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皮核桃,綠了山嶺富了農家

臨城發展集優質核桃種植與深加工、銷售與生態旅遊於一體的全產業鏈

薄皮核桃,綠了山嶺富了農家

薄皮核桃,绿了山岭富了农家

近日,河北綠嶺果業有限公司核桃深加工基地員工在分裝多味核桃。記者趙永輝攝

目前該縣核桃面積達31.8萬畝,其中薄皮核桃26萬畝,帶動上百個村的1.16萬戶農民增收致富

深秋時節,由邢臺市委宣傳部策劃組織的“我看邢”特色產業巡禮主題宣傳活動走進中國優質薄皮核桃產業龍頭縣臨城。

近年來,臨城縣堅持把發展薄皮核桃作為全縣特色優勢和富民支柱產業,建園區、壯龍頭、扶農戶、興業態,形成集優質核桃品種研發與繁育、種植與深加工、銷售與生態旅遊於一體的全產業鏈,走出了一條生態致富、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龍頭+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薄皮核桃種植

趙莊鄉賈莊村的賈書芹是一名薄皮核桃種植大戶。自2005年開始,他先後與河北農業大學李保國科技扶貧專家團隊、河北綠嶺果業有限公司等開展技術合作,承包荒山發展綠嶺品種薄皮核桃示範基地500畝。他還經常邀請河北農業大學專家來基地講課,為周邊村民提供免費技術培訓,累計受訓1200餘人次。“現在我們村2000多畝荒山全部種上了核桃,不僅山場變綠了,僅靠核桃一項就有30多戶家庭年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他告訴記者。

鴨鴿營鄉趙村的高京玉原來在外地打工,2010年承包了綠嶺公司70多畝核桃林,通過不斷學習管理技術,很快踏上了致富路。“普通薄皮核桃每畝產量200斤,每斤賣五六元,綠嶺薄皮核桃每畝產量可達400到500斤,每斤賣12元,收入差出很多哩!”他說。

臨城縣原本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山區和丘陵分別佔到約35%、50%。20年來,該縣領導一任接著一任幹,堅持在荒崗禿嶺地帶發展薄皮核桃種植,把農業轉型升級的重錘敲在“核桃”上,利用核桃產業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為調動農民積極性,該縣推行“龍頭+合作社+農戶”模式,以龍頭企業示範引領,鼓勵群眾組建合作社,共同發展薄皮核桃產業。

目前,全縣核桃面積達31.8萬畝,其中薄皮核桃26萬畝,帶動上百個村的1.16萬戶農民增收致富,今年5月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

以薄皮核桃為主的大規模種植,還給臨城縣帶來了巨大的生態效益,實現了生態和經濟效益雙贏。該縣深入推進“綠滿臨城”建設,突出經濟林引領生態林,帶動淺山丘陵區綠化、平原綠化、林果基地建設和封山育林等,大力發展特色林果業、林下經濟,實現了林業結構調整與農民增收、改善生態的有機結合,形成了以核桃、蘋果、板栗為代表的三大特色果品。截至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43.2%,比2000年翻了一番。

深加工提升核桃種植產業附加值

來到綠嶺公司核桃深加工基地,員工們正在將加工好的多味核桃分裝入袋。“我們研發了五香、蜂蜜等多種口味的核桃,推向市場後很受歡迎。”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依託“河北省核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河北省核桃產業技術研究院”,綠嶺公司還開發出市場上第一款不加香精、色素、防腐劑的新一代綠色原香核桃乳,建起了現代化的生產線。目前,該基地年加工核桃原果3萬噸,為周邊群眾提供直接就業崗位500多個。

河北綠蕾農林科技有限公司與江南大學合作成立“核桃深加工聯合研發中心”,目前已建成300噸核桃低適溫制油生產線和年產30萬公斤核桃蛋白代餐粉生產線,年產1000噸核桃油生產線正在建設中。綠蕾公司還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合作,研發核桃肽等深加工產品,進一步延伸薄皮核桃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

在新建成的河北御食園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期工程車間內,從附近山區收來的蘋果正在通過挑選、洗淨、去核、粉碎、蒸煮等工藝,變成鮮香誘人的蘋果粒。“眼下正是蘋果收穫季節,我們一天能處理5萬斤到8萬斤。下一步我們還將生產核桃製品。”公司負責人說,該項目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項目,由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北京御食園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項目建成後,每年可加工處理鮮果、核桃和柿子製品上萬噸。

臨城縣以產業化經營項目為切入點,大力扶持核桃深加工企業,目前已開發了8大類30多個單品。據悉,該縣把薄皮核桃深加工項目作為招商引資的一個主攻方向,將持續引進新項目,不斷促使核桃產業鏈提檔升級。

發展生態休閒旅遊促一二三產融合

要想讓優質的薄皮核桃獲取好回報,關鍵還要想辦法賣得快賣得好。為此,龍頭企業紛紛搭建起線上線下銷售平臺,拓寬銷售渠道,打響臨城核桃招牌。

綠嶺公司發展了線下核桃飲品代理商280家,在天貓、京東、微商等平臺開起直營店,最多時一天就賣了500萬元。該公司還積極搭建核桃產業發展平臺,結合電商銷售以及公司在倉儲、物流方面的優勢,嘗試開展了“全民賣核桃”活動,免費為當地有意願的人群進行系統的電商知識培訓,支持鼓勵農民在手機端開設個人電商微店,實現就業創業。

在臨城,以核桃產業為基礎的生態休閒旅遊業也發展得風生水起。

在綠蕾公司園區內,一家單位的10多名年輕員工正在林蔭道上列隊訓練。綠蕾公司利用枝繁葉茂的核桃樹等資源,建起了綠廊綠道、垂釣水塘等,打造研學旅行基地。公司還深入挖掘“鳳凰嶺和美文化的傳說”,準備聯合北京和昆明兩家公司共同投資打造和美文化生態產業園區。

在核桃小鎮內的李保國科技館,不斷有人慕名前來參觀。2015年,綠嶺公司依託萬畝綠嶺核桃基地優美的生態環境,規劃建設了核桃小鎮,目前已建成李保國科技館、核桃博物館、核桃文創中心以及住宿餐飲和娛樂等設施,其中李保國科技館成為京津冀市(省)級機關黨員幹部教育基地,形成了以紅色教育為主,集拓展訓練、研學、體驗於一體的文化旅遊目的地。

臨城縣依託綠嶺、綠蕾、藍天、豐盈四大生產種植區,已打造出核桃小鎮、城外人家、豐盈果園、富硒農場、綠廊綠道、養生雅園等特色農業旅遊示範點、產業深度融合示範點。“我們將發揮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省級創建整體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縣等優勢,進一步拓展核桃產業旅遊功能,大力發展生態旅遊、休閒觀光和康體養生等業態,打好核桃旅遊‘組合拳’。”臨城縣委副書記魯增良說。(記者王永晨)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