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有了智能警察

■記者 龍嶽 通訊員 蔡祈翠

提起331省道上的楊家嶺隧道,常跑這條線的司機都會搖頭。這條3.3公里長的隧道,自2007年12月通車以來已發生交通事故778起,平均每月就有四五起交通事故在這裡發生,造成傷亡不少。今年8月,泰順交警首創的“隧道智能警察”在楊家嶺隧道投入使用後,這裡的交通事故發生率大幅下降。

泰順縣地處山區,道路崎嶇險峻,陡坡多、急彎多,隧道因路線長、環境複雜,交通事故高發。據統計,全縣25條隧道總里程25.6公里,自開通以來累計發生交通事故1757起。

為有效破解隧道交通事故預防難題,泰順交警聯手寧波詮航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結合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研發了集信息採集處理、無線數據傳輸、網絡數據通訊、自動控制等功能於一體的“隧道智能警察”系統,並在轄區里程最長、事故最多的楊家嶺隧道試點,通過特種智能機器人,融合大數據交互引擎技術,構建了隧道交通監控管理平臺。

楊家嶺隧道發生的事故90%由隧道內違法超車引起,“隧道智能警察”的助力,使公安交警能及時對隧道重點交通違法行為進行查處。其內置的自動抓拍、雷達測速等功能,能夠實現智能識別和抓拍違法變道、超速等行為。泰順交警還在離隧道口500米處配套安裝大型顯示屏,同步曝光違法行為。車輛在隧道內發生交通違法被抓拍後,駕駛員駕駛車輛駛出隧道立即可見,起到了警示作用。自8月運行以來,“隧道智能警察”抓拍危險性、危害性比較大的隧道超車交通違法行為就有74條,大大降低了事故發生率。

實時視頻和實時聲光語音系統,讓“隧道智能警察”可實現遠程指揮。當隧道內突發事故時,“隧道智能警察”會第一時間通知救援,並開啟事故後方語音預警,提醒後來及前方雙向車輛避讓或繞道。交警接到救援信號後,可通過手機APP或PC終端,遙控“隧道智能警察”遠程查看事故現場,遠程處理事故,預防和減少二次事故的發生。

楊家嶺隧道作為泰順的重要路段,單洞雙向通行、機非混雜,交通情況複雜。為消除安全隱患,“隧道智能警察”還配置了遠程語音引導功能,當發現隧道內有農用車或超標車輛駛入時,安裝於隧道頂部專用軌道上的設備會以0-30km/h的速度跟在車輛後方,引導車輛安全行駛。

“隧道智能警察”還加載視覺感知、3D雷達感知系統和多種傳感器,能及時預警,以便消除各類安全隱患。當車流量達到一定峰值後,“隧道智能警察”會觸發開啟智能語音系統,對過往車輛進行聲光警示,提醒車輛降速行駛。

“隧道智能警察”還能精準檢測隧道內重要設施、環境溫度、路面異物等異常情況,每天上傳並智能分析巡檢數據,生成統計分析和預警報告,為後續人工處理提供參考,實現人工智能專家系統故障診斷和大數據隧道病害趨勢預測,為隧道管養提供檢測、監控、預警三位一體的解決方案。

“隧道智能警察”是泰順縣2019年十大民生項目,自8月在楊家嶺隧道運行以來,經過隧道的車輛守法率從75%提升至98%,隧道交通事故數同比下降42%,亡人事故實現了“零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