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漂水下一粒距水面多少為宜?

寂寞是種美1


七星漂的調漂方法,針對釣鯽魚鯉魚。

首先要調好鉛墜重量,使漂能下沉6粒或者剛好7粒(包括餌重),懸墜。然後看鉤是否是鉤尖朝上,若不朝上,減輕重量。調好後,釣6粒比較好,最多釣5粒,不要所有浮子都在上面,或者有4,5個在上面,最好是1個在上面。浮子間距30到50毫米,靜水時距離大點,效果比較好。

調好後,一般都用傳統釣,即單鉤,不適合用2鉤,否則浮子的浮力不夠大,鉤柄至鉛墜的距離是2-3.5釐米,長了就會有空杆,但是漂的動作比較大。短則影響不大,但是在魚吞鉤時就不會太深。我一般2.5釐米.

鯽魚吞鉤時,動作一般是上浮,而且幅度比較大:最多能上浮2個浮子的距離(100毫米)。在穩穩上浮的過程中都能中魚,直到上浮停頓後半秒左右後魚才會吐鉤,越早提越好,最早可以在下沉1釐米左右時就可以提,也就是先下沉後上浮這段時間都可中,十拿九穩。小鯽魚上浮比較小,在上浮三分之一個浮子間距,或者不斷上下抖動幅度比較大時可以中魚。扁魚,草魚動作類似。

鯉魚咬鉤動作比較特別:分2種,第一種是有力下頓,而且幅度大,一般三分之一浮子間距,即可以中。第二種也是典型動作是先下頓一下,然後緊接是一個更大下頓,一般是連續2個下頓,中間沒有上浮,這個時候上提是十拿九穩,沒有空鉤,所以感覺到鯉魚光臨時,一般一定要等到第2次下頓,才肯上提,否則你空竿會把鯉魚嚇跑的,寧願不提,耐心等它第2次咬鉤。





aAa刺魚aAa


七星漂水面下這粒距水面多少距離。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對傳統釣七星漂的理解己經開始深入。

首先要對傳統七星漂的功用有正確的認識,星漂是用來釣近釣淺的。用傳統星漂釣深釣遠都是一種比較笨鈍的釣法,特別是用十米以上的長炮竿釣星漂。根本就沒法看清星漂的輕微漂相。

我們用傳統七星漂釣近岸,可以看清輕微星漂漂相,這時星漂的間距是很關鍵的。只有間距大的星漂才能呈現輕微的魚口反應。如果你把星漂間距調得很小,兩三公分以內,星漂顆粒會聚集成一個整體。水下魚觸碰鉤餌,小間距整體狀星漂的反應是一種整體的動作。這個整體的輕微漂相比較誰以察覺。

而我們用五六公分以上大間距的星漂,水下魚觸碰鉤餌時,沉在水面下的那顆漂會有明顯的角度變化,點動起伏,位移擺動等反應動作。我們可以通過這顆星漂的輕微動作做出預判,做好提竿準備。等待星漂大幅抓口漂相岀現。抓口刺魚。

所以我們釣星漂要觀察水面下這顆漂的動靜,

這是釣傳統星漂必須要學會的。

瞭解瞭如何觀察星漂這個事情後,我們再來談談水面下這顆漂要距離水面多少距離這個問題,答案顯而易見了。

星漂間距宜大不宜小,大到怎麼樣程度呢?就是能夠看清水面下這顆星漂的動作為限度。渾濁水能見度低看不清水下漂,沒辦法只能用小間距。一般正常水色,只要能看清楚水下漂,星漂間距儘量大。

我是海心漁樂坊遠行客,釣魚老手,資深星漂玩家。希望我的回答能對傳統七星漂使用有疑惑的釣友有所幫助。我的主頁內容基本以傳統釣為主,敬請關注!


海心漁樂坊遠行客55


不知道題主所問的七星漂是釣鉛頭鉤還是玩谷麥!

長竿短線配鉛頭鉤,主釣秋冬季節主釣大板鯽,要求靈敏度,所以浮子之間距離稍短,一般5-10公分足矣!

七星漂手車竿玩谷麥逗釣,要根據季節,水底地形自己對象魚區分,墜和鉤之間的距離也是同等原理!

首先季節變化,夏秋季魚活性高,浮子之間距離大於冬春季,夏季可以20公分左右,冬季建議10公分。

其次水底地形落差,如果水底緩坡浮子距離可以稍短,但是如果是陡坎,落差大,餵了方便逗釣是看得見遠近浮子,浮子之間距離應加大,具體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

再者對象魚,越大個體魚越狡猾謹慎,所以鉤和墜的距離就長,提竿也得稍晚,可以加浮子之間距離應對,而釣鯽魚時,增加靈敏度可以減少浮子距離!一般建議鯽魚10-15 公分,鯉草青可以20-30公分都行!

釣無定法,靈活運用!希望你喜歡的回答!


谷麥野釣解密


七星漂對於我們釣友來說都不陌生,特別是隨著溫度的降低,現在使用傳統釣的釣友越來越多。七星漂的調漂方式比較簡單,七星漂的漂粒之間的距離我們釣友關心的話題,怎麼調好七星漂首先要了解七星漂適合的釣點。

一、七星漂的作用

七星漂最大的優點就是適應各種複雜的環境。釣友們都知道臺釣浮漂比較長,在有些水草多,雜物多,或者水面比較淺的釣位,不太適合。這些釣點很容易掛底,掛水草,而使用七星漂可以減輕釣位複雜的環境帶來的不方便。



七星漂使用中一般長竿短線比較多,非常適合釣草洞,草邊,這是臺釣不能比的。長竿短線餌料入水比較輕,餌料入水比較準確,不容易驚擾到魚兒,適應各種複雜的環境。

比如:有些水塘、河道淺灘很長,甚至有些淺灘水草距離亮水區有10米遠,這種情況臺釣是夠不著的。有些是水草中間的草洞,臺釣更是沒有用武之地。再說沒有多少釣友會扛著7-8米的魚竿釣小魚。


即使用臺釣能釣,由於臺釣浮漂較長,那麼拋竿後浮漂也很容易拋偏,從而掛到水草,或者掛到其他雜物,浪費了時間。

魚竿越長也就越軟,彎曲弧度比較大。水草多的區域臺釣中魚後不好控魚,魚兒一旦進入水草內,就會切線跑魚。這種情況用長竿短線七星漂就能完美解決,線組比較短中魚後直接提出水面。不給魚兒逃入水草的機會。

二、七星漂的組成

七星漂的組成有兩種,一種是:七顆漂粒、鉛皮座、八字環、雙鉤、竿稍太空豆組成。


這種方式和臺釣區別不大,主要是換成七星漂,這麼做的原因是:有些地方環境複雜,不好拋竿,不適用臺釣長浮漂拋竿的方式,但是水底比較乾淨,不容易掛底,使用這個方式很不錯。

比如:有些地方,水邊有蘆葦,或者其他水草,而水域內淺灘內水草很多,用臺釣不好拋竿,中魚後由於魚竿較軟,很容易掛到水草。如果用長竿短線可以完美解決,中魚後可以直接把魚兒提出水面,不給魚兒掙扎的機會。

另一種是:竿稍太空豆、七星漂粒、朝天鉤,這種方式是單鉤通線組成。


單鉤通線這種線組方式,能夠適應各種水草多的水域,即使在有些容易掛底的地方也不受影響。單鉤通線七星漂線組,在冬季水草邊很多老釣友使用。

比如:有些小水面全部被厚厚的水草覆蓋,這種情況只能用傳統釣單鉤,也就是朝天鉤,朝天鉤由於自帶鉛皮。拋竿入水後不容易掛到旁邊水草,到達水底後最後朝上,也不容易掛到水底水草。這就減輕了複雜水域帶來的影響,不容易掛到水草造成切線。

三、七星漂的調漂方式

七星漂調漂非常簡單,七星漂朝天鉤在調漂的時候,通常經過一次調漂之後,就可以多次重複使用,到達各種複雜的釣點不需要再次調整浮漂,節約垂釣者的調漂時間。


七星漂朝天鉤調漂:露出一顆浮漂或者兩顆浮漂,或者一顆不露出都可以,沒有什麼影響。調漂雖說較鈍但是,他沒有子線,單鉤通線,線組還是很靈活。

七星漂調漂在釣靜水、淺水調漂的時候,每顆距離在在3公分左右,(水深在40公分—1米)水淺如果距離太遠浮漂總體長度就太長了,間距太長有可能會引起魚兒的警惕性。

如果在深水調漂,(水深在1米以上)浮漂顆粒之間的間距可以適當放大,間距5公分左右就行。由於用朝天鉤釣魚比較靈活,即使浮漂間距過大,也不會有太大影響,魚兒吃餌後送漂、走漂、黑漂都能看的很清楚。

七星漂鉛皮座雙鉤調漂方式:也比較簡單,用雙鉤調漂的時候光頭一般是半水露出2顆漂粒,釣1顆漂粒,也等於說調2釣1,這是在用餌料的情況下,如果用蚯蚓紅蟲,就調1粒釣1-2顆漂粒。


需要注意的是用雙鉤的時候,漂粒之間的距離不能過大。如果漂粒間距過大,再加上子線的長度,就太鈍了,魚兒吃鉤後不容易反應到漂相上。一般漂粒間距2-3公分就可以。

總結:長竿短線七星漂朝天鉤是“傳統釣”的精髓,尤其在冬季小魚少的時候,或者應對複雜的水情。尤其是臺釣不能用的地方,使用傳統釣能夠事半功倍。

釣友們,這裡只是光頭魚司令對於傳統釣的理解,也不一定正確,不足之處大家多多包涵,多多指出,光頭一一改正,謝謝大家。


光頭魚司令


我是近視眼,釣魚是幸福和受累的一個愛好。平時用立漂臺釣的多,秋末開始用長竿七星漂。

由於受視力影響,我一般用9米竿和10米竿。對於七星漂的調釣,除非是深冬季節需要追求靈敏度外,其它時間不必太在意。至於水下一粒到水面的距離,也沒有必須多少固定的距離,只要你看著舒服看著清楚即可。平時野釣,圖的是開心,圖的是舒服,沒必要模式化的規定什麼。

有的新手,就是重鉛到底,也能有魚釣到。釣魚,關鍵看追求什麼。要魚獲比別人多,那就比較累,在意的技巧更多。

我的個人感覺釣魚不固化就行,能讓自己看著清楚就好,有3~5釐米之間自己決定。只要窩子有魚,怎麼樣都能釣到。


竿尖山水


看水清渾度,用餌。水清可調大,水渾調小。可以看到水下那顆為宜。用餌,用活餌,用硬餌,比如玉米,麥粒,可適當調大,適當釣鈍。用粉餌,比如搖三搖,拉餌,可調小,釣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