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旅店,不仅仅是提供住宿与饮食

大抵是受武侠小说和电视剧影响,一说起古代的旅店,人们总会想起“客栈”二字,但这个称呼似乎自清代才出现,其实早在唐代,就已经有“旅店”这个称呼了。

由于古代官办的馆驿只接待一些官员和使人,民间士庶民无权住宿,因此私人经营的旅店便应运而生,其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至唐代,旅店已经发展得比较兴盛了。在不少传奇小说中,旅店成了一个重要场景。比如黄粱一梦的卢生,是在邯郸道上的旅店中枕着吕翁赠他的枕头入梦,梦见一生富贵。后世人尽皆知的月老传说,是杜陵韦固投宿在宋城旅店,欲求婚于清河司马潘氏之女,结果逢月下老人指说姻缘。

但旅店在当时并无统一的称呼,除了叫旅店,还有逆旅、旅邸、邸舍、邸店、客舍、旅舍、旅馆、村店等等叫法。这其中很多都是诸前朝沿袭下来的称呼,如“邸店”就是南北朝对旅店的叫法。相对而言,唐代对旅店的称呼还是以逆旅、客舍、旅舍和村店用得较多。

唐代的旅店,不仅仅是提供住宿与饮食

《定婚店》月下老人

旅店的地理分布

旅店的盈利能力取决于入住率,所以必须靠近客源多的地方。唐代的各大城市,便成为了旅店最密集的地方。其中尤以长安、洛阳为最,因为除了商贾云集以外,还多了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以及等待调选的官员。这些人若无亲友处寄居,通常只能在两京城坊中的旅店居住。如《李娃传》讲郑生至长安应举,“居于布政里”。《太平广记》卷一七九“阎济美”条说他到洛阳赴举,“更无相知,便投迹清化里店”。这里的布政里店和清化里店便是设在长安和洛阳里坊中的旅店。由于两京人地稠密,租赁、投宿的人又多,旅店不但价格高昂,甚至出现了一室难求的情况。

除了城市,便数各交通要道人员往来频繁,唐代的交通大道上便到处都有旅店。《通典》卷七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时:

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

唐代道路上的旅店有两个特点。一是与驿设在一起,《朝野佥载》卷三载富商何远不但担任了三个官驿的驿长,还在每个驿站的旁边设旅店,以招待过往的商人,可说是个精明的商人。所以我们在唐代文献中往往能看到一些与驿站同名的店,如有马嵬驿,又有马嵬店;有敷水驿,又有敷水店;有稠桑驿,又有稠桑店等。《太平广记》卷一百六十“李行修”条载,御史李行修出行至稠桑驿,“已闻敕使数人先至,遂取稠桑店”。从这里不仅可以看出有同名的驿和店,而且也说明唐代一些官员因某些情况,也租住私人开设的旅店。

除了这种驿和店设置在一处的情况外,为了便于旅客的投宿住顿,也有一些旅店设置在驿与驿之间,其相隔距离大约在十五至二十里之间,恰好是在两驿的中点左右。唐孙樵在《兴元新路记》中,记述了自扶风至褒城县的道路,其中说:“又十里至松岭驿,逆旅三户。”这是和驿设在一起的旅店。又说:“南行三十五里至灵泉驿,自灵泉平行十五里至长柳店,夹道居民。”这里的店便是置于两驿之间。

唐代的旅店,不仅仅是提供住宿与饮食

五代后梁关仝《关山行旅图》(局部)中道路两旁的旅店

提供各种相关的服务

旅店的主要任务是安置旅客住宿,与住宿相关的,便是负责旅客的饮食了。从唐代的一些小说中,可见当时的旅店中,店主人会提供饮食。《太平广记》卷二八六“板桥三娘子”条,说三娘子在汴州之西的板桥开了一个旅店,她每天都要做烧饼来供应客人,“置烧饼于食床上……诸客围床食烧饼”。此外,如果有兴趣,也可以自己煮饭吃,《虬髯客传》说,李靖携红拂女回太原,“行次灵石旅舍。既设床,炉中烹肉且熟。张氏(红拂女)以发长委地,立梳床前”。当然了,也可以到外面专门的饮食店去买东西回来吃。《虬髯客传》中,李靖为了招待虬髯客,便出去买了胡饼,打了酒回来同吃。

除了住宿和饮食这两大业务外,有的旅店还为旅客提供出行工具。前述三娘子的板桥店中就养了很多驴,往来的商旅有驴马因故无法代步的,三娘子便将驴低价卖与之。除了卖驴给客人外,也有租借牲畜给客人的,前引《通典》卷七所谓沿路“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讲的就是这种情形。如旅客需要雇佣挑夫、驭手,运送行李杂物等,也可由旅店主人承办,亦可以向佣作坊临时雇人。《太平广记》载有陈生出行至延陵地方,到佣作坊觅人担负药物到他山居的家中。坊人有一夫应声说:“去得,去得。”陈生遂雇此佣夫絜囊而行,就是一例。

唐代的旅店,不仅仅是提供住宿与饮食

唐杨昇《雪山行骑图》

安全问题

大体上说,当国家承平时,通行大道上,旅舍林立,招待周到。行旅可以不携粮食、不带兵刃防身,一路上自有旅店殷勤待客,供备也十分周到。行途中亦十分安全,《通典》卷七谓开元年间“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即对此而言。但当社会动荡时,道路上便极不安全,更遑论旅店了。不但盗贼沿路抢劫杀人,甚至一些地方官也当起强盗。唐末沧景节度使王铎带着众多行李赴镇,路过魏州时,魏博节度使乐彦贞指使其子,率“州卒数百人伏于漳南之高鸡泊。及(王)铎行李至,皆为所掠。铎与宾客十余人皆遇害”。这些人连官员都敢杀,一般商人更不在话下,所以动荡社会中出行者根本没有安全可言。

唐代的旅店,不仅仅是提供住宿与饮食

胡商遇盗图

旅店兴盛的原因

唐前期,由于政治稳定、社会安宁,手工业和农业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商业也随之兴盛起来。唐中后期,随着均田制遭到破坏和瓦解,广大农民不再被束缚于土地上,纷纷弃农经商,商人数量急剧增加。唐朝廷不得不顺应这股浪潮,摒弃抑商政策,向保护经商转变,并相对提高商人的地位。加之一贯实行的开放对外政策,对海陆丝绸之路的大力经营。这一切因素使商品经济在唐代迎来大发展,商人活动更加频繁,活动范围更广泛,直接推动了旅店的发展与兴盛。

除了熙熙攘攘的商人,唐代官员也往往一生都在四处奔波。因为按当时规定,不许在本籍为官,每任官的任期又短,再加上贬官等,因此很多官员在三四十岁时,就已经跑遍了大江南北,即当时人称为的“宦游”或“游宦”。而这些人中,并不一定都有资格住官舍。另外还有每年到京城考科举的士人,以及四处干谒求官的各色人等。这些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店的发展。

参考文献:

《通典》《太平广记》《全唐文》

宋丹《唐代旅店的历史发展述要》

徐连达《唐朝文化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