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等到70岁才明白!此文读后耳目一新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据说是一位穿行在中美两国对老年人生活研究后的感言,读后令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转载如下:

1

老年人有病是常态,无病是例外。时下,有许多老年人在生理指标与正常值失之偏颇时,助长了过度讲究健康的倾向。

以一台汽车为例,出厂指标与堪用指标一定是不等同的。

如果拿出厂标准检查我们家家户户的在用汽车,恐怕全都是不合格的,但我们不是每天都开得好好的吗?

老年人血糖稍高一点,血压稍高一点,只要相对稳定,一点问题也没有。

现在老年人中流行的理念是“以健康为中心”,这种提法值得商榷。

2

人生在世,应该以快乐开心为目标,健康只是条件,不是目的。如果以健康为中心,甚至以健康为目的,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喝,一天到晚抱着个血压计、血糖仪(我确实见到过每天三餐,餐前餐后测六次血糖的朋友),这哪里是人生?哪有幸福?充其量是战战兢兢地苟活着。

近日网上流行一句话:你要过日子,不要让日子过你。是否也可以用来套用一下老年人健康问题:你应该享受健康,而不应该让健康奴役你。

许多老年朋友的不健康,恰恰在于过度讲究健康。

明明都是使用了六七十年的“老设备”,却希望能检测出年轻人身体运行的参数,这怎么可能?追求不可能的事情,只能伤害自己,能健康么?

说到底,我们还是要接纳大病急病没有,慢性病老年病有那么一些,只是基本健康或者说不那么健康,学会与各种慢性病老年病和睦相处,相依为命,这是现实。

总之,我们要习惯与“疾病”共存,携手同行,不那么健康地过好每一天,享受每一天,开心生活!人生才有意义!

长寿,就要顺其自然;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老年人不要贸然改变生话习惯。网络上流行什么食物治什么病,做什么运动能使什么器官保健,要自己辨别真假,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最好是正常生活,适当运动,食量不能太多、太少,要适当多饮清水。蛋白质食物要适当多吃。

人老了,交往不必过多。没事多坐着休息,感到累就躺一会,早上不要起床过早或太晚,走路要慢步防跌,过一种"慢节奏生活”。这样做最大好处是能使情绪平稳,心脏不致过于疲劳,能使整个人都得以放松、修养。

老年人切忌猛吃海喝,运动不能过量。一定要自寻其乐,常与人交流,不把烦恼的事情放在心上。只有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整个人有了精气神,生命才能得以延长。

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会越来越脆弱,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但想延年益寿、幸福快乐也并非没有办法。

一位老年保健专家为大家讲述退休生活的学问:只要守住以下以下几道防线,延年益寿、幸福快乐根本不是问题。

有些人觉得老了自然“觉少”,所以不太重视午睡。事实上,中老年人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夜间容易失眠,更需要通过午睡为身体“充电”。午睡有3点要特别注意:

1、在中午11点到1点之间午睡。时间不能太长,半个小时为宜,不要超过1小时。

2、午餐不宜过饱。午餐过于饱食,会使体内脂肪过剩,血脂增高,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

3、必须躺平。平躺着午睡有利于保护脊椎,不要靠在椅子或沙发上打盹,且注意保暖。

适当运动、滋补,可增进中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达到防病祛病之目的。具体的方法有:

1、运动方式有散步、健身跑、太极拳、八段锦等。

2、从60岁开始注意补充营养,生命最后10年会幸福很多。科学补充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鱼油、卵磷脂等营养补充剂,可以抗衰老、提高免疫力。

卫生部公布的《中国伤害预防报告》指出,我国近1/3的中老年人有摔倒的经历,其中20%-30%的人因为跌到造成中度以上的身体损伤。因此,人到中老年,必须开始严防跌倒。具体方法:

1、起床醒后一定要静卧半分钟,慢起身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放下双脚半分钟,然后再下床慢慢活动。

2、浴室要防滑,厕所最好装上扶手,屋内过道不要堆积杂物,灯光应足够明亮,尽量不要使用过高的储物柜等。

3、注意补钙,预防骨质疏松。多喝牛奶、多吃虾皮等含钙高的食物,并养成晒太阳的好习惯。

鸡蛋是小型营养库,有不少人担心蛋黄中的胆固醇可能危害健康。其实,只要保证吃鸡蛋的数量控制在每天一个,并不会因此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

美国最新一期《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卷》刊载的研究证明:每周吃3次鱼,可以使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降低约30%。

因此,中老年人要多吃海鱼,每周可以吃3次,以清蒸为好。

等我们进入60岁大关后,身体机能开始减退,这是自然规律,无可逃避。因此,建议将体检频率增加到每半年一次,以便及时了解身体状态。

同时,体检结果要保存好,以便和下次结果做对照,也可在需要治疗时给医生做参考。

退休后,最怕出现意外,特别是在没有亲人跟随的户外场所。这就要求中老年人随身携带急救盒或者急救卡。

急救盒盒面贴上我们自己的基本信息,如姓名、住址、子女的联系电话等,并装好常用急救药物。

退休后我们千万不能“宅”!只有更多地融入社会,才能远离子女在外的孤独寂寞感。无论与老友聊天、散步,还是结伴出游,都有健脑健心的效果,易于延年益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