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银行时代,金融行业会出现什么变化?

milk_翔


《财资中国》专访了埃森哲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事业部总裁陈文辉(Albert Chan),请他分享对开放银行的新理解和研究。

开放银行作为转型的尝试模式,需要从银行内部的积累与改变着手,整个银行业将迎来更多变革与可能性,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一是强化协同生态能力。开放银行增强了跨界合作,促进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等生态方协同发展可能。只有多方协同合作,才能贯通业务链条、资金联系和信息链条,提升服务实体客户的效率和水平。同时,只有拥有坚实的技术实力,才能为开放银行的发展提供保障,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是增强场景构建能力。开放银行生态场景更加丰富,客户群体更加多样,业务环境更加复杂。与此同时,风险管理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银行要从系统建设、业务模式、流程管理、数据等方面强化管理,降低风险管控成本。

打造并包容开放银行这一创新业务模式,既要有完善的底层基础设施,提供适配的组织保障,也要有完善的顶层设计,谋划全局,提供坚实的技术架构支撑。即从组织架构、自身平台建设、科技平台建设和数据管理等方面共同发力。

一是重塑组织架构。对于开放银行转型而言,有效融合了新技术、新理念,原有的业务模式得以重塑,打造出了银行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全新应用场景。那么,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需要对原有组织进行调整,重新界定责任,从而符合新产品、新业务场景的服务模式,更迅速、敏捷地响应客户需求。

二是银行自身平台的建设。一方面是建设内部开放平台。银行根据客户的需求,在服务组合、创新,渠道协同及精细化营销等领域提供支撑;并在内部平台运营中积累数据和经验,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是银行建立第三方生态系统,将第三方合作伙伴的产品和服务整合到自己的产品中,从而迅速打造个性化银行服务,培养客户忠诚度,开创新的收入来源并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

三是科技平台的搭建。科技平台是开放银行的基础。开放银行建设离不开对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都需要密切关注和应用。不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程度,也会影响银行科技创新的技术路径选择。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实力,选择:以自身系统研发与集成为核心,融合外部技术与设备;或是以开放的模式,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在共赢发展中不断提升自身适应新技术的能力。

四是强化数据治理和管理。数据是开放银行模式的关键要素。我国监管部门也推出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从质量优化到价值挖掘,商业银行大数据应用已经迎来新机遇。从开放银行的角度出发,需要解决:首先是掌握大量数据,尤其是在传统结构化数据之外,增加非结构性数据管理;其次是进行数据管理和治理,在大数据的“库存”中把无效数据、低效数据去除,增强数据质量、加强治理;最后是发挥数据价值,包括数字化、安全、改善管理、业务层面、外部合作等。

★开放银行是如何赋能银行,从而打造出活力银行的?请查看《财资中国》杂志2019年10月刊。


财资一家


近日来,开放银行(OpenBanking)越来越热,正成为全球银行业愈演愈烈的一股新浪潮。被脱媒、转型、互金等“大词”折磨许久的银行人,终于从“开放银行”的夹缝中看到了希望。徘徊在十字路口,银行方面迫切想解锁拥抱开放银行的正确姿势,而金融行业的变革速度也将加快。


一、先来说说,何为开放银行?


其实目前还没确切和固定的概念。知名咨询公司Gartner认为,

开放银行是一种平台化的商业模式,它通过与商业生态系统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业务功能,为系统内的客户、员工、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务。


通俗地讲,这意味着“银行是一种服务,而不是一种场所”。未来,银行变“没”了,却并没消失,已融入到用户的日常。比如,你想在电商平台贷款买汽车,并不需去银行或下载银行app去贷款,而是在电商平台即可获得银行的支付、分期付款、保险权益、贷前风控评分等服务。

开放银行让银行“无处不在”,触角在润物细无声中延伸到用户的生活等日常场景中,真正实现“银行即服务”。


二、不得不承认,开放银行助力变革


开放银行被说的玄乎,但对于之前的银行商业模式究竟有何变革?开放银行较之于传统银行的显著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客户服务进化为用户服务。从客户到用户,一字之差,所折射的是跑马圈地的增量发展到精耕细作的存量经营的深刻变迁,这要求银行真正的让服务开放至用户需求的各个场景。

第二,封闭业务进化为场景服务。过去,不管是网点抑或程序,银行服务都讲究“领地意识”,银行千方百计拉用户去自己的领地。如今,要求银行用服务能力说话,用服务去圈住用户。

第三,单打独斗进化为平台经济。银行凭丰厚的家底在多领域大干特干,但如今不得不向抱团取暖、合作共赢的平台经济低头。

第四,App运营进化为API开放。开放银行的实质是银行服务能力的开放,在新型的生态模式下,银行退居底层,成为按需配置的金融服务基础平台。此时,需不当红花,甘为绿叶。


三、了解下开放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银行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开放平台的概念,并在2013年正式发布中银开放平台,开放了1600多个接口。尽管起步很早,中银开放平台的市场影响力似乎并不尽如人意。开放银行概念的升温,主要得益于近年来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以及民营银行尤其是互联网银行的积极探索。

(下面收集了网络上的部分银行开放战略的推进情况)


对大银行来说,若拒绝拥抱开放银行,将会被蚂蚁金服、腾讯金融等巨头们取代——后者正成为超级金融平台,留给银行的时日不多;对中小银行来说,如果拒绝开放,必会惨败。

开放银行的红地毯上并非只有鲜花和掌声,还布满荆棘和坎坷,银行们想决胜未来可不可被眼前的浮躁遮住初心。金融科技下半场,银行表现如何值得期待。(公众号:rongyiju360)


融e聚贷款


中小民营企业亟待纾困,国家如何纾困民企?

当前要引起国家层面以及经济专家们高度重视的一个难题,是如何纾困中小民营企业的同时,这么多中小民营实体企业是如何陷入融资难困境中的,深度挖掘民企陷入绝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纾困民营经济走向正常发展轨道。首先是融资环境,2018年11月1日之前银行业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唯有一年期流动资金抵押贷款一种。民企初创业投资建厂后以土地、厂房资产作为贷款抵押物贷款,而银行业给民企贷款抵押率只有资产价值总额40%的贷款。同样的房地产住房按揭贷款可贷几十年,但银行业对民企只有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没有其他任何贷种可选择,只能先贷上使用,民企抱侥幸到期了再想办法来解决。民企日常经营中其实流动资金需求不大,贷款主要用途是扩大生产固定资产投资,一年期贷款到期银行业又要求先还贷之后才可视情况续贷,这种状况使民企投入到固定资产的贷款,企业几乎还没见效或有收益,就又要全额还贷,民企只能借高利贷来过桥还贷(高息是银行一年利息的数倍),还贷后银行业即便给于续贷但必须减额减贷(抽贷),这样就把民营企业陷入到向前行严重缺少流动资金周转,向后退资产又在银行抵押只能等死的两难境地。银行业为何对民企就不设置5-10年期的中长期贷款呢?这就是民企所处融资环境的恶劣。假设银行业如果对民企有类似住房按揭这种中长期贷款,民企就会在经营中无资金方面的后顾之忧和还款搭桥贷款的频繁干扰,民企就会全身心扑在经营发展上。也就根本不会出现一家民营企业还不上贷款,贷款不良和逾期违约的尴尬局面。问题的结症还有民企抵押的房地产逐年在增值,银行抵押贷款率之前就只有40%,抵押后又遭银行业减贷、抽贷,这部分抵押物又退不出来,使民企资产抵押率下降到30%。如果国家现在不及时纾困民企走出危机,银行业以低于市场数倍价值就会拿走民企全部投资血汗。现在明白银行业对民企贷款的风险还有吗?更为残酷的还有中小民营企业在银行业这种减额、减贷的强硬举措下,民企只要迟缴几天银行利息或延迟抽减贷、没按时减贷,就直接导致绝大多数民企上了银行业“不良贷款记录”黑名单,民企想翻身再融资就被打人地狱。这种融资环境和银行业的霸道盘剥,使千千万万的民营企业进入央行不良违约记录行列,这些情况都是民企无法规避的厄运,也是融资环境强加给民营企业的不公正待遇。目前央行出台各项政策措施纾困民企,但两年来民企缺钱导致业务瘫痪、停顿在银行业的流水就少,但这又是现在银行纾困民企必须达到的硬指标,这就意味着多数民企还是进不了银行门槛,政府出面担保纾困的民企只是凤毛麟角。至今民企贷款更是难上加难。营商环境:政府层面对民企发展、引导、反映不公平待遇的方方面面没有一个平台窗口来帮助服务他们,任何合规与否的收费、是否合法的处罚、处置更没有一个机构为民企协调、打抱不平或进行干预。表面看银行和民企都是买卖平等的合作关系,但民企迟缴几天贷款利息银行业就即重罚民企,又上不良贷款黑名单。民企只有逆来顺受乖乖受罚。这种现象公平合理与否裁判的人在哪里?但银行业对民企抵押贷款随意抽贷、减贷不讲信用,民企却一点辙都没有,对错也没地方去说呀。当今全社会最穷的莫过于民营企业。眼下又到年关民企严重缺钱银行业不给贷,借高利贷无处借,社会性缺钱亲朋好友又没钱给借,雪上加霜的民企欠一点工资步步追讨问责,之前投资建厂欠一些债务法院又强制执行,不抵顶财物只要钱,一分钱逼死英雄汉,不仅不给民企延缓偿还时间和谅解民企眼前遭遇的困境,反而变本加厉冻结民企账户、查封经营厂区、老板上黑名单成老赖、抓人坐牢,步步紧逼死了人才算,民企没钱就像是犯罪。高检高法早已出台保护中小民营企业渡过缺钱“严冬”,这种举措还是保护民企和民营企业家吗?民企处处受歧视,受压制全社会没有通道和路径向党和国家反映汇报,这种营商环境怎么能让民营企业存活下去?民企在百般无奈之际我们呼吁全国各地的中小民营企业的企业家们积极振作行动起来!充分利用当前国家大力帮助中小民营企业纾困“融资难、融资贵”减费降税的大好形势下,从各个层面形成合力积极发声呼吁,企求全国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国内知名经济专家们实地到市县级最基层的中小民营企业去看看,深度了解民企当前所面临的资金困难和陷入绝境的状况,及时准确地向党和国家反映民营经济在发展中当前所面临的严重困境。多报道民企的艰辛和遇到的“高山”,能够让决策层和央行尽快出台一些纾困民企渡过难关切实可行的利好政策措施,通过新闻监督及早落地到基层民营企业手中的举措。万众一心共同努力调动有良知、说真话、敢说实话的仁人志士救救困境中的民营企业!救救最艰难时刻的民营企业家。少说些比农民还困难的这些民营群体的负面报道。全社会网开一面,别再穷追猛打,给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们一条生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