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此地因山而得名,各种人才层出不群

华亭历史悠久,北魏普泰二年(532)因战事之需,筑城置华亭镇,因皇甫山麓有华尖山亭而得名。

华亭市境内出土文物表明,原始社会就有人群在华亭市境内生息繁衍。

经过无数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华亭的繁荣。

而在历史上,有很多华亭人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平凉此地因山而得名,各种人才层出不群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个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华亭人。

刘铭传,清代华亭马峡人。1884年7月以福建巡抚幕僚身份,赴台督办台湾置省事宜。台湾建省后,又向台湾地区首任巡抚建议推行洋务,为台湾的经济发展和近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平凉此地因山而得名,各种人才层出不群

刘铭传为了加强各要塞炮台火力,聘请德国技师重建基隆炮台,兴工加固安平、旗后等6处炮台,配置了英制大炮,并收买德造枪支炮弹,武装军旅。他还在台北设立机械局,聘请外国技师利用台产硝磺,以小机械厂制造弹药,大机械厂制造炮弹,设军械所为军需仓库。

刘铭传认为“筑造铁路、调拨军队、朝发夕至”。1887年7月,刘铭传在台北成立“全台铁路商务总局”,聘请英、德两国工程师,开始修筑纵横全台南北的铁路。到1891年11月,台北至基隆间地的20英里铁路通车。1893年2月,台北至新竹间的20英里也告完工。也是我国首条自办铁路。

平凉此地因山而得名,各种人才层出不群

1886年,刘铭传委德商泰东洋行架设一条电报线。1888年,设邮电局于台北,另在各地分设支局。从外洋购入“南通”、“飞捷”2艘邮船,定期往来于上海、福州及台湾各港。这些电报、邮政、航运事业,促进了台湾产业开发。

刘铭传又于1886年建清赋局于台北、台南二府,交由布政司管理。他在实施清赋事业时,先用三个月时间编查保甲、清查户籍,然后实际丈量土地,以业户原有契据对比,造具清册,并查勘地亩作为评税根据。该项工作完成后,发给业主“丈单”,确定土地所有权。此举查出了大量隐田,使台湾田亩税收年收入大幅度增加。他极为重视“抚番”。经过6年努力,台湾当地土著居民得到安抚。同时,刘铭传还热心台湾山区土著居民的教育事业,设立了“番学堂”,教他们学习先进的农耕技艺和汉文化。

平凉此地因山而得名,各种人才层出不群

对于开办洋务事业的资金来源,刘铭传采取“招商合办”办法筹集,台湾商绅积极支持。一些台湾的巨商大贾,也捐款资助洋务运动。

刘铭传作为封建王朝的官吏,能在当时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历史条件下,最先具有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兴办洋务,建设台岛的先进思想,并且取得了实效,这不能不说是个能员干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