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到來時,市場上會有哪些異象?

在2014年牛市到來初期,我記得市場上有如下異象。

熊市期間做得很高興的波段操作,在把標的賣掉之後,就買不回來了。

白雲機場被賣掉後,價格竟然還在反常地持續上漲,這讓從沒見過牛市的我非常不解。直到兩年後,牛市的硝煙散盡,我才再度把白雲機場抓了回來。

招商銀行被我“高位拋掉”後,沒有再回落,我也永遠失去了買回來的機會。每次買都覺得貴,但我又怕死得緊,完全不敢追高。

中國鐵建在看到足夠的收益後被我賣掉,也失去了買回來的契機。

上述種種,都可以稱為“做T做飛了”

這些只是市場中微不足道的一角,因為當時兩千多隻個股的賽場,時不時都有這樣的異象和驚呼。在不斷有個股走勢和傳統熊市走勢背道而馳時,市場似乎出現了一些不一樣的味道。

可能是降息、降準的兇猛助攻,給冷卻的市場吹來了暖風,只是誰也不清楚這風會吹多久。

畢竟熊市是很能教育人的,輕信、大意的傢伙,都被埋在了指數的波谷裡。

如果你真的看過很多老股民的血淚史,就會知道熊市末端的指數起伏,全是連綿的墳塋。

也或者是長期的沉積與積澱後,尚有老股民在復甦,新韭菜也正在長成。

天街小雨潤如酥,遙看草色近卻無。

在春意尚未染率大地的時候,誰都不知道這一場春雨,是不是隻因為今天恰好沒有風,所以寒意不是很濃。

但等到燕子低飛,伴隨著券商股有組織、有規模地封板,證券板塊轟然炸響時,誰都知道——大牛市來了。

然後,“國企改”的題材也正式揚帆啟航。

那是個越來越多人敢於矇眼狂奔的日子,就像感受著春日後空氣中越發強烈的暖意,無數人漸漸用越來越薄的衣衫,歡快地迎來春暖花開、陽春三月。

春風得意馬蹄疾,古時是跨馬遊街,今日是每天盯著賬戶數錢。

那是牛市的味道。

牛市的起點似乎在這裡漸漸勾勒了一個雛形,那麼讓我來總結一下,什麼是牛市的“春的氣息”。

先聲明,絕不玩什麼絕大多數人絕望時這種抽象的概念,因為這種說法事後來看絕對正確,但身處其中,你甚至連炒股的朋友絕望沒絕望都不知道。

因為他可能捱了一個跌停就絕望一半了,然後捱上兩個跌停就真絕望了,等捱上三個跌停就徹底絕望了。

但這時候你覺得他真絕望了麼?說不準,對吧。

我們不用比較主觀的判斷來決斷,就用客觀證據來說明。

我認為,跡象如下:

出現上漲的核心邏輯,並出現主力板塊。

比如在上一輪牛市中出現了兩個板塊。其實質就是有板塊領頭,有政策護航,所以也稱政策牛。我也跟在相關板塊背後蹦躂過。但政策牛其實是沒有根基的,政策很多時候只是調控和和引導,並在此過程中出現短期的“風口”,就像今年的養豬、養雞、ETC,前年上前年的環保概念。

張國榮有一首歌叫《風繼續吹》,但雷軍會告訴你:風口的風真的會停。

風口輪流轉,依靠政策的牛市,最終也會因為風停下見真章時,因為業績撐不起體面而紛紛墜落,所以數次牛市往往來得短暫。

那麼真正的長牛會是什麼呢?

我想會是以茅臺、格力、美的、海康威視等一些列真正能賺錢,站得起來的個股為代表的A股指數的脊樑。

它們股價的底氣是業績,是自己賺的錢,所以往往能夠穿越牛熊

如果這一系列股變多起來,A股市場好公司,真正業績能力穩定強悍的公司多起來,是能夠引導指數節節走牛的。

當然,在A股公司眾多的情況下,我覺得這種可能性也是多樣化的,甚至會出現一些比較反常的機會,比如業績的板塊聯動,也就是一個板塊的業績都非常好。

真正的牛市,核心邏輯一定是業績

,如果業績好的個股可以組隊,甚至在組隊後形成傳遞效應,那才是最完美的開端。

這個節點,我目前認為可能是銀行。

因為銀行在本輪經濟下行中,該受的影響,在部分程度上被皮那個皮給擋了雷。

另外,銀行股其實有個特點。如果本身經營沒出狀況的話,股價走勢是呈階梯狀的,每隔數年就會爬一個臺階。這也是我打去年便看好銀行股的原因。其背後更深層次的因素是——利潤的積累,促使淨資產增厚以及股息的增加,推動股價被迫上移

另外一個跡象是:市場表現也會很直接,有業績的個股,甚至是沒有業績的個股,都在漸漸地擺脫本身運行的空間,向上突破。就是很多做T的人會做飛,像上一輪牛市一樣。

如果你有銀行股,還是握牢比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