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苻坚亲帅百万大军南下,为何兵败淝水,铸就千古遗憾?

前秦政权在苻坚的领导下,先后剿灭前燕、前凉、代国,以摧枯拉朽之势统一中国北方,并成功夺取四川,将偏安一隅的残晋势力挤压到了长江中下游狭小区域,此刻,前秦只需要借助地理优势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东晋政权土崩瓦解也就指日可待了。

前秦灭东晋之战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了,苻坚怀揣着统一天下的梦想,亲率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并从四川、荆襄、彭城不同的方向发动多路协同总攻,以攻取东晋的战略要地为目标,逐步蚕食晋国,从而孤立、攻取建康城(南京),在这一整套战略程序看似无误的情况下,后续的淝水之战为何会以前秦的失败而告终呢?

一代雄主苻坚亲帅百万大军南下,为何兵败淝水,铸就千古遗憾?

战前准备不充分

前秦灭晋之战是在苻坚统一北方后的第六年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军事行动,在之前的统一北方战争中,前秦军队伤亡惨重,且国内民生凋敝,北方经济基础非常薄弱。而苻坚却不顾国情,紧急征召百万大军参战、超额征收粮草,所以前秦军队更注重的是兵马数量,忽略了军队战斗力,再加上因为战争导致苛捐杂税,百姓生活更加艰难,进而丧失了北方民众基础,为后来兵败淝水后前秦分裂埋下了伏笔。

从动员战争到兵败淝水,还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可见前秦对大战的准备并不充分,苻坚自以为是,把丞相王猛死前阻止他南进的箴言抛诸脑后,毅然发动了南征。

相比之下的东晋却是准备的相对充分。从苻坚渐有统一北方的趋势时,东晋方面就意识到了苻坚有一统天下的野心,东晋内部的桓、谢两大门阀家族也暂时放弃了对立,携手为了自身利益共同御敌,并加紧战争准备,操练水陆大军,由桓家守长江西线,谢家守长江东线,共同抵御前秦的入侵。

一代雄主苻坚亲帅百万大军南下,为何兵败淝水,铸就千古遗憾?

失败的协同作战

前秦灭东晋的军事战略行动为协同作战,即是从多路发动对晋的攻击,令晋军难以招架,这套军事战略思想取自西晋灭吴之战,而且还在当年发挥出了非同凡响的军事效果。苻坚决定效仿前人,把军队分为四路大军:第一路由四川沿长江水路东进;第二路由襄阳进攻荆州;第三路是苻坚亲自统帅的主力军,由项城进攻历阳;第四路由彭城进攻广陵。

协同作战的好处就是能分散晋军的兵力,使之无法与前秦的主力军相抗衡,并只要一路突破晋军,晋军就会出现兵败如山倒般的溃散局面。但是当好处渐渐放大后,劣处便也就十分明显了,在分散东晋兵力的同时,前秦军队的兵力也会随之而分散,东西战线拉到了万里之长,丧失掉了原有的兵将多且集中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协同作战之间是环环相扣的,只要一方出现了问题,很有可能导致衔接不上出现变故。

在后来的战斗中,四路大军只有苻坚的主力军一路按计划到达了指定位置抵达淝水附近,苻坚亲率十五万大军孤军深入,谢玄抓住时机统领最精锐的“北府兵”将苻坚击败,秦军主力溃败,其他部队纷纷不战自溃,秦国几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

一代雄主苻坚亲帅百万大军南下,为何兵败淝水,铸就千古遗憾?

前秦内部的矛盾

淝水之战失利后,也只是苻坚的一路主力军受到了损失,其他各路大军依然可以聚集起来扭转败局,但是其他各路大军在进军路途上听说苻坚战败后便纷纷撤军,并退回北方分裂前秦,建立了若干个少数民族政权,由此也可以看出前秦内部的不稳定。

前秦内部的最大矛盾还在于政权根基不稳,前秦初建时,统治阶级内部民族成份复杂,苻坚没有处理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没有建立起坚强有力的领导集团,反而用人不善,致使后面淝水之战军事指挥失灵的出现。

一代雄主苻坚亲帅百万大军南下,为何兵败淝水,铸就千古遗憾?

除了统治层内部的矛盾,国内阶级之间的矛盾也非常尖锐。前秦刚刚建立,国内百业萧条,民众生活艰辛,而苻坚没有在此时发展经济壮大国力,却要举全国之力贸然南征,不仅令统治阶级内部心存不满,还严重的损害了广大百姓的利益,导致了淝水之战后国家的分崩离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