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父母在等孩子說謝謝,而孩子卻在等父母說對不起

不能在陽光下呈現的心理,最後就會躲入陰影中,但它不會消失,而是以我們不能控制的破壞性的方式出現。

《原生家庭》父母在等孩子說謝謝,而孩子卻在等父母說對不起

最近《少年的你》在各大影院熱映中,這是一部關於校園欺凌的現實主義的青春題材。當大家都一邊到譴責充當欺凌角色的魏萊,我卻認為她其實也是一位受害者。

電影裡的魏萊經常把“我媽說......”掛在嘴邊。可見她母親對她的世界觀影響有多大。但偏偏她的母親又是那種傲慢、喜歡踐踏家世背景不如她的精緻利己主義者。而她的父親更是因為她復讀而快一年沒有和她說過一句話。可知她在家庭中也並未感受到多少溫暖,有的只是惶恐和冷漠。

直到魏萊死後,他的父親也只是冷冷地看了一眼就匆忙走了。好像這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人,而不是有著血親關係的女兒。這就很好理解為什麼她可以對於間接造成胡小蝶的死亡後可以毫無愧疚冷漠到扭曲,對於肆意踐踏侮辱陳念卻說:“只是開個玩笑。”

所以,出生在這樣的原生家庭環境下,魏萊註定沒有了未來、

《小偷家族》裡的信代說:“家人還是能選比較好。”然而,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唯一無法選擇的就是父母了,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只能束手就擒。美國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原生家庭》一書中就告訴我們有毒父母的行為模式,並教我們如何去修補原生家庭所造成的性格缺陷。

《原生家庭》父母在等孩子說謝謝,而孩子卻在等父母說對不起

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來難以被別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納的。似乎根本無從安放的感受,其實就是來自你的原生家庭。

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有毒的家庭行為模式:

1.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在我國的歷史傳統文化中,一直倡導“百善孝為先”,這本身沒有錯,錯的是這些道德文化被過度解讀、放大。所以,才會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不管你的父母做了什麼,都是為你好。如果你稍有不順就得背上“不孝、忤逆”的罪名。可天下真的有不是的父母嗎?儘管他們會打你、罵你甚至踐踏你的人格自尊?

最近,在某網站上偶然發現了一個名叫“父母皆禍害的小組”這說明許多家庭的有毒父母並不在少數。

《原生家庭》父母在等孩子說謝謝,而孩子卻在等父母說對不起

2. 身體虐待型父母

我的麻煩太多,打你也情有可原”

胡小蝶那個聖母婊”

“她就是裝可憐就有男人保護她,男人都是豬嗎?”

在《少年的你》中,羅婷也扮演者一個欺凌者的角色,成了校園裡的一個施暴者。電影裡有個鏡頭是:當羅婷的父親在學校當成暴打她的時候,她很熟練地抱著頭的動作,說明她在家長期遭受著暴力。還有一處鏡頭掃過她幼小的身體試圖揹著喝的爛醉的父親。

作者告訴我們,在身體上虐待子女的父母都極度缺乏對沖動的控制力,他們肆意在對孩子動粗只是想宣洩負面情緒。

所以,我們現在就可以明白了為什麼羅婷會這麼憤怒。因為她把對於父親的憤怒全都發洩到了欺凌者身上。這就是悲劇重演。

《原生家庭》父母在等孩子說謝謝,而孩子卻在等父母說對不起

3. 操控型父母

當你想掙脫我時,我簡直不能形容我有多痛苦。我希望你能永遠需要我。我不能承受那種失去你的感覺。你就是我生命的全部。

這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成了許多家長的口頭禪。出發點是沒錯的,錯的是以這句話橫加干涉孩子的一生,不管他是否已經成年甚至有了自己的家庭。控制慾強的父母依然不會罷休。他們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一樣,主宰他們的人生。所以,也就能解釋為什麼會有”媽寶男“一說了。

比控制慾更可怕的是,被控制的人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而一味妥協失去自我。在有毒的家庭裡,子女似乎永遠無法掌握自己的人生,只有你做出改變時,重新掌握對自己人生的自主權,這種扭曲的關係才得以脫離。

1. 不稱職的父母

無論是“他們並不想傷害我”還是“他們已經盡力了,”這些辯解都掩蓋不了一個事實:這些父母推卸了自己對孩子應盡的責任。

《少年的你》中,小北在小時候父母就離異,父親跑了。母親因為自己沒有本事,帶著一個“拖油瓶”的他嫁不出去。於是,小北被13歲就被父母拋棄成了無家可歸之人。本是應該接受義務教育的階段卻被迫過早出來混社會,在社會上野蠻生長著。

而陳念呢,母親因為做生意被騙而四處欠債,家裡只有陳念一人,被債主上門鬧事時,一個人瑟瑟發抖地躲在角落裡,這時母親去哪了?當她在街頭欺凌需要保護時,母親卻毫不知情。如果不是父母的疏忽,我認為這倆位少年至少不會是這樣的結局。

《原生家庭》父母在等孩子說謝謝,而孩子卻在等父母說對不起

小北應該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讀書考大學,陳念會走出這個陰溝去到北大。有時,不稱職的父母的毒副作用難以界定和察覺,因為他們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不是打罵而是——”不作為“。

如何擺脫有毒父母造成的性格缺陷

首先,我們得十分恰當地描述和父母關係中的感受:

· 當我沒有順從父母的期待時,我感到內疚。

·當我的行為令父母失望時,我感到內疚。

·當我為父母做的不夠多時,我感到內疚。

·當父母對我發怒時,我感到害怕

· 當我不同意父母的意見時,我感到害怕。

·當我和父母抗爭時,我感到害怕。

·當父母企圖控制我時,我感到憤怒。

· 當父母企圖通過我實現他們自己的理想時,我感到憤怒。

· 當父母對我的生活指手畫腳時,我感到憤怒。

· 當父母批評我時,我感到憤怒。

· 當我不能為父母創造更好生活時,我感到難過。

· 當父母不開心時,我感到難過。

如果以上感受你佔了三分之一,那麼這說明你仍處於和父母的糾纏關係中,你還未擺脫他們的控制。

1. 正確發洩憤怒

當中毒的子女在成年後,不知道如何去處理自己的憤怒,那將會給周圍人包括自己帶來毀滅性的影響。因為你在孩童時期就壓抑自己的憤怒造成抑鬱,被自己的內心所折磨。或者發洩在別人身上,但這些方式只會將你推向深淵而得不到救贖。

首先,當你憤怒時,應該允許自己發洩。你可以通過用力捶牆或者和親近的朋友聊天來當成一個宣洩口。

或者你可以和自己來個約定,當你憤怒時可以去通過跑步出汗來得到釋放。這些都是處理憤怒的有些方法。

2. 自我界定

自我界定首先要明白的是這並不意味著從此拋下父母不管不顧,想反這是你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你得明確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不是你父母的附屬品,他們不可以操控你的生活、主宰你的一切。你在做決定時可以忠實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而你的父母也無需為此做出什麼改變。

在某種程度上向父母妥協也沒有什麼錯,自我界定本身就因人而異。只要這些行為舉動都是你主觀意願的結果就行。

《原生家庭》父母在等孩子說謝謝,而孩子卻在等父母說對不起

3.與父母對峙

如果你不想辦法解決自己對父母的恐懼、愧疚和憤怒,你將會把它轉移到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身上。

我們為何要與父母對峙?作者蘇珊在通過大量的案例實踐中總結出這是擺脫有毒父母。修補性格缺陷的最有效的方法。與父母對峙並不是要報復或責備父母,而是直面內心的恐懼,承認它的存在,這是對峙的第一步。

那該怎樣對峙?我們可以通過寫信:

·這就是你曾經對我做的。

·這就是我當時的感受。

·它就是這樣影響了我的生活。

·這是我現在對你的要求。

以上四點內容可以保證你在對峙時可以頭腦清晰重點突出。

柴靜在一次演講中說道:“父母和子女都變成了水泥樁子,無法動彈,難以交流。”而《原生家庭》這本書就告訴我們要學會和父母對峙,和自己的命運對峙,從心理學上升到哲學就是得學會獨立又堅強地承擔這一切。

願你們都能放下內心包袱,從有毒的原生家庭中擺脫出來,擁抱陽光全新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