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旦靜下心來好好做事了,那麼就走向真正的深刻和強大了

一個人一旦靜下心來好好做事了,那麼就走向真正的深刻和強大了

不靜不深也。

日本的文化,輕圓融,重殘缺,枯寂、物哀,不信永恆,重乎於當下。

這些體現在日本的物品上。比如日本的餐具,很少是那種細膩的滑光的,而是帶著滄桑的粗樸。過於圓滿的光滑,流於匠氣,失去本真的脈絡。而粗瓷碗裡,是殘缺的本真,這符合物無盡美的本來面貌。

日本的園林,常給人一種枯寂之感,寥落,寂寞。白雲恆自性,大荒永寂寥。它通往一種宇宙本質,就是寂寥,讓人親近時,仿若覷見自己的荒莽前世。令人有一種醒悟,有一種沉默。提醒你生命就是靜靜地消逝,何不當下珍惜。

日本的國花櫻花,每到春季奢靡盡致,然褪盡芳華永碾泥。一瞬間,整個日本都屬於櫻花了,可是一瞬間,所有的櫻花都棄它而去,悲哀乎?留得住嗎?留不住。所以,當好好去感受櫻花,而不是想方設法將花期綿延,花期綿延終有盡,而此刻的專注和愛,卻是恆古不變。

日本人身上,靜氣流深。女子身上是婉約的靜,是深山歸來鳥從容的靜。男子身上是淡泊的靜,是風霜雨雪遍歷後的歸靜。

這一個靜字了不得,因為所有智慧和創造力,皆源於肅穆蒼靜。一個人只要能定的下來,靜的下來,沉的下來,便無所不能。所以釋迦牟尼樹下沉定,悟得絕妙。

一個地域,一個民族一旦開始靜下心來好好做事了,那麼就走向真正的深刻和強大了。

更多精彩打開《歸來》一書。私信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