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最新一部的“終結者”電影:《終結者:黑暗命運》11月1日在國內上映了。

鑑於《終結者:創世紀》不是那麼令人滿意的市場回報,《黑暗命運》乾脆請來了63歲的琳達·漢密爾頓來重新飾演莎拉·康納,以此來強調《黑暗命運》與1984年第一部《終結者》和1991年《終結者:審判日》之間的緊密聯繫。

從成片來看,《終結者:黑暗命運》實在是不值一提,既浪費了大費周章迴歸的琳達·漢密爾頓,也浪費了再次迴歸的施瓦辛格。好在,施瓦辛格在片子裡說了,我不會再回來了。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從1984年《終結者》上映,到現在的《終結者:黑暗命運》,“終結者”系列綿延30年,拍過6部電影,但尷尬的是,“終結者”真正稱得上成功的,只有頭兩部:《終結者》、《終結者“審判日》。

這兩部,也是“終結者”系列裡唯二真正由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編劇的電影。

本文也將帶領大家重看1984年上映的第一部《終結者》,在歷史與細節中去重新挖掘終結者的秘密。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1、夢境

1984年的《終結者》是詹姆斯·卡梅隆第2部導演的長片電影,第1部同時擔任導演和編劇的長片電影。《終結者》的故事起源於1981年,當時卡梅隆在導演職業生涯第一部長片《食人魚2》時和製片人發生分歧被解僱。一個人在羅馬漂泊,還食物中毒。恍惚之間,他做了一個怪異的夢:一個殘缺的機器人從火裡走出來 追殺他。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2、星球大戰

影片開場是發生在2029年洛杉磯的未來戰場,隨著一片廢墟和機器的激光炮火,浮現出一段字幕,簡明扼要地交代了背景:

機器從核爆戰火的硝煙中崛起,它們滅絕人類的戰爭已經肆虐了數十年,但是最終的決戰不會在未來打響,它將發生在這裡,現在,今晚……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眾所周知,喬治·盧卡斯自1977年開始的《星球大戰》對詹姆斯·卡梅隆有著深遠的影響。用字幕開場的手法也是《星球大戰》的標誌:開場經典的黃色懸浮字幕介紹故事背景和約翰·威廉姆斯創作的恢宏主題曲一樣成為“星戰”的簽名。

除了字幕,《終結者》第一個畫面V5型HK航空器掠過廢墟也是對“星戰”的致敬。1977年《星球大戰》以殲星艦在太空中緩慢飛過開場,這個畫面從此成為無數美國人“星戰”記憶的起點。而它也猶如標籤般被“星戰”註冊。喬治·盧卡斯甚至要求之後每一部“星戰”電影都必須以飛船在太空中 飛過開場。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就鬆散的故事框架來說,《終結者》保護和拯救莎拉·康納的故事也對應了《星球大戰》拯救莉亞公主的故事,同時她又像是盧克,起初無憂無慮地生活在小鎮,直到某一天突然到來的機器人(邪惡的R2D2和C3PO),打破了她的平靜,告訴了她世界的真相以及她所肩負的不凡使命。

此後,莎拉·康納便是盧克和莉亞的結合體。通曉一切的未來戰士凱爾·里斯則是逐漸引導她的那位歐比旺。他和歐比旺一樣,在和大反派T-800(或者說,全機器人版的達斯·維達)決戰時,突然死亡。而在目睹其犧牲後,莎拉·康納就像盧克一樣,走向覺醒。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3、核威脅

卡梅隆這一代人都對核威脅有著一種情結。核戰隨時爆發,世界末日隨時到來,這樣的觀念幾乎伴隨著他們的童年。即使在美蘇軍備競賽逐漸冷卻之後,核陰影也一直籠罩。就在《終結者》開拍之前的1979年,美國發生了三里島核事故,20萬人因此撤離了該地區,隨後引發了紐約百萬人反核遊行。

自然,在《終結者》的故事裡,卡梅隆所構思的未來,便是人類與機器人核戰之後的一片殘垣。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4、時空旅行

在英語中,“time traveler”第一次出現在赫伯特·喬治·威爾斯1895年的小說《時間機器》裡。

卡梅隆的《終結者》是最早一批呈現時空旅行概念的電影。比《終結者》早幾年的1978年版《超人》中,超人為了救回女友路易斯硬是以超越光速的速度逆向繞地球飛行,使時空倒流。1980年的《時光倒流七十年》裡,此前飾演超人的克里斯托弗·裡夫再度穿越回過去和情人相愛。

但是,《終結者》是真正以時空旅行構建世界觀的電影,並且它所構建的故事觸及到了日後幾乎所有時空旅行電影都會涉及到的命題:平行世界、祖父悖論。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在《終結者》之後的1985年,由羅伯特·澤米基斯導演,斯皮爾伯格製片的《回到未來》系列橫空出世,將時空旅行徹底發揚光大。

無數影迷將《回到未來》奉為時空旅行電影的教科書,不過,我們也別忘了,更早的《終結者》實際上和《回到未來》共享了本質的時空旅行理念:回到過去,拯救未來。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5、機器人統治世界

除了核爆和廢墟,《終結者》的未來世界即是一個機器主宰的世界。人類文明毀滅,倖存者所剩無幾,他們四處躲避機器的追殺。這是卡梅隆所設想的“黑暗未來”。

15年之後,還是沃卓斯基兄弟的拉里·沃卓斯基和安迪·沃卓斯基在《黑客帝國》裡繼承了《終結者》的構想,他們設計了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黑暗未來世界:機器掌控一切,人類倉皇躲避機器。和《終結者》一樣,《黑客帝國》裡除了武器在更新,人類世界的整體形態則退化到了前現代社會形態。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6、阿諾·施瓦辛格

出演《終結者》的T-800時,阿諾·施瓦辛格37歲,以健美先生之威在好萊塢主演了“柯南系列”,《野蠻人柯南》,《毀滅者柯南》,正準備主演第3部柯南,並期望獲得百萬片酬。接著,施瓦辛格就接到了經紀人的電話,讓他來這個新人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片場試鏡一部科幻片的男主角。

最初,《終結者》的搭配是這樣的:阿諾·施瓦辛格飾演凱爾·里斯,O.J.辛普森(也就是後來因為殺妻案轟動全美的橄欖球運動員)飾演T-800。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卡梅隆一看到鋼筋般的施瓦辛格本尊,立馬就改主意了,決定把殺人機器T-800的角色交給他。T-800的角色模版原本是在1973年電影版《西部世界》裡飾演反派機器人的尤·伯連納。但從身型上說,施瓦辛格簡直不能更完美。

一心想繼續做英雄主角的施瓦辛格得知自己要演殺人機器時,一時有點懵。幸好,權衡再三,還是被卡梅隆說服。一連三部《終結者》,均以施瓦辛格從天而降開場,一代影史經典形象就此誕生,施瓦辛格也從B級片裡的大力士正式邁入好萊塢頂級男演員行列。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7、琳達·漢密爾頓

在卡梅隆自編自導的兩部《終結者》裡,除了施瓦辛格之外,琳達·漢密爾頓飾演的莎拉·康納是其中最重要的角色。在第一部裡,T-800就是奉命來除掉莎拉·康納,阻止她誕下未來人類反抗軍的領袖約翰·康納。

最新的《終結者:黑暗命運》在介紹女主角丹妮出場時照搬了1984年裡莎拉·康納的登場段落。琳達·漢密爾頓在出演莎拉·康納時27歲,其實比原劇本中19歲的設定大了不少,但是卡梅隆一眼相中,為此還改了劇本。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某種程度上,主演《終結者》對琳達·漢密爾頓,飾演凱爾·里斯的邁克爾·比恩,在第二部裡飾演T-1000的羅伯特·帕特里克來說,幾乎成了一個毒咒。《終結者》是他們演員生涯最閃亮的時刻,《終結者》之後,他們各自再無拿得出手的作品,甚至連主演都很難拿到。

1997年,琳達·漢密爾頓成為了卡梅隆的妻子,這段婚姻維持了2年半。從卡梅隆的視角來說,他對莎拉·康納的形象塑造,完全符合自己喜好強悍女性的審美特點。在卡梅隆早期導演的幾部電影《終結者》,《異形2》,《終結者:審判日》都是以強悍的女性作為影片的英雄主角。而他本人現實中的多任妻子,從凱瑟琳·畢格羅到琳達·漢密爾頓,再到現在的蘇茜·艾米斯,也都是女強人形象。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8、開場

就像星戰一定是從滾動字幕,約翰·威廉姆斯的配樂以及滑過銀幕的殲星艦開場,一部經典的終結者電影也一定會是從電閃雷鳴過後,反派終結者和未來戰士穿越時空而來作為開頭。

除了直接將故事聚焦在未來世界反抗軍的《終結者:2018》(現在來看這已經是過去了),時空旅行的開頭是剩餘其他終結者電影的標準開場,並且還有略帶搞笑的搶衣服情節。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如果你仔細看,還會在1984年的《終結者》裡發現,同是穿越而來,作為機器人的T-800毫無反應,但身為人類的凱爾·里斯卻對時空旅行產生了很強的生理反應,他因痛苦而趴在地上乾嘔。過了一會之後他才慢慢回覆。 身為技術控的卡梅隆顯然意識到了時空旅行可能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

(這一細節在《終結者:黑暗命運》裡也被呈現出來。機器人REV-9在時空旅行之後馬上進入了任務模式,而即使是強化過的的人類戰士格蕾絲仍忍受了一段時間的暈眩才恢復正常)

在影片的中後部分,卡梅隆還補上了一般人可能根本不會想到的世界觀漏洞,為所有續集都鋪好了路:為什麼每次都只能來人形機器人,而不是直接一批機器人大軍?因為時空旅行機器是由生物磁場驅動,沒生命的東西是過不來的。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9、追逐

本質上,《終結者》系列是一部公路追車電影系列:反派機器人永遠在路上追,人類主角永遠在路上逃。它有三大追車模式:摩托車、大卡車和警車。正是1984年第一部《終結者》,奠定了這種追車模式。

在影片中,T-800先是搶奪了警車,追殺奪路而逃的凱爾·里斯和莎拉·康納。之後,他又開著搶來的本田CB750直衝兩人藏身的汽車旅館。在片尾的大戰裡,T-800更是開動了巨型油罐車對付凱爾·里斯和康納。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到了《終結者:審判日》裡,以上模式更是全部被強化,我們也看到了成為經典的施瓦辛格開著哈雷肥仔,用一招已成標籤的“T-850式連續射擊轉槍退膛”截胡開著福萊納重型貨車的T-1000,救下約翰·康納。而T-1000則幾乎全程開著警車搜尋約翰·康納,更是營造出一種難以逃離的邪惡噩夢感。

在《終結者3》,《終結者:創世紀》,包括最新的《終結者:黑暗命運》裡,追車的形式基本上和30年前沒有太大的差別。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10、金屬骷髏

在1984年《終結者》的結尾,雄雄火焰之下,覆蓋在T-800表面的人類皮膚被燃燒殆盡,T-800金屬骷髏的本來模樣終於顯露出來。

這是讓1984年的觀眾難以忘懷的震撼場景,也是《終結者》走向偉大的最後一塊拼圖。從此,但凡說起終結者,人們腦海裡就會浮現出兩個畫面,其一是阿諾·施瓦辛格,其二,便是這副金屬骷髏。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幫助詹姆斯·卡梅隆完成這段最後,也是最重要視效的,是好萊塢著名視效大師斯坦·溫斯頓。他和他的團隊花了6個月的時間建造了這副完全鋼製,符合人體生物學結構的金屬骷髏,並通過無線電遙控,使這副金屬骷髏可以走動,撞門,爬行等運動,並且呈現出機器人一頓一挫的質感。

在《終結者》之後,溫斯頓又和卡梅隆合作了《異形2》,《終結者:審判日》。他又多次和斯皮爾伯格合作,《侏羅紀公園》,《人工智能》都是出自他之手。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在溫斯頓的努力下,卡梅隆終於將自己被機器人追殺的噩夢,幾近原汁原味地搬上了大銀幕。而這段場景,也是作為早期CGI技術和傳統模型定格動畫結合的典範。

眼尖的影迷可能還會由這副金屬骷髏身上看到一代定格動畫大師雷·哈里豪森的影子。在哈里豪森1963年製作的《伊阿宋與阿爾戈英雄》裡,邪惡法師從地下召喚出一批骷髏士兵。哈里豪森不僅用手工技術製作了這批設計精巧的骷髏士兵,並以定格動畫的技術完成了使骷髏士兵和真人演員同場大戰的名場面。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在《終結者》裡,卡梅隆實際一直保留著對人與機器共生形態的好奇。在影片其中一個段落裡,受傷的T-800在旅館裡剝除了人形皮膚,打開自己的機器外殼,修復受損的設備。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T-800內裡如同血管骨骼般的金屬管道在井然有序地運作著。

在之後的每部終結者電影裡,掀開人形組織露出機器內核,成為了固定節目。某種程度上說,終結者型號的不斷進化,其實是越來越像終極的賽博格仿生人靠攏。

(另一個貫穿終結者系列的細節是:不論機器型號如何進化,狗始終能分辨出人類和機器。但是在“黑暗命運”裡一個值得咀嚼的設定是,T-800在學習人類的情感後,狗便對他不具攻擊性,溫順地伏在他身邊)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影片結尾,懷孕的莎拉·康納駕駛著吉普CJ7來到美墨邊境的一個加油站。加油站的小男孩為她拍下了一張照片。原來,凱爾·里斯從約翰·康納處得到的照片,來源在此。而他也不會知道,人類反抗軍的領袖約翰·康納,就是自己的兒子。

時空旅行的時間線,就此構成迴路,也敲響了命運的回聲。此時再回想影片之前的情節:T-800搜尋的莎拉·康納在電話簿裡排在了第3位,幸運地爭取到了時間和凱爾·里斯相遇;她在酒吧裡剛好掉落的手包讓她再次躲過了T-800……它們無疑都具有了一種宿命性。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約翰·康納給凱爾·里斯的口信裡說,“未來還沒有成定局”,但要真正掙開命運的枷鎖,還要等到7年後的《終結者:審判日》。

1984年的《終結者》以64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獲得了3800萬美元的北美票房。在戰火瀰漫的好萊塢,真正崛起的,並不是“終結者”系列IP,而是未來的“世界之王”,詹姆斯·卡梅隆。


終結者1984:歷史與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