的雅利安人来到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印度河文明逐渐衰亡。

印度帝国这一名称,是1876年开始,包括现在巴孟两国,而印巴两国分裂,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宗教原因,更多的是英国故意为之,划分两国不希望有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而现实中宗教也是一个最大的原因,我们都知印度信印度教,而巴基斯坦信伊斯兰教,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原因,当然最大的祸害是英国,看看我们和印度的争端,就明白。


草原军哥


南亚大陆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称为英属印度,在1947年印巴分治以后,英属印度成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1971年在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又从巴基斯坦分裂出孟加拉国。

对于印巴分治的问题,很多人将其归咎于英国的分而治之的政策,但是实际上英国是遵循了当时英属印度内部政治势力的意愿,才同意将英属印度殖民地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英国殖民南亚地区近200年,整个南亚在历史上基本处于邦国割据状态,英国人采用武力征服、威逼利诱等方式完成了南亚大陆形式上的统一,至少在名义上统一在英国女王之下。但是,英国实际上直接控制的地区只占英属印度的五分之三,其余的主要是以王公土邦的形式存在,这部分土邦只是名义上归顺英国女王,实际上还是各自为政。

英国殖民南亚,对于整个南亚大陆来说,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将自己的政治制度、语言、管理方式等带到了南亚,促进了南亚地区的发展。但是英国也不是慈善家,根据国外学者最新的研究结果,英国在1765年至1938年间通过税收、战争等方式从印度地区总共掠夺了近45万亿美元财富。这也说明英国的强大是建立在对殖民地疯狂掠夺的基础上,一旦英国的殖民体系崩溃,英国也将随之衰落。

近代,随着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印度地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游行抗议活动也层出不穷,这给英国殖民当局造成巨大压力。这其中就形成了以甘地为首的国大党和以真纳为首的全印穆斯林联盟,这两个政党成为英属印度当时两支主要的政治力量。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采取同英国殖民当局不合作的方式争取民族独立。甘地力主维护整个南亚大陆的统一,但是以真纳为首的全印穆斯林联盟却不这样想,真纳并不想同甘地的国大党合作,而是主张建立一个全部由穆斯林组成的伊斯兰国家。

1944年9月9日至27日,甘地和真纳在孟买马拉巴尔山真纳的住宅中举行了14次会谈,主要目的是就建立一个统一的印度进行磋商,但是最终也没有达成维护整个印度大陆统一的协议。甘地还因为与穆斯林寻求合作,被激进的印度教徒刺杀。

二战中英国遭到德国的沉重打击,英国的殖民体系也日趋崩溃,英国已经没有能力继续维持庞大的殖民帝国了。英国殖民当局也曾同印度的各个政治势力接触,就印度独立的形势进行探讨,主张印度作为一个联邦制的国家留在英联邦内,各方组成临时政府。英国的建议获得国大党的支持,但是并没有获得全印穆斯林联盟的支持。这才有蒙巴顿的印巴分治方案,成立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对于王公土邦可以自己选择加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

其实在当时印度大陆是有可能实现统一的,但是由于各方政治势力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绑架了整个印度,使印度大陆分成了印度和巴斯基坦两个国家。南亚大陆错失了实现大一统的绝佳机会。


铭苏先生


印巴分治的时间是1947年。在之前的90年时间里,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同为英属印度殖民地。

由于信仰印度教和锡克教的人数多,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少,他们之间的宗教矛盾也渐渐激化。在当时就有的国大党中,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成员不甘心自己的权利不平等,所以总是和信仰印度教与锡克教的人对着干,你说东,我说西。后来,穆斯林成立了全印穆斯林联盟。这个联盟中有人提出,在印度教为主的印度次大陆中,有必要成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这一印度穆斯林建立独立国家的首倡时间是1930年,它启发了巴基斯坦的成立。

二战结束后,英国的国力大不如前,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的非殖民化运动兴起,致使印巴分离越来越不可避免。于是,英国最后一个印度总督蒙巴顿勋爵提出了让印度和巴基斯坦各自建国的方案。值得一提的是,从1947年6月4日该方案被提出,到当年8月15日印巴各自建国完成,总共只有两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因此,在匆忙和混乱中,巴基斯坦于1947年8月14日宣布独立,印度于8月15日宣布独立。

(印巴分治导致了难民潮)

匆忙出台和实施的“蒙巴顿方案”给印度和巴基斯坦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冲突和屠杀,加上难民潮,一时间死亡人数有约50万,无家可归者达1200万。因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还引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1949年),这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三场大规模战争中的第一场。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导致了东巴基斯坦的独立,孟加拉国诞生。

时至今日,印巴两国仍可以说是处在对立状态。2019年2月14日,在印控克什米尔发生了一起自杀式袭击,造成40多名印度士兵死亡,另有数十人受伤。印度指责是巴基斯坦所为,巴基斯坦则抗议印度的指责。这是印巴关系最近的一次骤然紧张,双方在克什米尔发生了地面和空中交火。

(巴基斯坦国旗和印度国旗分列左和右)

好在冲突已经平息。3月23日是巴基斯坦的国庆日,印度总理莫迪当天向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致信,祝贺巴基斯坦国庆日。

总之,由于英国人的不负责任,加之原本已有的严重的宗教矛盾,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分治和独立带给南亚乃至国际政治长期的不稳定。这是英国的污点,将一直被历史铭记。

见微知著——值得庆幸的是,笔者去年在青岛的上合峰会期间,两位分别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同事告诉我,在单位里他们个人之间关系还是不错的,没有因为印巴两国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而形同陌路。这是好事!


人称黎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度民族解放斗争进入最后冲击阶段。英国政府虽然在二战中取得了胜利,但其国力受损严重。为了尽可能保存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影响,迫于形势,英国不得不做出移交印度政权的决定。

当时英国规划了由印度教徒较多的地区的印度斯坦、伊斯兰教徒较多的地区的巴基斯坦、同时保留各藩王国,由这三者组建统一的“印度联邦”的独立方案,但由于长期以来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尖锐,双方不愿意合并在一起,所以该方案未能得到认可。

面对这种情况末代印度总督路易斯·蒙巴顿制定了“印巴分治”的方案,即《蒙巴顿方案》。

《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度根据宗教信仰的不同划分为印度斯坦国家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两国均获自治领地位,各土邦可自己决定加入任何自治领。如果不愿加入任何自治领,可以保持与英国的旧关系,但得不到自治领的权利。这个方案为当时的主要政党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所接受。

(自治领是大英帝国殖民地制度下一个特殊的国家体制,是殖民地步向独立的最后一步,除内政自治外,自治领还有自己的贸易政策,有限的自主外交政策,也有自己的军队,但英国政府才有宣战权。)

巴基斯坦在8.14宣布独立,印度则在8.15宣布独立。真纳成为巴基斯坦总督,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则成为新生独立印度的总理。

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而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一开始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由于这次“印巴分治”并没有决定克什米尔的最终归属,印巴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一直交恶至今。

蒙巴顿方案的实施标志着英国不得不承认印度民族斗争的最后胜利。然而分治却给印度、巴基斯坦两国人民带来惨重灾祸。有50多万人在宗教仇杀中丧生,1200万人无家可归,互相逃到对方国家的难民1000多万人。分治割断原有的经济联系,造成两国经济的畸形发展。分治带来了两国政治上的不睦,酿成多次冲突。


煦阳不是



印度、巴基斯坦原本是一个国家,1600年后,除外葡萄牙占领果阿、法国占领本地治理、开利开尔极小部分印度领土外,印度大部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印巴分治”,成立巴基斯坦、印度两个国家,遗留的克什米尔归属、宗教、民族等问题,使印度、巴基斯坦成为死敌。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一些原西方列强统治的殖民地纷纷独立建国。

英属印度殖民地也不例外,在伊斯兰教领袖真纳、印度“圣雄”甘地的领导下,独立建国之势风潮云涌,英国再也无法继续维护统治,1947年,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不顾历史、地理、民族、经济等,仅以宗教信仰为依据,提出“印巴分治”方案:
二、巴基斯坦国,包括东、西巴基斯坦,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居民区,人口约7千万。

东、西巴基斯坦中间有印度相阻隔,相距上千里,东巴基斯坦于上世纪70年代,脱离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国。

三、印度联帮,包括英属印度除外巴基斯坦及土邦其余部分,主要为信仰印度教居民区,人口约2.25亿。

1950年,印度联帮更名印度共和国。

四、王公土邦562个,占印度面积2/5,人口8.1千万,在政权移交后享有独立地位,但可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

上图白色中间涂暗色区域为克什米尔

后来,土邦大多选择加入印度。

五、“印巴分治”遗留最大的土邦克什米尔,“印巴分治”方案未明确归属印度、巴基斯坦任何一方。

而克什米尔土邦,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占多数,意愿加入巴基斯坦,但土邦王公信仰印度教,宣布加入印度。

印度、巴基斯坦均宣布对克什米尔拥有主权,围绕克什米尔的归属,由此爆发多次印巴战争,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是印巴成为宿敌的主要原因。



z山海


公元175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之后,印度次大陆开始谋求摆脱英国的控制,于是英国人就在1947年6月,提出了《蒙巴顿方案》,该方案倡议印巴分治,从这埋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裂的导火索,两个月后,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独立,从此巴基斯坦和印度就此分裂,但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裂,并不单单是英国人分而治之的政策导致的,还有宗教,人种,历史,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

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虽然曾经和我们一样,同为四大文明古国,也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他们封建时期的政权,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却从来不像我们非常稳固,在很久很久以前,雅利安人,蒙古人都曾经征服过印度,包括后来的葡萄牙人和英国人,他们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不同的文化,同时来到这里的还有不同的宗教,发源于印度本土的印度教,和外来的伊斯兰教扎根在了印度,伊斯兰教主要就集中在了巴基斯坦地区,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又带来了种姓制度,造成了宗教色彩的阶级分化,所以长久以来,宗教,民族,社会阶层共同造成了印度社会的矛盾,古代的印度始终处在比较松散的状态。

公元1600年起,英国人来到了印度,他们用了250年时间彻底征服了印度,虽然在此期间,印度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反抗,但是总是遭到英国人的无情镇压,后来大多数的印度贵族都承认了英国的宗族地位,英国人怎么管理印度呢?主要就靠制造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为主的宗教矛盾,对各民族实行分治,当穆斯林反抗英国人,就让印度教去镇压,这样就让印度的各民族,不同宗教的信众之间产生矛盾,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了各方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可以说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裂的祸根。

上世纪初,一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开始了独立运动,其中就包括了印度,当时圣雄甘地他急切的盼望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放下成见,共同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是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巴基斯坦立国独立运动领袖,巴基斯坦国的创建者)却认为,这样的提案根本就行不通,两个教派积怨太深,穆斯林应该独立建国,甘地始终不能说服真纳,二战结束后,由于美国的使坏,英国只能让印度独立,但是英国又不希望印度完全脱离自己的掌控,于是英国人就出了个损招,也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印巴分治。

由于两个宗教之间长期的积怨,导致了大量穆斯林逃往巴基斯坦地区,印度教信徒逃往今天的印度。并且在逃亡的过程中,大量不同信仰的普通百姓在被双方互相驱逐时死于非命,而《蒙巴顿方案》又有意的不谈克什米尔的归宿,克什米尔有超过半数的人信仰穆斯林,但是统治克什米尔的却是倾向印度教的人,结果就导致了两国随后爆发了三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和印度彻底的分道扬镳了。至今两国始终还在处于敌对状态,还时不时会发生交火。

所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裂,是长久以来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的结合,英国殖民后进一步加剧了伊斯兰和印度教的对立,而印巴分治的提出则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裂的导火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