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地理口訣的應用和例題解析



1.

在經緯網圖中南北緯、東西經的判讀

口訣:“北增北,南增南,東增東,西增西”。

即在經緯網圖上,緯度向北增大的為北緯,向南增大的為南緯;經度向東增大的為東經度,向西增大的為西經度。

例1、讀下列四幅圖,哪一幅圖中甲點的位置符合東半球、北半球、低緯度、熱帶、我國境內五個條件( )


高考地理:地理口訣的應用和例題解析


解析:由於甲點位於我國境內,而我國所跨的經度為73°E~135°E之間,排除C項;根據“西增西”可知,A項中甲點位於西經度,也應排除;根據“南增南”可知B項中的甲點位於南半球,故選D項。

2.

在地球俯視圖中南北半球的判讀

口訣:“北逆南順”。

即在地球俯視圖中,地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所視半球為北半球;地球呈順時針方向旋轉,所視半球為南半球。

例2、下列四幅圖(陰影部分表示黑夜)中,能正確反映12月22日前後日照狀況的是( )

高考地理:地理口訣的應用和例題解析


解析:12月22日為北半球冬至日,此時晨昏線與極圈相切,北極圈內為極夜,南極圈內為極晝。因此,本題轉化為尋求“北極圈”或“南極圈”圖示的問題,也就是判別南北半球的問題。根據“北逆南順”的規律可判別出:B、D為南半球;A、C為北半球。然後再根據極晝極夜狀況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為D項。

3.

在地方時(或區別)計算中的運用

口訣:求經度差(或時區差)“同-異+”,求時間(地方時或區時)“東+西-”。

即在求經度差(或時區差)時,若兩點同在東經度(或東時區)或同在西經度(或西時區)時用“-”;若一點在東經度(或東時區),另一點在西經度(或西時區)用“+”,同樣當一點若在西經度(或西時區),另一點在東經度(或東時區)也用“+”。

例3、當北京時間是正午12時時,紐約的時間應該是( )

A. 23時 B. 5時

C. 6時 D. 24時

解析:北京時間為12時,即東八區的區時為12時,而紐約所處的時區為西五區,根據求時區差“同-異+”的規律,北京和紐約一個在東時區,一個在西時區,故用“+”,二者相差13個時區。再根據求時間“東+西-”的規律,紐約在北京的西側,故用“-”,因此求得紐約的區時為昨日的23時,故正確答案應選A項。

4.

在地球側視圖中晨昏線的判讀

口訣:“左夜晨,右夜昏”。

即在地球側視圖中,晨昏線的左側為夜半球,則該線為晨線;晨昏線的右側為夜半球,則該線為昏線。

例4、讀下邊的經緯網和晨昏線圖,此時北京時間為( )

高考地理:地理口訣的應用和例題解析


A. 0時 B. 6時

C. 18時 D. 22時

解析:根據“左夜晨”可知,該晨昏線表示晨線,則該經線(60°W)與赤道的交點的地方時為6時(因赤道全年晝夜等長,地方時始終是6時日出,18時日落);又知北京時間即是東八區的區時,也就是120°E的地方時,根據求經度差“異+”可知:兩地的經度差為180°,即相差12小時,再根據求時間“東+”,可知北京時間為18時。故選C項。

5.

在地球公轉圖中“二分二至日”的判讀

口訣:“左斜左冬,右斜右冬”。

即在地球公轉圖中,地軸如果向左傾斜,則左側為冬至日;地軸如果向右傾斜,則右側為冬至日。只要判讀出冬至日,就可根據地球公轉方向判斷出春分、夏至、秋分三個節氣。

例5、讀下面地球公轉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高考地理:地理口訣的應用和例題解析


(1)公轉至甲處時,開普敦正值多雨季節

(2)公轉至甲處時,地球接近遠日點,公轉速度較慢

(3)公轉至甲處附近時,黃河有凌汛現象

(4)公轉至乙處附近時,華北平原小麥返青

(5)公轉至乙處附近時,新加坡正午太陽高度接近90°

(6)公轉至丙處附近時,可以到挪威觀看午夜的太陽

A. (1)(2)(3)

B. (2)(4)(5)

C. (1)(2)(5)

D. (2)(5)(6)

解析:做好此題的關鍵是判定出甲、乙、丙、丁所代表的節氣。圖中地軸向左傾斜,根據“左斜左冬”的規律,則左側的丙處為冬至日。由地球公轉方向即可判斷出丁處為春分日,甲處為夏至日,乙處為秋分日。開普敦為地中海氣候,地球公轉至甲處時是它的(因為開普敦在南半球)冬季,正值多雨季節,所以(1)正確;地球公轉至遠日點應為7月初,甲處為夏至,所以(2)是對的;黃河凌汛多發生在冬春結冰和融冰時,所以(3)是錯誤的;華北平原小麥返青應是春季,而乙處為秋分。(4)是錯誤的;當地球公轉至乙處附近時,太陽直射在赤道,而新加坡位於赤道附近,所以它的正午太陽高度角接近90°,(5)正確;到挪威觀看午夜的太陽應在夏至日前後,而丙處為冬至日,所以(6)是錯誤的。故答案選C項。

6.

在等溫線圖中氣溫高低的判讀

口訣:“高低低高”。

即與同緯度相比,等溫線向數值高的方向凸出,表示溫度比同緯度低;等溫線向數值低的方向凸出,表示溫度比同緯度高。

例6、下圖能正確表示我國東部暖流流經海區水溫變化規律的是( )

高考地理:地理口訣的應用和例題解析


解析:由於暖流水溫比流經海區的水溫高,所以等溫線向水溫低的方向凸出,根據“低高”規律可推知A、D兩項都滿足這一要求。但題目要求選出的是“我國東部暖流流經的地區”,即為北半球海區,故答案為D項。

運用“高低低高”的口訣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判讀山脊、山谷時同樣也可實用。即: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數值向高處(數值大)的方向凸出的為山谷,等高線數值向低處(數值小)的方向凸出的為山脊。

例7、讀下面等高線圖,a、b、c、d四點中,最容易發育成河流的是( )

高考地理:地理口訣的應用和例題解析


A. a B. b C. c D. d

解析:在等高線圖中,最易發育成河流的應為谷地,據“高低低高”可知:d處的等高線數值向高處凸出,應為低處,即谷地。故應選D項。

7.

兩條等值線之間的閉合等值線內數值的判讀

口訣:“大於大的,小於小的”。

即閉合等值線數值若等於兩條等值線中的大值,則其內側數值大於大值;若數值等於兩條等值線中的小值,則其內側數值應小於小值。

例8、下圖為等高線示意圖,已知a>b,則有關甲、乙兩處地形正確的敘述是( )

高考地理:地理口訣的應用和例題解析


(1)甲是在山坡的窪地(2)乙是在山坡的窪地(3)甲是在山坡的小丘(4)乙是在山坡的小丘

A. (1)(2) B. (1)(3)

C. (2)(3) D. (2)(4)

解析:由於a>b,根據“大於大的,小於小的”規律,則甲大於a,乙小於b。所以,甲應為小丘,乙應為窪地,正確答案應為C項。

高考地理:地理口訣的應用和例題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