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奉新有座宝莲院,它的故事很动人

大凡去宜春奉新越王山(当地人简称越山)游览过的人,都知道越山胜景有三大亮点:练兵场、虎迹石、宝莲院。

越王勾践的练兵场,我已在前几天的图文中介绍过,今天专门说说宝莲院。

这次奉新乡村旅游协会考察越王山,还特邀了安义县夏莲院方丈大慈法师,他曾多次到过宝莲院遗址考察。

宜春奉新有座宝莲院,它的故事很动人

身穿百衲衣的大慈法师在越山考察

我们驱车一路颠簸到了简易公路尽头,随着大慈法师钻进了少有人迹的丛林。

宜春奉新有座宝莲院,它的故事很动人

虽然这里已经是1200多米的海拔,由于越山的名声越来越大,茂密的丛林竟被前来探秘的人踩出了一条狭狭的通道。

宜春奉新有座宝莲院,它的故事很动人

密林中还有宽阔的石板路,历经了千年风霜,凹凸不平,仍然可以想象在相当一段岁月里宝莲院的香火是何等地旺盛。

宜春奉新有座宝莲院,它的故事很动人

小溪上架着如此平整的石板桥,折射出当时人们对这条朝佛之路的重视。

宜春奉新有座宝莲院,它的故事很动人

快要到达目的地时,我们看到了一顶很大的铁架帐篷。随行的大慈法师告诉我们,这是前不久他们一行来实地考察时搭建的,一是到了晚上有个栖身之处,再是为上山的游客歇脚行个方便。

宜春奉新有座宝莲院,它的故事很动人

即便是帐篷里面,也供奉了佛像,出家人敬佛之心可谓虔诚。

宜春奉新有座宝莲院,它的故事很动人

快到山顶时,地势便变得平缓开阔起来,这正是越王山的奇妙之处。

宜春奉新有座宝莲院,它的故事很动人

我们看到了一口水井,千百年来,它一定都是这样清澈如许。宝莲院应该马上到了。

宜春奉新有座宝莲院,它的故事很动人

转过一个弯,果然到了宝莲院,准确地说,它只是一片废墟。

宜春奉新有座宝莲院,它的故事很动人

奉新县乡村旅游协会张会长(左二)对奉新的历史人文资源非常熟悉,我与他一见如故,便聊了起来。

其实,宝莲院还有一个寺名叫仙泉院。

相传这个寺庙起初的规模很小,由一个名叫祖丝的长老和两个僧人打理。因为山势太高,山下村庄少,离县城又远,香火一直不旺,三个僧人出去化缘,化来的斋食总是难以充饥,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宜春奉新有座宝莲院,它的故事很动人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宝莲院的残墙上还放了一只太阳能的佛经播放器而且会传出隐隐的诵经声

有一年田里闹虫灾,僧人化斋更难,常常一天连一顿稀饭都喝不上,另外两个僧人再也熬不住,有一天说是下山化缘,却一去不返了。

山下的村人见庙里只剩下白发苍苍的祖丝一人,劝他关了庙门去投靠别的山门,祖丝偏不,他就是要守着这个小庙。

宜春奉新有座宝莲院,它的故事很动人

考察人员对宝莲院各抒己见

不久,祖丝重病不起,他知道自己不行了,干脆静静地躺在床上,等待圆寂的那一刻。

夜里,昏昏沉沉的他,耳旁传来汩汩的流水声。睁开眼睛一看,只见正殿的地底下冒出了一股清泉,他艰难地撑起身子,舀起一碗泉水喝了几口,顿觉神清气爽,不到半日,重疴全愈。

宜春奉新有座宝莲院,它的故事很动人

这究竟是天井还是曾经的仙泉池呀?

祖丝搬来石块。垒成一眼蓄泉,凡是家里有病人来许愿的香客,他都让人家带一罐泉水回去,结果喝了泉水的病人,喝一个好一个,原来这是一眼仙泉啊!

一传十,十传百,小庙的香火越来越旺。几年后,祖丝拆去小庙,用香客捐的银子在原址建起了一座规模不小的寺院,取名为宝莲院。

宜春奉新有座宝莲院,它的故事很动人

至今尚存的宝莲院寺门石刻

许多庄户人不认识“宝莲院”三个字,只知道正殿下面有一眼能治病的仙泉,于是都叫它“仙泉院”。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在奉新当过县令,他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不已,还挥笔在清泉旁的石壁上写下了“仙泉”两个大字。

宜春奉新有座宝莲院,它的故事很动人

若是杨万里的“仙泉”真迹刻在这堵残墙上该多好啊

这件事的真伪虽然无从考证,但后人对祖丝这种坚守情怀依然心怀敬意。

宜春奉新有座宝莲院,它的故事很动人

全体人员在这里合个影,不留遗憾,下山去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