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紅軍,他永遠是紅軍

他曾是紅軍,他永遠是紅軍

​1920年8月,李光出生在遵義,他從小失去父母,四處流浪,8歲開始給地主家放牛,從未上過學。

14歲那年,李光報名參了軍,和5500多名遵義的熱血青年一起踏上了漫漫長征路。此後,他參加了強渡烏江、四渡赤水、華北敵後游擊戰、百團大戰、渡江戰役、進軍大西南等多次戰役,榮獲三級紅星功勳榮譽勳章、三級解放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

他曾是紅軍,他永遠是紅軍

戰爭最終取得了勝利,可抗戰期間發生的一件事,久久縈繞在李光心頭無法釋懷。

那一次,上級夜間下達“拂曉出發”的指示。作為營長的他不懂“拂曉”的意思,誤認為第二天天大亮才出發,結果導致所在部隊遭受損失。這成為李光一生最沉痛的教訓。

李光說:“我自己沒文化,不能讓下一代再吃這個虧。”

他曾是紅軍,他永遠是紅軍


1985年,李光離休後,開始關注家鄉的教育事業,並先後向十多所中小學捐款超過六十萬元。

他曾是紅軍,他永遠是紅軍

只有李光的家人才知道,老人是如何從退休工資中,把這些錢一點點“摳”出來的。老人多年來不曾添置一件新衣服,一日三餐或是一碗白米飯加一小碟青菜,或是一碗素面條。經歷過貧苦,就知道節約的可貴。在李光看來,省的每一分錢,都可能托起一個貧困家庭的希望。

除了在物質上幫助孩子們,李光老人還在思想上關心他們。從2000年起,李光先後被確診患直腸癌、重症胰腺炎、皮膚癌。但只要有需要,他就去講革命故事、長征精神,從不推辭。李光說,他要把逝去戰友們的故事和精神講出去、傳開來,把理想信念的種子埋入更多孩子的心中。

他曾是紅軍,他永遠是紅軍

“只要還活著,就不會放棄幫助孩子”。直到2019年1月12日老人逝世,他許下的承諾,從未食言。

受李光老人感染,如今,三萬多名義工散落在遵義的大街小巷,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公益之路,把老人用盡餘熱播撒下的希望種子和紅色精神薪火相傳。

他曾是紅軍,他永遠是紅軍


李光老人苦了自己一輩子,從打天下,再到幫扶孩子,他用自己義無反顧的奉獻,換更多人一個美好未來。

困難和危險面前,若是人人都向後縮,何來中華文明的綿延悠長?人需要有一顆犧牲自己私利的心,我們或許無法做到像李光老人這般極致,可他“一心為公”的精神,應當時刻敲打我們。

他曾是紅軍,他永遠是紅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