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当年和刘伯温讨论的三个宰相人选,为何最终都被杀掉了?

漩涡寒米


明朝建立,武将数徐达,常遇春功劳最大,文臣数李善长和刘伯温功劳比较大。刘伯温知道太祖性格多疑,所以不任要职,李善长官至右丞相,有些骄傲,朱元章想换他。有一天朱元璋因为这个事召见刘伯温,刘伯温说,李善长是朝廷的老人,建议不要轻易动。朱元璋说你做右丞相怎么样,刘基赶紧推辞,我老了不中用了,不能胜任。后有询问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刘基回复,杨宪才能够,胸怀不够,难堪大任;汪广洋比杨宪还不如;胡惟庸做了后朝廷要有祸事了。

后面三个人的下场是这样的:


杨宪最先被处死,在杨州任上欺瞒朝廷虚报功绩,后来任中书省参政时,骄横跋扈,诬陷大臣。


汪广洋做了两年的右丞相,碌碌无为,没有什么成绩,朱元璋也就把他罢免了。后来胡惟庸又把他推荐为右相,胡惟庸做的坏事他清楚但,没有上报,朱元璋贬他去云南,最后又下诏赐死。

后面胡惟庸升任右相时,刘伯温又极力反对,上书朱元璋,胡惟庸要危害朝廷,危害百姓。胡惟庸怀恨在心,诬告刘伯温谋反,想把王气之地据为己墓。刘基被罢官回家,病重时被胡惟庸用药害死。刘伯温死后,胡惟庸掌控中书省大权,无所忌惮,结党营私,与朝廷重臣,武将关系密切,生杀予夺,为所欲为。后其内弟状告其欲谋反,胡惟庸被抓,被处死,牵扯出洪武晚年的大案,诛杀了20000余人。

杨宪被杀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他人。汪广洋本来是一个文人,没什么政治头脑,导致胡惟庸大权独揽,虽有罪,但罪不至死。

胡惟庸胡作非为,最终引爆了洪武十三年的皇权和相权的冲突,胡惟庸死后,朱元璋废除中书省,职权分六部分掌。

部分内容参见明史及蔡东藩先生的明史演义。

码字不容易,大家喜欢的话帮忙点个👍



浅聊明史


”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后宪、广洋、惟庸皆败。

朱元璋起初是非常欣赏汪广洋的。洪武三年,丞相李善长称病,朱元璋任命汪广洋为左丞,当时杨宪为右丞。杨宪为人专横跋扈、阴险狡诈。而汪广洋既不顺从杨宪,也不反対杨宪。还是被杨宪乘机弹赅,致使其流放海南。后来杨宪被杀后,从新被召回任右丞相,但此时的汪广洋,历经宦海沉浮后己懒于任事,被朱元璋以隐瞒刘基之死和不揭发杨宪为罪名处死。

汪广洋是有才华的,深得朱元璋信任,但太过于名哲保身,对皇帝而言,留你何用呢?

在《明史》中,没有对杨宪单独列传。杨宪早期投靠朱元璋,为朱元璋立下过汗马功劳,但为人刻薄,奸诈无比,对于他不喜欢的人,总能找机会重伤。又是“浙东党”,这自然招致准西勋贵的痛。在杨宪任左丞时,被以李善长,胡惟庸为首的淮西勋贵交相弹核,奸伪之事不断被挖出后,被朱元璋处死。

杨宪之死还是缺乏大的格局,对于刚刚立囯不久的大明王朝,党争过于激烈也是朱元璋不愿意的。

胡惟庸作为中国最后一任丞相,骄纵跋扈,目无王法,对于亲民具控制欲极强的朱元璋来说,是无法容忍的。胡惟庸最终谋反事漏,被朱元璋诛灭。李善长也被牵连诛杀。

洪武年间的四位丞相,全没得到善终。但此,朱元璋下令废除丞相制。其实这三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早期都立过汗马功劳,但登上高位之后,要么任意妄为,要么无所事事,都不是朱元璋想要的,他要的是听话有能力干实事的人。

找不出好的人,就自己干了。


普通男人29251927


三个宰相候选人汪广洋,杨宪,胡惟庸为人处世和朱元璋的目的不和,被杀掉也是情理之中。

先说汪广洋,汪广洋是太无能了,李善长因病辞官后,朱元璋以汪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相。然而汪广洋沉溺酒中,与胡惟庸同为丞相,只是随波逐流,保持官位而已。太祖朱元璋也多次告诫他。洪武十二年(1379年)十二月,因刘基为胡惟庸毒死一案遭中丞涂节上奏,朱元璋问及此事,汪广洋回说不知。在江西包庇朱文正,在中书省又不揭发杨宪阴谋等罪过,汪广洋这个废材跟了像朱元璋这么严厉的老板,最后被朱元璋下诏赐毒而死。

再说杨宪,杨宪太躁进,刚有了实权就忘乎所以,直接把矛头对准了仇人李善长,在中书省,杨宪整日与李善长,胡惟庸明争暗斗,杨宪后的外甥科考抄袭被朱元璋抓个现形,朱元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让杨宪审理。最后杨宪被胡惟庸查出审理舞弊,后被朱元璋处决、抄家。

最后说胡惟庸,胡惟庸野心太大,令身行不法的吉安侯陆仲亨和平凉侯费聚在外面为其收集兵马。胡惟庸又曾与陈宁坐在中书省中,阅览天下兵马簿籍,令都督毛骧将卫士刘遇贤和亡命之徒魏文进收为心腹,说:“我会用得着你。”太仆寺丞李存义是李善长的弟弟,胡惟庸的女婿李佑的父亲,胡惟庸令他暗中游说李善长。李善长李善长年纪已老,不能坚决拒绝,开始不同意,后来便依违其间了。胡惟庸更加以为事情可以成功,于是派明州卫指挥林贤出海招引倭寇,与他们约定日期相会。又派元旧臣封绩致书元朝,向元朝嗣君称臣,请求出兵做外应。这些事都还没有发出。正好胡惟庸的儿子坐马车奔驰过市,坠死于车下,胡惟庸将驾车的人杀死。朱元璋大怒,命他偿命。胡惟庸请求用金帛补偿驾车人家,朱元璋不许。胡惟庸害怕了,便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人图谋起事,密告四方以及依从于自己的武臣。最后事泄被诛杀,牵连者甚众。





装甲前进


导读

洪武三年,李善长生病,回家休养,朱元璋要选新的宰相。当时他把刘伯温找来,和他讨论了三个人选: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吊诡的是,这三个人选,最后都先后被朱元璋给杀死了。我来解释一下。

讨论提出人选

说是谈论这三个人,实际上是朱元璋提出这三个人,想用这三个人为宰相,想征求刘伯温的意见。

朱元璋首先提到了杨宪,说杨宪不错,想让他当宰相。但刘伯温却反对说,宰相需要肚量大,杨宪这个人气量狭小,不适合当宰相。接着,朱元璋又提到汪广洋。刘伯温说,这个人比杨宪的气量更小。然后朱元璋又提到胡惟庸。刘伯温说,如果国家是一辆马车的话,宰相就是车夫。胡惟庸可不是个好车夫,他要是当宰相,国家这架马车很可能就被他弄翻了。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朱元璋提的三个人选,刘伯温都反对。但是,朱元璋其实并没有听刘伯温的,最后还是让这三个人当了宰相。而后来,这三个人都被朱元璋给杀掉了。

明明刘伯温早就提醒过朱元璋,这三个人不适合当宰相,可朱元璋为何偏偏要选他们当宰相呢?

如果说,朱元璋认为刘伯温是胡说,不听他的。但是,这是朱元璋主动找刘伯温讨论啊。他既然主动找刘伯温讨论,就说明他还是比较信任刘伯温的。他信任刘伯温,但是对刘伯温说的话却一概不听。这件事,就显得很怪异了。

那么,朱元璋找刘伯温讨论这件事,究竟有什么玄机呢?

我们先来看朱元璋是怎么杀他的这三个宰相的。

杨宪本来是朱元璋最信任的人。他经常被朱元璋派去监督别人,是朱元璋安插在他不放心的将领身边的眼线,相当于后来的锦衣卫首领。也正是如此,他才会用杨宪当宰相。

杨宪被朱元璋杀掉,是因为后来李善长弹劾他,说他“放肆为奸事”。

这其实又是一件奇怪的事。本来朱元璋用杨宪,就是把他放在中书省的一个眼线,他“放肆为奸事”,其实是很正常的,为什么朱元璋反而把他给杀掉呢?

再说汪广洋。刘伯温认为汪广洋气量比杨宪还小,不适合当宰相。但事实上,最终朱元璋杀汪广洋,并不是他气量狭小,而是他当了宰相后,尸位素餐,提不出好的建议。实际上,汪广洋早年是足智多谋的,曾多次被朱元璋赞扬,认为他是张良、孔明一类的人物。为什么他当了宰相后,却什么事也不做,整天只是饮酒作乐呢?这也是一件不太让人明白的事情。

刘伯温在反对朱元璋当宰相的时候,说的理由是他会把车弄翻。这是什么意思呢?刘伯温并没有解释,朱元璋也没有问。后来,朱元璋杀刘伯温的时候,是以他要造反的名义杀他的。这样看来,当初刘伯温说胡惟庸要把车弄翻,和胡惟庸的造反,大约也就是同一个意思。朱元璋当初没有问,但他是领会了刘伯温的意思的。

这就成了一个“细思恐极”的问题,朱元璋明知道胡惟庸会造反,当初为什么不听刘伯温的建议,要一意孤行,把胡惟庸提拔为宰相呢?

分析到这里,我们似乎就有些明白了。

明明刘伯温告诉朱元璋,这三个人不行,朱元璋却还要让他们当宰相。那么朱元璋让他们当宰相,就是故意要他们犯错。犯了错,就好杀他们。杨宪因为监督李善长,李善长说他“放肆为奸事”,朱元璋也就认可这个罪名,把他杀了。胡惟庸积极作为,认真做事。朱元璋便说他把持朝政,有做大的嫌疑。因此也把他给杀掉了。汪广洋本来足智多谋,但是看到当宰相的凶险,因此不谋事,不做事。但这样也逃不掉,朱元璋以不谋事不做事这个理由,又杀掉他。

刘伯温早知朱元璋要杀三人

大约刘伯温当年已经看出了朱元璋的用心,因此才极力反对这几个人当宰相。但是他就算反对,也没有用,朱元璋要杀,谁也拦不住。

朱元璋不只是要杀这些人,他根本就是不想要宰相。同样的,刘伯温也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他在反对朱元璋任用那三个人的时候,并没有给朱元璋提出恰当的宰相人选。因为刘伯温明白,给朱元璋推荐谁,就是害谁,聪明的刘伯温,怎么会做这样的蠢事呢?

可惜,刘伯温保护了胡惟庸,最终他却被胡惟庸下毒害死了。胡惟庸被杀,只能说也是死有余辜。

不喜勿喷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写了两天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表达自己的看法 我会认真回复


历史传播者张小飞


朱元璋首先提到了杨宪,说杨宪不错,想让他当宰相。但刘伯温却反对说,宰相需要肚量大,杨宪这个人气量狭小,不适合当宰相。接着,朱元璋又提到汪广洋。刘伯温说,这个人比杨宪的气量更小。然后朱元璋又提到胡惟庸。刘伯温说,如果国家是一辆马车的话,宰相就是车夫。胡惟庸可不是个好车夫,他要是当宰相,国家这架马车很可能就被他弄翻了。\r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朱元璋提的三个人选,刘伯温都反对。但是,朱元璋其实并没有听刘伯温的,最后还是让这三个人当了宰相。而后来,这三个人都被朱元璋给杀掉了。


君无敌


因为朱元璋不想立宰相,但是无奈的他的儿子弄出了内阁首辅,变相的宰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