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思明突擊檢查一家24小時營業共享茶室

本報訊(張薇 周丹蓉 許夢蘭 記者陳家華)

在共享經濟的浪潮下,共享茶室也在廈門悄然出現,逐漸成為不少市民休閒娛樂的場所。共享茶室以其消費透明、門檻低,方便自由,24小時無人值守,從購茶到泡茶,均由自己操作完成等智能共享模式帶給消費者不同的茶消費體驗,受到很多消費者的青睞。然而很多消費者也對共享茶室提出了疑慮:茶室衛生是否過關?茶具消毒是否到位?茶葉來源是否可靠?

日前,廈門市思明區梧村市場監管所根據群眾提供線索前往思明區新景中心“6茶共享茶室”門店進行突擊檢查。該店內部設置了三四間獨立的共享茶室,茶室內配有茶具設備、消毒櫃、茶葉自助售貨機等等,自助售貨機內放置了20多款茶葉,價格12元到68元不等。

經查,該店已辦理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執法人員還對該店索證索票、現場衛生、食品原料、餐具消毒等情況進行逐一檢查,並現場抽取了三個茶具樣品進行ATP潔淨度檢測,均符合標準要求。但也發現該店主要存在索證臺賬資料不齊全、消毒記錄不完整等問題。對此,執法人員現場開具了責令改正通知書。同時,因為每間茶室均配備有獨立消毒櫃,執法人員現場對此開展行政指導工作,指導經營者建立一茶室一消毒記錄本制度,給每間茶室建立單獨的消毒記錄臺賬本。

廈門思明突擊檢查一家24小時營業共享茶室

圖為執法人員向商家講解相關規定

針對茶葉問題,經營者表示所使用的茶葉為農產品,有專門的供應商配送,進貨時查驗了相關標識信息。針對共享茶室單包使用的特點,在梧村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的指導建議下,經營者已聯繫供貨商改進每小包茶葉的包裝,並主動下架原有茶葉,力爭做到新上架的每小袋茶葉均有單獨標識,規範茶葉包裝,提升消費品質,讓消費者喝得更明白、更安心。

思明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加強對轄區內的共享茶室這一新興業態的指導規範,嚴格開展監督檢查工作,督促其落實食品安全各項制度要求,切實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如發現相關違法經營行為將依法予以查處。同時也提醒消費者:在共享茶室消費時,應注意查看其是否有相關營業資質、茶葉是否有包裝標識、茶具的消毒潔淨情況等,共同監督共享茶室的衛生情況。如發現食品安全問題,及時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