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等公交”到“選公交”,智慧城市需要開放公共數據

從“等公交”到“選公交”,智慧城市需要開放公共數據

插圖 李嘉

信息時代,大數據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人們的生活?政府手中的公共數據又能多大程度上便民惠民?隨著北京智慧城市的建設步伐,相信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有了真切的體會。

打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無疑包括在內。《北京市交通出行數據開放管理辦法(試行)》昨天發佈,地鐵公交擁擠度、實時路況、停車場泊位數,這些交通出行數據全部向社會開放了。公交到站預報信息的更新頻率是1分鐘,公交、地鐵擁擠度信息更新頻率是5分鐘,停車場泊位數信息、實時路況信息更新頻率5分鐘,公路事件信息的更新頻率則要求“實時”。將來市民通過手機APP,可以第一時間掌握交通實況。以前等公交,將來選公交;以前怕出門堵車耽誤事,以後指尖一點選行程;停車泊位讓人頭痛不已,智慧出行信息也能給出智能解決方案。
作為一個常住人口超過兩千萬的特大城市,北京交通是一個超級系統工程。如今,首都軌道交通已成為客運量世界第一、總里程世界第二的超大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地鐵運營線路達到22條,現有常規公交線路1266條,線路密集、覆蓋面廣、道路里程長、交通方式疊加,既給老百姓出行帶來方便,但早晚高峰擁擠的車廂、擁堵的路段,以及發車間隔不規律,也常常引發市民吐糟。無論是面對交通管理的複雜程度,還是面對市民出行的海量需求,都需要智慧交通作為依託。創建智慧交通,開放公共數據,讓市民出行之前心中有數,提前知曉每條線路發車間隔,瞭解每輛地鐵、公交車擁擠程度,可以因地制宜規劃出行時間、方式和線路,這是數字時代帶來的便捷,也是公共服務帶來的便利。


近年來,北京市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成為解決“大城市病”的一劑良藥。北京交通數據共享再次表明,創建智慧城市,就必須開放數據。只有公共數據平臺開放共享,讓“人”與“公共服務”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全面連接,才能為市民提供更精準、更人性化、更個性化的服務,可以說,數據開放程度越高,城市“聰明度”越高。隨著公共數據共享,社會整體服務效率和水平必將大幅提升,市民會因此享受到越來越便捷的生活和更貼心的服務。
打造智慧城市最終目的,是實現智慧民生;而數據共享,是實現智慧民生的通途。數據服務民生已是大勢所趨,開放數據必將會逐步擴展到更多領域,相信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養老都不會遙遠。


監製:尹文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