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四川方言和湖北黃岡(麻城一帶)的方言比較像,為什麼?

用戶91741377192


這是因為好多四川人是當年從湖北麻城孝感鄉搬遷至四川的(就兩湖填四川時期),所以現在經常有四川人回麻城孝感一帶尋祖。她們方言相近理所當然咯!


笨豬7065


我是紅安人,跟麻城是隔壁鄰居,而且我在麻城生活過三年,所以熟悉麻城話。四川離湖北很遠,但大家都是說的北方方言,所以四川話我也能大致聽懂,但總的感覺是,四川話跟麻城話不一樣。字詞的讀音,語調,都有不同。他們根本不一樣,只是同屬於北方方言。總有人四川人是湖廣填四川時從麻城過去的,所以語言一樣,我覺得完全不是那回事


在路上84233313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地地道道的黃岡人,我來正面回答一下。首先,我們要回答的是,四川方言和湖北黃岡麻城方言聽起來像不像?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絕對、肯定的像!

我們不能停留在書面理論,而要從實際出發。像不像誰說了算?難道書本說了算麼?書上寫不像就是不像,書上寫像就是像?當然是問黃岡人和四川人啊。黃岡人和四川人才有權威發言權。我曾經的工作由於經常要到全國各地出差,作為一個地道的黃岡人,去四川最多的一年是去了八次!成都、廣元、宜賓、青川。我可以非常負責任的說,我每次去四川都可以用我們黃岡方言跟當地人交流!這已經不是像不像的問題,兩地語言根本就是一個源頭!

跟四川那邊認識的朋友也聊到過這個話題,人家可以給出實實在在的證據!他的家族族譜裡記載他們當地人就是從我們黃岡麻城遷移過去的,祖籍就在黃岡麻城!

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回答的是,為什麼聽起來像。這是歷史題,答案在史書裡有記載。也就是後人廣為流傳的“湖廣填川”。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經過戰亂,導致人口急劇減少。因此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據記載,外省移民總計有一百多萬人。其中以湖廣行省人口最多。

以成都為例,清末《成都通覽》曾記錄“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廣佔25%,河南、山東5%,陝西10%,雲南、貴州15%,江西15%,安徽5%,江蘇、浙江10%,廣東、廣西10%,福建、山西、甘肅5%。

因此,兩地語言聽起來像,是必然的!


jason胡文傑彈唱


我就是麻城人!對這個問題還是有一點發言權!所謂鄉音難改,不管走到哪裡,身在何方,聽到鄉音都備感親切!“問君祖籍在何方?湖廣麻城孝感鄉”。“麻城孝感鄉”是中國古代八大移民聖地之一,是歷史上“湖廣填四川”的八大中轉站之一。

其一.明崇禎16年(1643年),張獻忠佔領麻城,麻城57000人參加起義,被立為“新營”。同年冬,張獻忠率領30萬大軍(內有5萬餘麻城將士)溯長江打進四川。張獻忠戰死後,麻城義軍多數人在四川安家立業。

其二.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重慶、四川經過多次大戰亂,導致人口急劇減少。四川巡撫上書朝廷,康熙政府採取政策,從京城到地方各級官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廣行省人口最多。

所以作為湖北人聽川渝兩地的口音總是禁不住和他們攀談一下,如果祖藉是從麻城經過的,我都會歡迎他們去麻城尋根問祖!




萬事只求半稱心


湖廣填四川,麻城佔一半,很多四川人都認為其祖輩來自麻城。

明清兩朝的移民運動是中國移民史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麻城是中國古代“八大移民發源地”之一,是“湖廣填四川”的起始地和集散地,千百年來,麻城移民後裔已遍及川渝大地,有“湖廣填四川,麻城過一半”之說,每年前往麻城尋根問祖的川渝人士絡繹不絕。作為“江西填湖廣”和“湖廣填四川”兩大移民運動的聚散地和中轉站,“孝感鄉”一直被掩藏在歷史迷霧的深處,其真實情況不被社會和學界所知,淹沒在歷史中達500多年。(瑞視覺)


風神木木


清朝未年一次大的移民運動,麻城遷往四川的很多,特姓寇的現在四川人就是麻城孝感寇姓人遷去的,寇姓人已經聚集了全國的宗親有30萬人左右,大部份是寇準的後代


堅強180697545


題主可能對湖北黃岡方言不怎麼了解。

四川方言與湖北黃岡方言(指廣義的黃岡市所轄的整個區、縣、縣級市的大多數方言,包括麻城),兩者區別非常大。四川方言屬於西南官話,而黃岡市境的方言屬於江淮官話,整個語音系統的區別非常鮮明,即使憑著淺層的聽感,也能夠一下子察覺出相去甚遠,它們兩者不是同一個方言大類。

聲調及其調值,是一種方言得到辯識、與另一種方言相區別的鮮明外在特徵。下面以成都話與麻城話為例,我們看看,這兩者的聲調究竟是不是差不多?

聲調數量與類型:(1)成都話聲調是四個——陰平、陽平、上聲與去聲(四川大多數方言也是四聲);(2)而麻城話是六聲——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入聲(黃岡市所轄絕大多數地區也是六聲,武穴話甚至是七聲)。

再對比調值的發音情況:

成都話調值是:陰平 45,陽平41, 上聲 52,去聲13;

麻城話調值是:陰平 313 ,陽平42 ,上聲55,陽去33,陰去35,入聲24。

顯然,四川方言與黃岡一帶方言在聲調及其調值方面的差異是涇渭分明的,可以說差異極大。

人們聽黃岡市境的大多數方言時,比較容易產生這樣的感覺:怎麼有點像安徽安慶等地的語音?

相比之下,黃岡一帶的語音特色聽起來很難令人與川渝方言掛鉤。

湖北約一半以上的區域(恩施、宜昌、荊州、武漢等地)屬於西南官話,而川渝方言也屬於西南官話,湖北這些地方與川渝的語言相似性非常容易看出來。

但是,包括黃岡在內的鄂東區域恰恰不是西南官話區,黃岡方言恰恰是湖北各地方言中的少數“非常不像四川方言”者。


曉帆輕舟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約600字,閱讀需2分)

方言是歷史文化的突出表現,因此方言相似的地方,毫無疑問,在文化上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有人注意到四川方言與湖北黃岡地區的方言,不僅很多發音相似,並且有不少的俗語都是通用的。更能說明這兩地之間有文化方面你的關聯。

一個最直接的解釋就是,在歷史上,兩地有過移民往來。

而最大的可能,就是湖北黃岡遷往四川。


這就是歷史上出名的“湖廣遷四川”

大規模的“湖廣遷四川”在歷史上有兩次。

一次是在元末明初。

元代末年,戰火四起,元軍久攻四川不下,因此每攻下一地,就屠城立威。“軍所至,但有發一矢相格者,必盡屠之。”造成四川人口銳減。

徐壽輝部下的明玉珍一部攻入四川,並且在四川稱雄,明玉珍是湖北隨州人,他的部隊大部分都是湖北人,等他在四川這塊肥沃的土地上稱王之後,不少湖北的難民蜂擁而至,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湖北人入川。正如當時人記:“元季大亂,湖湘之人往往相攜入蜀”。

第二次“湖廣遷四川”的高潮是在明末清初。

“張獻忠屠蜀”的說法,大家都不陌生,不過這個說法值得慎思。張獻忠這個地方一霸,只能儘可能的維護好地方的人口與發展,像劉皇叔一樣愛民,才是割據政權正常的表現,屠蜀而令自己成光桿司令,用腳趾頭想都不可能。最有可能的是清人汙衊張獻忠,掩蓋其鐵蹄蹂躪蜀中之事。

蜀地經此戰亂,又一次人口銳減,清初為了發展農業,鼓勵周邊省份遷入四川。湖廣是最大的人口遷出地。有學者根據《光緒廣安州新志》中移民記載而統計出:“湖北黃、麻籍佔入廣安州人數的26.64%。湖北、湖南合計約佔60%。”

正是這一次大規模的“湖廣遷四川”,使得四川的方言,帶上了湖廣的味道。這也正是題中所言:四川方言和湖北黃岡(麻城一帶)的方言比較像的重要原因。


兩分鐘走近歷史現場,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我個人認為四川方言和黃岡麻城方言不像。雖然傳說四川人都認為遷移自麻城孝感鄉,但是後來的黃岡包括麻城有大量的江西移民遷入,口音逐漸改變了。我是黃岡人,如今已經四十多歲了,接觸的人不少。感覺和黃岡話最像的是十堰竹山竹溪人。有時候可以認錯。而四川話和黃岡話差別明顯,屬於不同的方言!


玩得魔


按照題主的邏輯實際是想聽到肯定的回答。加上我觀察到之前幾位答主被懟得最狠的反而恰恰是學術論證性最強的@小帆輕舟。

有時候語言不能僅僅憑藉聽感,而人耳有時在對聲調的感知上恰恰最不靠譜。

由於整個的大趨勢是各地方言向普通話靠攏,所以實際上很多,包括黃岡,孝感兩地區的土著居民也無法深刻體會自己的母語究竟有多少單字調。

那麼黃孝一直以來都存在的內部差異呢?一部分"文化論"者選擇性忽視了這一顯性因素。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這樣龐大的移民運動,至今依然保有其底層影響力。

考慮到頭條的低門檻和用戶來源的廣泛性,加上此類話題並不需要太過於深入的學術探討或歷史研究,只需要調動“鄉土情感”就能收到很好的點贊效果,這也是頭條多數用戶所期望的結果。因此學術性,專業性太強的回答往往會遭遇冷眼。

那麼造成題主問題中提到的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除了先入為主的“移民與鄉土情懷”以外,在具體調值和調型上,麻城方言和四川方言確實具有一定相似性。首先,成渝片西南官話的基本調型為:陰平低降,陽平高降,上聲曲折,去聲中升。那麼麻城方言,分化為六個調,它的舒聲調有什麼特點呢?果不其然,麻城話忽略陽去中平,入聲曲折,其餘幾聲調與成渝片方言主流相當類似。

凡事都有例外,那麼非主流的四川瀘州,自貢兩地聲調又有什麼不同?答案也沒什麼太大區別,四川方言內部的聯繫和共性實在是太強,加上省會成都顯赫的地理優越性和經濟上強大的輻射作用,導致四川其他方言城市向成都靠攏。而成都卻是這裡面與主流成渝片方言差距最遠的一類。除了去聲為中升調以外,其他三聲與主流完全背道而馳,相反卻與千里之外的武漢遙相呼應。這不得不令人感到詫異。那麼武漢話的產生究竟受沒受到黃孝片的影響,答案也是肯定的,武漢話的祖語應該是江淮官話。大量證據表明黃孝片跟西南官話的聯繫遠大於跟江淮官話,那麼為何學術界卻要將之劃歸江淮官話?原因無非是六調系,和個別特殊韻母。

自貢的入聲自成一調,且已經舒化。類似於長沙新湘語的演變模式。瀘州的入聲不僅保留,而且還分陰陽,但舒化造成其漸漸與其餘四調合並。岷江一帶的方言也與成都平原上的主流不同,原因也是聲調。

所以其實四川話是個偽概念,四川話是一系列方言的集合。而麻城方言則是比較單純的黃孝片江淮官話。這二者的比較類似於拿一個三歲小孩跟十幾個成人比氣力一樣不靠譜,所以這個問題一開始就錯了,而且錯的非常離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