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变,老北京人冬储大白菜的浓浓情怀却永远不会变

今天早上,早上8点刚过,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崇文门菜市场西门的空地前,已经排起了十几米长的队,超市门口码放着成垛的大白菜,空气中混合着清冽鲜甜的大白菜气息和大葱的香味儿。位于广渠门外大街的物美崇文门菜市场西侧,成垛的大白菜已经在等着人们来进行挑选。

同样昨日早晨,崇文门菜市场门口冬储蔬菜销售点排起长龙,周边居民将购买的冬储大白菜装上小车。

冬储蔬菜销售点标明了各种冬储菜的价格及产地。

进入11月,北京的冬储大白菜又上市了。

时代在变,老北京人冬储大白菜的浓浓情怀却永远不会变

“虽然现在超市里什么反季节的菜都有,但大白菜就是得吃冬天的,夏天的白菜偏苦,冬天的白菜吃上去脆甜。”64岁的王奶奶说。

“大白菜就是得吃冬天的”。

虽然冬储大白菜不再会引发抢购狂潮,但赶着来买菜的人也不少。

初冬微冷的空气中弥漫着白菜特有的味道。

“您这一包白菜40斤,八块八。”61岁的老邹是东北人,来北京二十年,每年都会买上一二百斤的白菜。

“买回去积酸菜,冬天就好这一口。”抱着一大包白菜,老邹像呵护珍宝一般,小心翼翼地把白菜搬到带来的婴儿车上。

在老邹看来,冬日里靠在暖气旁,吃上一口热乎乎、酸溜溜的白菜,没有比这更惬意的事儿了。

71岁的余大爷和老伴儿买的白菜并不多,只有四棵。

“昨天菜比今天的好,我已经买了十多棵,早就入缸了。”积酸菜是老余多年来的习惯,除了自己吃,他们也会把菜给儿女们和邻居送去一些。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大白菜曾经是冬天的当家菜,伴随着人们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寒冬。

现在,冬季蔬菜的种类越来越多,可在不少北京老人的记忆中,大白菜不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蔬菜,而是一代人的记忆菜,也是这代人所戒不掉的情怀菜。

时代在变,老北京人冬储大白菜的浓浓情怀却永远不会变

在老彭的记忆中,白菜的做法可繁可简,但不变的除了美味还有一份浓浓的情怀。

每年冬季,老彭都忍不住买上几棵放在家里。

“以前住平房的时候,这一买就是一两百斤地往家里拉,如今住进了楼房,没有地方放了,而且菜买多了也撂不住。”66岁的老彭这几天买了五棵大白菜,他小心翼翼地将白菜用报纸裹好,放在阴凉的地方。

“仿佛成了一个习惯,要是入冬后不买几棵白菜,心里便总觉得不踏实。”

和很多时令蔬菜相比,白菜的价格低得超乎想象,一毛九一斤,也让人们切实感到了菜价的实惠。

除了市面上常见的白菜外,记者从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市场上还多了一个品种——核桃纹白菜,这也是北京市近年来恢复种植的老品种。

据了解,上世纪70年代,海淀区还有不少种核桃纹白菜的菜农。但核桃纹白菜的亩产太低,容易遭虫害,抗病性差,卖不出好价钱,慢慢就没人种了。

“这种白菜风味浓郁,开锅即烂,且粗纤维少,入口即化。”市民高大妈说,以前冬储大白菜核桃纹的也不多,“碰上哪天端上桌的是核桃纹白菜,总能多吃几碗饭。”

核桃纹白菜因叶面布满皱纹,像核桃皮一样而得名。

品种好价格自然也不便宜。

时代在变,老北京人冬储大白菜的浓浓情怀却永远不会变

与市场上售价几毛钱的普通大白菜相比,核桃纹白菜要20块钱一斤,平谷有机农场一度飙到38块钱一斤,还供不应求。

收银台旁正在忙活着搬菜的杨学清告诉记者,其实早在一周前,大白菜就悄然上市了,这些菜产自山东。和往年相比,买菜的人不少,有老主顾,也有不少新主顾。

“每天进货四五千斤,下午三点多就卖光了。”

在冬季,没有任何一种蔬菜能够像大白菜一样在北京人的生活里如此不可替代。

老北京人曾有这样一句略带夸张的比喻: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要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餐桌上的食材也越来越丰富,但冬储大白菜给几代人留下的,仍是最温馨的城市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