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不要了",過早"懂事"的孩子背後,往往有一位自私的家長

很多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有一個"懂事"聽話的孩子,殊不知那些看起來很懂事的娃,大多並不是真的"懂事",而是壓抑了真實的自我。知乎上有一個問題:那些懂事的孩子最後怎麼樣了?其中一位老師分享的案例讓我印象深刻。

學校運動會,兩個孩子在球賽中衝撞下受了傷,同樣是滿身泥水手臂擦傷,兩個男孩在校醫室給父母打電話的內容卻完全不同。其中一個孩子向媽媽哭訴,說自己疼死了,很可憐。而另外一個孩子,則是給媽媽打電話道歉弄破了新校服說自己沒什麼事兒。第二個孩子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可謂是"懂事兒",而這位老師卻寫道,我看見了一個完全不被父母接納的孩子。

這讓我想起帶娃出去旅行時,在水族館商店遇到姐弟倆和他們的父母。遊覽完畢孩子們都挑了自己喜歡的紀念品。那個瘦小的女孩在一個貝殼面前流連了好久,拿起來看看,又放下。弟弟則是直奔自己喜歡的鯊魚公仔。結賬的時候他們排在我前面,小姑娘不斷的問媽媽,這個多少錢。

最後小姑娘猶豫再三,還是在結賬的前一刻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想要這個了,你們給弟弟買吧。儘管我不知道她的生活經歷了什麼,但是我還是能隱約感覺到在懂事兒背後她深深的不安全感。

很多時候爸媽都要求娃懂事兒,要體諒大人。有時候是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有時候是讓著比自己小的孩子,有時候則是乖乖去寫作業不要提條件。但殊不知有些懂事,並非真的明白事理,而僅僅壓抑真實自我的"假懂事"。

"假懂事"的孩子懂的都是什麼事?

作為一個三歲的孩子,其實很難理解為什麼哥哥要讓著弟弟。尤其是在父母完全不做解釋(或者自己根本也解釋不通)的情況下。那麼這個時候,還要將自己喜歡的玩具讓給弟弟,這就是"假懂事兒",孩子只知道這樣做會得到大人的讚揚,卻因此忽略了自己的內心。

只有迎合別人才能獲得肯定

假懂事兒的孩子是不快樂的,因為匱乏而導致孩子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迎合別人我才能得到愛,而我本身是不值得被愛的。這種匱乏,可能來自於本來就捉襟見肘的資源下兄弟姐妹間的競爭。也有可能來自於父母關愛的匱乏。更多的情況是來自於父母對孩子的"情緒綁架"。

有位朋友分享自己帶娃的心得,說她女兒特別怕她生氣,是因為每晚她都要陪女兒睡覺。可是一次晚飯女兒實在是太不聽話了,於是她就說媽媽生氣了,沒有再去陪她。以後"再如何如何媽媽生氣了"這招就不管用了。她不知道的是,對孩子進行情緒綁架,或許能解決一時的問題,卻會剝奪孩子面對自我情緒的能力。

如果說出自己的想法,我就不是乖孩子

《小歡喜》裡英子"懂事"的讓人心疼,如果不是抑鬱症後的爆發,媽媽將永遠不知道孩子自己的想法。英子從來沒有正面對媽媽表達過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因為她一直想做個乖孩子。但她並非沒有想法,和方一凡在一起的時候,她也曾說媽媽很恐怖。在現實中,很多人都沒有英子這樣幸運。一位心理諮詢師分享了他治療過的一個案例,一個從小重點高中清北本碩連讀,最後進入常青藤的優秀男士,怎麼看都是別人的家的孩子,就在新婚不久後,抑鬱了。他覺得虛無,人生總是被安排的他,認為自己從來沒有活過。然而當諮詢師問他想過什麼樣的人生時,他說他可能永遠也沒有能力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

自己的需求是可以放棄的

另一個"懂事"的孩子早早學會的"技能"是:放棄自己的需求。懂事兒的孩子經常會說:"我不要了。""好吧那我不去了。"甚至不用大人過多解釋,孩子就自己先放棄了需求,只為滿足家長的要求。而這樣的技能用的久了, 很容易變成習慣性的"自卑",

假懂事的孩子,容易成為討好型的大人

《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因為童年時媽媽的

重男輕女和父親的軟弱,早早變得特別"懂事兒"。長大後的她看似是獨立幹練的女強人,跟這個家庭決裂。但掏錢給媽媽辦葬禮、被打依然撤銷訴訟、給爸爸買房子,她的實際行動其實都是在滿足別人的需求,忽略的唯獨還是自己。

她快樂麼,並不會。那些假裝懂事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討好型的大人,卻更加不快樂。喜歡的時候說

"算了",明明很難過,卻說"我沒事兒",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心情上。別人一發火就像道歉,用自己的不舒服來換別人的舒服。這樣的人生真的太累了。但他們卻很難擺脫這樣的惡性循環,走不出這個怪圈。

真的懂事兒需要培養

既然"懂事兒"這麼痛苦,難道就該由著孩子來麼?想讓孩子真的懂事兒,孩爹孩媽需要就如下這幾點著重培養。

✿、培養共情力。豆豆很喜歡搶弟弟妹妹的玩具,自己的玩具也絕不讓弟弟妹妹玩。有一次他正在玩心愛的汽車,爸爸一把搶走,自己玩了起來。豆豆急的哇哇大哭,爸爸把車還給他後,說你看,被你搶了玩具,弟弟妹妹就跟你剛才的心情一樣。

從此豆豆不但不怎麼搶別人的玩具了,還學會了用自己手上的玩具和他們做交換。通過遊戲或者親身體驗,讓娃明白別人的感受,孩子會更加懂事兒。

✿、擺明道理,尋求幫助。許多寶媽認為,小孩根本不懂事兒,就是要哄才行。但是其實即便是很小的孩子,如果家長能用通俗的語言講解清楚,孩子一般都是很"講理"的。

媽媽帶著橙子去超市採購完回家的路上,橙子很累,想要媽媽抱抱。媽媽放下購物袋,讓橙子試著拎一下,結果橙子費了九牛二虎的勁都拎不動

媽媽說:你有兩個購物袋重,你說媽媽能不能同時拎著購物袋,還抱著你啊。橙子想了想說:媽媽我幫你一起拎袋子吧。

枕邊育兒寄語:

杜江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可以任性被寵愛,哪個孩子願意在委屈中變得懂事呢?而我如果看到大寶在某件事兒上突然變得懂事兒,我總會更加關注他的心理狀態,確認並不是我給的關愛不夠才放心。孩子是"真懂事"還是"假懂事"寶爸寶媽一定要心裡有數,希望每個孩子都能真的為自己而活,過上舒展的人生。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加入圈子,和我一起聊聊孩子的那些事吧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