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不死,若果坐上皇位,会是朱棣的对手吗?

记忆斑驳旧时光-


这个问题我读了好多遍都觉得别扭,不是因为“若果”这个错别词,而是这个提问的语气方式。从提问者的语气来看,显然是将朱标当作弱势的一方。不可否认,历史上的朱棣在篡位成功后的确是做出了一番功绩,永乐大帝的称呼也不是大风吹出来的。

但朱棣的强势只是因为对手建文帝朱允炆太过懦弱无能的缘故,真的跟朱标比起来,朱棣根本不够看。如果朱标继位,朱棣只能是安安分分的在他的封地做他的燕王,即便朱标削藩,朱棣也毫无反抗的能力,更别提叛乱篡位了。

朱标是一枝独秀般的存在

朱元璋的儿子众多,但大致可以划分为两档。一档是除了太子朱标之外的众皇子,而朱标是独一档的存在。



为何这么说?早在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朱标世子的名分就已经定下了。等到朱元璋建国称帝,朱标也在第一时间被册封为太子。

看看朱元璋对于朱标的培养吧!文有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为师,武有常遇春等一众开国大将为师,在师资配备上绝对是大明朝的最顶配。这是朱标独享的资源,朱元璋的其他儿子所不具备的。所谓名师出高徒,朱标太子的文才武略,文治武功也是得到朱元璋以及朝中诸臣所认可和信服的。要说朱标唯一的缺陷可能就是太过仁义和善良,但这点恰恰符合朱元璋对于明朝未来执政理念。武力夺取天下后再施以“仁政”是稳固江山社稷的惯用手段。

可以说,朱元璋对于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从来没有犹豫过,因为朱标足够优秀,在朱元璋众多儿子中是一枝独秀般的存在。

朱标优势巨大,皇储之位坚如磐石

朱标除了个人自身能力出众外,在众皇子中也拥有着绝对的威望。作为大哥,他多次为犯错的弟弟们求情,庇护弟弟们,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好大哥。朱标在世时,众皇子没有不服他的。

除此之外,朱元璋对于朱标太子的信任和看重也是历史罕见的。朱标太子多次监国处理朝政都表现得极为出色,所展现出来的治国才能赢得了满朝文武的肯定,在朝中也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威信和声望。朱标继承皇位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对于这一点,不论是诸位藩王弟弟还是朝中重臣都是心知肚明,也是没有争议的。



朱标全面压制朱棣,削藩水到渠成

回到题主所问,如果朱标太子没有英年早逝顺利继承皇位,那么朱棣绝对不敢造反,因为朱棣完全没有对抗朱标的实力。

先要明确一点,朱棣之所以造反完全是因为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所逼,乃是“狗急跳墙”、“孤注一掷”的无奈之举。这里暂且不提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如果是朱标继位后削藩,会是怎么一种场景?

1、武力压制

必须要说明,在此条件下,以蓝玉为首的朱标的“太子党”不会被朱元璋诛杀,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朱元璋留给朱标的辅政班底。有着蓝玉等开国功臣存在,加上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仅凭燕王朱棣的那些兵马,估计连塞牙缝都不够。朱棣只要不是脑子进水,就绝不会举兵造反自寻死路。



2、威望压制

比起柔弱威望甚微的建文帝朱允炆,朱标太子在朝中的地位声望是仅次于朱元璋的存在。朱标的一言一行,绝对是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相比较而言,燕王朱棣绝对是“人微言轻”,他想造反,谁会附和?谁敢附和?



3、朱标即便削藩也绝不会操之过急

朱元璋分封藩王的最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强化大明政权,稳定地方行政。朱元璋作为皇帝拥有着绝对的权威和实力,震慑各藩王保持中央集权。换作朱标做皇帝,虽然他的威慑力和实力相对朱元璋来说稍显不足,但大概率还是可以震慑住的。退一步讲,为了稳定皇帝的权势地位,朱标即便进行削藩,也绝对会步步为营,将诸藩王削的老老实实。

建文帝朱允炆急于削藩主要还是因为感受到自己皇位不稳,自身实力不足,极度没有自信心,为了消除隐患才在即位不久就开始削藩。加上他削藩策略的严重失误,才最终失败。



如果是朱标,基于其自身的实力和震慑力以及自信,他要削藩绝对会循序渐进,找一个最佳的时机,选择相对柔和的方式去进行。即便朱棣想要反抗,但在朱标强大的绝对实力面前,也绝对翻不起一点浪花。最终朱标削藩将会顺利完成,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流血。

我是月关略萌,专注历史领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关注我一下,感谢大家阅读和点赞。


月关略萌


对于历史不太好的同学,咱先普及一下朱标是何许人也?

朱标,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是正儿八经老朱的第一个嫡长子,老妈是大脚马皇后,老朱也对他也极为尽心尽力的培养,早早的就把他立为接班人,并为之广寻名师悉心教导,朱标也不负众望,能文能武,而且威望极高,仅次于朱元璋。但天不假人,朱标仅仅37岁便因病而亡。


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今天咱就算茶余饭后的瞎聊一下,如果朱标没有早亡,而且是顺利的接过朱元璋的衣钵,成为了第二任大明皇帝,那么给老四朱棣一万个熊胆,他也不敢造反,他会安安心心的做一个认真辅佐哥哥的乖弟弟,很可能连造反之心都不会有。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朱标可不是软弱无能的朱允炆,他是跟随父皇朱元璋上过刀山下过火海的,各种大场面那是应对自如,临朝理政的能力那也实属不俗,能力完美遗传了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双方的优点。

第二:朱标群众基础极好,满朝的文臣武将对其无不全心拥护,而且他的身份那是服众的,是老皇帝的嫡长子,是早早就被确认的太子爷,全国上下无一不知。作为老四的朱棣敢反他?除非是脑子进了一吨粪水吧。

第三,朱标为人宽厚,如果他不死,大明的那些猛将(蓝玉等)都不会被杀,退一万步讲,就算朱棣反了,那也是分分钟被蓝玉等虎将团灭的。


老猪的碎碎念


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皇长孙朱允文继位,随即朱棣为自保,谋反篡位,做了明朝的皇帝明成祖,这是我们熟读的历史。但假设朱标不死,那朱棣还能成功吗?结论很简单,朱棣不可能谋反甚至说根本就是有贼心没贼胆!

据《明史》记载:以宋濂为提举,遣子标受经学。

朱标作为朱元璋花了全部心血培养的接班人,可不是花瓶、坐享其成的人。自他幼年就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也是很能吃苦耐劳的人,朱元璋的部下都对他充满了好感,朱元璋还请了大儒宋濂亲手教他做人的道理。所以如果朱标做了皇帝,朱棣他不会谋反也不敢反。
(朱标剧照)

朱棣为何不会谋反?

朱棣跟大哥朱标关系很好,而且也非常信服朱标。很多人说在皇位面前,亲兄弟都可以立刻反目,但朱棣他不会!
(朱棣剧照)

  • 朱标不会采取朱允文的削藩政策。综合各种历史书记载,朱棣篡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朱允文削藩政策的突然启动,而且有几个藩王也已经被削成平头老百姓。朱棣除了有危机感外还有一丝悲凉。毕竟吃了多少苦才换来了藩王爵位,被一道圣旨就给弄没了,心里肯定不痛快。但如果朱标做了皇帝,他不会认为藩王是威胁,因为各种势力都是信服他的。朱标从小就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军功不比任何人差。或许朱标还会奖励藩王的劳苦,这样藩王们会更加的为他守护好江山。
  • 朱标性格温顺,兄弟们都很信服他。朱标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看不得打打杀杀的事。很多时候他看到朱元璋杀人,都会劝阻,比如自己的老师宋濂,因宋濂一家牵扯进胡惟庸案中,朱元璋想处死宋濂,经马皇后及太子力保,才得免一死。距史书上记载,大将蓝玉曾经让朱标小心藩王朱棣,他回头就跟朱棣说了这个事,意思也是告诉朱棣,他相信这个弟弟不会走谋逆之心。同时当朱棣非常喜爱的弟弟因为某个事要被朱元璋严厉处罚时,朱标也是站出来帮了他说了几句好话,朱棣在内心是非常感激的。从这两件事上可以看出,兄弟两个关系非常好。如果朱标做了皇帝,朱棣不敢造反,或许还会积极的辅佐哥哥,守护好大明江山。

通过以上两点,朱棣没有谋反的动机,毕竟藩王的利益保证了,又能跟天子打好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朱元璋与朱标剧照)

朱棣为何又不敢反?

如果朱标没死,可以这么说,朱元璋就不会对功臣重臣杀伐殆尽。毕竟朱元璋也是为了朱允文当皇帝扫清障碍才不得以这么做的,不然朱棣造反的时候,朱允文没有拿的出手的大将。那么当朱棣还是想造反的话,估计不出几天,肯定就会被平叛了,押到京城皇帝面前。

据《明史》记载: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
  • 师出无名。朱棣篡位打着“清君侧”的名号,意思就是告诉世人:我抢了侄子的江山,并不是我的初衷,是因为朱允文被奸臣蒙蔽了双眼,江山不稳。我作为他的亲叔叔,不能看着他走弯路,我要站出来保证大明江山牢固。所以古人做事都讲究师出有名,如果朱标不死,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都是公布天下的,名正言顺,如果朱棣还想着造反,那不用说,天下人都会觉得他是逆贼,失道寡助,估计跟随他的将领也就微乎其微了,这样,他根本就不是朱标的对手。
  • 朱棣根本不配做朱标的对手。朱元璋对朱标是极其爱护,给朱标配的是什么辅助班子,来看看就会让人吓一跳: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大将军蓝玉也是太子朱标坚决支持者。试想下朱棣在这种豪华阵容前还敢放肆吗?蓝玉、常遇春、李善长、徐达文各个都是顶尖的文臣武将。相比之前朱棣就是一个藩王,哪怕朱允文他都差点没成功,何况朱标在世的时候,随便派大军都可以踏平。

这两点也是朱棣非常头疼的事,所以哪怕他有谋反的心,也得掂量掂量他的家底够他耗几天,但结果朱棣肯定必败无疑。


(朱标画像)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不可能存在朱标未死的假设。但朱标太子作为朱元璋心中最完美的接班人,任何人都不可能对朱标有二心,朱标在一天,朱棣就只能安安稳稳的当一天藩王,这个是不争的事实!


历史每日说


朱标不死,坐上了皇位,借他八百个胆朱棣也不敢造反,只能乖乖就范挨盘。

建文帝朱允炆是朱标儿子,性格比较柔弱,相比于官二代朱棣来说,无论阅历还是能力都判若云泥,难以望其项背。朱棣十五岁便开始封燕王南征北战,大小战役十数次,征战杀伐出来的人与打小在皇宫长大的温室花朵朱允炆角逐无异于石头与鸡蛋的较量,而古来要得天下首重的是武力,自然而然朱棣能赢。从武力值上,朱允炆便逊色一筹,更何况朱允炆又犯了慈不掌兵的忌讳,在该对朱棣下死手的时候妇人之仁,网开一面以至放虎归山。



(朱允炆,朱棣)

试想,靖难之役时,朱允炆号称五十万大军围攻朱棣,而朱棣却仅十万不到,最后却形势逆转,其中自然是有朱棣从宁王朱权那里骗来的朵颜三卫八万精锐的原因,更多的还是朱允炆在三军围攻朱棣时下的命令“不得伤我王叔性命”,以至众军投鼠忌器,畏首畏尾,在朱棣穷途末路时不敢对其痛下杀手,导致放虎归山,让他从蒙古宁王那得了便宜,死灰复燃,席卷重来。

但是,这一切放在朱标那可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朱标是朱元璋长子,打小便颇具有长兄风范,没有少替他的弟弟们特别是朱棣兄弟两在朱元璋面前扛黑锅,众兄弟对他是服帖的。其次,朱标是最具有军旅阅历并且人脉最根深蒂固的皇子。还很小的时候,朱元璋便带着他南征北战,可以说大明江山的建立有他一份功勋,杀过敌人,舔过刀口,经历过无数尔虞我诈,从阅历上看,都是绝对高于朱棣的。其次,太子正统的身份在那摆着,朱棣不论怎么做都免不了弑兄篡位、乱臣贼子的骂名。


(朱标)

再者,且不说大明绝大多数官员对朱标寄予厚望,就是晚年朱元璋为了朱标更好的拱卫大明江山,给他打造的常蓝系就是摆在朱棣篡位之旅趟不过去的刀山火海,朱标不死,朱元璋自然不会搂了常蓝系。蓝玉姐姐为常遇春媳妇,常遇春与蓝氏所生女儿为朱标媳妇。这层关系摆在那,加上朱元璋的有意撮合和常蓝系对朱标的厚望,这一关恐怕朱棣不好过啊!

(蓝玉)

想当年蓝玉捕鱼儿海一战天下闻名,号称万人敌。当朱棣铁了心造反,听到蓝玉要来揍他,恐怕会肠子都悔青了。来自各方面统筹战力值的碾压啊。


不书


可以这么说,如果是朱标坐上皇位,恐怕就没有后来朱棣造反篡位的事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朱棣并不是天生反骨,他想要的也只是希望看着大明王朝长盛不衰,如果不是朱允炆即位之后就开始削藩,搞得诸人都心神不宁,只想保全自己再也顾不得其他,这样的情况下,朱棣不仅要为自己考虑更要为大明王朝考虑。如果在位的是一个顾全大局的明君,估计也不会把朱棣逼到举兵造反的地步。


而朱标做君王远比朱允炆要合适的多。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从小就是作为接班人来培养的,他也不负众人所望,从小就能文能武,在一众皇子之间极有威望,如果做了皇帝一定是一个能够顾全大局而且服众的君王。只是天妒英才,朱标在37岁的时候便因病而故,这才有了后来的皇位之争。

如若朱标没有死,顺利登基成为天下之主,拥有大局观念的他一定会考虑周全,绝不会做出削藩的举动,他的威望一直很高,皇子们都很听他的,朱棣也万万不会造反的,只会好好的辅佐朱标。而朱允炆则是触了众人的逆鳞,朱元璋为了给朱允炆铺路,杀害了一大批功臣猛将,诸多大臣本就对朱允炆不满,再加上他即位之后大肆削藩,对自己的亲叔叔们丝毫不留情,所以在朱棣造反的时候众人才束手而立。



削藩是每一位皇帝即位之后都会做的事,只是朱允炆太心急,手段又过于残忍,所以才惹来了大祸。如果是朱标即位,他也一定会推行薛藩的政策,但是他的大局观念会推行比较稳妥的政策,绝不后悔残害手足,他的兄弟们也忌惮他的威望,也定会尽力辅佐。

况且如果在位的是朱标,朱棣造反也不一定会成功。朱标并不像朱允炆那样软弱,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驾驭朝政的能力一点也不比朱元樟差。况且朱标深得民心,是天下人心中的储君,满朝文武对其都是寄予厚望并且全心全意拥护的,所以朱棣造反的话,只会孤立无援,被大家所反抗,就算成功也不得民心,一个不得民心的篡位之人是坐不稳皇位的。

朱标不死,那些功勋良将就也不会死,而且在朱元璋百年之后,这些人都是朱标手里的刀。朱棣的实力在朱标面前简直不够看。

以此来看,朱棣对上朱标,自然是朱棣更胜一筹。


小姐姐讲史



朱标要资历有资历要能力有能力,肯定是朱棣的对手啊!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宋安之觉得大家有必要搞清楚,其实建文帝朱允炆败的原因不在于他一方实力问题,而是他昏庸指挥之下。

其实刚开始朱允炆的中央朝廷对于朱棣这个燕藩可是有着碾压的实力,不然朱棣直接反了不就得了吗?

何必看着他派系的湘王被撸?何必看着亲弟弟周王被收拾?何必装疯卖傻呢?

为什么一直等到朱允炆对他下手的时候才反呢,根本原因不是为了博取其他人同情和支持,而是朱棣没有把握,到了退无可退的时候才拼死一搏才造反的。

但是没想到建文帝朱允炆烂泥扶不上墙,是打烂了一手好牌,被朱棣活生生的翻盘了。

如果朱标不死的话,那么他拥有的底牌肯定比朱允炆还要多。

朱元璋肯定会减轻清洗功臣的力度,因为朱标镇得住这些老臣老将。

加上朱标当了这么多年太子,帝王心术不说比朱元璋,比建文帝朱允炆肯定是强了不止一个档次。

所以朱棣只要敢造反,光是朱标具备的这个优势,就足以将朱棣镇压的。只是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朱标这个懿文太子生命在洪武二十五年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太多遗憾和假如了。


宋安之


朱标
朱棣

其实问题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朱标继位,朱棣敢不敢反?能不能反?

事情可能会这样,朱标继位,因为朱棣和朱标都是马皇后所生,朱棣会安安稳稳的做一个王爷,如果心里不爽,大有可能给自己哥哥说,大哥,北边不管是匪患也好,外敌也罢,小弟我提枪上马,定叫他们有来无回,把心中对皇位的渴望全部转换成对外敌的狠!是狠!相当狠!不然还能怎么办?

如果朱标即位,朱棣造反就是对皇位继承“立嫡立长”的最大挑战,因为朱标是根正苗红的嫡长子,这点关系着朱棣造反时的人心向背,其成功的难度呈现几何级。不能反!

在说,如果朱标不死,朱元璋杀功臣没有这么狠!

朱元璋杀功臣为了拔掉权杖上的刺,可给朱标和朱允炆拔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给朱允炆拔刺的深度更大,以至于“靖难之役”发生后,朱允炆一度没有大将可以使用。无论是朱标还是朱允炆是镇不住这些从刀山火海里走出来的功臣们。如果朱标顺利即位,这些功臣可能不会惨遭杀害。

看看朱元璋是给朱标的班底配备,空前繁荣。

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右詹事,中书平章政事胡美、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书左、右丞赵庸、王溥兼副詹事,中书参政杨宪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张兴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顾时、孙兴祖同知左右率府事,大都督府事吴桢、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邓愈、汤和兼谕德,御史中丞刘基、章溢兼赞善大夫,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兼太子宾客,不再与东宫外另设府僚,意在朱元璋外出征战期间,由太子监国、方便各将军丞相辅佐。

朱标不死继承皇位,很多功臣朱元璋没必要杀,猛将谋士都是他的。朱棣有个姚广孝?但是在徐达刘伯温这些面前。。。完全不用看。

如果朱标顺利即位,可能朱棣会安安心心做一名藩王,镇守北平,说不定就成为了流芳百世的名将。


两份回锅肉


这个问题需要满足几个大前提:首先,是朱标不那么早死,然后顺理成章的继位;其次,朱标继位后也着手削蕃,逐一开始盘自己的那些皇弟们;最后,就是面对削蕃,朱棣断然造反……

客观来说,朱元璋分封诸王,实际上是在开历史倒车。这些手握兵权的藩王,尤其是手握边关重兵的九位塞王,已经对明朝中央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这其中隐患,朱元璋晚年也注意到了,因此对藩王也增加了一些约束。所以,不论是朱允炆,还是其父朱标当皇帝,首要任务都会选择削藩,以便巩固明朝中央。

但不同的是,如果朱标即位,那么他所推行的削藩之策,肯定会比朱允炆更加奏效,也更加的稳健。

首先,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长期被朱元璋作为储君加以培养。因此,其政治素养很高,政治手段也很成熟,不会像朱允炆那样对削藩之事操之过急,最终弄巧成拙。而且,朱标一向仁慈宽厚,对待皇弟们一向都很友善。所以,朱标的削藩行动,不但会考虑周全,并且还会比朱允炆要缓和,不会直接对藩王们下狠手。

其次,朱标作为诸藩王的兄长,不论在皇家,还是在朝中都颇具威望。所以,哪怕朱标即位后,大刀阔斧的推行削藩,他那些皇弟们也不敢向他叫板,即便是久经沙场的燕王朱棣,也同样不敢起兵反抗朱标。

最后,即便朱棣还是被逼反了,起兵靖难,那么朱标照样有能力平定叛乱。朱标虽然仁厚,但不代表没手段。长期辅政期间朱标积累了很多政治经验,并且还曾离京远赴关中考察。因此,对于朝中百官的具体情况,以及外地的情况,朱标远比朱允炆清楚。所以,朱标不太可能会像朱允炆那样,在靖难之役中所用非人,最终招致失败。



这些历史要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开创明朝基业的太祖朱元璋驾崩,而继承他皇位的却不是他儿子中才能最为出众的燕王朱棣,而是性格温和的皇太孙朱允炆。朱允炆的父亲朱标本是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标,但英年早逝,于是朱元璋便将对朱标的关爱倾注到朱允炆身上,将大明江山交给了他。然而,后来燕王朱棣还是以“清君侧”为借口率兵进京强行登上了皇位。

那么,朱标如果不死,会是朱棣的对手吗?

根据那时候的发展大势,朱标如果不死,朱棣完全是没有竞争之力的。我们先看看朱标的生平事迹。至正十五年(1355),朱标出生在位于今天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的太平府,一个叫做陈迪的商人家中。这时他的父亲朱元璋正在攻打集庆,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听说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朱元璋欣喜若狂,在途径的一处山上刻下:“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在应天自封为吴王,并立朱标为自己的继承人,即“世子”,为了好好培养朱标,朱元璋让自己帐下最为渊博的宋濂亲自教导朱标学习经典。三年后,朱元璋又命朱标回到位于临濠的祖坟祭奠朱家先祖。

文化水平不高的朱元璋也为了勉励朱标而写下了:“商高宗旧劳于外,周成王早闻《无逸》之训,皆知小民疾苦,故在位勤俭,为守成令主。儿生长富贵,习于晏安。今出旁近郡县,游览山川,经历田野,其因道途险易以知鞍马勤劳,观闾阎生业以知衣食艰难,察民情好恶以知风俗美恶,即祖宗所居,访求父老,问吾起兵渡江时事,识之于心,以知吾创业不易。”这么一长段文字。

朱元璋担心长在富贵中的朱标会不识民间疾苦,便让他深入平民当中,观察百姓的生活,了解他们的艰难,从而得知朱元璋创业的不易。这么用心的栽培,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终于称帝,建立了明朝,朱标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太子。

开国功勋中,与汉初萧何比肩的左丞相李善长,兼任太子少师;开国第一功臣,智勇双全的右丞相徐达兼任太子少傅;勇猛过人、忠烈无双的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任太子太保;骁勇善战、战功赫赫的右都督等等重臣名将都被朱元璋嘱托辅佐太子。

朱元璋还特意留下吩咐:“朕若有事于外,必太子监国。若设府僚,卿等在内,事当启闻,太子或听断不明,与卿等意见不合,卿等必谓府僚导之,嫌隙易生。”希望这些重臣能够在自己外出时尽心辅佐教导太子治理国家。如此用心培养,可见朱标在其父亲心目中是多么重要。

除了朱标的文化学习,朱元璋还挑选德行高尚,或是生活经验丰富的官员教导他“帝王之道,礼乐之教,和往古成败之迹,民间稼穑之事。”这样的教育下,朱标得以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太子,他谦逊识礼、风度翩翩,很有天子风范,为朝野所称赞,也为朱元璋所期待。

随着朱标的年纪增加,朱元璋开始让他“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这位用心良苦的父亲不断教导磨练继承人,让朱标明白“仁、明、勤、断”的治国要诀,朱标试行执政时,偏爱实行“宽通平易之政。”可以想见,要是朱标成功继位,大明很可能将会迎来一段如文景之治般和谐发展的黄金时期。

遗憾的是,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标染上重病,并在第二年五月去世。在病榻之上,朱标仍然给朱元璋上书讲述都城的营建之事。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悲痛万分,将他葬在为自己修建的孝陵东侧。

朱标死后,朱元璋没有从其他皇子中选择新任太子,而是直接看中了有其父遗风,同样仁慈谦和的朱允炆,于是朱允炆成为了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后,对手握重兵的叔叔朱棣十分提防,并多次打压,终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并在建文四年(1402)占领南京。

我们可以设想,要是朱标如果不死,那么朱元璋驾崩后,皇位会理所应当来到朱标的手中,朱棣也就没有借口以“为国靖难”为名篡逆。何况作为重点培养的继承人,朱标不但能力出众、素来得到大臣们的支持,在皇子中的威信也是非常大的,朱棣的成长中,朱标没有少给过帮助,不至于最终兄弟反目。


文踪旅迹


朱标不死,朱棣连造反的心思都不会有,就算大哥要削番,他也会笑嘻嘻的去做个闲散王爷,就是大哥要他的命,他也会屁颠屁颠的跑回来把脖子伸出来,毕竟这样死的会体面一点!

根红苗正的王位继承人

真香君曾经说过,朱元璋对朱标的好比其他25个儿子加起来的都多,并且朱标既是嫡子又是长子,所以早早的就确定了太子的地位。同时自幼就被安排了李善长、宋濂、徐达和常遇春这样的老师,可以说朱元璋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朱标的身上,而朱标也没有辜负老爸的期许,太子做的有模有样,绝对是历朝历代之中太子的楷模。

群众基础好

朱标年纪不大就和朱元璋南征北战,所以在武将之中树立了极大的威信,而在成年之后朱元璋又有意让他代为处理政务,在文臣这边同样拥有相当高的群众基础。加上他本人性情宽厚,对其他弟弟的请求向来都是有求必应,让同样出色的老二和老三都成为他的小迷弟,就是朱棣也承过大哥的情。

朱标不死蓝玉就不会死

蓝玉是朱元璋为了朱标打造的武将班底,他相信朱标绝对有实力控制的住蓝玉,只可惜太子死的太早,宝贝孙子朱允炆则并不让人放心,所以朱元璋在朱标死后不久就清除了包括蓝玉在内的多位军中悍将,但这样却使得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中无人可用!试想一下,如果蓝玉在的话,朱棣有几个脑袋够他砍的?

朱标虽然宽仁就并非没有手段

在大家的眼中朱标是一个宅心仁厚的人,所以为宋濂求情,为弟弟们求情,显示出宽厚的性格,但这并不代表朱标没有手段,只是朱元璋有意为他打造未来仁君的形象。洪武四大案,除了蓝玉案是在朱标死后发生的,其他三个大案他都曾亲历,并且大部分都是他直接参与的,所以在处理这些案件的意见上他和朱元璋是绝对一致的,只不过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而已,因此朱元璋才会放心把江山交给这个儿子。

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朱棣遇到朱标都会被吃的死死的,完全没有任何一点优势,他可以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变,但如果是朱标坐了皇位,他有什么理由造反?朱元璋优秀的儿子太多了,不说老大老四,就是老二老三当了皇帝同样也会是一代明君,因此,朱标在的话,其他皇子们只能哀叹既生瑜何生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