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改革的“咸阳答卷”

2007年

新农合制度在咸阳实现全覆盖

2012年

武功县长宁中心卫生院一条

先看病后交钱,让人人享有生命绿色通道

的横幅十分引人注目

2018年

武功县普集镇南显村付志民

通过大病保险报销医药费35万元

这是他在享受新农合政策报销13万元

基础上的二次报销

一前一后累计报销了48万元的“救命钱”

……

可以说,咸阳医改

看得见、摸得着

成果可感知,都受益

建立综合性补偿政策

打造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

织就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

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制度

不断推行分级诊疗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70年,咸阳群众的需求在哪里

市委、市政府就把改革的动力和突破点放哪里

2009年7月22日

市委、市政府印发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拉开了咸阳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

咸阳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

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

走过了由下至上

由试点探索、单项改革转向系统配套

全面推进的咸阳特色医改之路

“医”路改革的“咸阳答卷”

2017年12月,医院新引进256排512型CT机

“医”路改革的“咸阳答卷”

在基层卫生改革中,咸阳市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依靠药品“三统一”平台稳步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了“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综合性补偿政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面貌焕然一新,网底功能织密织牢,群众基本健康得到了有效保障。

“医”路改革的“咸阳答卷”

基层就医环境不断改善(2015年8月31日长武县人民医院)


“医”路改革的“咸阳答卷”

咸阳市农村贫困人口看病就医实现市域内“一站式”即时结算(2017年9月6日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

“医”路改革的“咸阳答卷”

咸阳市远程会诊中心,让疑难病患者不出咸阳就能获得国内知名医院的精准诊断

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咸阳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为突破口,以医保医药制度体系改革为杠杆,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补偿新机制为保障,经历了2010年起彬县、旬邑、长武试点探索阶段、2012年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到2014年形成比较成熟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制度框架体系,2016年综合医改试点省后县级持续发力,以兴平的院长年薪制、旬邑的医保整合和支付方式改革、长武的定额补助和“3+2”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为代表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经验得到省市肯定。

“医”路改革的“咸阳答卷”

咸阳市中心医院综合技术实力强,在救治各种重病、大病和疑难病症方面经验丰富,救治处理了多起危重症患者。图为2016年4月5日19时,在院长乔西民(右一)亲自指挥下,胸外、肝胆、骨伤等科多科联动,成功抢救一例钢筋胸腹穿通伤危重症患者。

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面,咸阳市认真总结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经验,采取局部试点探索到总结经验全面推进的循序渐进工作思路,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编制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探索出了适合咸阳实际的改革经验,成功地创造出“一控、二变、三控制”的城市公立医院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咸阳模式。

咸阳深化医改又用了10年时间

虽步履艰难,却成效显著

“医”路改革的“咸阳答卷”

  • 短时间内织就一张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参保人数、筹资水平、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步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有了保障。
  •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建立并运行,民政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和商业健康保险等制度进一步健全,居民的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逐年下降。
  •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取消了实行60年的药品加成政策,通过医疗、医保、医药及医疗服务价格的联动改革,基本建立起符合咸阳实际的公立医院补偿新机制。
  • 医联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市三级综合医院全面参与组建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深入推进。
  • 全科医师制度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建立,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形成,优质医疗资源也在稳步下沉。
  • 药品耗材“两票制”、联合采购、短缺药品供应等机制的建立,促进药品耗材保障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群众看病就医得到切实保障。
  • 14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逐步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均等化,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医”路改革的“咸阳答卷”

咸阳“医”路改革

一路奋进,激昂磅礴

医改的“咸阳答卷”

是市委、市政府矢志不渝

砥砺前进的民生答卷

更是健康咸阳的生动实践和有益探索

咸阳“医”路改革

一路红利,满心欢喜

医改的“咸阳答卷”

是咸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鲜活佐证

更是奔向美好生活的完美阐释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薛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