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天藍+地綠|誰不說咱衡水美



水清+天藍+地綠|誰不說咱衡水美

深秋的衡水同樣怡人:豆雁在湖水邊悠閒覓食;人們在藍天下暢快呼吸;路邊、田野,挺拔的樹木成行成方……水清,天藍,地綠,誰不說咱湖城美?!

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近年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打好環境治理攻堅戰、持久戰,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湖城,以良好生態環境回應群眾期盼、支撐高質量發展。

水清+天藍+地綠|誰不說咱衡水美

大氣汙染治理,還天空以藍色

在全國率先開展化工行業VOCs排查整治,為VOCs環境管理提供了有效技術手段;

在全省率先建成秸稈焚燒高空瞭望系統,實現對8815平方公里範圍內的秸稈焚燒全方位、無縫隙監控;

在全省率先實現散煤經營網點清零……

致力於打造美好生態環境,我市在環保領域寫就了多個全國、全省“率先”,標本兼治打響藍天保衛戰。

水清+天藍+地綠|誰不說咱衡水美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在全省率先編制完成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准入清單“三線一單”,堅持正向激勵和負面約束並重,以環境汙染治理倒逼產業轉型升級。2017年以來,我市先後開展了十餘輪次拉網式排查,累計整治“散亂汙”企業5526家。

——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實現全市域農村散煤清零,2018年實現主城區散煤清零、全市域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清零。入選第一批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城市,主城區熱電聯供,各縣城集中供熱,農村已發展氣代煤、電代煤67.8萬戶。

——調整優化交通結構。在全國率先實施冬春季公交車免費乘坐政策,今年已經是第四年。投資安裝24套固定式尾氣遙感監測系統,實時監測貨運車輛尾氣排放情況。淘汰2.7萬輛老舊車、推廣4175輛新能源車,全市黃標車清零。建設了12條繞城通道,實現了重型貨車不入城。開展重型柴油車專項治理行動,對超標車輛嚴格進行現場處罰。

——突出協同減排。主城區134個建築工地全面落實揚塵治理措施,道路機械化清掃保潔範圍由50平方公里擴大到100平方公里。依託精準傳送的汙染源監測數據,對全市5013家涉氣工業企業實行“一廠一策”精細化減排,停限產減排措施細化到每個企業、每個工序。

水清+天藍+地綠|誰不說咱衡水美

秋冬季重汙染天氣易發多發,我市突出重點時段,科學有效應對重汙染天氣,實行全口徑差別化管控措施,目前已經確定23家標杆企業、103家民生免停產企業和511家一級響應外不停產企業。

減煤、治企、降塵、控車……一系列治本攻堅、重點突破的有力舉措,帶來了衡水的“環境之變”:率先摘掉了“全國後十”的黑帽子;繼2017、2018年連續兩年實現空氣質量改善率、優良天增加數全省雙第一後,今年8月份,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第64名,為實行168城市排名以來歷史最優,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成為常態,人民群眾的生態獲得感不斷提升。

水清+天藍+地綠|誰不說咱衡水美

修復水生生態,還生命以家園

天氣轉涼,候鳥南遷,衡水湖又熱鬧起來:成群結隊的鳥兒陸續抵達這裡歇腳、覓食。
“京津冀最美溼地”衡水湖,是由草甸、水域、林地、灘塗等多種生態環境組成的天然溼地生態系統,是國際鳥類遷徙路線上重要的中轉站。為了守護好這“一盆清水”, 我市實施了堵、拆、清、挪、搬等一系列生態治理工程,下大力搬遷了周邊413家企業、作坊,拆除了60萬平方米沿湖各類建築,封堵了所有入湖排汙口,更換燃油船為電動或燃氣動力船,一次性全部取締了1.38萬畝網箱、攔網,收割蒲草20萬平方米、清除淤泥80萬立方米,在環湖周邊增加生態涵養林1萬畝,實施引黃、引衛等跨流域調水工程,衡水湖水環境明顯改善,水質穩定達到常年三類,每立方厘米空氣負氧離子最高達4600多個,鳥類由保護區剛建立時的286種增加到323種。衡水湖真正成為衡水的綠肺、鳥類的天堂。


水清+天藍+地綠|誰不說咱衡水美

衡水因水而生,除了鑲嵌在城市中央的衡水湖,還流淌著滏陽河、滹沱河、衛運河等9條河流。守護水清岸綠,是市民期盼,也是發展所需。我市從源頭管控、工程治理兩方面入手治理水汙染,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有效改善。

——全面推行河湖長制。設立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按屬地原則實行分段管理,做到一河一長、一湖一長,並明確各級河湖長職責,以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等為主要任務,對所負責河流依法進行保護整治,協調解決重大問題。今年以來,我市針對河湖管理範圍內存在的“亂佔”“亂採”“亂堆”“亂建”等問題,紮實開展了河湖“清四亂”專項整治工作,共排查河湖“四亂”問題819個,本月底前可全部清零。

——投資18億元治理黑臭水體。做好汙水管網連通、河道淤泥治理、河渠生態修復等工作,年底前,建成區9段黑臭水體將消除黑臭。

水清+天藍+地綠|誰不說咱衡水美

——推進納汙坑塘整治。全市1534個需要清理垃圾的坑塘、178個需要治理水體的坑塘,“一坑一策”完成治理,坑塘周邊髒亂差現象得到改善。同時,對部分坑塘進行改造提升,打造了157個景觀景點、89個魚塘,還有近百個正在提升中。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生態修復工程,讓我市的水生態環境煥然一新。早晨、傍晚到滏陽河邊遛彎,節假日到大運河觀景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說:“水清亮了,人也更有精神!”

水清+天藍+地綠|誰不說咱衡水美

推進國土綠化,還大地以綠色

無論是穿行在城市的街道,還是行走于田間、溝渠,總能看到成行成排的各種樹木。“明年我市將實現市域森林覆蓋率在35%以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

綠色不僅僅是一座城市的妝容,也體現著城市的品位和內涵。

近年來,我市緊盯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目標,大規模、高質量推進國土綠化,重點實施了環湖環城綠化、綠美廊道建設、林業園區建設、縣城村莊綠化四大重點工程,打造更多的湖城綠影。

水清+天藍+地綠|誰不說咱衡水美

——環湖環城綠化實現了增量提質。在衡水湖及相鄰桃城區、冀州區、濱湖新區、高新區實行了森林圍城、森林圍湖行動,著力構建中心城區周邊2000米寬綜合防護林帶;實施了四區城市組團間的生態綠化工程,重點打造了省園博園、市植物園、桃城中湖大道、綠化景觀長廊等一批環湖綠化精品生態工程。

——綠美廊道建設實現了添綠增彩。堅持單側綠化寬度不低於100米的標準,重點對市內的公路、鐵路、河流進行了高標準的綠化,打造了大廣高速、邢衡高速、大運河、滹沱河等重點通道綠化美化工程,打造了一條條亮麗的綠色風景線。綠色廊道的總長度為1200公里,植樹造林20萬畝。

——林業園區建設實現了綠富結合。堅持“生態、高效、富民”的原則,建成千畝以上林業園區199個,打造了阜城縣千頃窪省級森林公園、武邑紅梨種植基地、景縣城郊森林公園等多個萬畝林業示範園區。

——縣城村莊綠化實現了生態宜居。大力推進縣城環城300米寬以上的生態防護林帶建設,結合各縣特點打造郊野森林公園。村莊綠化按照綠化覆蓋率達到30%以上的標準,結合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生態扶貧工程,開展環村林建設及住宅庭院、道路街巷、河渠坑塘、廣場遊園等綠化美化工程,打造記得住鄉愁的美麗森林鄉村。

水清+天藍+地綠|誰不說咱衡水美

此外,我市大力推進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在對人民公園、青年公園、怡水公園、滏陽河帶狀公園等市區公園改造提升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寶雲公園、滏東公園、冀新公園、康泰遊園、恆豐遊園等10餘處公園遊園建設,讓綠色成為衡水大地最美的底色。目前,市區公園綠地面積達到763.11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86平方米。

監製/劉全義 主編/楊玉萍
記者/段文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