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住“买买买”背后:酒店业面临发展焦虑

买出一片市场

华住“买买买”背后:酒店业面临发展焦虑


11月4日,华住集团宣布,其在新加坡的全资子公司China Lodging Holding Singapore完成了对DeutscheHospitality德意志酒店集团(简称 “DH”)100%股权收购协议的签署。

此次收购尚需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并符合其他的完成条件,交易有望在明年年初或前后完成。

公开资料显示,DH成立于1930年,是德国第一大本土酒店集团,拥有超过10500名员工,旗下5大酒店品牌包括豪华酒店品牌诗德堡(Steigenberger)、高档酒店品牌MAXX by Steigenberger和IntercityHotel,及设计型酒店品牌Jaz in the city和Zleep,目前已开业118家酒店,36家正在筹备中,分布于欧、亚、非三大洲的19个国家。

华住的本次收购,被业内视为,除了在国内引入新的中高端酒店品牌,又对海外版图进行了一次扩张。

这并不是华住第一次通过收购扩张酒店布局。华住在12年决定增设中高端酒店,公司名字也从汉庭改为了华住,弱化了汉庭作为连锁酒店品牌的影响。

相对需要时间培养的自建中高端酒店品牌,华住选择了收购这个简单粗暴的扩张之路。

2014年,华住与雅高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16年初,双方实现交叉持股。就此,华住获得了雅高旗下中高端酒店品牌美居、宜必思、宜必思尚品的特许经营权,以及美爵、诺富特的非特许经营权。

在2017年2月,华住以36.5亿元的价格全资收购主打设计感的桔子水晶酒店100%的股权,中高端品牌新增了桔子水晶酒店、桔子酒店·精选。

2018年8月,华住又以4.6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度假酒店品牌花间堂71.2%的股权,收购后,华住合计持有82.5%的花间堂股权。

通过并购、战略合作,华住的中高端酒店品牌在7年时间里 ,从零迅速建立起多元化的品牌,华住更是因此一跃成为了国内第二大酒店集团。

截止2019年9月30日,华住有3204家经济型酒店,1947家中高端酒店。筹建酒店有1736家,其中包括546家经济型酒店和1190家中高端酒店。

而并购带来的业绩增长也是可喜的。华住的营收从14年的49.65亿元增长至了18年的100.6亿元,增长率也较为稳定。净利润更是高速增长,2014-2017年的净利润分别为 3.073亿元、4.366亿元、7.82亿元、12.2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9.82%、42.05%、79.11%、57.03%。

华住“买买买”背后:酒店业面临发展焦虑


但18年,华住的净利润出现下滑至7.16亿元,同比减少达到了41.69%。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来源于OYO酒店“拼多多式”的经营模式,使得业内竞争加大;另一方面则是华住较为高速的开店数量,导致的营收压力。

2017年,以“零加盟费”为主打的OYO酒店进入国内市场,一年时间内便开出了5656家门店,27间客房,至今,已有1万家门店和50万间门店,其规模直接成为了仅此于锦江的存在。

OYO的轻加盟模式也是游离在品牌外的单体酒店的一根救命稻草。据东兴证券,加盟OYO酒店将会给单体酒店业绩带来质的飞跃。而由于OYO瞄准的是下沉市场的酒店行业,其更加低廉的房价更是吸引着众多住客,这一层面的住客流失便是对以往酒店巨头的冲击。

华住“买买买”背后:酒店业面临发展焦虑

在OYO对酒店行业的刺激下,华住开始提高开店速度。

据中泰证券,华住19Q2净开业269家(新开业311家、关店42家),同比增加183家,较19Q1增加103家,开店速度进一步加快。截至Q2末,公司规划中酒店数达1533家,创历史新高。全年目标开店1100~1200家、关店200~250家的。

华住“买买买”背后:酒店业面临发展焦虑


值得一提的是,在华住众多的门店数量中,有近八成为加盟店。这是源于华住轻资产的加盟策略,一能减轻资产负担,二能在保证门店质量的同时加快门店扩张速度。但加盟的问题也很明显,管理、服务都存在不可控的可能,导致品牌受损。

据招商证券研报,华住的RevPAR(平均客房收益)、入住率、房价均有同比下滑的趋势,依旧高速的开店速度可能导致华住营收承压。

华住“买买买”背后:酒店业面临发展焦虑

为了对抗OYO的竞争,华住还投资了经济型连锁新品牌——H酒店,同时推出软品牌联盟,旗下包括海友、怡莱、星程、美仑等品牌,同样以零加盟费的方式吸引单体酒店的加盟。

华住依靠收购而建立起的中高端酒店品牌群,无疑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要。但疯狂的开店、收购,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华住的盈利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