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终放弃RCEP是担心国内市场受到冲击还是怕得罪美国?

浦天贤


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东盟十国发起建立的一个包含东南亚十国、中日韩三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的一个跨区域的贸易协定。如果这个贸易协定能够签署,那么将是一个涵盖35亿人的大市场,其GDP高达2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

这个如此大体量的贸易区虽然很好,但因为牵扯到各个国家的利益,因此,这个贸易区从提出来后,进行了长达7年的谈判,一直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协议,而这里面最大的堵点就是印度。印度一直不同意加入RCEP,但近日突然传出印度有所松动,于是其他各国面露喜色,但结果却是印度总理在晚些时候宣布,印度最终决定不加入RCEP,最后时刻印度掉链子,让这个协议再一次告吹。但印度也没有把话说死,答应继续进行谈判。

为什么印度会不同意加入RCEP?

其中最大的考虑当然是印度国内的经济,印度总理莫迪自己坦诚,这次之所以不想加入RCEP,就是担心本国经济受到冲击。因为印度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基础非常薄弱,导致印度生产的很多产品在国际上根本不具备竞争力,一旦签订了如此大的一个贸易区,签订后,贸易区内的各个会员国必然要实行更加优惠的关税政策,这对印度国内脆弱的农业和工业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所以考虑再三,印度还是放弃了最终加入RCEP的想法。

当然印度对此也很矛盾,因为开放印度市场,这对印度来说也有很多的好处,印度的优势产业软件业以及农业都可以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这对印度来说绝对是一个好事,但加入RCEP这件事还是需要综合考虑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既然印度拒绝了,说明印度方面已经认为这事是弊大于利。

另外,美国方面的因素肯定也是有的。美国自从新领导上台后,在国际上一直实行的是单边主义和霸凌主义,因此,美国并不喜欢在国际上搞团团伙伙,而是希望利用美国自身的优势,搞双边谈判,这样美国就可以各个击败,最终美国和世界其他几个大的经济体就可以达成有利于美国的双边贸易协定。RCEP明显是一个多边主义框架下的贸易协定,美国历来就不喜欢这类跨区域的贸易区,因此,美国很早就退出了TPP,现在美国不希望印度加入RCEP也是这个原因。一方面美国辛辛苦苦同各国达成了双边贸易协定,结果人家另起炉灶,不和美国玩了,这显然是违背美国利益的。所以,美国对RCEP必然会从中阻挠,因为印度之前就是里面的刺头,所以,印度必然会被美国拿来当枪使,这次印度不加入RCEP,里面必然也有美国的因素在里面。


大国纵横


这就是现实,一个非美国家不够团结的现实,美国有美元,有美洲经济体,欧洲有欧元,有欧洲经济体,现在到了亚洲,要建立一个区域性的亚洲经济体RCEP,印度却不答应,印度的举动确实有些让人失望,过于自私,只考虑印度的利益,不考虑亚洲的经济利益!

RCEP又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6个国家加入,采取10+6模式,建立16国统一的自由贸易协定,消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加强16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一旦建立成功,就会成为涵盖35亿人的经济体,GDP规模超越美国,超越欧盟,是世界最大的自贸体系!

11月4日,印度公开表示,印度“暂不加入RCEP”。印度此举,确实给RCEP泼了一盆冷水,是一个不好的信号,如果其他国家都效仿印度,RCEP的建立计划就会被迫终止。不过,印度只是暂不加入,印度还想继续谈判,只要达到印度的目标,印度最终还是会加入RCEP。

印度拒绝加入RCEP,有印度国内的原因,印度担心加入RCEP之后,没有关税的限制,没有关税这个壁垒作为保护伞,大量的外国廉价商品会涌入印度,印度的商品没有竞争力,商品的质量不好,价格高昂,印度的商品就会滞销,“印度造”就会受到冲击。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RCEP就是亚洲经济体,相当于亚洲经济联盟,和欧盟的性质差不多,一个欧盟已经让美国非常害怕,再来一个亚盟,美国会认为,霸权受到了威胁,印度现在被美国奉为座上宾,莫迪有借美国的力量发展印度经济的想法,美国不希望诞生亚盟,莫迪就不加入RCEP,不支持亚盟的建立,以此讨好美国,博得美国的好感!

印度暂时不加入RCEP,绝对不是印度单方面的原因,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是大国博弈的结果,印度没有大局观,被人利用,头脑发热,再加上印度的私欲太重,以为印度可以靠单打独斗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拒绝加入RCEP!

我之前就曾说过,美国之所以横行霸道,就是因为非美国家不够团结,印度就是其中一个,如果任何一个国家都像印度这样独来独往,不结盟,不舍弃私利,最终得利的一定是美国这个霸主,像印度这种独来独往的国家,都会被逐个攻破!


老鳄鱼观天下


印度最终放弃签署RCEP,既不是担心国内市场受到冲击,更不是担心得罪美国,而是印度从来都没有将印度定义为一个小国,印度一直坚持认为,印度是一个可以比肩世界任何一个大国的经济体。



以印度的经济和贸易体量,加入一个地区组织并不会对美国造成多大的影响,因此所谓的得罪美国更是无稽之谈,同时,印度是一个非常排在的国家,对外资和人材流动方面有着严格的限制,即使加入RCEP也不要指望印度会做出多大的让步,妄想冲击印度国内市场也是无稽之谈。



实际上,就当前国际态势的趋势来看,国际格局正在进入大国博弈爆发上升期,此时签署亚洲区域的RCEP,根本前景就不容乐观,印度此时拒绝签署这个协议,也是有极为敏感的国际洞察力。



因此在印度当前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份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显然不可能在RCEP体系中拥有太多的话语权,没有话语权对于以大国自诩的印度来说,根本就是无法忍受的侮辱,其话语权甚至有可能低于东北亚的日韩,可想而知印度会如何选择。



但印度没有签署RCEP,并不代表印度彻底拒绝这个组织,印度只是表示印度还会继续就加入RCEP进行谈判,显然印度也不打算放弃区域合作的可能。


泾水书生


个人觉得印度选择不加入的理由首先是算小帐,这个特性印度人可以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从近年来印度在国际国内一系列政策行为来看,印度自信表现的很充分,也很强硬。毕竟是一个拥有世界人口数一数二的大国,又是东西方阵营争相拉拢的对象,印度深知自己的份量,也非常善于利用自己这个优势,周旋于各股势力之间。印度对国内经济并不自信,开放程度也很低,的确担心中国和东南亚的廉价商品冲击其并不完善和脆弱的国内工业,但又希望将自己的优势产业走出去,也就是说只想占便宜并不想承担义务,所以选择不签约一点也不奇怪。另外从政治上来看,美国现在是逢中必反,印度这个投机分子当然也会很在意美国人的看法,不愿意失去目前中间地带的优势地位,去选择经济贸易上的选边站。


聊哥798


印度最终放弃加入RCEP这事儿实际上主要就是因为莫迪政府担心印度国内的市场会因为关税的降低遭到其它国家商品的冲击,这事儿跟美国并没有任何关系,我们没必要把什么事情都跟美国扯上关系,毕竟这个世界并不是什么事情美国都会去干涉。

RCEP的全称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它是由东盟10国发起,另外邀请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我国共同组建的一个区域自由贸易区,该自贸区建设的谈判已经持续进行了7年的时间,印度是各国当中顾虑最多的一个国家。RCEP的谈判之所以会如此漫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印度希望能够争取到更多对本国有利的协议内容。对于东盟发起组建的这个自由贸易区,印度一直是持犹豫的态度,而最终印度也还是决定放弃加入RCEP。



对于印度放弃加入RCEP的原因,印度总理莫迪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解释,莫迪表示:“印度主张更大的区域一体化和更自由的贸易,但全球经济和贸易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RCEP没有能够解决印度的关切和问题,我不能同意印度加入该自贸区。”所谓印度的关切和问题,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其一是印度希望将2019年作为降低关税的基准年而不是2013年,其二是印度希望协议中加入自动触发保护机制,也就是当一些意外的商品进入印度市场,印度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另外印度还希望各国都有权保护自己的数据。

不过我们都知道,RCEP毕竟不是只有印度一个国家,其它国家不能完全按照印度的要求来设置协议内容,由于印度的一些要求没有能够得到满足,所以莫迪也就决定暂时不加入该自贸区。实际上不仅仅是莫迪不同意加入RCEP,印度国内最大的反对党国大党也是一直反对印度加入RCEP,国大党认为印度加入东盟发起的自贸区会让印度农民、渔民和牧民都遭受严重损失,印度国内的中小企业也会因为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而遭遇困难。从印度政界普遍的担忧我们就可以看出,实际上印度人是真的对自己的生产力没有信心,他们很担心自己竞争不过其它国家的同行们。


事实上莫迪政府和国大党的担忧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印度国内无论是农民、牧民还是小企业都很难跟外国的同行进行竞争,在同样关税的情况下,外国的商品可能会比印度国内生产的商品更好也更实惠,所以如果关税完全放开,印度国内企业确实有可能会遭遇较大的冲击,而且印度也很难简单地通过开放来倒逼国内改革。目前印度的贸易逆差已经很大,如果继续放开关税保护,印度的贸易逆差可能会更大,而这也是印度政府最担忧的事情。印度不加入RCEP,这只能说明它对自己没有信心,不过这对于RCEP各国未必是什么坏事儿,因为在印度缺席的情况下,各国可以签署一个更高水平的自贸区协议。


李姓先生


RCEP,全称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于2012年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共同参加(“10+6”),希望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共同合作下的统一的市场自由贸易体系。


就在2019年11月4日上午,PCEP谈判小组正式对外宣布除印度之外的15个成员国整体上结束谈判,也开始做出了各方协商解决有关后续问题的安排。目前这15个国家已经开始进行法律文本的确认,预计在2020年2月份正式签署这一协议。

关于印度在RCEP谈判中的表现,在经过长达7年的讨论之后,印度似乎有所心动,之前也表示正在考虑对80%输印的中国商品减免费用。当时外界一度认为印度有意就RCEP达成一致,但最终结果让人意外。印度为什么这一次表现的如此不合群?因为印度政府认为加入RCEP之后,有可能会导致大量廉价的中国产品涌入印度市场,这样可能会导致国内产品丧失竞争力,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按照RCEP的协议规定,所有成员国必须对其余参与国开放服务业市场,并对部分进口商品制定减免关税的政策。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印度不愿意让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与往常的狂妄自大不同,这次印度很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在服务业、农业和制造业等方面与其他国家还有差距,尤其是与我们差距甚远。


但是不得不说,印度政府的眼光太狭隘,不说其余十五国,就拿东盟十国来说,比印度贫穷落后国家多的是,印度的产品与这些国家相比还是依旧有优势,印度的产品完全可以出口到这些国家,再说了,其他国家都没有这样的担心,印度不知道再顾虑什么。印度估计是一点亏都不愿意吃,宁愿不去瓜分更多的蛋糕,也要守住盘子里仅剩的蛋糕。

好在其他国家还算是明白事理,知道合作共赢的道理。至于印度放弃加入PCEP是不是担心得罪美国,可能有一部分这样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怕吃亏,怕我们的产品过多的进入印度。印度一直把我们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宁愿自己发展慢一些,也不远看到我们从中得利。


国际视角浅说


印度并不是怕得罪美国,事实上印度一直认为自己未来的发展会超过中美两国,所以一直对于中美两国的态度都不是特别的亲近。

之所以印度放弃rcep,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基于自身的经济发展考虑。

大家都知道印度的整体经济发展非常的不平均,虽然像软件工业等方面的高科技制造业非常的发达,也赖以成为了经济的支撑,但是在民生的轻工业品方面却有较大的不足,日用品价格非常的高。

那么如果加入rcep,就意味着来自中国的低价日用品会冲击印度的市场。虽然这能够降低印度的国内价格,但是也意味着印度的低端制造业从此再也发展不起来了,像印度这样的国家一直梦想拥有和中国一样的全工业链制造业,这无疑对于rcep来说是一个障碍。

另外我们要看到的就是莫迪现在面临着大选的压力,所以如果加入rcep带来的是对于国内制造业的冲击,那么莫迪肯定不会同意的,因为这也同样带来的是选票的下降。

其实印度和中国有非常强的经济互补性,如果印度能够迈出这一步,对于中印两国来说都是对于经济非常利好的消息,但是如果站在印度的角度考虑,确实从长远的发展出发,更应该对于国内的制造业进行保护,这也注定了印度不会加入rcep,即使加入也会有较大程度的保留。


咨询师天生


印度在最后时刻宣布放弃加入RCEP,主要是担心现在加入RCEP后,国内的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产业会受到冲击,而不是担心得罪美国。因为RCEP与美国根本没有什么关系,而且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都加入了,这些国家都不担心得罪美国,印度更不会担心得罪美国了。

RCEP由东盟十国倡议发起,并邀请了中国、印度、韩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共同参加,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一起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若RCEP成功建立,将涵盖约35亿人口,GDP总量达到2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所涵盖区域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

RCEP的建立将在亚太地区创建一个世界最大的自贸区,在这个自贸区内部可以消除贸易壁垒,共同创建和完善自由的投资环境,扩大各国之间的服务贸易,加强彼此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等。

印度在RCEP成员国当中,算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印度的很多产业缺乏竞争力,尤其是农业领域,因此印度担心自己的市场向RCEP成员国开放以后,像澳大利亚、新西兰这类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会对本国农业造成冲击。而且,印度在商品出口方面缺乏竞争力,担心其他国家会给印度造成比较大的贸易逆差,导致印度在区域贸易中吃亏。

印度在谈判加入RCEP时,印度国内一些农业从业者组织了示威游行,呼吁政府保护国内的农业产业,停止加入RCEP。莫迪对印度加入RCEP也面临比较大的压力,此前他对外表示:“我们的农民、商人、专家和产业都在这一决定中有利益关系,同样重要的还有工人和消费者,正是这些人让印度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以及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是,目前我们认为RCEP协定没有令人满意地解决印度的问题和关切,所以印度不可能加入。”


铭苏先生


印度拒绝加入RCEP是怕冲击国内市场还是怕得罪美国?笔者认为是前者——冲击市场。得罪美国恐怕有点太高看印度了。要知道,美国自冷战结束以后“保姆式”的扶持了印度很多年,结果印度除了GDP数字好看了一点外,其支撑大国崛起的工业能力一直是原地踏步,毫无起色。现在加入了RCEP,靠着几单贸易,又能好到哪儿去?再者说,美国也不是没有掌控东盟的能力。本身东盟各国的前身就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没有一个是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强国。当初成立东盟,本身就是美国在冷战时期后面推动的结果。至于目的,看看其所处位置便不言自明。

因此,印度拒绝加入RCEP,美国的因素微乎其微。

最根本一点还是国内因素!具体我们可以拿鸦片战争前后的大清帝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相比。当时大清帝国无论是GDP总量还是贸易总量,都是超过其对手大英帝国的。但是大清帝国的GDP多是由茶叶、棉花、丝绸、瓷器这些农产品构成,大英帝国的GDP则是军舰、枪炮、金融运作力构成。尤其是金融运作能力,完全是时代之差!其根本原因还是大清帝国落后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相比大英帝国先进的资本主义体制的差距。

时至今日,印度虽说为南亚次大陆的最强国,并且在世界上也保持着大国的形象。不过这个大国和强国的名号仅仅是相对而言,其国内并没有真正完成土地改革和实现工业化。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各个土邦领主手里,中央政府所能掌握的仅有15%左右,由此可见,中央对地方的领导力实际上非常有限。真正加入了RCEP这个全球贸易量最大的自贸区,对印度落后的经济体制将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损害的是那些掌握国家大部分财富的少数既得利益者。

这也就是为什么多数印度政党反对莫迪政府的贸易政策的根本原因所在。


大将军威武K


印度放弃加入RCEP自贸区,是担心本国经济受到自贸区内其他大国的冲击。因为印度的整体发展程度还比较低,各领域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强。如果加入RCEP这个圈子,印度可能无法与圈子里的其他大国竞争,或将对印度造成不利的影响。

印度目前已经是世界上主要经济体之一,是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和南亚最大的经济体。正因为如此,东盟十国倡导成立RCEP的时候,也是优先考虑了印度,因此才邀请印度加入这个自贸组织。不过,对于东盟的热情,印度虽然积极回应,但是同时也非常犹豫。总的来说,由于对本国发展的不自信,在经过七年的艰苦谈判以后,印度终于还是放弃了加入RCEP。

RCEP目前还处于构建中,并未最终成型。该组织由东盟十国倡导成立,吸引了包括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周边较大的几个经济体。目前,虽然印度放弃加入RCEP,但是另外几个国家间达成的共识却在增强,并且正在朝着该组织的正式建立迈进。由于太平洋西岸最活跃的几个经济体都有意向加入这个组织,再加上东盟十国的阵容,该组织一旦成立,或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自贸组织之一。印度拒绝加入RCEP,或将成为印度的一大遗憾。

不过,印度拒绝加入RCEP,不见得和美国有什么关系。因为美国控制程度最强的日本和韩国,都有意向加入RCEP。而印度并未在美国控制之下,其自主选择的空间自然比日韩两国大很多。日韩两国都可以加入的组织,美国没必要阻拦印度。同时,美国在美洲地区也在积极促成自贸区的组建,也没有精力来管印度的选择。

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在一些方面,印度还真的得到了英国的真传。对于国际组织,印度看得到利益的,就会想方设法加入,而暂时看不到直接利益的,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得的时候,印度就会放弃。不过,印度早点放弃加入RCEP,对于其他国家也算一个好事,省得因为印度的因素,而迟迟达不成共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