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购买理念浅谈(二)"被迫"买电动车,该怎么选?

电动车购买理念浅谈(二)

为什么标题要用到"被迫"二字?要知道,以目前国内电动车的购买情况来看,除了像特斯拉这种买来当玩具来开,且不止这一辆车作为出行工具之外,其他在限牌城市购买电动车的人,绝大多数都是迫于没有汽油车指标从而被动的选择电动车。

那么今天我们要聊的问题,也是上一篇文章中《电动车购买理念浅谈(一)你是否该买电动车?》的后续问题——如果你不得不买一辆电动车的话,该怎么选?

首先我要和大家说明一点,千万不要用买汽油车的套路去选择电动车,因为在同级别的电动车和汽油车中,电动车的指导价可能要比汽油车远远贵出一个级别,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第一方面受制于目前许多电动车的电池成本要占整车成本的很大一部分,所以导致像一些既有汽油版也有电动版的车型,后者的指导价要比前者高出一倍左右。

第二方面是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变化,从2019年6月开始,电动车的地方补贴全面取消,国家补贴也相应"退坡"。另外,由于补贴政策的调整也和电池密度系数相关,所以不同车型的补贴减小金额是不一样的,总之,补贴政策变化之后,绝大部分电动车更贵了。

下面我们进入本文重点,当你准备和电动车"相依为命"时,你该看重它哪些表现?

一、实际续航能力

电动车购买理念浅谈(二)

现在有很多新能源厂商,在宣传推广的时候会故意把"60公里/时等速续航"的里程数放大几十倍的字号,为的就是误导那些小白鼠消费者,让他们天真的以为这款车真就能跑这么远。

实际则不然,等速续航是新能源厂商最不要脸的传播点,客观上来讲,电动车的实际续航表现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电池寿命、车重、风阻、天气等因素,而主观上还会涉及到一些复杂的路况,比如烂路、堵车以及不同驾驶员的驾驶风格等,都会影响到电动车的实际续航里程。 同时他们在等速续航测试时,一般会通过夏天不开空调,放屁不开窗户,甚至晚上不开车灯等"反人类"的做法来测出最长续航里程,所以这样的数据就算测出来结果是10000公里,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电动车购买理念浅谈(二)

还有一个关于续航表现的数据——NEDC,要知道这个测试可是将车放在转鼓上进行的,况且在测试过程中限定条件也很少,而且规律性也很强,所以NEDC的实际参考价值也不高。

另外,电动车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能力通常也会大幅缩水,甚至很多电动车在气温低于零下的场景内使用时,实际续航往往会缩水到理想状态下的一半里程,甚至更多!所以,这一点也是需要第一次购买电动车的朋友们来特别注意的。

那电动车的实际续航该如何考察?其实很简单,你可以从相关车型的论坛或者车主的实际使用情况中得到答案,或者最直接的方法是,去充电站礼貌的和车主攀谈,这样还能得到除了实际续航表现之外的其他相关车型相对最客观信息。千万不要嫌麻烦,如果你不这么做的话,你的电动车很有可能因为实际续航不够而把你撂在寒风瑟瑟的冰天雪地中。

所以在同样的预算情况下买电动车时,哪款车的实际续航里程数最大,哪款车就要优先考虑。

二、实际充电速度

在选购电动车时,"实际充电速度"表现的重要性是和上述"实际续航能力"划等号的。毕竟电动车充电和汽油车加油的效率完全是天壤之别,那么在差不多的实际续航里程数下,充电速度更快的那款车要优先考虑。

首先在通常情况下,如果你长期靠快充桩为电动车加电的话,那么电池自身的材质会一定程度影响到实际充电速度。

其次需要考虑的是,该车型是否带电池加热甚至恒温液冷系统。殊不知,锂电池可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小公举",夏天热不得,冬天也冷不得,就连你手机上的锂电池都可能扛不住"冰火两重天",何况"电动爹"呢?

可能说到这里有的人会提出异议,我家有私人车位,也可以安装私人充电桩,甚至90%的情况下我也都会在家慢慢悠悠的充一宿,不在乎什么实际充电速度。要是真这么想的话,你可就大错特错了,电动车也是汽车的一种,汽车的设计之初就是为了给人类带来更高效的出行。你买了电动车之后也不大可能每晚都是在家充电,也许你会在周末两天自驾远行,也许你某一天的用车里程超过了实际续航里程,当诸如此类的不确定因素到来时,你才会知道什么叫做"车到用时恨电少,电到充时直跺脚"了。

其实说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了,那么有的朋友还要问,除了实际续航能力和充电速度之外,那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要考虑呢?呵呵,别闹了,你已经悲催的"被选择"了电动车,就不要再挑三拣四了,什么舒适超大的空间,什么丰富多彩的配置,统统忘掉吧。就要寒冬数九了,多买几条秋裤,挑一件足够御寒的羽绒服,才是更重要的事!

虽然最后这段话很扎心,但良药终究苦口,烙铁们,买电动车还是要慎重考虑!

电动车购买理念浅谈(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