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为什么先打欧洲而不是先打宋朝?

莫安奈


这是一个伪命题。

首先,成吉思汗打过南宋。


公元1227年3月,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和金国的过程中,一支蒙古军打穿金国西部,直指南宋的四川制置司。

当时南宋的四川制置使叫郑损,当蒙古军来犯时,他不敢抵抗,而是继承南宋奉行的逃跑主义传统,竟然主动放弃了外围要塞,使得蒙古兵轻而易举就攻占了南宋西北部的多处据点。

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丁亥之变”。

幸好当时蒙古军队只是试探性进攻,目的只是大肆掠夺财物,不是攻城略地,再加上不久后成吉思汗病故,这支蒙古军就撤了。

所以,说成吉思汗没打过南宋,这是不成立的说法。

第二,成吉思汗为什么没有大举进攻南宋?

这个原因很简单,看地图就知道了。


成吉思汗病死时,金国还没灭亡。成吉思汗虽然在“丁亥之变”中派出小股部队进入南宋境内烧杀劫掠。但从整体上看,有金国在北面替南宋挡枪,蒙古军还不具备大举进攻南宋的条件。

也就是说,不先把金国灭了,蒙古同时与宋金开战,风险太大。

这里顺带一说。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攻陷金国的关中地区,国土与南宋接壤,但蒙古军仍然没有把攻宋放到首位。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金国的威胁。

当时蒙古军虽然与南宋大范围接壤,但金军盘踞在河南,如果蒙宋大举交战,金军必然会西进,抄蒙古军后路。所以蒙古高层的决策仍然是先灭金,再图宋。

南宋知道蒙古灭金后,必然会来打自己。因此在三峰山大战前,当拖雷向南宋提出要借道汉中,迂回攻金的建议后,南宋便杀掉了蒙古使者,回绝拖雷。

拖雷听说后大怒,派兵攻宋。这是蒙古军第二次攻打南宋。由于宋军不敌蒙古军,便只好同意借道。这次借道后,拖雷率军在三峰山之战中歼灭金国15万主力。



第三,成吉思汗为什么要打欧洲?

其实成吉思汗并不知道欧洲在哪里,他没有地理概念。蒙古军之所以会杀入欧洲,只是一个巧合。

什么巧合呢?这个就要扯出当时中亚的头号大国——花刺子模了。

花刺子模和蒙古一样,原本都是小部落。后来强势崛起,打败了宗主国西辽,成为中亚地区头号大国。(花刺子模和蒙古几乎是同时段崛起)



对于花刺子模,成吉思汗一开始的态度是比较客气的。

因为一方面,他当时要对付金国,不想多线作战;另一方面,花刺子模的情况,他也并不熟悉。他只知道花刺子模是大国,兵强马壮,是个实力很强的国家。至于武力到底有多强,不是很了解。他觉得就算要出兵打人家,也要搞清楚情况后,才能出兵。

所以一开始,成吉思汗没惹花刺子模,而是主动派出商队,想与其做生意。(可能也有刺探情报的目的在里面)

然而,成吉思汗不想惹花刺子模,可花刺子模却要主动惹他。

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派使节到花剌子模缔结通商贸易协定,遂即便派出商队。当蒙古商队抵达至讹答剌城后(在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西北),该城的总督见财起意,诬指商队为间谍,就屠杀了蒙古商队。(有一人侥幸逃脱)

成吉思汗听说后,又派出使臣,致书于花刺子模国王摩诃末,指责其背信弃义,要求交出凶手。摩诃末拒绝要求,并杀死正使,剃光两位副使胡须,押送出境。



连续两次收到侮辱,成吉思汗怒了,他遂即暂停与金国的战争,把中原交给木华黎,而他自己则率主力,征讨花剌子模。(留了一万蒙古军守老巢,15万主力西征)

公元1218年,蒙古军抵达西域,趁着教训花刺子模之际,顺手灭了西辽。灭西辽后,蒙古西境遂与花刺子模接壤。

第二年,蒙古军正式进攻花刺子模。

如果说,花刺子模抗打一点,能在中亚挡住蒙古人,或许也不会有后来蒙古三番四次的西征,一直杀到多瑙河畔的壮举。

但是花刺子模太不经打了,短短五年,四十万大军被蒙古军悉数消灭。一个中亚大国就这么垮了。



花刺子模垮了之后,成吉思汗还不解气,他发誓要宰了摩柯末,于是蒙古军就不停的追杀花刺子模的残余势力。

公元1220年春,成吉思汗命哲别和速不台追击摩柯末时。让他们在三年内结束战争,从钦察草原回到蒙古草原上来。

哲别、速不台领命后,率领两万偏师追剿摩诃末。顺道一路上,灭诸国,环里海,北越高加索山,入钦察草原。(就是今天的南俄草原)

至此,蒙古打进了广义的欧洲。(西欧人不认为那里是欧洲)

在钦察草原,蒙古军击败钦察-阿兰联军,西进乌克兰、克里米亚,又接连击败数个斯拉夫公国。然后回师。

从哲别、速不台西征的路线可以看出,其实他们不知道欧洲在哪。他们甚至都没有认真的打过欧洲。他们的军事行动,实际上就是趁追杀摩柯末之机,搂草打兔子,试探一下东欧的水有多深。

他们试了一下,发生水其实挺浅的,远不如金国那么难打。于是这次西征也为后来的“长子西征”奠定了基础。



总结。

①:成吉思汗打过南宋,虽然只是一次试探性劫掠,但也是打过。

②:成吉思汗之所以没大举攻宋,主要原因是金国未灭,不适宜多线作战。

③:打欧洲只是一次巧合。成吉思汗在灭花刺子模前,不知道自己原来这么厉害,而那些曾经欺负过蒙古的国家,特别是中亚以西的小国家,竟然都是软豆腐,这让他野心膨胀,起了歪念。这种转变后的膨胀心态,肯定是他出征之前没有的。


Mer86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在成吉思汗在世的时候,都没有发动过对欧洲的战争。

成吉思汗之所以没有先打宋朝,而是先向西攻打花剌子模,这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和地理位置有关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南宋的周边有大理、吐蕃、西夏、金国等,或许与蒙古有着一定的接壤,但是很少。大家都知道南宋时期基本上是被欺负的,不管是金国、西夏还是吐蕃军事战斗力都要比南宋强。蒙古要想攻打整个南宋,就会深入到被金国、西夏和吐蕃的包围圈中,他们只要在蒙古与南宋的接壤处,断掉蒙古军队的后勤,蒙古军就会全军覆没在南宋。

第二、与成吉思汗的个人有关

在早期蒙古是一个分裂的政权,很不团结,在这样情况下战斗力自然不行,于是就被强盛的金国欺负,成吉思汗的亲人还有死于金人之手的。所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后第一个想干的就是金国,而且也确实是这样的。只不过后来冒出了一个花剌子模,这个国家当时也是比较强盛,很是瞧不起蒙古帝国,时常发起挑衅,这样几经挑衅之后,成吉思汗发怒了,直接挥师西征,将花剌子模打得落花流水,当花剌子模被打得不能再有任何还手之力后,成吉思汗这才开始对西夏、金国、朝下手,只不过在刚刚要灭掉西夏的时候去世了。


吾爱说历史


铁木真是人类史上最强大的游牧帝国——蒙古帝国的缔造者,13世纪他统一了了东亚草原上几乎所有的游牧部落,然后冠之以“蒙古”新组名,从而将世界上最野蛮的力量进行了整合。继而爆出了来自大漠草原上洪荒之力。

铁木真建号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后他的对外攻击目标是与临近的金国和西夏,事实上同样依靠野蛮的游牧骑兵起家的这两个国家并不好打,女真人的铁浮屠和西夏的铁鹞子都曾是重装骑兵的利器,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国家的战力都大不如前,而蒙古人所倚重的轻骑兵则蒸蒸日上。而蒙古与南宋之间正是隔着金国和西夏。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时代的形势

起初面对蒙古人的攻势,金国和西夏采取的是联合对外的形势,而成吉思汗很快改变策略,在打击金国之后,主攻西夏,然后就将西夏的党项人给打服了,西夏人开始配合蒙古人进攻金国,而金国从东北一直到中原并不是很好打,蒙古人与金国之间也是时战时和,金国在抵抗的同时不断向蒙古人送钱送美女,然后将都城从中都(北京)迁到汴京(开封),而金国的东北的残余女真人势力建立起东夏国,契丹人建立东辽国,于是成吉思汗让大将木华黎经营东北,而自己将目光投向西方。

在成吉思汗建国后蒙古西部的部落乃蛮部仍然不愿意服从成吉思汗的统治,乃蛮部的头领就是太阳汗,他带领他的人马跟成吉思汗狠狠干了一场,结果被成吉思汗大败,太阳汗战败身死,他的儿子屈出律却逃到了西辽,而且在西辽混的相当不错,不仅成为了西辽皇帝的女婿,甚至后来还喧宾夺主的当上了西辽的皇帝,于是成吉思汗发动了对西辽的战争,并攻灭西辽。

西辽灭亡后,蒙古就与中亚大国花剌子模接壤了,而在蒙古商队被花剌子模人杀害后,蒙古人开始对花剌子模的战争,这就是蒙古人的第一次西征,结果就是曾经称霸中亚的花剌子模在蒙古人的打击之下土崩瓦解。

成吉思汗死前的形势图

花剌子模灭亡的时候,他的末代国王逃往里海,成吉思汗命令术赤和哲别进行追击,而这一路蒙古军队就在追击末代花剌子模国王默罕默德的命令之下,顺便扫荡了高加索及东欧地区,而成吉思汗自己去追击花剌子模的太子扎兰丁,一直追击到印度。此后成吉思汗东返草原,并在途径六盘山的时候病逝,他死之前,西夏国再次反叛,他的遗言中制定了灭亡西夏、金国和南宋的占领。

成吉思汗死后不久西夏灭亡,而后在窝阔台大汗时期,蒙宋联合灭亡了金国,从此蒙古开始和南宋接壤了,并开始发生冲突,第四代大汗蒙哥时期,蒙古语南宋大规模开战,甚至蒙哥还死在了宋朝钓鱼城下,也就说小说中的被杨过所杀,直到第五代大汗忽必烈时期,蒙古才最终攻灭南宋。

蒙古灭宋之前的形势图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的儿子,也就是说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宋之间并不接壤,所以是无法进攻南宋的。


大东北的小豆包


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和欧洲只有一次短暂的交锋,当时蒙古的主要精力还是在攻打金国方面,至于南宋,蒙宋两国根本不接壤,成吉思汗想打南宋也够不到

由于咱们初中课本的古代史讲得都非常快,通常一个朝代一两页纸就介绍完毕了,以至于许多人都简单地认为改朝换代非常容易,只需要一场战役或一次政变就可完成。

但实际上一个帝国的建立通常要经历至少半个世纪的征战以及几代人的努力,蒙古帝国的建立也是如此,绝非成吉思汗一人完成的,成吉思汗只是蒙古帝国的奠基者。(蒙古帝国的全面鼎盛时期踏平了大半个亚欧大陆,这个版图是由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三代人共同完成的,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帝国的疆域刚刚扩张到中亚地区。)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之后主要的敌人时金国,但金国是蒙古的宗主国,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成吉思汗最初未敢轻举妄动。

1208年,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即位成为大金皇帝,完颜永济是个碌碌无为之辈,成吉思汗之前在静州向大金国献贡时曾见过此人,对他颇为蔑视。在得知完颜永济继位的消息后,成吉思汗便决定南下攻伐金国。而为了伐金,早在1205年蒙古就开启了对西夏的战争,意图剪除金国左翼。

1209年蒙古军第三次攻伐西夏,西夏向金国求救,但完颜永济竟然以“敌人相攻,我国之福也,何患焉?”为由拒绝出兵援助西夏,导致金国和西夏的同盟彻底破裂,西夏被迫向蒙古乞和,并驻蒙伐金。

1211年,在经过前后长达五年的准备后,成吉思汗统兵约10万人南下进攻金国,蒙古军在突破金国的边墙之后,在野狐岭与45万金军决战。

此战金军统帅完颜承裕本希望借助野狐岭多山的地形遏制蒙古骑兵,但是完颜承裕将兵力布置的太过分散,而且野狐岭多山的地形由使得金军各部之间通讯受阻,蒙古军得以集中兵力主攻金军大本营,金军溃败。

野狐岭大战标志着蒙古对金国的战争拉开了序幕,而面对蒙古的入侵,金国统治者接连犯下严重的战略失误,使得蒙古得以在战争中日益强大。

不过金国毕竟是中原大国,受死的骆驼比马大,在金哀宗上台之后,金国先后修复了与西夏和南宋的关系,开始全力应对蒙古入侵。与此同时金哀宗也启用了一大批名将固守“关中-黄河防线”,多次打败蒙军南侵,甚至蒙古大汗窝阔台领兵亲征关中都被金军击败,最后是蒙古军强行绕到南宋才得以攻入金国腹地,并在三峰山团灭金军主力,金国的灭亡才不可挽回。

蒙古和金国之间前后打了24的年战争,史称蒙金战争,最后是在蒙古的第二位大汗窝阔台才完成了灭金大业,而成吉思汗早在灭金前七年就已经去世了。

除了统一蒙古以外,成吉思汗一生中主要攻灭了西辽和花剌子模两个国家,就连西夏也是在成吉思汗死后才灭亡的。当然没有成吉思汗的奠基,蒙古帝国是不可能崛起的,但是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帝国只是刚刚形成雏形,蒙古全面的扩张以及开始对欧洲和中东的入侵,还是要等到窝阔台汗、贵由汗和蒙哥汗时期。

(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时的疆域,此战成吉思汗主要的目标是要灭的花剌子模,虽然在此期间蒙古军也从高加索南部攻入欧洲,与罗斯联军爆发了战争并击败罗斯联军,但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军还没有大规模入侵欧洲,蒙古军当时的主要精力仍旧放在了金国身上)

至于南宋,在成吉思汗时期是根本够不到的。因为由于西夏和金国的阻隔,蒙古和南宋压根就不接壤,你让成吉思汗怎么去攻打南宋,难不成要飞过去?

当时成吉思汗对于南宋是采取联合的态度,成吉思汗知道南宋和金国是世仇,所以他希望能与南宋南北夹击金国,待灭金之后再灭南宋。

(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与南宋并不接壤,成吉思汗根本不可能攻打南宋)

不过对于蒙古抛出的橄榄枝,南宋君臣却保持了高度的清醒,南宋虽然仇恨金国,但靖康之耻的教训犹在眼前,当年北宋就是连金灭辽,才导致引狼入室。

如今的局势与北宋末年出奇的相似,南宋政府又不傻,自然不会重蹈北宋的覆辙。即便是金国脑子进水,在蒙金战争期间还数次入侵南宋,但南宋政府都保持了相当的克制,在击退金兵之后没有继续追击,目的就是为了保住金国,替自己挡住蒙古。

南宋的中立态度一直持续到三峰山之战后,眼瞅着金国已是大势已去,在南宋名将孟珙的建议下,南宋才在无奈中选择与蒙古合作,以期能够多占领一些中原土地,使自己赢得更多的战略空间,为日后蒙宋战争做准备。


千佛山车神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和南宋因为有西夏和金国的阻隔,所以要攻打南宋,必先解决金国和西夏。

成吉思汗与蒙古帝国

蒙古起初只是诸多个臣服于金国的部落组织。后来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蒙古各部落势力开始壮大起来1204年,铁木真通过残酷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落。1206 年,铁木真被诸部落联盟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随后铁木真及其儿孙不断发动征服战争扩展疆域。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后开始大举南下,想一举灭掉金国,因为他的亲人死于金国人之手,所以和金国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是在与金国的战争期间,成吉思汗派遣了一支商队和使者到中亚的花剌子模去建立贸易往来,但被对方误认为是刺探而被杀死。成吉思汗又派使者去,竟然又被杀死,成吉思汗大怒,于是留下木华黎与金国打,自己则带领蒙古大军开始西征。

谁知挑起战争的花剌子模根本经不起成吉思汗军队的横冲直撞。蒙古军队将花剌子模打得落花流水,再也没有还手之力。成吉思汗觉得中亚地区比金国和南宋容易打得多。


南宋的周边有大理、吐藩、西夏和金国等。南宋时期基本上总是被欺负,不管是金国、西夏还是吐藩,军事战斗力都比南宋要强。成吉思汗要想攻打整个南宋,就会深入于金国、西夏和吐藩的包围圈里,到时候这些国家只要断掉蒙古军队的后勤,蒙古军就必然会全军覆没于南宋。

经过考虑,成吉思汗于是索性进一步扩大西征,向西一直打到了叙利亚,向北打到伏加尔河流域及高加索地区。然后才回过来,又开始了攻打西夏和金国,但是在攻打西夏的过程中,成吉思汗病逝。蒙古军队的对外战争具有征服性质,为了减少蒙古军队的伤亡,加快战争的进度,蒙古军队在战争期间对敌人采取了残酷而野蛮的政策。敢于英勇反抗的地区,破城之后,人口皆被屠杀和奴役,无数财产被掠夺和损毁。


成吉思汗及其后代的征服战争,让蒙古建立起了疆域空前广阔,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居当时世界第一,影响力盛极一时的庞大帝国,基本实现了欧亚大陆一统,天下大同的格局,极大的影响了后世。1271年,蒙古领袖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1279年灭南宋,完成了南北统一。

结论:因为受到花剌子模的挑衅,以及考虑到地理位置的问题,所以,成吉思汗首先是攻打了欧洲,然后才攻打南宋。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成吉思汗应是西征并没有打到欧洲,进攻欧洲是其儿子孙子的事情,成吉思汗向西主要打花剌子模,向南方主要打的是金国和西夏。之所以没打宋朝,主要是暂时打不到。中间隔着金国和西夏国。

草原民族确定进攻方向,主要考虑更为熟悉的草原区域,蒙古高原向西,没有大山大河阻隔,自然条件和生活方式与蒙古相似,向西进攻是最自然的选择。 但成吉思汗并没有放弃向南进攻,成吉思汗时期,多次对金国、西夏进攻,金国已经放弃黄河以北大片区域,并灭了西夏国。到其孙子忽必烈时,金国被彻底消灭,蒙古直接与宋朝接壤。

蒙古人一开始对外战争主要目的是掠夺财富和人口,并没有长期占有的打算。在战争中看到了更多繁华的都市和繁荣的文化和各色人等,开阔了眼界,才开始寻求对征服区域进行持续的统治。

随着疆域的扩大,管理的人口越来越多,但蒙古人本身并不会管理,只识弯弓射大雕,依赖色目人、汉人进行治理,或者说是承包。蒙古帝国不可避免的碎片化了。到忽必烈时代,已经严重汉化了,不仅手下谋士将领为汉人,军队也为汉人。进攻宋朝,也主要是忽必烈的努力,主力也是北方汉人,正是北方汉人万户张弘范带兵最终彻底消灭了宋朝。忽必烈也被视为汉化的蒙古大汗,不被其兄弟们认可。落后民族靠武力征服先进民族,不但造成了人类的大劫难(黄祸),最终落后民族也失去了自我,在不断的子孙相残中不断的衰落下去。


郑说豫见


历史上的中原王朝以农耕文明为主,时常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所以我们对付游牧民族有很丰富的经验,而且当时的南宋虽然只剩下半壁江山,即使这样蒙古也打了四十年才灭掉南宋。

蒙古在确定进攻路线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了进攻的难易程度,南边难,西边易,所以先从西征开始。而且蒙古在开始扩张的时候是以战养战,相比于欧洲的城堡,南宋的高墙更难突破,一旦不能破城,补给跟不上,就只能退兵。



南宋的话,守住黄河(黄河可以渡河的地方有点多,不太好守),开封、洛阳就拿不下来(那会是金都)。守住汗水(襄阳),江汉平原就拿不下来。守住长江(南京),苏南和浙江就拿不下来。守住巴山和青藏高原的交界(剑门),四川就拿不下来。



而中亚政权基本是草原大漠上的孤城(比如撒马尔罕),东欧政权则是草原上零星农耕地中的孤城(比如基辅、莫斯科)。伊朗是开阔高原,伊拉克是开阔平原。这些地方对于骑兵行动来说毫无难度,游牧民族可以一马平川,直接到匈牙利草原。



只要蒙古骑兵围城,这些孤城是无法得到补给的,所以一般只要大军围城,就可以等着收割了,因为对方一定抗不了多久。

中东地区西奈半岛是一个大陆桥,巴勒斯坦地区多山,博斯普鲁斯海峡是海,德国捷克奥地利多山,只有这些地方才有条件阻挡蒙古骑兵。所以蒙古的扩张极限也在这几个地方。


历史伶俜者


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于忽里台大会被推举为成吉思汗,从此蒙古军队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横扫欧亚大陆的各大强权,建立起一个只有19世纪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方可与之匹敌的大帝国。

为什么成吉思汗一生并未进攻宋朝,反而向西进军呢?

这就要从1206年的忽里台说起,在这次大会上,铁木真就已经定下了自己的目标,对于遭受金国压迫极深的蒙古人来说,统一之后的矛头首先对准了金国,为此,铁木真定下的方案是先剪除金国的附庸西夏,争取与宋朝的联合,一起攻灭金国。

因此在最初的几年,成吉思汗将攻伐的重心放在西夏之上.

  • 1205年便已经率军劫掠西夏边境.

  • 1207年又以西夏拒绝纳贡为由,率军抄掠西夏各地。
  • 1209年第三次进攻西夏的时候,蒙古军队已经势如破竹,直逼西夏首都中兴府。

可以看出,这一段时期,大蒙古国的重心是在对西夏战争上,至于当时偏安一隅的南宋政权,根本没有入侵的必要。

这里有一个谬误需要纠正,成吉思汗虽然向西进军,但终其一身,蒙古军队最远只抵达了里海地区,从未踏入欧洲的土地。进入欧洲的乃是第二次西征中的长孙拔都,而成吉思汗两次西征的原因,一是为了解决乃蛮部太阳汗之子屈出律而率军攻打西辽,于1218年向西灭亡了西辽;而第二次的西征则完全是因为一起外交事故。

1217年,与蒙古交好的中亚大国花剌子模截杀蒙古商队,不想分出精力的成吉思汗本想和平解决此事,他也不希望蒙古少了一个贸易对象。在愤怒之余还是选择了派出使臣责问花剌子模的摩诃末,要求给出答复,但摩诃末竟然诛杀蒙古使臣,消息传来,怒火攻心的成吉思汗于1219年召开忽里台,正式出兵花剌子模。

当时西征的蒙古军队已经拥有大批善于使用火器和攻城器械的仆从军,1221年底便席卷花剌子模全境,虽然摩诃末在蒙古大军的攻势下无计可施,但其子扎兰丁却屡次击败蒙古军队,给予蒙古军队以一定的打击。但最终孤身抗敌的扎兰丁难以抵抗精兵强将的蒙古大军,成吉思汗于1222年亲自率军追击扎兰丁,一直冲进了印度。哲别、速不台的军队则追击另一支花剌子模军队,一路跨过高加索山,最远打到了黑海北岸地区,并且击溃当地的罗斯人王公与波洛伏齐人的联军,最终因为平定西夏的需要,1225年,蒙古军队回到了蒙古,准备征讨西夏与金国。

成吉思汗没有进攻宋朝的另一个原因

在蒙古军队攻破并占领金国许多州县的情况下,金国选择了入侵南宋以弥补失去的领土,这就让蒙古有了假道于宋消灭金军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与南宋保持友好关系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也能减少蒙古军队的损失。

成吉思汗于1227年西夏灭亡前夕去世后,南宋与蒙古在1232年达成了联合灭金的协议,并且承诺灭金后河南土地归于南宋。南宋却并未认识到,一旦金国灭亡,蒙古为了战利品和满足参战将士们晋升所需要的土地封赏,势必会南下攻宋。

于是1234年,南宋军队出兵河南的时候,蒙古与南宋的战争便不可避免了。

升级稿

春朝青牛


大余哥来回答。

首先澄清的一个问题,成吉思汗终其一生也没有攻打欧洲,也没有攻打宋朝。欧洲和宋朝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后代攻打的。但关于这个问题相信题主的意思是,为什么成吉思汗是先向西打而不是先向南打?那么我们来分析原因:

1.原因一:西方的花剌子模人杀掉了蒙古和平商队,使得成吉思汗震怒。

1217年,成吉思汗就向花剌子模派出一支450人的穆斯林和平商队,没想到刚入花剌子模国家,就被讹答剌城守将诬指为间谍,并被守将给杀了。

成吉思汗知道这事后非常生气,派巴合剌为首的三人使团,要求赔偿。当时,花剌子模国运正在上升期,摩柯末一看成吉思汗竟然派来使团质问,非常生气,竟然杀了成吉思汗使团中的正使,还剃光两位副使胡须,押送出境。当成吉思汗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怒不可赦。


2.原因二:西方的花剌子模收留了成吉思汗的宿敌蔑儿乞人,并且暗中帮助乃蛮部抵抗过蒙古人。

在成吉思汗攻打乃蛮部时,花剌子模暗中帮助过乃蛮部,并且在乃蛮部被蒙古人剿灭之后,又暗中帮助了逃亡的花剌子模太子屈出律和收留蔑儿乞人残部,希望通过屈出律和蔑儿乞人的残余势力来共同打击宿敌西辽,并且限制蒙古的不断强大。不过屈出律在利用手段篡夺西辽国王王位后,并没有跟花剌子模人站在同一战线上。使得花剌子模吃力不讨好,不但没有获利,反而得罪了蒙古。


大余说三农



成吉思汗时,蒙古大军虽然也兵锋抵达欧洲。仅仅是高加索和东欧的一小部分。成吉思汗的主要兵力是攻打金国。

金国采取了北守南攻的战略。即攻占蚕食南宋的疆土,来弥补被蒙古侵占的土地。金国的这一战略使南宋与蒙古结盟。

成吉思汗时不打南宋,转而西征欧洲的原因很简单明朗:

一、成吉思汗的头号敌人是金国。南宋是金国的死敌。而蒙古与南宋是同盟。

二、蒙古不与南宋接壤。

三、成吉思汗西征攻打花剌子模,是因蒙古商队被花剌子模所杀。

四、成吉思汗远征欧洲,是花剌子模灭亡后,派兵追击花剌子模国王。追至东欧时,扫荡占领了该地。

所以,成吉思汗时期,主要敌人金国。由于蒙古商队被杀。专门进攻花剌子模。使金国又多存续的一段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