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玫瑰與白玫瑰》:從白玫瑰的“白”說起

在張愛玲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張愛玲寫道:

“振保的生命裡有兩個女人,他說一個是他的白玫瑰,一個是他的紅玫瑰。一個是聖潔的妻,一個是熱烈的情婦——普通人向來是這樣把節烈兩個字分開來講的。”

《紅玫瑰與白玫瑰》:從白玫瑰的“白”說起

把節和烈分開,把熱烈浪漫的女人當做情人,把聖潔的女人娶回家做妻子,向來是中國男人的聰明之舉。可是在這篇小說中,我們看到:這種聰明之舉,有時候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因為,以“白“為“聖潔”,並以此為標準來限定女人和婚姻,本來就是不靠譜的。在這篇小說中,張愛玲對與“白玫瑰“孟煙酈這個人物的塑造,入木三分地揭示了這個道理。

1,被中國傳統觀念推崇的“白”。

中國的傳統婚姻對女人的審美要求中,向來以“白”為美。什麼是白?這白,不僅是膚色的白;而且是空白,沒有情史,沒有過去,這被看作是“純潔”的標誌;另外,還有膚淺的意思,“女子無才便是德”。就是現在,傻白甜的女人,也仍被很多男生喜歡。

其中,空白,沒有過去,在過去幾千年的中國,一直是女人最被看重的一條標準。古有“貞操是最好的嫁妝”之說。中國男人一直都有很強的處女觀。在古代,有很多檢驗女人是不是處女的辦法。結婚時,如果夫家發現娶來的妻子不是處女,有被退回和被懲罰的風險。

在《紅玫瑰與報玫瑰》中,這“白”,也成了直接決定婚姻的要素之一。

佟振寶遇到了熱烈、風情、天真又可愛的王嬌蕊,身不由己地被她吸引,陷入了愛情。可是,因為王嬌蕊過去有過情人,而且還和別人結過婚,這讓振寶毫不猶豫地把她排除在婚姻之外。

《紅玫瑰與白玫瑰》:從白玫瑰的“白”說起

因為他明白,這種婚姻是絕不可能被社會接受的。這一觀點,從小說中振寶母親的態度,也可以得到了印證。她在估計到振寶和王嬌蕊有瓜葛後說:

“巴你念書上進好容易巴到今天,別以為有了今天了,就可以胡來一氣了。人家越是看得起你,越得好好兒的往上做。”

你看,在振寶的母親看來,如果他娶了這個來歷不明的、有過去的女人,那就是亂來。要被人看不起的。要想被人尊重,就得娶清白的女人——有沒有愛情,倒是其次的。

《紅玫瑰與白玫瑰》:從白玫瑰的“白”說起

中國人,在一定程度上說,都是活給別人看的,而不是為自己活的。所以,振寶到最後還是選擇了沒有任何情史的孟煙酈,而不是跟他心靈相通的王嬌蕊。

小說中,在孟煙酈出場時,張愛玲這麼寫道:

“初見面,在人家的客廳裡,她立在玻璃門邊,穿著灰地橙紅條子的綢衫,可是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籠統的白”。”

然而,就是這一抹“籠統的白”讓挑剔又理智的男人佟振寶,很快就下定了決心:“就是她了”——你看,這“白”,多麼被當時的男人和社會多重視啊!

就算現在,這種觀念,也仍是束縛女人的繩索之一。在《歡樂頌》中,邱瑩瑩不就是因為自己不是處女,和應勤分手了嗎?

《紅玫瑰與白玫瑰》:從白玫瑰的“白”說起

可見,這種糟粕,到現在也沒有完全地在人們的觀念中被剔除。

2, 被張愛玲捅破的“白”。

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張愛玲對這個白字進行了毫不留情的諷刺。在好幾個地方,她都著墨於描繪這個“白”字,每一次,作者都從不同的側面捅上一刀,刺破了這團白霧絲絨般光亮的表面,露出裡面不堪的破棉絮來。

《紅玫瑰與白玫瑰》:從白玫瑰的“白”說起

在孟煙酈出場時,張愛玲寫道:

“她是細高身量,一直線下去,僅在有無間的一點波折是在那幼小的乳的尖端,和那突出的胯骨上。風迎面吹過來,衣裳朝後飛著,越顯得人的單薄。臉生得寬柔秀麗,可是,還是單隻覺得白。”

這白,是僵硬和單調。

“他看他的妻,結了婚八年,還是像什麼事都沒經過似的,空洞白淨,永遠如此。”

這白,是“空洞”。

“她臉上像拉上了一層白的膜,很奇怪地,面目模糊了。”

這白,是“模糊”。

“她沒著落的,只有在白色的浴室裡她是定了心,生了根。她低頭看著自己雪白的肚子,白皚皚的一片……”

這白,是“茫然”。

“大約是煙鸝立在窗口向外看,像一個淺淺的白碟子,心子上沾了一圈茶汙。振保又把洋傘朝水上打——打碎它!打碎它!”

這白,是“窒息”。

你看,這“白”,到底有什麼好呢?無非無聊、無趣、木訥、呆板的代名詞罷了。這就是社會和男人們可笑又可悲的地方,他們的內心和靈魂,喜歡的是熱烈的,活潑的,像王嬌蕊那種隔著衣服就能感覺到她身上“一寸一寸都是活的”的蓬勃的女人。但是他們的面子和陳腐的觀念,卻讓他們選擇死氣沉沉,一團白霧似的“貞潔”女人。

看看這個聖潔的女人給他的內心感受吧:

《紅玫瑰與白玫瑰》:從白玫瑰的“白”說起

“振保對於煙鸝有許多不可告人的不滿的地方……他對她的身體並不怎樣感到興趣……對於一切漸漸習慣了之後,她變成一個很乏味的婦人。”

真實的感受是,這樣木訥的女人,讓他乏味。結婚沒多久就寧可宿妓也不願意回家了。她做事,他連看一下都恨:

“振保恨恨地看著,一陣風走過去奪了過來,唉了一聲道:人笨事皆難!”

繼而又發展到窒息和絕望。

“是和美的春天的下午,振保看著他手造的世界,他沒有法子毀了它。”

《紅玫瑰與白玫瑰》:從白玫瑰的“白”說起

他親自選擇的“聖潔”的妻子,到頭來像一個棺材一樣,把他埋葬在了裡面。也難怪他在多年後見到王嬌蕊時,會在公眾的場合失控地痛哭,會心生嫉妒。因為他最終認識到:“聖潔”是沒用的,要想有幸福的婚姻,沒有愛是不成的。

這,才是這篇小說的主旨吧。

3, 對傳統觀念的背叛。

《紅玫瑰與白玫瑰》這篇小說,張愛玲對這種“以白為潔”傳統觀念,給予了徹底的背叛。其實從清朝後期開始,對於傳統的婚姻觀,對於傳統觀念中對女人的看法,已經漸漸地出現了各種背叛意識。

在曹雪芹的《紅樓夢》中,他筆下的女人就不再是低眉順眼,有德無才的人物了。這,是對“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背叛。

《紅樓夢》中的女孩子,有“心較比干多一竅”的黛玉,有“堪憐詠絮才”的寶釵,有“才華阜比仙”的妙玉,就連小丫鬟,也個個聰明伶俐,活潑可愛。跟傳統觀念中的女人有很大不同。更有黛玉那種,偷看禁書,壓根不規勸男人從事“仕途經濟“的叛經離道行為。

《紅玫瑰與白玫瑰》:從白玫瑰的“白”說起

而在《浮生六記》裡,那個被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的陳芸,更是大膽到女扮男裝,隨丈夫出遊,甚至結交妓女……在她眼裡,女人“美而韻”,比“白”,比“純潔”更重要。

另一個把這種“白“背叛得更直接、更徹底的人,是金庸。

在《神鵰俠侶》中,那穿著一襲白裙,皎潔得如同仙子的小龍女,是冰清玉潔的代表。然而,她竟因為意外,在全然無知的情況下,被尹志平玷汙,失去了貞操。這是多麼嚴重的缺憾啊!

《紅玫瑰與白玫瑰》:從白玫瑰的“白”說起

可是子金庸的筆下,這件事,最後一點也沒有影響她“玉女”的形象,也沒有影響她跟楊過的愛情。在楊過的心裡,即使小龍女失去了貞操,她也仍然純潔如初,永遠是他的最愛。就算處女郭襄對他崇拜到了極致,也不能改變他對小龍女獨一無二的愛。

這才是對於“純潔”這個概念最本真的看法吧——純潔,不是空白,而是你的感情純真與否啊。

金庸用楊過的態度,徹底顛覆了中國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偏見——純潔的愛,跟白無關,只跟真愛有關。

《紅玫瑰與白玫瑰》,從另一個角度,也證實了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