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 善做“鱔”為

創新創業 善做“鱔”為

黃鱔養殖有奔頭 徐晨 攝影報道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村裡地少人多,村民習慣種上一點田地顧著一年的口糧,沒有別的產業發展了。特別是貧困戶家中,有勞動力的青壯年都出去務工掙錢了,家裡還剩下老人和小孩,這可怎麼發展產業呀!產業扶貧這件事,成了廣西欽州市浦北縣江城街道橋山村脫貧攻堅首要解決的難題。

作為橋山村幫扶單位,市投資促進局從去年開始便積極探索產業扶貧之路,為脫貧攻堅尋機遇、謀發展。今年年初,該局組織了橋山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幹部到欽州市九佰垌農業園區考察學習黃鱔魚養殖。黃鱔魚的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市場一直供不應求,且具有行情穩、效益高、養殖週期短、佔地少、人工成本低等優勢特點。這就非常契合橋山村貧困戶的需求,村民能夠利用自家空閒房屋和豬圈改造來發展黃鱔魚養殖。

考察過後,扶貧工作隊和村幹部都覺得黃鱔魚養殖這件事大有可為。第一書記蘇翔回村後馬上開展工作,組織生產隊長和貧困戶,給大夥介紹黃鱔魚養殖的情況和前景。此外,還組織了貧困戶、黨員幹部和群眾到廣西徽淼水產有限公司養殖基地實地參觀考察,這讓大夥更有了信心。瞭解到村民擔憂養殖技術和銷售渠道,扶貧工作隊聯繫了自治區技術推廣總站和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等單位到村裡進行養殖技術指導,並跟養殖基地簽訂了保價收購合同。

為打造“一村一品”,擴大規模形成特色扶貧產業,橋山村委把黃鱔魚養殖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利用脫貧獎勵資金成立黃鱔魚養殖示範基地,帶動村內11戶貧困戶在自家養殖黃鱔魚。為了堅定貧困戶的信心,市投資促進局在購買魚苗和建造養殖魚池方面進行了大力扶持。

“蘇書記,明年還養魚嗎?我要自己建魚池,擴大養殖規模。”貧困戶黃建定在賣完魚後開心地說。11月2日,養殖基地到橋山村對養殖的黃鱔魚進行了保價收購,僅僅4個月的時間,參與養殖的貧困戶平均增收了2000餘元。(出處:欽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