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終放棄RCEP是擔心國內市場受到衝擊還是怕得罪美國?

浦天賢


11月4日,印度在東盟峰會上正式宣佈,退出《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這個結果不意外,原因有不少,加入RCEP後,國內市場受衝擊是必然,得罪美國也是必然,除此之外還有莫迪的個人的原因,以及印度民意的原因。

1.加入RCEP,製造業不發達的印度,國內市場受到衝擊是必然

RCEP是一個多邊的自由貿易體系,與歐盟有點類似,進入RCEP後,就等於進入了一個不設防守的大市場,憑本事做事,自由競爭,國家不能再出臺政策干涉。在這樣的體系下,就會造成強者越來越強的格局,比如說歐盟建立後最受益的就是德國,因為德國的製造業最發達,就經濟而言,德國是歐盟當之無愧的老大,而且地位越來越穩定。

印度的第三產業很發達,但第二產業十分的不發達,進入RCEP之後,失去政府保護下的製造業會被其它國家迅速佔據市場,形成壟斷,本國製造業再想發展起來更加困難,這對志在成為大國的印度來說是不能接受的。早在RCEP之前,印度和韓國、日本以及東盟在內的不少國家簽署過自貿協定,但結果是,自貿協定籤的越多,貿易逆差越大。例如印韓的CEPA簽署後,印韓之間的貿易逆差從2009年的50億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120億美元,印度的經濟結構決定了,在國際競爭中不會有優勢。比競爭,自己不是對手,搞例外,RCEP其它國家不同意,印度只能放棄。

2.得罪美國

美國的野心有目共睹,美國最希望看到的局面是世界一盤散沙,各玩各的,最好刀劍相加才好,這樣,美國的霸主才做的穩定,才能從中獲利,形成強大的團體或組織是美國最不想看到的,這會威脅到自己的霸主地位。比如說歐盟,以前的蘇聯,美國會想盡一切辦法把這種威脅給瓦解。RCEP成立,無疑類似於歐盟,歐盟把歐洲經濟統一到一個團體內,內部不設防,但對外設防;RCEP也一樣,是把亞洲各國統一到一個團體內,內部不設防,共同發展,但同樣對外設防,這與美國的政策相違背,因此,印度加入這個組織美國是一定不會高興的。

3.印度國內各黨派之間矛盾重重,形不成統一的意見

印度國內保守派,右翼的國民志願服務團(RSS)及其附屬的民族主義經濟組織(SJM)堅決抵制加入RCEP,為此還發起了遊行。中左翼的國大黨和印度共產黨也因為經濟問題頻頻向莫迪政府發難,這種情況下加入RCEP,無疑會給反對黨攻擊莫迪政府更多的理由。本來是經濟方面的問題,但在印度演變成了黨派之間的鬥爭,被高度政治化。

綜上所述,印度加入RCEP的話,會衝擊國內市場,也會得罪美國,還會威脅到莫迪政府,可以說印度放棄加入RCEP是各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非有分出輕重的話,衝擊國內市場最生,黨派鬥爭其次,最後才是怕得罪美國,因為在印度眼裡,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不是很怕美國。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的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淡淡禪風


這就是現實,一個非美國家不夠團結的現實,美國有美元,有美洲經濟體,歐洲有歐元,有歐洲經濟體,現在到了亞洲,要建立一個區域性的亞洲經濟體RCEP,印度卻不答應,印度的舉動確實有些讓人失望,過於自私,只考慮印度的利益,不考慮亞洲的經濟利益!

RCEP又稱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由東盟10國發起,邀請6個國家加入,採取10+6模式,建立16國統一的自由貿易協定,消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加強16個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一旦建立成功,就會成為涵蓋35億人的經濟體,GDP規模超越美國,超越歐盟,是世界最大的自貿體系!

11月4日,印度公開表示,印度“暫不加入RCEP”。印度此舉,確實給RCEP潑了一盆冷水,是一個不好的信號,如果其他國家都效仿印度,RCEP的建立計劃就會被迫終止。不過,印度只是暫不加入,印度還想繼續談判,只要達到印度的目標,印度最終還是會加入RCEP。

印度拒絕加入RCEP,有印度國內的原因,印度擔心加入RCEP之後,沒有關稅的限制,沒有關稅這個壁壘作為保護傘,大量的外國廉價商品會湧入印度,印度的商品沒有競爭力,商品的質量不好,價格高昂,印度的商品就會滯銷,“印度造”就會受到衝擊。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RCEP就是亞洲經濟體,相當於亞洲經濟聯盟,和歐盟的性質差不多,一個歐盟已經讓美國非常害怕,再來一個亞盟,美國會認為,霸權受到了威脅,印度現在被美國奉為座上賓,莫迪有借美國的力量發展印度經濟的想法,美國不希望誕生亞盟,莫迪就不加入RCEP,不支持亞盟的建立,以此討好美國,博得美國的好感!

印度暫時不加入RCEP,絕對不是印度單方面的原因,還有更深層的原因,是大國博弈的結果,印度沒有大局觀,被人利用,頭腦發熱,再加上印度的私慾太重,以為印度可以靠單打獨鬥就能立於不敗之地,因此拒絕加入RCEP!

我之前就曾說過,美國之所以橫行霸道,就是因為非美國家不夠團結,印度就是其中一個,如果任何一個國家都像印度這樣獨來獨往,不結盟,不捨棄私利,最終得利的一定是美國這個霸主,像印度這種獨來獨往的國家,都會被逐個攻破!


老鱷魚觀天下


印度最終放棄簽署RCEP,既不是擔心國內市場受到衝擊,更不是擔心得罪美國,而是印度從來都沒有將印度定義為一個小國,印度一直堅持認為,印度是一個可以比肩世界任何一個大國的經濟體。



以印度的經濟和貿易體量,加入一個地區組織並不會對美國造成多大的影響,因此所謂的得罪美國更是無稽之談,同時,印度是一個非常排在的國家,對外資和人材流動方面有著嚴格的限制,即使加入RCEP也不要指望印度會做出多大的讓步,妄想衝擊印度國內市場也是無稽之談。



實際上,就當前國際態勢的趨勢來看,國際格局正在進入大國博弈爆發上升期,此時簽署亞洲區域的RCEP,根本前景就不容樂觀,印度此時拒絕簽署這個協議,也是有極為敏感的國際洞察力。



因此在印度當前在國際貿易體系中的份量和經濟發展水平,顯然不可能在RCEP體系中擁有太多的話語權,沒有話語權對於以大國自詡的印度來說,根本就是無法忍受的侮辱,其話語權甚至有可能低於東北亞的日韓,可想而知印度會如何選擇。



但印度沒有簽署RCEP,並不代表印度徹底拒絕這個組織,印度只是表示印度還會繼續就加入RCEP進行談判,顯然印度也不打算放棄區域合作的可能。


涇水書生


印度並不是怕得罪美國,事實上印度一直認為自己未來的發展會超過中美兩國,所以一直對於中美兩國的態度都不是特別的親近。

之所以印度放棄rcep,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基於自身的經濟發展考慮。

大家都知道印度的整體經濟發展非常的不平均,雖然像軟件工業等方面的高科技製造業非常的發達,也賴以成為了經濟的支撐,但是在民生的輕工業品方面卻有較大的不足,日用品價格非常的高。

那麼如果加入rcep,就意味著來自中國的低價日用品會衝擊印度的市場。雖然這能夠降低印度的國內價格,但是也意味著印度的低端製造業從此再也發展不起來了,像印度這樣的國家一直夢想擁有和中國一樣的全工業鏈製造業,這無疑對於rcep來說是一個障礙。

另外我們要看到的就是莫迪現在面臨著大選的壓力,所以如果加入rcep帶來的是對於國內製造業的衝擊,那麼莫迪肯定不會同意的,因為這也同樣帶來的是選票的下降。

其實印度和中國有非常強的經濟互補性,如果印度能夠邁出這一步,對於中印兩國來說都是對於經濟非常利好的消息,但是如果站在印度的角度考慮,確實從長遠的發展出發,更應該對於國內的製造業進行保護,這也註定了印度不會加入rcep,即使加入也會有較大程度的保留。


諮詢師天生


11月4日印度總理莫迪宣佈放棄加入《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這也標誌著歷時七年的多國談判,最終因為印度的拒絕而耽擱RCEP是由東盟10國發起,邀請6個國家加入,而印度就是其中一個。這16個國家準備建立統一的自由貿易區,從而消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加強16個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



這是一個有利於整個區域內國家的自由貿易談判,一旦建成,區域全面區域經濟就會成為涵蓋35億人口的區域經濟體,而區域內的GDP規模是超過25萬億美元,這直接超越美國,超越歐盟,成為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體系。這不僅僅對於區域內的國家好處多多,還會帶動周邊的鄰國發展經濟,可以說是一個多方共贏的局面。


可是印度卻因為自私的心胸來看待這一問題,印度認為自貿區規定的所有成員國必須對其餘參與國開放服務業市場,並對部分進口商品制定減免關稅的政策。而印度擔心加入RCEP之後,沒有關稅的限制,沒有關稅這個壁壘作為保護傘,大量的外國廉價商品會湧入印度市場,這讓印度商品本身就沒有競爭力,商品的質量不好,很容易失去印度市場。尤其是在農業,漁業等方面,印度的反對黨是強烈抵制印度加入RCEP的。

其實印度的擔憂也很正常,畢竟為了保護本國產業嗎!可問題是不加入這樣的區域自由貿易,印度的產業就會得到保護嗎?印度的確是可以提高關稅來保護產業,可問題是不努力提高自己的產業,依靠關稅不是解決辦法。而且這還會導致印度出口的產品也同樣受阻,尤其是那些印度擁有優勢的軟件產業。總之這種利弊是需要印度進行取捨的,畢竟16個國家只有印度打了退了堂鼓,這就說明大家都能看到好處,而印度只看到壞處,印度的心胸還是有些狹隘。

印度只是這樣一味的保護所謂的國內產業,而不進行減低成本,產業升級,早晚那些產業會被淘汰的。畢竟印度的產業多是低端製造業,而這些產業在東南亞國家中都是或多或少的存在。一旦RCEP建成,那麼區域內的產業蓮已經形成互補,那麼印度的產業將會進一步受到排擠。顯然印度的日子將會更加難過,甚至會失去更多的市場。那還不如印度早點加入RCEP,雖然某些產業會受到衝擊,但是卻可以提高競爭,讓國內產業升級,提高整體能力,這樣印度還能在自貿區中佔據一些產業環節。

因此說,印度擔憂國內產業受到衝擊,而選擇不加入RCEP,這對於印度是一大損失。面對印度拒絕,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等國家領導人都抱怨印度,白白耽誤了7年的時間,並且要求不帶印度。而印度的拒絕加入與美國因素應該沒有關係,主要是印度內部問題無法達成一致。(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淡然小司


印度最後還是放棄RCEP,在RCEP裡也有與美國是盟友國家,他們都敢籤何況印度了,印度放棄RCEP不是怕得罪美國。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擔心國外產品對印度國內市場地衝擊,另一方面是國內政治派別的內鬥。

一.印度擔心RCEP簽約國的產品湧入市場,給國內各行業造成衝擊。



RCEP相比WTO,市場開放度更高,各國間政策優惠力度更大,貿易往來更便利、自由化程度更高,使得資源配置更加優化。

正是由於擔心RCEP更大的自由度,印度擔心國內缺乏競爭力的產業結構遭到衝擊,而這一切都是有事實依據的。

我們都知道印度與韓國、日本等國家簽署過自由貿易協定,自從與這些國家簽署自貿協定後,這些國家的產品大量湧入印度,而缺乏競爭力的印度產品很難進入這些國家,導致對這些國家的貿易逆差大幅增加。

如果加入RCEP,將面臨比日韓更加恐怖的中國產品地衝擊,再加上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發達的農業產業,印度全產業都會遭到衝擊。

我們也從這裡能夠看出,印度不像中國那樣有魄力,開放自己、直面競爭。

二.國內政治派別的內鬥讓莫迪不敢加入RCEP。



印度近兩年經濟開始滑坡,國內反對莫迪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據印度媒體報道,近日印度國大黨、印共、進步聯盟等政黨領導人聯合起來向莫迪施壓,要求莫迪為經濟下行、失業率高升等問題負責。

印度的政治體制決定了各政黨不會從國家利益考慮,而是為了選票極力迎合利益集團,國內產業為了自身利益在國內掀起了反對RCEP的浪潮,莫迪受到來自於國內的壓力,反對者認為印度對大多數國家存在貿易逆差問題,如果加入RCEP將會對國內產業造成更大沖擊。

所以,印度放棄RCEP主要還是這兩個原因造成的,印度不敢開放市場將會使得國內產業更加沒有競爭力。


火炎炏焱燚水淼


印度在最後時刻宣佈放棄加入RCEP,主要是擔心現在加入RCEP後,國內的一些競爭力不強的產業會受到衝擊,而不是擔心得罪美國。因為RCEP與美國根本沒有什麼關係,而且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都加入了,這些國家都不擔心得罪美國,印度更不會擔心得罪美國了。

RCEP由東盟十國倡議發起,並邀請了中國、印度、韓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共同參加,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一起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若RCEP成功建立,將涵蓋約35億人口,GDP總量達到23萬億美元,約佔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所涵蓋區域也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貿區。

RCEP的建立將在亞太地區創建一個世界最大的自貿區,在這個自貿區內部可以消除貿易壁壘,共同創建和完善自由的投資環境,擴大各國之間的服務貿易,加強彼此之間的知識產權保護,營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等。

印度在RCEP成員國當中,算是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的國家,印度的很多產業缺乏競爭力,尤其是農業領域,因此印度擔心自己的市場向RCEP成員國開放以後,像澳大利亞、新西蘭這類發達國家的農產品會對本國農業造成衝擊。而且,印度在商品出口方面缺乏競爭力,擔心其他國家會給印度造成比較大的貿易逆差,導致印度在區域貿易中吃虧。

印度在談判加入RCEP時,印度國內一些農業從業者組織了示威遊行,呼籲政府保護國內的農業產業,停止加入RCEP。莫迪對印度加入RCEP也面臨比較大的壓力,此前他對外表示:“我們的農民、商人、專家和產業都在這一決定中有利益關係,同樣重要的還有工人和消費者,正是這些人讓印度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市場,以及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是,目前我們認為RCEP協定沒有令人滿意地解決印度的問題和關切,所以印度不可能加入。”


銘蘇先生


幾年前,東盟主導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和美國主導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計劃)是有點衝突的。

這也是很多專家認同的。

所以,在RCEP和TPP之間總是有一些國際比較。

因為他們都是在亞太,或者說印太區域的兩種亞洲貿易自由化和便捷化的系統化工程,目標一致,加入國也很相似,所以自然成了比較的目標。

但是川普當選後,美國第一個退出了TPP,這說明美國對這種全球多邊經濟協議並不是特別支持。

如今TPP主導國是日本。所以說,如果TPP和RCEP有競爭的話,和美國也沒啥關係了。

也就是說,印度沒有加入RCEP,也和美國沒什麼聯繫,因為美國都退出TPP2年了,對這種亞太地區的多邊自貿協議早就不關心了。

所以,從這個宏觀角度著眼,印度人目前沒有加入RCEP其實主要是自己的自身原因。

最重要就是RCEP成員國要承諾在一定時期內削減本國關稅,讓貨物更自由地流動到成員國中。而印度的農產品和畜牧產品的附加值很低,競爭力不強,這與該國農業整體發展落後有關。

如果印度加入RCEP的話,外國大量農產品湧入,物美價廉,誰還用印度自己的農產品?

況且RCEP是不允許印度在本國內部對農產品等商品進行不正當競爭和保護乃至補貼的,這就會嚴重衝擊印度農業。

而印度是一個10億農民的大國,一旦農產品市場被RCEP其他成員國,比如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樣頂尖的全球農業大國佔據的話,印度老百姓還能支持莫迪麼?

看看下面這圖片的文字,寫的是——如果加入RCEP,莫迪就是第一個反對農民的印度總理了!可見印度農民對RCEP有多麼大的擔憂!

這才是促使莫迪目前不打算加入的根本原因,因為涉及到本國農民利益,以及在自己和人民黨的執政前景。

美國根本對莫迪的影響力沒這麼大,所以說印度不加入RCEP是美國人的問題,那是高看美國了。

不過印度也沒說一定不加入,畢竟明年各方才正式簽約,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或許會達成一定妥協的。比如讓印度減緩履行一些RCEP的職責等。

不過目前RCEP和TPP有點同命相連,每個都缺少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所以所謂的競爭,其實也就沒啥意義了。


木春山談天下


印度放棄RECP可能存在害怕得罪美國的原因,但是這並不是問題的關鍵,印度之所以要對加入RCEP有所顧慮,原因除了擔心國內市場遭受衝擊,更重要的是由於印度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讓印度政府覺得無法在RECP同盟中佔據主動優勢的緣故。

在這個問題上,印度人對於自己家裡的“小賬”算的比較多,出於這些原因,印度最終還是作出拒絕加入RECP的決定,其主要的擔心有以下兩點:


首先,印度對於加入RECP之後,對無法獲得理想的話語權十分擔心。

從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來看,印度這個國家一直都是以亞洲國家領導者的身份自居,再加上這個國家曾經接受數百年殖民的歷史,導致了印度不怎麼喜歡以平等的身份去參加區域合作。

要知道我們今天看到的RECP,實際上是一個由東方大國主導的自由經濟貿易組織,組織中的東盟十國已經與之保持了二十多年的合作關係,再加上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的加入,導致印度在其中幾乎沒有什麼發言權。

在這種形勢下,印度出於本國利益的角度來考慮,其加入RECP的時機並不是很成熟,也很難從中獲得什麼比較有利的位置,既然如此,印度與其勉強加入其中,還不如再等一等,看看能不能再從其他國家那裡再撈一些好處。

印度本土產業優勢與東南亞國家大部分重合,導致印度加入RECP之後,難以體現自身的產業優勢。

在目前參與談判的16個國家中,印度與中、日、韓、澳、新六國相比,其國內的產業發展水平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低端的,主要是以低附加值的加工業,以及農業相關的產品為主。

但是印度的這種產業發展模式,在RECP中卻很難體現出自身的優勢,因為這些產業在很大程度上與東盟十國的產業佈局,呈現出較大的重合。這就導致了印度在加入RECP之後,在低端產業被迫與東盟國家展開殘酷的競爭,而本國的高端產業由於缺乏競爭力,使得印度本土高端市場任由外國商品佔領的局面。

此外,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印度目前的地理位置出於一個相對邊緣的地帶,導致印度的出口的產品在運輸成本上也要遠大於其他國家,這也從無形中導致印度產品在競爭力方面,要整體弱於其他國家。

一方面印度本國產品難以打開國際市場,另一方面印度的高端製造業又要面臨被外國企業衝擊的局面,導致其國內對加入RECP之後會不會影響本國產業佈局的擔憂增大,而這種呼聲也直接表現為莫迪在最終做出了暫緩加入的決定。

從某種角度來說,印度人今天所考慮的問題,我們在30多年前也曾經考慮過,但是最終我們還是極具魄力的打開了本國的市場,讓本土經濟充分迎接來自外國企業和資本的挑戰,並最終在完成學習和自我進化之後,讓本土企業不斷壯大並走出國門。

俗話說“有失才有得”,在經濟發展全球化的今天,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只有讓本國經濟得到充分的市場競爭,才能夠讓本國經濟更具有發展力,這是我們在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之後,得出的一個真理。

而印度政府一方面想要獲得他國的市場,一方面又不想本國市場被外國商品佔領,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是印度將會因為閉關自守,而徹底失去與世界經濟共同進步的機會,或許他們已經習慣於對歐美等發達國家諂媚之後,已經看得起亞洲的窮弟兄們也未可知。既然如此,那就讓他們的市場去接受發達國家的高價貨吧。


落下m


和美國的關係不大,主要還是因為擔心國內市場受到衝擊,還有一個是會在短時間內導致印度的對外逆差更加惡化,衝擊印度的貨幣穩定。

說到底Rcep也不過就是一個類似於自貿區性質的區域經濟協定,主要成員是東亞,東南亞和其他部分國家。和中國日本以及東南亞的部分中等收入國家,比如馬來西亞相比,印度的工業水準是比較落後的在與這些國家的對外貿易上普遍存在著逆差。採用自由貿易協定之後,在短期內勢必將衝擊印度國內本身就比較薄弱的工業。這是印度不願意接受的。

而且印度還有比較嚴重的雙赤字問題。也就是印度的財政赤字和外貿赤字都比較嚴重。外貿赤字主要依靠僑匯和向外國借款來彌補。借款是有利息成本的,而且很多時候往往還附帶政治條件。在本來就已經很薄弱的外匯儲備情況下,如果增加外貿逆差,印度確實難以承受。

美國對印度當然有很強的影響力,但是印度還是一個相對比較獨立的國家。在這件事情上,印度有自身的利益考慮,會受到美國的一定影響,但結果還是印度自己按照自身利益決策導致的,和美國的關係不大。

美國沒有拆臺的必要。Rcep協議本身也不是由中國發起和主導的是由東盟發起,除了中國以外,還有不少美國的盟友也參與其中,比如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等。如果美國要拆中國的臺還可以理解,但為什麼要拆自己盟友的臺,恐怕也不能解釋。

綜合來看很明顯還是印度自己做出的決定,美國在這個過程當中沒有發揮什麼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