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死迎风站,饿死不低头

冻死迎风站,饿死不低头

我们从小就被老妈教育,人活着要有志气,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在农场,有一次我去西边前排李德全叔叔家找大光玩,捡回一个小勺。老妈问哪来的,我说捡的,她说,在哪捡的?我说,大光家地上。她听后让我马上送回去,我不送,她就拧我手背,说:“人活着要有志气,冻死迎风站,饿死不低头。我从小没拿人家一根草,你才几岁?就跑人家屋当场子里去捡小勺?长大了还了得吗?你这个小熊孩儿!看我今天不打死你!说!以后还敢不敢了?送不送?”我哇哇大哭说:“不敢了,我送……”

那时候,东北人都爱吃大红枣、花生。都是老爸老妈的山东老乡家的亲戚从山东邮来的。有一天我从海燕家回来,上衣挎兜里带回一大把脆枣。老妈说,哪来的?我说,小燕儿给的。老妈说,她妈知道吗?我说,不知道。没在屋里。老妈狠狠说了我一顿:“姑娘不能嘴馋,小子不能手长,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小时候吃个瓜吃个枣儿的,长大了,就得出大毛病。你下保证,以后不能随便吃人家东西。尤其是这样的稀罕东西。”

冻死迎风站,饿死不低头

“人活着要有志气,冻死迎风站,饿死不低头”,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忽然有一种凛然和高尚之气充满心间。那段时间,有一次我背麦秸,路过房山头第一家马姨家门口。我还小,不会捆麦秸,拉拉她家门口了。老妈正在锅台上做饭,听见外面骂街,听明白是我惹事了,就让我去扫干净,说,不管怎么,咱拉拉人家门口就是不对。我说,我不去,谁让她老赖你偷她家鹅蛋了。老妈又哄了一会,无效,就从麦秸捆上抽出绳子说,你去不去?去我就不抽你。我被逼到外屋地后屋的门后边,我说,就不去!打死也不去!拉拉了活该!老妈又扬起绳子连着说了好几遍,我还是不去,最后才狠狠抽了我几下,我还是没动弹。此时,老妈一下就没劲儿了,拿着绳子瘫坐在菜窖板上,哭着说,你爸不听我的话,你也不听我的话。五斤的玻璃油瓶子歪倒了,油顺着菜窖板嘀嗒到菜窖里……我们搬家以后提起这件事,老妈说,你这个孩子太倔了,我一遍一遍问你,是叫你快跑,跑了不就打不到你身上了吗?我说,我哪知道啊。我当时想,我跑了,你不是更生气吗?邻居气你,我不能再气你。我恍惚想起那句“冻死不低头,饿死迎风站”,可是,好像又不恰当。内心那股子“高尚”气,从此沉入了心底。

多年以后,我认罪悔改时,头一宗就是骄傲。虽然从未大富大有过,但骨子里天生一种清高。到底什时候有的傲才恃物这个怪东西? 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后来被自己演绎得变了味道吧?看来,也不能完全迷信古人说的那句“富养女儿,穷养儿。”“养不教,父之过”的“教”之 难处,我也算真正领教了一番。

冻死迎风站,饿死不低头

(三幅图系作者为文章插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