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安同為包辦之妻,她的婚姻如荷塘月色,死後丈夫仍念念不忘

與朱安同為包辦之妻,她的婚姻如荷塘月色,死後丈夫仍念念不忘

提起武仲謙這個名字,或許多數人都大為陌生。

其實,在你我皆知的朱自清名作《荷塘月色》裡,那一句"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早是熟讀過的。

不錯,這當中的妻,指的就是武仲謙。

十九歲時,朱自清在父母的包辦下,與這女子結了婚。本以為如葉聖陶所說是"蝸牛背了個殼",但因著這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彼此生活和睦而幸福。

與朱安同為包辦之妻,她的婚姻如荷塘月色,死後丈夫仍念念不忘

那時,朱自清在清華教書。他講一口揚州方言,說話時急衝衝的,語速下不來,有時還會紅臉。

他不喜歡孩子哭鬧,每到吃飯時,一溜兒孩子蜂擁圍坐過來,有的要吃乾飯,有的要吃稀飯,有的要喝湯……吵吵嚷嚷,令他心生煩躁,性急時揮巴掌打下去也是常有之事。只有在孩子們都吃飽喝足跑開後,他才算舒了口氣。

妻子武仲謙則不同,她性格溫良,說話和藹,對孩子們總是有著極大的耐心。

在十二年風雨與共的夫妻生活中,武仲謙整日為家庭操勞,必要時,還拖兒帶女地逃避戰亂,日積月累,積勞成疾。三十一歲那年,她在一次嚴重的肺病中永遠地離去了。

這一撒手人寰,讓朱自清深為思念:她本是揚州才女,嫁給他卻日月操忙,侍他妥帖有餘;而她之於他,並非像他的姑母朱安之於魯迅一樣,僅僅只是一個母親送予的禮物,而是恩愛有加的生活伴侶。

與朱安同為包辦之妻,她的婚姻如荷塘月色,死後丈夫仍念念不忘

沒有了她,他的日子明顯煩惱甚至說艱難不少。

清華園南院十八號的屋子,冷冷清清。朱自清一個人踱步著,他眉峰緊鎖,目光深沉而痛苦。

此刻,縈繞在他腦海的便是揚州老家的六個孩子——最大的不過十歲,最小的女兒尚在襁褓中。他們在做什麼呢?有沒有吃飽穿暖,抑或生病?是不是仍頑皮至極、吵嚷皆歡,讓年邁的爺爺奶奶體顧不及?

與朱安同為包辦之妻,她的婚姻如荷塘月色,死後丈夫仍念念不忘

他的心,不停地遊移於對一家老小的擔心之中。尤其是老父老母,年紀都大了,身體也不十分硬朗,自己不但不能為其分憂,在膝下承歡盡孝,反而丟下六個幼小的孩子讓他們受累……

想到這裡,朱自清更加煩惱、慚愧了,他嘆了口氣,目光落在書案上靜靜立著的一幀相片上。他忍不住輕輕地說:

"謙,你還好嗎?"

相片裡的女子文靜安詳,朱自清望著,望著,更生出了傷情。

與朱安同為包辦之妻,她的婚姻如荷塘月色,死後丈夫仍念念不忘

這兩年多來,陪伴著他的就只有那"滴滴答答"的鐘表聲和夜晚的幾點小星。失去了女主人,家便不再成為家,原來那些溫暖的時光也偷偷溜走,再也沒有回來過。甚至連朱自清每日的飲食都成了一大難題,一日三餐都由摯友俞平伯的夫人做好後差人送來。

靠著若干情深義重的好友們的熱心幫忙,朱自清的生活才得以維持下去。可是,心中的寂寞和悲苦又怎能依憑旁人的幫助而消散呢?也有好友勸他考慮續絃之事,早日解除孤寂之苦,但他卻始終無法放下對亡妻的追憶:儘管那是一樁包辦婚姻,且她相貌平平,可畢竟他們相守數年,一餐一飯累積下了深情,多情善感的朱自清豈能輕易就忘?此生應寂寞,隨分弄丹鉛。他甚至決心,永不再娶。

與朱安同為包辦之妻,她的婚姻如荷塘月色,死後丈夫仍念念不忘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歡迎您在留言區交流。您的認可和鼓勵,是我們精進的最大動力!懇請您把今天的內容轉發給您的親朋好友。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