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微电网装机全球第二,储能正推动微网的建设和发展

目前,我国微电网数量为35个,在全球装机排名中位列第二。微电网建设是复杂的工程,储能又是其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

储能是构建新能源微电网的基础,有提高分布式能源稳定性、改善电能质量、调峰等作用,在智慧能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球已建成微电网项目367个,筹建中微电网项目217个,总装机规模达8.4GW。

在前不久的储能峰会上,储能领域专家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1、为微电网选择储能时,充电可用率、放电可用率、能量转换效率和系统损耗是重点考虑因素。

2、需利用高度集成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与电力电子进行深度融合,独立控制每一处电池,交流侧也实现独立逆变,一处电池发生异常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可确保储能系统更安全、更经济。

3、单一技术路线受限较多,混合储能方案受到热捧。“飞轮储能作为功率型的储能技术,与其他能量型的储能技术相结合,构成混合储能系统,通过总控单元进行协同控制,能够做到优势互补,更好地满足新能源发电对配套储能的需求。

4、将飞轮储能和磷酸铁锂按一定配比组成混合储能系统,按照一定的运行策略去调用飞轮出力或者是飞轮与锂电池联合出力,这样既能发挥锂电池能量大的优势,也可以发挥飞轮系统功率高、寿命长的优势,调频精度会进一步提高。“混合储能系统将成为未来储能发展的趋势。”

5、铁锌液流电池具有环保、长寿命、满充满放无衰减、极致安全等优势,现场安装简单,适用于微电网的不同应用场景,目前已在余干“储能+”智慧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成功应用。

我国微电网装机全球第二,储能正推动微网的建设和发展

储能系统安全最重要

若想实现微电网可持续发展,储能必须绝对安全。储能故障易发生起火等安全问题,需结合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热失控模型,开发探测控制器、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等核心产品,实现分级预警、分级消防,解决高灵敏度和低误报问题,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我国储能产业目前处于调整期。目前难点有很多,包括融资、产业链、政策等。但随着技术成熟,随着可再生能源比重的增加,储能的价值一定会凸显出来,应用领域也会进一步放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