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買斷”為生的力天影視 赴港上市只為繼續“買買買”

審校:周鶴翔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以“買斷”為生的力天影視 赴港上市只為繼續“買買買”

繼原石文化之後,力天影視是年內第二家向港交所發起IPO的電視劇公司。

以“買斷”為生的力天影視 赴港上市只為繼續“買買買”

很多人都看過《義海》《鐵血榮耀》等電視劇,這些都是力天影視的主控作品。力天影視成立於2013年,主營電視劇發行,業務模式為自制及買斷電視劇播映權許可後出售給電視臺及在線媒體。

值得一提的是,力天影視主要的發行渠道,還是在一些發行容易但利潤有限、回款漫長的二三線衛視及地面頻道。

營收主要靠買斷

一般而言,諸多客戶為一線衛視的電視劇公司,在影視行業寒冬之下過的尚且不算如意,投放在二三線衛視的企業按理來說也更不容樂觀,那麼力天影視的財務數據怎麼樣呢?

招股書顯示,2016至2018年力天影視收益分別為7366萬元、3.79億元和3.86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到128.9%,而淨利則分別為2060萬元、5680萬元和6760萬元。單從數字來看,力天影視的淨利也超過了像華策影視、歡瑞世紀這樣的A股電視劇公司。

但是,亮眼的營收支柱靠的是什麼?買斷。

招股書顯示,從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自制電視劇營收佔比分別為51.7%、3.6%、1.8%和30.7%,而買斷電視劇佔比分別為44.5%、91.2%、97.4%和64.5%。

2016年差距還不算明顯,自制1部,買斷3部,到了2017年,自制3部,買斷29部,2018年達到了39部,相比之下自制只有4部。對比看來,自制劇的數量沒有明顯增長,但買斷劇卻在一路水漲船高。

為何偏好買斷?對於電視劇公司而言,不選擇偏重自制的原因,一是製作週期長,一部影視需要1-2年;二則是為了擴大規模,維持不同客戶關係,而靠自制在短期內週轉不過來,所以買斷髮行也成了大部分公司慣用的策略。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18年中國上星電視臺首發劇的數量統計,力天影視在國內所有電視劇發行集團中排名第2,不過,要是按同年收入計算,力天影視則排名第16。

上市依舊為了“買買買”

買斷,買的了一時的營收,卻難抵現金的潰敗。

在招股書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力天影視飛速上漲的應收帳款。財報顯示,2016—2018年末及2019年6月30日,力天影視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分別達5043.6萬元、1.94億元、3.76億元、5.17億元,粗略來看,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從5000萬暴漲到5億。

當然了,不同階段,招股書給出的解釋也不一樣。2016-2017年,是因為迅速擴大買斷電視劇,2017-2018年,主要是因為部分客戶行政程度冗長;2018-2019年上半年,則是因為發行的自制電視劇使得應收賬款增加。

一邊是應收賬款收不回來,另一邊,力天影視還呈現連續3年經營現金流呈現淨流出的現狀,2016—2018年分別為-534.萬元、-8245.4萬元、-2856.9萬元。直到2019年上半年才轉正為4421.3萬元。

現金流上,力天影視似乎捉襟見肘,其銀行存款和手頭現金僅有2191.8萬元,更何況,融資成本也在上升。2016年-2018年,公司融資成本分別為146萬元、501萬元、1012萬元。此外,力天影視還曾向實控人和CFO貸款以緩解營運的資金壓力。

此番上市,或也是迫於壓力。

當然,上市也是為了繼續助力“買買買”的夢想的。招股書稱,此番上市所籌集的資金,目的之一就是要在未來3年買斷75部電視劇的版權(或播映權),也就是說,未來還是要繼續買斷。

上市之前就靠買斷,上市以後還繼續買斷,力天影視這樣的模式,能獲得資本青睞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