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12位帝王為平涼這裡一事

1、西秦太祖文昭王乞伏熾磐及末主乞伏暮末藏銅佛於玉都太陽墩。

2、北魏世宗宣武帝(涇州籍胡太后丈夫)元恪敕建涇川嵩顯禪寺。

“敕賜嵩顯禪寺碑記”拓片現存甘肅省博物館,佛寺遺址存。《明一統志》載:“高公寺,在涇州南五里,後魏建,金大定中重修”。《古今圖書集成》載:“高峰寺,在州南五里筆峰山頂,魏永平年涇平二州刺史高乘造,唐開國伯段歸文重修”。

曾經有12位帝王為平涼這裡一事

3、北魏肅宗孝明帝(宣武帝與胡太后之子)元詡旨意造南石窟寺。

涇川《南石窟寺之碑》記載,窟為涇州刺史奚康生於北魏永平三年(5lO)造。南石窟寺、王母宮石窟寺是涇州籍胡太后代行朝廷旨意大興佛事的產物,因涇州籍胡太后之子孝明帝幸視洛陽南石窟寺,胡太后之夫宣武帝敕賜嵩顯禪寺碑記,胡太后回涇州孃家等三件大事都發生在嵩顯寺、南石窟寺、王母宮石窟寺建造時期.奚康生因之仿國都洛陽南石窟寺建造了涇州南石窟寺並命名。,

南石窟寺和《南石窟寺之碑》現完好保存於涇川。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曾經有12位帝王為平涼這裡一事

4、北魏胡太后代朝廷旨意造王母宮石窟寺。

胡太后之子元詡幸視南石窟寺,史有記載(不排除在涇州省親)。胡太后回孃家,多有傳紀類圖書傳承,當在情理之中。王母宮石窟建造時,正是胡太后大造龍門石窟、雲岡石窟、永寧寺之際,全國著名佛窟均在此時得到空前的發展。涇州是胡太后孃家,涇州境內的南石寺、北石寺、王母宮石寺的開鑿,受朝廷支持是無疑的。

王母宮石窟寺現保存完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曾經有12位帝王為平涼這裡一事

5、隋文帝楊堅詔令涇州興國寺供養舍利

“隋文帝仁壽元年(601年),隋文帝楊堅60壽辰時,詔令全國30州建30座供奉佛舍利的寶塔,派名僧童真等30人分送佛祖舍利前往安置”。涇州興國寺塔、揚州大明寺棲靈塔便是其中之一。隋文帝欽定仁壽元年(601)十月十五日正午同時同刻葬舍利於各州城,上建舍利塔供養,全中國同時築起了30座舍利塔。涇川舍利塔建在興國寺內,興國寺即唐大雲寺原址,遺址今存。

《涇州興國寺碑》1943年尚存,今佚。

曾經有12位帝王為平涼這裡一事

6、武則天敕建涇州大雲寺造金銀棺供養舍利

西元690年,武則天敕令各州建大雲寺,涇州大雲寺建在隋興國寺內,時發現隋代供養的佛骨舍利,即制金銀棺重新造塔供養。《甘肅文物工作五十年大事記》稱:“該函反映了唐代在舍利瘞埋制度上的劃時代變革”。

大雲寺遺址,塔基地宮現存。

曾經有12位帝王為平涼這裡一事

7、唐宣宗李忱敕建涇川高公佛堂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唐宣宗敕各州府修復佛寺,涇原節度使康季榮奉旨創修高公佛堂,堂在北魏嵩顯寺。《高公佛堂碣》碑文現存,碑由朝儀朗前議太子通事舍人上柱國鄭弘裕撰。

8、宋太祖趙匡胤常過龍馬寺

《古今圖書集成》載:“龍馬寺,在州東長武鎮(涇明鄉長武城),宋太祖微時常過此,僧守嚴者異其骨相,陰使畫工圖於壁上”。

曾經有12位帝王為平涼這裡一事

9、宋真宗趙恆敕建解脫禪院

解脫禪院,又名水泉院,在城關鎮水泉寺村。《古今圖書集成》載:“水泉院,在州北五里,宋景德(1004)中敕賜,解脫禪師建,元元貞年僧人行尋重建”。宋《解脫禪院碑記》又記此事,碑於1943年存王母宮,今佚,碑文存。碑末記載,觀察推官張孝友等又建。

lO、元世祖忽必烈頒聖旨保護涇州鎮海寺

元世祖二十年[牛兒年](1277),元世祖忽必烈為涇州鎮海寺頒旨,詔令皇室、地方官員、使臣、軍人保護涇州華嚴海印水泉禪寺,不要侵犯僧人的寺院、房舍、馬匹、水土、碾磨等,不要依仗聖旨做越軌的事情。忽必烈的帝師、參加過西藏迴歸祖國之“涼州會談”的西藏代表薩班之侄八思巴用其所創的八思巴文書寫了聖旨,刊刻於碑,碑今存涇川王母宮,為國內僅存一二的八思巴文碑,是元代及中國歷史上蒙、藏、回、漢及各族人民大團結、維護和平、宗教信仰自由的真實見證,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曾經有12位帝王為平涼這裡一事

11、元成宗鐵木爾敕賜華嚴海印水泉禪寺記碑

元元貞元年(1295),元成宗皇帝鐵木爾在繼位之年,敕賜華嚴海印水泉禪寺記碑文,碑名為“敕賜華嚴海印水泉禪寺記”,時間為“元元貞元年歲次乙未庚辰月已朔已未日”。此碑《隴右金石錄》有記“花嚴海印寺碑,元貞元年,在涇川今存”,可知1943年還存涇川。民國(1945)《涇川縣誌》載此碑文全文,可證明此碑當時確存涇川。

12、明孝宗皇帝朱[右示字旁右右]樘敕賜華嚴海印水泉禪寺記碑

明弘治十年(1497)七月,明孝宗皇帝朱[右示字旁右右] 樘“敕賜涇川華嚴海印水泉禪寺記”詩碑,宗室平涼韓王明德子題,刻於漢白玉石上。碑今存涇川王母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