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起中國天眼半邊天!顯微鏡下焊接千根細線,女功臣挽狂瀾救國寶

二戰之前的雷達一般是被用來發現戰機並且測量距離戰機的距離。二戰之後雷達在軍用領域則有了更加廣泛的應用。而隨著隱身戰機的出現,米波雷達和太赫茲雷達等利用不同波段破解隱身的雷達也就問世了。2016年標誌著中國衛星遙感水平新跨越的高分三號衛星搭載著

“超級透視眼”成功發射了,而這背後有位女士因為精湛的專業技術和創造性手術撐起了中國雷達天眼的半壁江山。

撐起中國天眼半邊天!顯微鏡下焊接千根細線,女功臣挽狂瀾救國寶

出品|國器

上千根雷達雷達內部的微米級金線由顧春燕親自焊接

要知道能夠在戰場上對動態目標探測成像的太赫茲雷達對芯片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太赫茲雷達的極高頻率要求芯片內部器件之間的間隔必須呈幾何倍數縮小,自然用來連接器件的金絲也必須細到極限。金線鍵合則是利用10微米直徑也就是頭髮絲細度八分之一的金線,將芯片與外部電路連通。這種工藝主要通過針尖的超聲震動讓金線與焊盤形成分子間連接來達到微焊接目的。上千根微米距離的金線需要通過人工進行“焊接”,能完成如此精細工作的就是中國工藝師——顧春燕。

撐起中國天眼半邊天!顯微鏡下焊接千根細線,女功臣挽狂瀾救國寶

航母艦艇、戰機的的雷達器件的研發製造她都參與過

顧春燕目前是中國十四所微組裝首席技能專家,基本上全部研製性產品的首件全流程任務都是她負責。從中國航母艦艇的“海之星”——相控陣雷達、反隱身雷達到新一代戰機火控雷達研發製造都有著顧春燕的參與。顧春燕2007年畢業進入十四所就開始接觸微組裝。對於自身她在一開始要求就非常嚴格。為了熟練掌握微組裝技術,她經常用尺子測量手腕抬起的高度,以此讓自己更好地做到鍵合時讓金線拱起的弧度一致。此後她參與組裝中國第一部星載相控陣雷達中的上千個組件並且大獲成功。

撐起中國天眼半邊天!顯微鏡下焊接千根細線,女功臣挽狂瀾救國寶

顧春燕力挽狂瀾救下中國第一顆多極化微波遙感衛星

在2014年中國第一顆分辨率達到1米的C波段多極化微波遙感衛星——高分三號衛星正處於製造的關鍵階段,芯片微組裝難度讓整個研製進入停滯狀態。這時顧春燕毅然決然的擔當此項任務的主要負責人。不過在整機測試時,雷達訊號相對於預計的數據要弱很多。如果選擇改制芯片將延長研製時間導致錯過發射窗口期。而顧春燕很好的通過鍵合工序讓這個難題得到解決。顧春燕憑藉著15微米硬質針頭式手術刀在顯微鏡的幫助下,為每平方釐米的收發組件裝配密度達到10000個點的雷達上,完成了一場創造性的“心臟搭橋手術”。

撐起中國天眼半邊天!顯微鏡下焊接千根細線,女功臣挽狂瀾救國寶

中國尖端雷達高難度手術的執刀人——顧木蘭

此次鍵合工序需要將原本連接好的上千根線條的一條,先割斷再連接到另一枚器件上。這樣的難度和改動都是史無前例的,毫米錯誤也將讓芯片立刻報廢。顧春燕在“手術”後也表示整個心都吊在那。顧春燕將微組裝從不可能變為了可能。顧春燕在這種無硝煙的戰役中憑藉著精湛的技術和專業細緻串起了中國最尖端雷達設備的收發組件,讓我們為顧木蘭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