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军人吃的“牛肉罐头”,为何被日军称自己伙食为猪食?

coco賈鴻超


在二战时期,日本的经济水平领先于战争位置,通过一些抗日电视剧,我经常会看到中国军队在打败日军以后进行搜索,有时候会搜到牛肉罐头等稀有食品,可以暂时的改善一下伙食,其实这些牛肉罐头确实存在过,但是时间很短,大多数情况下日军的伙食还是很糟糕的,被士兵比作猪食。

在二战还没有开始之前,日本给军队供应的主要粮食是糙米和咸菜,咸菜只是简单的豆鼓和盐混合,一点营养都没有,在二战开始以后,为了保证士兵的精力,曾经分发过牛肉罐头,也就是在那段时期,牛肉罐头被传开了,另外日本士兵还会吃干松鱼的食物,因为这种鱼太过坚硬,她们只能磨成粉末状食用。

到了二战的尾声阶段,日本被几个国家开战,只能靠日本国内的资源完全不足以供应军队的三餐,所以牛肉罐头只能留给地位比较高的军官吃,再到后来牛肉罐头就在日军部队当中消失了,有时候日本士兵在中午只能发几个大米做的饭团来充饥,而且饭团不易保存,时间一长就容易发霉变质,可是在当时食物紧缺的条件下,即使馊了他们也要吃下去,否则会被饿死。

到了抗日战争的后期,中国士兵没人愿意去搜查日军身体,因为日军衣服里几乎都是米饭团子,而且身上穿的衣服也破破烂烂的,当时日本士兵最喜欢在农民家里抓鸡吃,抓住鸡以后他们会故意插在枪头,让别人观赏,因为当时日本只有富贵有钱人才能吃上鸡肉,所以在他们看来抓到鸡就意味着自己身份高贵。

抗战前期,日军的伙食就如同他们的战场攻势,红红火火,高级军官还能吃香喝辣。军队等级森严,官兵平等是不存在的,伙食标准也是如此,比如高级军官吃肉,普通士兵只能喝汤。所谓“牛肉罐头”,不是纯牛肉,而是“牛肉畑煮”,通俗讲是“牛肉炖菜”,而且牛肉量少菜量多。这种罐头的好处铁盒子可以直接加热,连肉带菜加汤都有了,口味甜咸很下饭,配上饭团就能大吃一顿,因此很受日军士兵欢迎。

电视连续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不知有多少人认真看过,新四军六分区司令陈大雷(张国强)的部队在小黄庄击败日军坂田中队,用缴获的日军牛肉罐头款待前来解围的老战友,结果发现罐头闻起来很香,吃到嘴里想吐,原来里面是杂粮拌的牛血。连艰苦卓绝的新四军官兵都难以下咽的食物,一向供给良好的日本兵当然骂为“猪食”,这也是资源匮乏的日本二战后期的窘境,也难怪军统的经济学家邓葆光通过对日本经济状况的深入研究,提前一年就论断日本撑不过1945年年底。

早在日本内战时期的西南战争时,日本陆军开始大量配备罐头肉制品,当时有两种采购渠道——国产和美国进口,虽然美国进口的牛肉罐头成色比较足,一直进口到日俄战争时期,但总的说来,日本陆军士兵并不喜欢美国口味,后期改为以国产为主。日本国产牛肉罐头的烹饪方式是“大和煮”,调料味道很重,主要调料是食糖、酱油和姜,除了牛肉之外,有时还混有土豆、胡萝卜等蔬菜,每个牛肉罐头的重量是150克,恰好是一名单兵一天的肉制品摄入量。


一食之间


从1877年西南战争时期开始,日本陆军开始把牛肉罐头列入军粮当中。当时都是从民间食品公司采购的牛肉罐头。

日本陆军后来在甲午战争时期,开始自产牛肉罐头。主要是学习美国的风味,炖牛肉罐头和烤牛肉罐头两种。在日俄战争时期,一个士兵一天一个大河煮牛肉罐头和米饭,饼干等军粮。

大和煮牛肉罐头是牛肉,酱油,砂糖和姜制作的,最受日军欢迎。但是到了1943年以后,日本原来越难以顺利的向前方运输足够的物资。很快,海外日军基本都变成了军粮,就地自给。

但是遭到美军围困的地方,就地自给也是做不到的。比如在瓜岛,最后日军一人一天只有71克粮食,结果饿死了上万人。那时恐怕没有人说牛肉罐头是猪食吧?在新几内亚等岛屿,罐头和饼干都是作为最后紧急战备被储存起来的。

主要吃制作肥料的鱼粉,还有小麦粉,野草,甘薯和玉米。看过很多日军的日记,还没有看到过说牛肉罐头是猪食的。反而更多的是记录,如何饥饿,如何缺乏口粮。


深度军事


二战时期,日本军队可以说在待遇和武器装备方面都是甩我们几条街的。看到没,人家军队伙食可是牛肉罐头,那么,为何吃着牛肉罐头还要骂呢?

牛肉罐头是日军装备最多的罐头,而并非是有些书里说道的鱼罐头。因为牛肉的热量和蛋白质含量非常高,有利于补充士兵的体力。


早期的日本由于并没有深陷战争泥潭,国内也有足够的经济支撑,所以伙食方面确实是可以的,大量的从美国进口牛肉罐头,美国是日本牛肉罐头的主要来源,据说美国当时就能够把一头活牛在三十分钟内做成罐头的技术,而日本相对牛也少,技术也不够成熟,所以都是进口。

到了后期。由于用于军费开支的费用剧增,国内吃紧,伙食方面就开始吃不消了,普通士兵的牛肉罐头变成了其它以牛血,牛油混合其它动物或者粮食蔬菜的罐头,变成了杂菜罐头,这肯定要骂娘,就产生了猪食。

骂归骂,后面的估计会让日军哭晕厕所,由于和美国的开战,你牛肉罐头就别想了,再加上后期的日本也根本没能力在保证伙食,能给你吃饱就不错了,牛肉罐头只有高级军官才有特权享用,剩下的别说骂了,有点汤喝就不错了。


壹点科谱


二战时日军称他们吃的牛肉罐头为“猪食”是确有其事的,但那是在二战后期,在二战刚刚爆发时,日军配备的牛肉罐头还是很好吃的。

日军研发装备肉罐头的时间非常早,在日本西南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日军高层针对日军步兵的伙食情况做了调查,发现日军战斗力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是伙食质量差,因为日军的军用口粮为饭团,很容易变质,而西乡军的武士们则有大量女性家属随军做饭,是以补给正常的情况下不容易出状况(看来家属随军还是挺重要的),经过反复试验,日军高层最终得出结论是必须立即大量装备罐头肉。于是日军开始大量购买本国产和外国产的牛肉罐头。


日军的牛肉罐头主要进口国是美国,当时美国对于牛肉罐头的制作已经非常成熟,逐渐演变为流水线制作。到了二战爆发前,美国人从杀死一头牛到制作出牛肉罐头,仅仅需要不到30分钟时间。 在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人曾紧急从美国进口了一批牛肉罐头,一共花费了2.5万日元。但是,日军官兵非常不喜欢美国牛肉罐头的口味。因为日本人的口味偏甜,他们更喜欢本国自产的牛肉罐头。 日本人自己生产的牛肉罐头中,除了牛肉以外,还有土豆,牛蒡,胡萝卜一起煮出来的配菜,并且放入少许砂糖,酱油调味。日军官兵对这种牛肉罐头极为喜爱,日本平民也很喜欢吃这种罐头。遗憾的是,牛肉罐头在日本民间销售的很少,几乎全部作为军用品送到前线。



牛肉罐头是日军装备最多的罐头,而并非是有些书里说道的鱼罐头。因为牛肉的热量和蛋白质含量非常高,有利于补充士兵的体力。这点是鱼罐头所办不到的。当然,除了牛肉罐头以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罐头。比如兔肉,马肉,鱼肉(包括各种鱼),猿肉(这个比较另类)等等。一般一个罐头内容纳肉150克,正好是一天的分量。

在一些抗日题材的影视剧中能够经常看到,在打败日军之后,士兵们就非常高兴,因为缴获了日军的牛肉罐头就可以好好改善伙食了。但是实际上,二战时期日军的伙食并没有那么好,所谓的牛肉罐头存在时间也不是很长,很多时候日军的伙食也是很差,尤其到了战争后期,牛肉罐头甚至被日本士兵称为“猪食”,不光他们自己不爱吃,八路军也不爱吃。 二战开始时,为了保证前线士兵的战斗力,的确征集了大量的牛肉罐头供给前线,除了牛肉罐头,还有一种干松鱼。干松鱼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坚硬的食物”,用牙根本咬不动,只好磨成粉末吃。但到了战争后期,日本跟那么多国家开战,加上国内资源不足,根本就给军队供应不好伙食,牛肉罐头的质量每况愈下,不但牛肉渐渐的没有了,换成了牛血,连里头的配菜也改成了杂粮,闻着有香味,但吃起来根本就难以下咽,是以被日军士兵称为“猪食”。到后来甚至这种“猪食”也只供给军官吃,再后来就连军官也吃不上了。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一开始八路军在跟日军作战后,总是有去搜查日军尸体的习惯,因为经常会搜出来梅干、饼干、牛肉罐头这些好东西,可以改善改善伙食。但是到了战争后期,八路军们基本上就没有搜查日军尸体找吃食的习惯了,因为那时候日军身上一般只有几个馊米饭团子,根本不能吃。还有一些老照片显示,当时的日本兵很喜欢在民间抓鸡,并且还非常得意的摆拍留念,为什么呢,因为在日本国内普通人根本吃不到鸡,能吃到鸡的都是非常有钱的人。所以,在日军进行扫荡的时候,都喜欢抓鸡,而且抓到鸡之后,就把鸡绑在枪头上挑着,以显示自己是有钱人――“老子有钱,能吃得上鸡”,有时候还会拍上一张照片留念。
尽管那些照片上的鬼子们看起来面黄肌瘦的,但他们却笑得很开心——连“猪食”都吃不上了,这回居然还能吃到鸡,不乐死才怪。


二战吐槽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很多国家都参与作战,虽然在对二战进行点评的过程中都会将武器装备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当然打仗时武器装备对于胜负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但其实影响作战的因素还有很多,其中就包括了士兵的伙食质量。士兵每日的伙食供应其实十分关键,试想一下,士兵在作战之前如果饥肠辘辘,那么上战场也无法发挥真正的实力,这样就会大大削弱战斗力,有好的伙食供应对于士兵来说也是一种犒赏,毕竟在二战时期,参加战斗的士兵每天的休闲时光十分有限,饮食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但是一直都对外声称是强国的日本,在二战期间却被自己的士兵吐槽,他们认为每天的伙食还不如猪食。

在作战初期,日军的伙食其实被认为是比较好的,但是这种“好”似乎有些以偏概全的意味,真实的情况是,在日本军队中,高级军官每天的伙食都很硬,而且基本上都有肉食,口味也不错。但是对于普通的士兵来说,他们的伙食质量就不尽人意了,虽然他们当时有牛肉罐头吃,但是这些牛肉罐头中并不是只有牛肉,而且汤所占的比例更大,在牛肉罐头中还掺杂了很多蔬菜,所以一餐能吃到的肉食十分有限。当时日军的牛肉罐头在吃的时候比较方便,只需要将罐头加热就可以直接连汤带菜一起吃,所以在开始阶段士兵对这些牛肉罐头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是随着战事的推进,牛肉罐头的品质也开始下降,这些牛肉罐头中还会掺杂杂粮,有的甚至直接用牛血代替,这样的牛肉罐头十分难吃,所以即便是饿着肚子的日本士兵也感觉难以下咽,自然是不如猪食。其实日军在作战期间经常以罐头作为主要的供给,而且还曾经采用过美国进口牛肉罐头,但是因为日军对于口味比较挑剔,所以渐渐的开始采用日本产的牛肉罐头来供应,当时一个罐头就可以满足一个士兵一天所需要的肉食供给,但是打仗是很耗费成本的,参战时间越长,也意味着物资供应更加容易出现短缺的问题。

所以后来日军在参战的过程中已经渐渐无力支撑,当时有经济学家也对日军进行了分析,并预言了日军二战后期的无力支撑情况,这也是日军伙食变差的主要原因。


历史小地主


历史小挖客说:其实这个问题还需要澄清一下,日本牛肉罐头不好吃,首先是现代后勤制度的特别要求,防止士兵私自动用罐头这样的战斗口粮;其次才是后期供应不足导致偷工减料!后期其实真的不如现在喂猪的泔水!为什么会这样?慢慢道来。

日本进口牛肉罐头的历史,要上溯到西南战争,上图。当时日本很落后,生产罐头需要的消毒、熟制、装罐等工艺没有掌握,所以罐头只能靠进口。西南战争,新军初次尝试进口牛肉罐头,可刚刚从武士过渡来的士兵完全不习惯西式炖牛肉的味道。不过罐头的采用说明日军的后勤向现代军队的统一科学的后勤体系进化,不再象以前武士、足轻们自筹军粮了。西南战争结束,日本开始制作自己口味的牛肉罐头,主料为牛肉、马铃薯、牛蒡、胡萝卜,佐料主要是白糖(日本人嗜甜)、酱油和姜,如下图的“牛缶”。

直到甲午战争,日本“牛缶”的产量还是很有限,又临时进口了大批美国牛肉罐头。这期间还开发了所谓“勇者大和煮”,如上图,主料换成了鲸的瘦肉。但鲸在海里要保持体温,鲸肉哪怕是瘦肉,纤维间的脂肪还是很多,而且腥味很重,需要加入大量糖和酱油去盖住腥味!

到了二战,日本的伙食供应体系已经比较完整了,有多个厂商供应牛肉罐头。特别注意一点,平时日军是不吃这些罐头的,这些属于储备应急口粮,一般在紧张的战斗期间才能动用!日军士兵日常行军时,标配携带的口粮也都是这种情况,没有军官的命令,不准私自食用!那么平时吃什么呢?平时除了部队统一发放生米、调料、半生的肉类以外,每个士兵都有菜金,部队统一管理每人的菜金,去向平民购买(在中国就是抢)。部队自己也开荒种地、养鸡。试想,平时吃惯了新鲜食物的士兵怎么会觉得罐头好吃?好些部队的平时伙食管理得好,士兵退役时还能分到一笔钱:节余的菜金。

正因为罐头属于应急战斗口粮,所以为了防止士兵们平时偷吃,后勤部门还特意把罐头做得难吃,有些只放一点盐!这种情况是各国军队的惯例,财大气粗的美国也一样!在向好时公司订购军用巧克力时,如下图,就特别强调不能太好吃!“只比猪食好一点点就行!”所以而在大家知道为什么美国大片里,美军士兵会慷慨地给平民军用巧克力了吧!

<strong>当然,到了战争后期,日本资源严重不足,罐头的质量急剧下降,那就更难吃了!好多答主都提到这一点。不仅仅是罐头,更重要的飞机、大炮、步枪的质量都严重打折!现代战争是全面战争,拼的是国力,日本已经明显不支!相对应的是美国,越到战争后期,武器、伙食的品质越好越多,谁胜谁败一目了然!

最后总结一下:二战日本的罐头是猪食,原因有两个,首先不能太好,防止士兵提前动用储备战斗口粮;其次,供应下降,质量严重下降!

最后丢一句:英国海军咸牛肉更可怕……


历史小挖客


造假不是中国人的专利,逼格甚高,自律甚严的日本人也造假冒伪劣产品,也是坑自己国人,并且坑的是自己在前线拼死作战的“子弟兵”。

二战时期,日军的伙食供应还是不错的,比起三餐难继的国军和八路军,日军要正规地多。尤其是抗战前期,日军的伙食就如同他们的战场攻势,红红火火,高级军官还能吃香喝辣。

军队等级森严,官兵平等是不存在的,伙食标准也是如此,比如高级军官吃肉,普通士兵只能喝汤。对他们而言,一个“牛肉罐头”就是改善伙食的最佳美食。

所谓“牛肉罐头”,不是纯牛肉,而是“牛肉畑煮”,通俗讲是“牛肉炖菜”,而且牛肉量少菜量多。这种罐头的好处铁盒子可以直接加热,连肉带菜加汤都有了,口味甜咸很下饭,配上饭团就能大吃一顿,因此很受日军士兵欢迎。

抗战初期,日军的牛肉罐头货真价实,日本士兵也吃的很happy;但到了后期,日军物资紧缺,伙食供应乏力,这种牛肉罐头就只能特供给高级军官,低级军官都吃不到,普通士兵更是连汤都喝不着,只能就着各种浓缩酱油、调味品和腌咸菜、风干菜,勉强下咽。

再后来,日本人实在没有牛肉做罐头,就直接用牛血和各种杂粮混合起来冒充牛肉罐头,情节比无良烧烤摊用不知名烂肉冒充假羊肉还严重,味道吃起来“像甘蔗渣”,一点滋味都没有,日本军官也不愿意吃这东西,称之为“猪食”。

但八路军和新四军并不知道,还以为日本的牛肉罐头像美国人支援给国军的牛肉罐头一样美味。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里的新四军将领曾缴获过一批日军牛肉罐头,用来款待战友,结果吃到嘴里才发现,完全是乱七八糟一团烂粥,还不如臭豆腐好吃。

正因为伙食供应每况愈下,所以日军普通士兵喜欢就地取材,每次“扫荡”除了打击八路军游击队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打秋风”,抢劫老百姓的鸡鸭猪羊来改善伙食,却不管中国百姓的死活,着实令人愤慨。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二战时期日本军人的饮食供给标准,比国军不知强了很多倍,如果说他们吃的是“猪食”,那众多的抗日将士吃的又算是什么?

早在日本内战时期的西南战争时,日本陆军开始大量配备罐头肉制品,当时有两种采购渠道——国产和美国进口,虽然美国进口的牛肉罐头成色比较足,一直进口到日俄战争时期,但总的说来,日本陆军士兵并不喜欢美国口味,后期改为以国产为主。

日本国产牛肉罐头的烹饪方式是“大和煮”,调料味道很重,主要调料是食糖、酱油和姜,除了牛肉之外,有时还混有土豆、胡萝卜等蔬菜,每个牛肉罐头的重量是150克,恰好是一名单兵一天的肉制品摄入量。

抗战时期一名普通日本陆军士兵每天的饮食标准是:主食870克(主要是精米、配少量面粉),肉制品210克,蔬菜600克。战斗时期的特殊标准为:主食810克,肉制品150克,干蔬菜120克。

为了保障这种饮食标准,日军在鲜肉和蔬菜的供应方面,主要是靠在交战地区抢劫,在日据地区变相抢劫(用不值钱的军票“购买”,实与抢劫无异),抢劫不到的情况下,自然只好动用自己的罐头食品储备。

很多日本士兵入伍前是普通农家子弟,平时的饭食无非是糙米饭就萝卜干,参军后面对如此丰盛的伙食,当然是喜出望外,同时也心甘情愿地为虎作伥,支持日本侵略中国的“国策”,充当了祸害中国百姓的马前卒。

二战后期,由于盟军对日本本土实行封锁,包括军粮在内的各种战略物资供应不足,此时的日本已经是穷途末路,无法满足前线士兵的军粮供给,无奈之下实行“以战养战”,但由于已经占领了中国广大地区,从东北的“伪满洲国”到汪氏的“伪政府”,还是能够满足侵华日军的基本口粮供应的。单说被美军封锁在小岛上的孤立军队,很明显,“猪食”对他们也是奢侈品。


历来现实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为啥叫做猪食?原因很简单,东西杂乱而且难吃,不像是人吃的东西,因此才被叫做猪食。为什么日本人会如此称呼自己的伙食呢?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一、从一个故事说起

记得当时看过一个小说,里面写了一个日本军人战后回到故乡的事情。他回到故乡之后,日本的物价暴涨,导致人们很难吃得起饭。当时这个军人发现在美军营地门口有人卖盒饭,只要五块钱一份,他很激动地跑去买了一份吃。发现这个盒饭真好吃啊,虽然卖相不佳,但是味道很好,而且里面还有肉。结果吃着吃着,吃出了一个避孕套,他才反应过来,这份所谓的盒饭,其实是美国人的泔水。

在战后的日本,基本上经济是崩溃的,但是经济的崩溃从战争中后期就已经产生了,间接地表现就是日本人的口粮问题。

二、日本人的罐头

日本人作战吃什么?似乎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之中,日本人吃饭就是两个白白的米饭团子,然后配上一点腌菜就可以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米饭容易变质而且没法提供充足的营养,因此对于日本人来说,通过罐头补充热量就是非常需要的了。

在这些罐头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牛肉罐头了。我们看一些抗日剧,常常伏击了日本的运输队后就要晚上加餐吃日本罐头,因为最初确实是肉罐头。

但是随着战争的持续进行,尤其是珍珠港事件后,日本的对外贸易几乎断绝,因此很难获得充足的牛肉,因此本来美味的牛肉罐头也渐渐地变成了各种牛杂碎罐头,吃起来自然是味道非常难吃的了。

并且,在日本军队内部也存在着私下买卖军需物资的事情,尤其是味道比较好的牛肉罐头,更是被买卖的大户,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就把牛肉罐头做得很难吃。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我们上文所说的经济原因了,因为日本经济的崩溃导致日本很难大量生产罐头。而且制作罐头需要的铝也是重要的军事物资,对于地狭人多的日本来说,生产过多的罐头势必会影响其他物资的生产,这也是重要问题。

后面日本人想要吃肉,往往就要通过掠夺中国老百姓,也就是我们在电视中常常能看见的那样了。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日航通鉴


我觉得首先得纠正一下题主的问题描述,从目前的资料来看,二战时期日军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陆军马鹿才有题主所谓的“牛肉罐头”配给,而海军马鹿由于深受英国海军锦衣玉食传统的影响,且大多数军舰上都有大小不一的冷库与补给船。

无论是在锚地靠泊还是出海作战,采取的伙食供应方式都是现地制作,而且吃的东西也远比苦哈哈的陆军马鹿要来的高大上——比如现在各大超市都能买到的好侍咖喱,其前身就是著名的日本军舰咖喱,在制作时往往配上土豆、洋葱、胡萝卜、牛肉、鸡肉一起炖煮,在入伍前很少能够吃到肉的海军马鹿们看来,简直是非同一般的美味佳肴。

其实就连陆军马鹿配备的牛肉罐头,在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质量也是非常不错的。这种牛肉罐头并非我们日常见到的“牛肉午餐肉”,而是英国式的牛肉炖杂菜,在当时的正式名称是“牛肉畑煮”或“勇者大和煮”,主要的制作方式是把大块的精牛肉配上土豆、洋葱、卷心菜等蔬菜加上砂糖、味增、酱油等调味料一起炖煮而后收汁,汤浓味美,据说味道同日本料理的寿喜锅有相似之处。

但是随着日本侵略军逐步陷入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泥潭,国内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差,可用的战争资源越来越少,这种开始味道不错的大和煮也开始粗制滥造了,到战争后期装在里边的食材也从牛肉与蔬菜变成了牛血、牛下水、麸皮甚至米糠,成了糊糊涂涂的一团烂泥,这在大多数鬼子兵看来,可不就是猪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