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優質中國品牌,像徐福記小肥羊水井訪近期的格力等,為什麼最後被外國資本收購?

王能如


有來有往才是正確無比,你覺得徐福記、小肥羊、水井坊是中國品牌。那麼美的收購的德國庫卡是不是德國的民族品牌,李書福買了戴姆勒股票,控制了奔馳是不是也控制了人家的品牌。

同樣不怎麼有名的,如中國化工併購瑞士先正達,中海油併購加拿大尼克森,青島海爾併購通用電氣家電板塊,聯想收購IBM的PC線。

還有一些不太有人關注的,比如騰訊的股權結構,工行是南非標準銀行的股東,南非標準銀行又是南非Naspers Limited大股東,南非Naspers Limited又是MIH南非報業的大股東,而MIH又是騰訊的大股東,而騰訊,收購了很多很多遊戲公司,比如supercell,比如動視暴雪的股東,比如Roit Games(英雄聯盟)。還有很多,對於目標國家,他們是不是也該問一問:為什麼最後被外國資本收購?

貿易的本質就是相互的,並沒有永恆的優質品牌,況且,有些被外資收購的情況就有點似是而非,比如高瓴資本試圖控股格力,這是哪門子外資併購?比如徐福記,小肥羊和水井坊,這些品牌在所處行業並不拔尖。門檻不高。屬於充分競爭的行業領域。

再者說,在全球眼裡,我們才是買方,因為我們有巨大的美元儲備,這些儲備最終是需要找到一個出口投出去,因為放著買美國國債收益實在太低。


凱恩斯


中國品牌被外資收購這是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很正常的現象,現在全球經濟已經融為一體,不僅僅是外資在收購國產品牌,我們國內的企業也在大舉收購、併購、投資外國公司。


比如安邦大手筆花費 20 億美金收購了紐約的地標:華爾道夫酒店;我們眾人家喻戶曉的萬達以 35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好萊塢傳奇影業;更為誇張的還有海航,財大氣粗地壕擲了 400 億美金大舉收購了希爾頓、德意志銀行等大量股份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統計結果,僅僅 2018 年全年,我國全行業直接對外投資數額達到了接近 1300 億美金,摺合人民幣達到了 9100 億!同比增長 4.2%。要知道同年浙江省的 GDP 總量也只有 8492 億美元!



目前我國對外投資數額的上漲幅度依然較大,勢頭迅猛,所以並不是僅僅只有外資在收購國內企業,我們的企業也在同步收購外資公司。這些行為都是相互的。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收購和被收購都是家常便飯,並不需要引起大家如此多的格外關注,所謂的“外資入侵國內企業”都只是吸引大家眼球的標題黨而已。


資本是逐利的,也是講究回報率的,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就是讓資金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讓回報更加趨於合理。而資本收購也是奔著這一目的來的,所以我們要放寬心態,不要“危機意識”的神經太過於緊繃。。。


現在的世界經貿發展已經今非昔比了,各國之間的貿易聯繫都很緊密,發生類似於收購、重組、兼併的事情也是生意場上的家常便飯。



總結

並不是“優質的國有品牌都在被外資收購”,很多優質的外資品牌也在被國有品牌所收購。這一系列行為都是相互的,是經濟、貿易發展過程中所必然發生的事情。


我們有很多引以為傲的公司,比如阿里、騰訊、京東、小米。。。他們正在引領時代的新一輪風騷,我們不需要太過於擔心,我們的民族企業並不比國外企業差!


浮雲視界


金拱門(麥當勞),家樂福(蘇寧)也經歷過或在經歷哦。至於美國紐約帝國大廈、環球影視等,歷史上也有被外國資本買去的經歷啊。看待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真正帶著全球化眼光,千萬別拿出“苦大仇深”後好不容易剛過上好日子的“翻身感”,看別人(外資)都咬牙切齒的感覺……

第一,老品牌是基於我們傳統的結晶,這個誰都無法掩飾,外資收購品牌,看中的也是這個品牌的文化底蘊和市場價值。如果收購後對保護品牌有利,對品牌進軍國際市場有利(坐上快車道),何樂而不為?

第二,每個企業,每個品牌都有高潮期和低潮期,都可能面臨經營瓶頸,這時候有外界新鮮血液注入,帶來新資本新經驗新思路,對品牌長期發展有好處。

第三,與其故步自封讓一個老品牌死掉塵封當化石,不如讓有能力讓起來的去經營去擴散,自己守不住還要老是喊空虛的口號說保護,那反而是“耍流氓”。

當然,前提是買下來或參與合作的資本也對我們友好,不幹缺德事兒。總之,這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時代,不是守著家裡一畝三分地就能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我們也在收購外國品牌哦,而且,資本也不是不變的,您感興趣、有實力,一樣可以參與收購經營。


姚耀1188


企業被兼併說明有價值,企業兼併別的企業說明有實力。企業在市場中長期生存,是一項艱苦卓絕的事情:方向問題、債務問題、人力資源問題、資金問題、庫存問題、戰略問題、法律問題、社保問題、出品問題、質量問題……中國新成立的企業五年後依然健在的不足10%,市場的複雜性和競爭性,讓企業必須全力以赴,但也未必能行;所以非常呼喚法律穩定、法治成風,在不確定性中有確定性,讓企業為長遠目標經營而不是在賭博,搞一錘子買賣搞短期行為。無恆產者無恆心,有恆產者有恆心,沒有產權的不可侵犯,就沒有努力的追求和對未來美好日子的憧憬,也沒有市場交易的基礎,更沒有金融發展的基礎;產權是個人自由的重要保證,產權是不可剝奪的人權,民主都不可以侵犯,財產不可侵犯神聖是民主的重要邊界。

在企業家處分企業資產的時候,社會要知道這是他的日常工作,企業家就是通過經營資產創造財富。產權明確,企業家的行為才有產權的制約;他不能處分別的企業,那不屬於他的產權;在企業股份越來越複雜的現代社會,董事會、股東大會重大問題親自決策,常規問題或方便授權監管的交給董事長、總經理決策。中國經濟正在轉型升級,企業家普遍燒腦,這個忙政府幫不了、專家幫不了、媒體幫不了,企業家不是人人都能當的;還記得史玉柱轉型之前上王利芬的節目,臺下群眾發言很踴躍、指出不少問題、說出不少建議,現在回頭看都沒什麼用,還是史玉柱先生自己走出困境再創輝煌。

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有時候也是沒有辦法:阿里巴巴從日本軟銀引進幾千萬美元投資,當時該有多麼解渴呀,國內誰願意風險投資給他呀。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有時是為了開闢新局面:你看一汽、二汽、上汽、北汽、長安,自己不會做沒有技術不知道咋辦,合資帶來技術。更多的時候還是各取所需,聯想收購IBM筆記本服務器、華為收購3COM 、萬達進入影院行業、蘇寧投資西班牙足球俱樂部。還是那句話,被收購說明你有價值。市場經濟,殼公司都有價值。價值是一切交易的基礎。水井坊外資進入,可能是中國白酒走向世界的契機,對行業發展是有利的。

市場經濟以來,社會開始喜歡企業家了;跟小時候印象不同,馬雲演講總能啟發人,散發著智慧的魅力;曹德旺普通話雖然不好,但高尚的道德情操誰都明白,他說的美國的工資、稅收、電價、過路費情況大家都相信,他讓老百姓實事求是不再民族主義;許家印讓住房的地段、生熟、荒郊野嶺感覺、意識、理念都變化了,讓投資的大手筆孕育在談笑之間,讓企業與社會和諧共處。即便是農民,但如果投票選人大代表在某個農民和著名企業家之間選擇選企業家的會更多。企業家已經不知不覺地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努力的方向。

讓我們以開放的心態看待企業之間的併購,未來金融業的開放可能更加引人矚目,航天領域的國際合作可能成本更低帶來更多應用。一切以負面清單為界限,不要想當然。中國保持營商環境的競爭力,永遠是高速發展的根本保證;這是幾十年改革開放的經驗。


查干湖政興


一、其實作為國人最需要擔擾的事,若只有別人收購我方的企業,沒有我們的資本去收購、併吞別國的企業。但事實上已經是有來有往,並且當今我們的企業收購別國公司或業務的勢頭更旺、質量更高,朋友們大可放心。

二、徐福記、小肥羊、水井坊都是食品餐飲領域的企業,既不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也不是什麼高科技企業,外國資本只所以相中這些品牌,無非是看好我們的龐大的市場,企望在我國經濟發展的紅利中分得一杯羹。

三、至於珠海國資持有格力電器的15%股權受讓給高瓴資本,更是一種市場行為,符合國有企業混改的總體要求的。並且格力電器也只是我國眾多家電(空調)企業中的一家,儘管比較有名氣,但在格力的主業空調業務已觸碰到天花板的時侯,逢高轉讓股權,落袋為安,再來投資其它行業,對珠海國資應是一樁“好買賣”。

四、而我國的資本在外國的收購的標的大多是科技企業或世界性的大品牌,例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庫卡,庫卡是排名世界前列的機器人制造企業,實打實的高科技公司;聯想之前收購的IBM的PC業務;海爾收購的美國通用電器的家電業務系統;包括金拱門事件中中糧收購麥當勞的中國業務等。

從以上事例中來看,似乎我國的資本“更聰明”,收購更划算👏





虎哥視窗


這個理解不一定到位。

一些優秀的中國品牌,被外資併購,只要是合法合規,就是合適的。就像中國不少企業,做大了之後併購國外品牌一樣,全球貿易,不僅是產品的全球化,也包括企業、品牌貿易的全球化。

有一些中國企業,經過多年發展,成為很優秀的企業,以及知名的品牌,具有較高的市場影響力。但有時候,創業者能夠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因素共同決定的。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創始人或者是企業控制人,感覺到了瓶頸,也就是繼續做大已經力所不及。或者是年齡大了,找不到合適的接班人。還有就是,經過40年高速發展,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來企業創始人感覺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這時候如果能夠高價套現,也是另一種可接受的方式。一方面是企業轉讓出去,有助於它的進一步成長;另一方面,套現的資金,可以作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可以是再創業,或者是計劃退休了。

不管是外資還是內資,這樣的併購,其實現在頻繁發生。不僅是中國品牌被外資中收購。外資品牌也被中國企業收購。

比如海信併購日本東芝電視,海爾併購美國GE電器;安踏併購芬蘭亞瑪芬;恆申控股併購福邦特己內酰胺及相關業務等等。

貿易就是有來有往,只要不是影響國家安全等戰略性行業、企業,那麼價格合適都是可以的。

徐福記、小肥羊、水井訪等品牌,包括格力等,都不屬於國計民生等戰略性項目,更與國家安全風馬牛不相及,不過是一些常規的商業品牌,所以這種併購不值得大驚小怪。


波士財經


有多種​原因,​但是不全是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像​匯​源,​娃哈哈,雙​匯等等,​都是民族品​牌,私營企業.回​到第一個問題,中​國品牌被​收購,​有​自身經​營上​的問題,到​了一定程度之​後管理水​平,​企業文化​等等的問​題就​出現了,開​始有了一些官僚​作風,企​業​面對市​場反應慢了,出現了​船大​難以​掉頭​的問題,所以,​開始​尋求出售​套現,​比較明顯​的是匯源.第二個​原因就是​外資的刻​意佈局,這個像​是雙匯,​從生豬養​殖到食品加​工,​基本都被​高盛等​壟斷​了,結果就是他​們掌握了定​價權,​想漲價就漲​價,想降價就​降價,​這也加劇了其他民族品​牌的市場佔有率的流​失,​最終只能​選擇被收購或​者是​破​產.


小米有品有魚蔣永強


其實就是資本的遊戲,慢慢把國有的品牌,去中心化,先收購,完了出替代品牌,慢慢邊緣化國有品牌,佔收購優質的國有品牌,就抓住了用戶,完了洋品牌進入國內,慢慢邊緣化國有品牌,一點一點用資本的力量來,蠶食國有品牌的市場,慢慢替代,慢慢邊緣化,這就是董小姐口中的野蠻人,門口的野蠻人,這樣國有的優質品牌就讓外資邊緣化,慢慢就從人們的視線裡消失,國際品牌以最快的方式進入市場


黃河邊上的巍子


企業被兼併說明有價值,企業兼併別的企業說明有實力。企業在市場中長期生存,是一項艱苦卓絕的事情:方向問題、債務問題、人力資源問題、資金問題、庫存問題、戰略問題、法律問題、社保問題、出品問題、質量問題……中國新成立的企業五年後依然健在的不足10%,市場的複雜性和競爭性,讓企業必須全力以赴,但也未必能行;所以非常呼喚法律穩定、法治成風,在不確定性中有確定性,讓企業為長遠目標經營而不是在賭博,搞一錘子買賣搞短期行為。無恆產者無恆心,有恆產者有恆心,沒有產權的不可侵犯,就沒有努力的追求和對未來美好日子的憧憬,也沒有市場交易的基礎,更沒有金融發展的基礎;產權是個人自由的重要保證,產權是不可剝奪的人權,民主都不可以侵犯,財產不可侵犯神聖是民主的重要邊界。

在企業家處分企業資產的時候,社會要知道這是他的日常工作,企業家就是通過經營資產創造財富。產權明確,企業家的行為才有產權的制約;他不能處分別的企業,那不屬於他的產權;在企業股份越來越複雜的現代社會,董事會、股東大會重大問題親自決策,常規問題或方便授權監管的交給董事長、總經理決策。中國經濟正在轉型升級,企業家普遍燒腦,這個忙政府幫不了、專家幫不了、媒體幫不了,企業家不是人人都能當的;還記得史玉柱轉型之前上王利芬的節目,臺下群眾發言很踴躍、指出不少問題、說出不少建議,現在回頭看都沒什麼用,還是史玉柱先生自己走出困境再創輝煌。

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有時候也是沒有辦法:阿里巴巴從日本軟銀引進幾千萬美元投資,當時該有多麼解渴呀,國內誰願意風險投資給他呀。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有時是為了開闢新局面:你看一汽、二汽、上汽、北汽、長安,自己不會做沒有技術不知道咋辦,合資帶來技術。更多的時候還是各取所需,聯想收購IBM筆記本服務器、華為收購3COM 、萬達進入影院行業、蘇寧投資西班牙足球俱樂部。還是那句話,被收購說明你有價值。市場經濟,殼公司都有價值。價值是一切交易的基礎。水井坊外資進入,可能是中國白酒走向世界的契機,對行業發展是有利的。

市場經濟以來,社會開始喜歡企業家了;跟小時候印象不同,馬雲演講總能啟發人,散發著智慧的魅力;曹德旺普通話雖然不好,但高尚的道德情操誰都明白,他說的美國的工資、稅收、電價、過路費情況大家都相信,他讓老百姓實事求是不再民族主義;許家印讓住房的地段、生熟、荒郊野嶺感覺、意識、理念都變化了,讓投資的大手筆孕育在談笑之間,讓企業與社會和諧共處。即便是農民,但如果投票選人大代表在某個農民和著名企業家之間選擇選企業家的會更多。企業家已經不知不覺地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努力的方向。

讓我們以開放的心態看待企業之間的併購,未來金融業的開放可能更加引人矚目,航天領域的國際合作可能成本更低帶來更多應用。一切以負面清單為界限,不要想當然。中國保持營商環境的競爭力,永遠是高速發展的根本保證;這是幾十年改革開放的經驗。

沒有資本願意來投資,這裡必然荒蕪。


雲端美


循環發展的一個手段,我們要了解收購和被收購的含義,什麼情況下會接受收購?收購了一些定向發展方向存在障礙的國產品牌,表面上是一個貶值的環節,覺得企業越來越沒有歸屬感,但實際上卻是品牌國際影響力的增值化,換句話說,如果外國企業惡意收購國產品牌從而讓它沉下去,那麼這個舉動會給國貨其他品牌帶來無限機會,反之,品牌上升一個層次,則消除國外企業在我國的寬厚待遇和價值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