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的兵成爲「紅軍」,爲啥就很勇敢了?

國民黨的兵成為“紅軍”,為啥就很勇敢了?

“當兵就要當紅軍,處處工農來歡迎,官長士兵都一樣,沒有人來壓迫人。”曾經的贛南土地上,一首歌詞通俗易懂、旋律簡潔明快的歌謠在老百姓口中傳唱開來。

每當聽到這首膾炙人口的紅色歌曲,眼前就會浮現出一幅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畫面,彷彿看到了工農群眾踴躍報名參加紅軍的壯觀場面。回望我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不斷髮展壯大的光輝歷程,歌謠中所唱的尊幹愛兵、官兵一致正是彌足珍貴的傳家寶。

1

“欲謀勝敗,先謀人和”,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我軍之所以能夠歷經驚濤駭浪,具有排除萬難、攻無不克的強大威力,歷經艱難而不潰散,歷經艱險戰無不勝,正是因為有著堅如磐石的內部團結。

國民黨的兵成為“紅軍”,為啥就很勇敢了?

1927年9月“三灣改編”,毛澤東同志對官兵一致、尊幹愛兵提出了具體要求,要廢除軍閥作風,在軍隊內部實行民主制度,規定軍官不許打罵士兵,經濟公開,官兵平等,廢除肉刑和繁瑣的禮節;建立士兵委員會,保證士兵的政治地位和民主權利有效實現。

國民黨的兵成為“紅軍”,為啥就很勇敢了?

1929年12月,在《古田會議決議》中充分肯定了紅軍實行的民主制度,並強調“官兵之間只有職務的區別,沒有階級的分別,官長不是剝削階級,士兵不是被剝削階級。”

國民黨的兵成為“紅軍”,為啥就很勇敢了?

井岡山時期,受敵人封鎖,物資極其匱乏,毛澤東向全軍宣佈,團、營、連部晚上辦公時只能點一盞燈,可點三根燈芯,但毛主席自己卻一直堅持用一根燈芯辦公、看書、寫文章。朱德為防止部屬拿走他的扁擔,不讓他參與挑糧食,就在扁擔上寫下了“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一根燈芯”“一條扁擔”的故事,成了紅軍官兵一致、尊幹愛兵的象徵。

這種革命性的感召和鼓舞,在當時使紅軍官兵煥發出最徹底的戰鬥熱情,引得人民群眾紛紛送子參軍,也讓飽受軍閥壓迫的國民黨官兵投奔而來。

與紅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民黨軍隊中普遍存在以上欺下、打罵體罰的現象。當時江西省委的一份通告中這樣描述:“軍閥軍隊中的廣大兵士生活惡化不堪,欠餉日積,待遇殘酷,肉刑妄加,言論不能得一絲一毫的自由。”

“同樣一個兵,昨天在敵軍中不勇敢,今天在紅軍中很勇敢”,自然就不足為奇了。

2

國民黨的兵成為“紅軍”,為啥就很勇敢了?

幾個世紀前,在滑鐵盧大敗後的拿破崙被流放到大西洋南部的一個小島上。反思自己失敗的原因時,他發出了這樣的喟嘆:“好久沒有和前線的戰士一起喝湯了!”一語道破“天機”:官兵同欲者勝,官兵相離者敗。

俗話說,“上下同心、其利斷金”。不論武器裝備如何發展、戰爭形態如何變化,戰爭的決定因素始終是人而不是物。密切的官兵關係作為部隊建設的基礎,在戰爭中可以煥發出強大的凝聚力戰鬥力。

國民黨的兵成為“紅軍”,為啥就很勇敢了?

在朝鮮戰場上,堅守上甘嶺坑道陣地的志願軍某連官兵斷水7天。運輸員劉明生冒著敵人炮火的封鎖,把一個蘋果送到了前沿陣地。飢渴難耐的官兵誰也捨不得吃,幹部讓給戰士,戰士讓給幹部,僵持之下連長只好帶頭咬了一小口,然後全連每人都只咬了一點點,一個蘋果傳了兩圈才吃完。

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中,參戰部隊響亮提出“把安全讓給戰友,把危險留給自己”的口號,幹部衝鋒在前、撤退在後,戰士主動關心幹部、掩護幹部,靠著官兵的團結友愛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在艱苦卓絕的險惡環境中,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使我軍堅定了克服困難、奪取勝利的信心;在血與火的生死考驗面前,官兵一致、不怕犧牲的戰鬥作風,使我軍增添了一往無前、戰勝敵人的強大力量。

國民黨的兵成為“紅軍”,為啥就很勇敢了?

正如許多人入伍後學習的第一首軍歌:“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我軍尊幹愛兵、官兵一致的優良傳統,能出凝聚力、出戰鬥力,就像歌中所唱的那樣“比鐵還硬,比鋼還強”。

3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儘管部隊建設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尊幹愛兵的優良傳統仍然具有強大生命力。

國民黨的兵成為“紅軍”,為啥就很勇敢了?

在98抗洪、汶川抗震、舟曲抗擊泥石流中,將軍到士兵一起鬥洪峰、戰天險、搶救傷員、運送物資,不畏艱險、衝鋒在前,哪裡最危險就出現在哪裡,分不清哪個是“官”,哪個是“兵”。

“要發揚尊幹愛兵、官兵一致的優良傳統,堅決糾正官兵中存在的各種不良傾向和歪風邪氣,純潔部隊內部關係,鞏固部隊內部團結”,習主席多次強調密切官兵關係並身體力行,他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基層連隊,看得最多的是基層官兵,進班排、入哨所,登艦艇、上戰車,和基層官兵同坐一張桌、同吃一鍋飯,關心基層官兵冷暖。

歷史證明,無論是在硝煙瀰漫的戰爭年代,還是在日新月異的和平時期,尊幹愛兵、官兵一致的優良傳統,始終是我軍保持強大向心力凝聚力戰鬥力的力量源泉,是我們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個又一個困難的利器。

國民黨的兵成為“紅軍”,為啥就很勇敢了?

人民軍隊91年的風雨歷程中,這一傳家寶就像燃燒的火炬,深深植根於人民軍隊血脈,在一代又一代官兵中傳遞,凝結成任何力量都不可戰勝的革命英雄氣概和頑強戰鬥意志,鍛造出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雄師勁旅。

(鈞正平工作室·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