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自然保護區”?

“嘶嘶嘶嘶,一條黑黃相間的小蛇從草叢裡鑽出,停在了路邊的小道上。”廣東肇慶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科安全主管梁恆然進行保護區安全巡護時,發現這條長50釐米左右的眼鏡王蛇後,迅速按下快門拍下這張珍貴的照片。

經保護區唯一從事動物監測的研究員範宗驥確認,幼年個體眼鏡王蛇在保護區出現尚屬首例,這刷新了鼎湖山自然保護區爬行類動物分佈的新紀錄。範宗驥據此推斷,鼎湖山的眼鏡王蛇應具有一定種群數量。據他統計,目前鼎湖山的劇毒毒蛇種類已有7種。

“由於眼鏡王蛇具有藥用、食用等多種價值,因而被大量捕殺,野外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處於瀕危狀態。當看到一些物種種群有所恢復,說不出的開心。”範宗驥通過6年的觀察和記錄,在1.7萬畝的保護區走了無數來回,基本上摸清了鼎湖山野生動物的“家底”。

從1956年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鼎湖山保護區的建立,到目前全國擁有2750個自然保護區;從1994年第一部自然保護區專門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的發佈實施,到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改……70年來,我國自然生態保護工作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到完善的鉅變。

生物學家的提案成就了第一個自然保護區

從廣州市出發西行,經廣肇高速公路約90分鐘車程,一座連綿起伏的青山就會展現在人們眼前。

“請政府在全國各省(區)劃定天然禁伐區,保存自然植被以供科學研究的需要。”1956年的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上,陳煥鏞、秉志、錢崇澍、楊惟義、秦仁昌等生物學家提出提案,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廣東肇慶鼎湖山自然保護區應運而生。

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自然保护区”?

1956年,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所領導考察鼎湖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供圖

“現在的鼎湖山雖然青山綠水,但一開始也沒少經歷磨難。周邊村民認為,自己祖祖輩輩靠鼎湖山生活,砍伐分給自己的林地是理所應當的。”鼎湖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原局長黃忠良回憶。“後來通過多年努力宣傳,老百姓才明白了保護鼎湖山的重要性。當發生山火時,他們會自發地搶救樹木。”鼎湖山自然保護區防火護林隊原隊長謝福七說,現在人們意識到了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生態意識增強了許多。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不僅自身生態環境發生改觀,其示範效應也輻射到了整個肇慶市。數據顯示,森林覆蓋率達70.56%的肇慶市,是珠三角地區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城市。鼎湖山因為生態環境優美吸引了大批遊客,自開放旅遊以來,每年接待遊客約60萬至80萬人次。

此外,鼎湖山自然保護區還是重要的科研基地,常年會有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調研學習。廣東藥科大學學生劉基柱向人民網記者表示,“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是中藥學專業實踐課程的重要一環。鼎湖山是華南地區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地區之一,具有高等植物2500多種,其中藥用植物有1000多種,其種類豐富、區系複雜、群落多樣,可以滿足藥用植物野外實習的所有要求。”

“由於需要畢業論文標本,我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同學一起來鼎湖山考察。保護區屬於科考線路,生態環境因沒有受到旅遊業影響處於原始狀態,很多動植物物種都保護得很好。”河北大學動物學研究生李豔清一邊在保護區記錄數據一邊說。

生態環境部生態司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我國已建立自然保護區2750個,面積147萬平方公里,約佔陸域國土面積的15%,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74個。全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點1.18萬處,佔陸域國土面積18%以上,已提前實現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提出的到2020年達到17%的目標。

數量眾多、類型豐富、功能多樣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初步形成了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格局,我國探索出一條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自然保護之路,使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和獨特的自然遺產得以保護。

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今天的綠水青山

“新中國成立之初,經濟亟待快速發展,有限的森林資源也需要合理保護和利用,當時的森林覆蓋率只有8%多一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唐芳林表示。

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全國各地的積極性相繼提高,西雙版納、長白山等自然保護區依次建立,自然保護區數量快速增長,為我國現代自然保護事業開啟了新篇章。

“我們一家都在長白山地區工作、生活,我從心底裡喜歡這座大山。”長白山保護區西坡專業撲火隊副隊長樸光熙感慨地說。

1960年長白山自然保護局成立時,樸光熙的爺爺樸炳燦被分配在頭道保護站擔任巡護員;樸光熙的父親樸正吉在長白山科學院從事長白山動植物研究工作;而負責1.9萬公頃保護區森防任務的樸光熙,工作15年來平均每天要與撲火隊員們行走10公里以上,確保防火安全。

長白山保護工作者的傳承精神,凝聚了一代又一代長白山守護者的堅定信念,是他們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了今天的綠水青山。長白山自然保護管理中心主任王紹先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歷經三代生態保護工作者的探索,才形成目前保護區管理局—保護站—管護點的三級管理體系。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保護工作日漸規範,野生動植物棲息環境改善明顯,生態系統功能穩步提高。目前在長白山保護區,已知野生動物1586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50種;已知野生植物2639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11種。建區59年來,長白山保護區種群數量的增長趨勢較為穩定,珍稀瀕危物種在分佈和數量上呈向好方向發展。”

在自然保護髮展過程中,除了自然保護區的建立,為了保護效能更有效地發揮,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在中央深改委領導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快速推進。2015年1月,國家發改委聯合國家林業局等13部委印發《關於印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的通知》,確定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目前,全國共有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分別是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武夷山國家公園、神農架國家公園、普達措國家公園、錢江源國家公園和南山國家公園,涉及青海、吉林、黑龍江、四川、陝西、甘肅、湖北、福建、浙江、湖南、雲南、海南等12個省,總面積約22.29萬平方公里。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可可西里管理處索南達傑保護站,一間小屋子裡總是熱氣騰騰,充滿著奶香。每天準備十幾瓶奶是工作人員的必備工作。“給這些小藏羚羊餵奶,是一件很開心的事。”龍周才加摸著3個多月的小藏羚羊會心一笑,“每年藏羚羊在遷徙過程中,都會有落單或者走散的小藏羚羊,工作人員在巡護中發現後,都會將其救助到保護站餵養。到來年藏羚羊遷徙時,再放它們迴歸大自然。”

作為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可可西里管理處索南達傑保護站的副站長,龍周才加一直堅守在可可西里這片秘境。“最開始,公路沿線看不到任何野生動物,現在可以看到上百隻。以前很多人會問我哪隻是藏羚羊?哪裡有野生動物?現在是拿著照片來問我這隻羊叫什麼?那隻叫什麼?通過我們的保護,可可西里的野生動物得到了繁衍生息。”

經過多年保護,三江源保護區的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加。素有“雪域精靈”之稱的藏羚羊,由上世紀 80 年代的不足 2 萬隻恢復到現如今7 萬多隻,高原植物種群和土著魚類等水生生物的多樣性也得到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

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保護區分保護類型各功能分區一覽表。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供圖

唐芳林認為,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發展戰略來實施,生態保護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十九大提出建立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目標。今年8月份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開幕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近年來,中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了國家公園體制,目的就是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安全屏障,給子孫後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產。這是中國推進自然生態保護、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項重要舉措。

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到國家公園試點的設立,中國用不到70年的時間,建立了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自然保護地,走完了西方國家100多年的路。我國在生態體制建設、保存自然本底、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離不開中國樣本

10月27日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起的國際熊貓日。“四川省在大熊貓的保護工作中成績斐然,大熊貓的種群數量逐年擴大,大熊貓成了中國的國家名片。”馬達加斯加-中國友好協會會長祖哈表示,“保護生物多樣性,讓四川的旅遊資源得以保留,也吸引了更多遊客。當地居民們在嚐到增收的‘甜頭’後,也加入到了生態保護中來,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一點值得借鑑。”

中國一直在加大對大熊貓的保護和研究力度。1962年,大熊貓等19種動物被國務院列為“珍貴稀有”保護物種。1963年,四川臥龍建立自然保護區。1978年臥龍晉升為首個國家級大熊貓自然保護區。1980年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建立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當前,四川正在積極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將大熊貓的棲息地變成生態天堂,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目前,全國已建立67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野生大熊貓棲息地總面積達258萬公頃,野生大熊貓數量達1800多隻,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548只,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有所增加,分佈範圍有所擴大,棲息地質量有所改善。

據中國網報道,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中國辦公室負責人趙中華表示,動物保護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話題,對於促進國際交流具有重要意義,顯然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動物保護的引領者之一。“作為大型哺乳動物,大熊貓的生存狀況一直牽動著全世界人民的心。如今野外大熊貓的數量實現了自然增長,野外種群有所恢復,這一轉變的背後是中國政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這項可喜成果也成為了國際社會的佳話,令國人自豪,是世界動物保護領域的成功案例。”

如今,中央陸續出臺了《全國生態保護“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等系列政策文件,中國的生態保護迎來了又一個春天。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達1.18萬處,包括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2750個自然保護區、3548個森林公園、1051個風景名勝區、898個國家級溼地公園、650個地質公園等,佔國土陸域面積的18%、領海面積的4.6%。超過世界平均水平。89%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類和86%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種類都在保護地中得到保護。大熊貓瀕危等級由“瀕危”降為“易危”,一些保護區內消失多年的金錢豹、梅花鹿、錦雞等物種重新出現。

目前,全國10處國家公園試點區經過5年的時間,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中國國家公園發展很快,從規模上講,10個國家公園試點區面積達22.29萬平方公里,接近了美國61處國家公園的總面積。我們正在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評估,到2020年,將正式設立一批國家公園,初步構建國家公園體制。”唐芳林介紹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宇宙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共有一個家園。到目前為止,地球是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家園,珍愛和呵護地球是人類唯一的選擇。面臨日益嚴峻的生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各國只有風雨同舟、齊心協力,方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讓全球生態文明之路行穩致遠。藍天、青山、綠水將不斷展現在世人面前。(劉佳 王紫 朱江 楊陽)

(人民網青海頻道、吉林頻道對此文亦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