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公布惠台“26条措施”,台媒怎么看?

11月4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0个有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26条措施”),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台媒关注。

台湾“中央社”当天的报道注意到,这“26条措施”包括台资企业可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5G、循环经济、民航、主题公园、新型金融组织等投资建设,同等享受融资、贸易救济、出口信用保险、进出口便利、标准制订等政策,支持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建设等共13条。另外13条则涉及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包括在领事保护、农业合作、交通出行、通信资费、购房资格、文化体育、职称评审、分类招考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台湾联合新闻网的报道则指出,自去年公布“31条措施”之后,大陆又公布了“26条措施”,在原来企业、教育等同等待遇的基础上,扩大两岸同等项目,且深入民生,包括领事保护、交通出行,甚至购房资格等。

对于这一重大利好,台商们纷纷表示欢迎。据台湾“中央社”报道,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萧万长在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开幕式上表示:“(去年出台的)‘31条措施’获得台商普遍的认同,很高兴又听到新的‘26条措施’,这一定会对台商在大陆发展提供很大的便利。今后应持续充实跟提升内容,深化落实执行,加大支持力道。”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李政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亦表示,这些新的措施“广泛、精准、务实”,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很强。他说:“我们乐见更多惠台措施,带来更多红利。”

台湾岛内两党也在第一时间对“26条措施”做出了表态。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在“26条措施”出台后,国民党发布新闻稿表示,乐见“26条措施”为台资企业提供同等参与和同等享受的13项待遇,也为台湾民众提供13项同等待遇的便利和支持。新闻稿还强调,只要有助提升台湾民众福祉与企业权益的大陆对台政策,社会各界都会欢迎。

此外,台湾《工商时报》的报道指出,台当局“不出所料”地提出“警示”,但就内容来看,大陆此举仍具有两大意义,一、依循前例,助台资企业参与大陆重大政策;二、扩大对台湾民众赴陆求学深造、生活居住及创业、运动事业的吸引力。

而对于台当局的抵触态度,台湾联合新闻网5日的报道认为,大陆再次公布惠台政策,是对台湾同胞“视如己出”,台当局此举未必能争取到民意的认同。该篇报道指出,台湾民众在大陆发展,可以获得相同的机会与便利,与其在“僧多粥少”的台湾继续打拼,何不跨足对岸去闯一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