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縣陳氏宗親族譜(東安系)祖先陳鴻基家族發展史。

陳氏源流概序陳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最古老而繁盛的氏族,在全國三千多個姓氏中居第五位,排在李王張劉之後。陳氏受姓,始於周初,周武王封舜帝后裔媯滿於宛丘(今河南淮陽),國號陳,侯爵,其後世遂以國為氏,姓陳,其遠祖可追溯到黃帝,近代可以追溯至(東安系)我陳氏祖宗陳鴻基搬遷至東安縣以後的當代陳氏家族所有的族譜字輩。

(一)黃帝世系黃帝是陳姓人的血緣始祖,也是華夏民族(漢族)公認的祖先。據《史記•五帝本紀》載:在4700年前的原始社會父系氏族部落少典國國君,號有熊氏,娶有嶠氏之女附寶,生黃帝於軒轅(今河南新鄭縣西北)之丘,故名軒轅;本姓公孫,因長於姬水(今陝西岐山),更以姬為姓;國於有熊,故號有熊氏。黃帝初,諸侯相互侵戰,而炎帝神農氏榆罔暴虐百姓,日漸衰微,無力平定天下。於是黃帝修德振兵,度四方,藝五穀,撫萬民,擒殺蚩尤於涿鹿(今河北涿鹿東南),繼又與炎帝榆罔戰於阪泉之野,三戰而後勝之,諸侯遂尊黃帝為天子。按五行(金、木、水、火、土)以土德代榆罔為王,土生萬物而主黃色,故稱黃帝。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窮蟬,窮蟬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橋牛,橋牛生瞽叟,瞽叟生舜。黃帝至舜,共傳九世,謂“黃帝世系”。

(二)舜帝世系舜帝是陳姓人的血緣親祖,據《史記•五帝本紀》及《陳杞世家》載,黃帝九世孫虞舜,以孝聞世,四嶽推舉,繼堯為帝。在為帝之前,堯帝將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他,讓他們居於媯水,其後代子孫以此為姓,姓媯。舜做了堯帝的女婿後,逐步成為炎黃和東夷部落大聯盟的首領,兩個部落的圖騰合併,給中華民族留下了相傳至今的龍鳳呈祥的圖騰。舜帝代理首領政務十一年,在位三十九年,後禪位於禹。禹封舜子商均於虞(今河南虞城縣北)。自舜帝至媯滿,共傳34代,謂“舜帝世系”。

(三)陳國世系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後,為感舜德,封舜帝三十四世孫媯滿於宛丘(今河南淮陽),國號陳,侯爵,奉守舜祀,以備三恪。其子孫遂以國為氏,即姓陳。因此,古史上有“周武王封舜裔胡公滿於太昊之墟,子孫以國為氏”的記載。媯滿去世,諡號陳胡公,是陳氏得姓的開宗始祖。其長子陳犀繼位,是為申公。申公去世,其弟陳臬羊繼位,是為相公。相公去世,申公之子陳突繼位,是為孝公。孝公去世,其子陳圉繼位,是為慎公。後傳至湣公陳越,於公元前479年為楚所並,共傳二十世,二十六君,歷時568年,謂“陳國世系”。

(四)田齊世系陳胡公十世孫厲公陳佗,生子陳完,字敬仲,於公元前672年避禍奔齊,改陳為田姓,任齊國工正之官。其子孫世代為大夫、卿相。至陳完十世孫田和為相時,代姜姓而建田氏齊國,史稱田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後至齊王田建,於公元前221年被秦所並。自陳完至田建,共傳十六世,歷時451年,謂“田齊世系”。

(五)戶牖世系楚滅陳時,陳湣公次子陳全溫避難奔晉,長子陳劍隱居陽武(今河南原陽縣)戶牖鄉,改名衍。衍之十世孫陳平,先為西漢劉邦六出奇謀而興漢朝,後為漢惠帝、呂后,文帝三朝丞相,封曲逆侯,因而光耀天下。陳衍至陳與京,共傳十四世,謂“戶牖世系”。

(六)瑕坵世系陳與京於漢宣帝元年戊申(公元前73年)官拜員外郎,長於謀略有膽識,助漢宣帝誅權貴,聲名大振。生子陳考,仕漢宣帝為御史大夫。其父與漢宣帝於黃龍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相繼去世。漢元帝二年,權貴復辟,丞相石顯上疏複議先朝臣子功罪,將其父與京之過罪及於考,考遭收捕,家計因之一空,倖免逃脫,攜家隱居山陽(今山東滋陽縣)瑕坵莊。考子陳湯,為著名將帥,因抗匈奴有功封關內侯。湯傳六世至陳翔,為御史中丞。陳考至陳翔,共傳八世,謂“瑕坵世系”。

(七)潁川世系陳翔子陳實,字仲弓,漢桓帝時為太丘長,因黨錮之禍自請入囚,遇赦後,三公每缺必召之,實不受而退隱於潁川長葛縣古橋鄉陳故村。陳實平心率物,鄉人有爭訟,則求判正。眾皆曰:“寧為刑罰所加,勿為陳君所短”。因義釋夜竊者,而出“樑上君子”之典故。曾攜子孫訪荀淑,同遊許昌西湖,感德星聚奎,漢靈帝遂在許昌西湖敕建“德星亭”。陳實84歲卒,後被追封為潁川侯。陳實的六個兒子都很賢德,尤其是長子紀(元方),四子諶(季方),與陳實合稱“三君”,作為封建道德的典範而“圖像百城”。陳堪的玄孫匡,於西晉建興四年(316)渡江南遷,定居曲阿(江蘇丹陽)新豐湖。自陳實至陳匡,共傳六世,謂“潁川世系”。

(八)長城世系陳匡子陳達,於東晉元帝建武元年(317),曾作為丞相的屬員歷太子洗馬,出任長城令,悅其山水,遂定居長城(今浙江長興縣)下若裡。曾預言:“此地山水秀麗,當有王者興,二百年後,吾子孫必逢斯運。”果如所言,陳達十一世孫文贊,生三子:談先、霸先、休先。霸先於公元557年建立陳朝,為陳武帝。談先生二子:長子陳蒨,為陳文帝。次子陳頊,為陳宣帝。陳宣帝生四十二子,長子叔寶,為陳後主,禎明三年(589)被隋所並。陳宣帝第六子叔明,太建五年(573)封為宜都王。自陳達遷長城至陳朝被隋並,共傳十三世,歷時273年,謂“長城世系”或謂“陳朝世系”。

(九)義門世系陳叔明(555—618),太建五年(573)封宜都王,授宣惠將軍,歷任中東郎將、東揚州剌史,升遷輕騎將軍、衛尉卿。陳後主時為侍中、翊右將軍、晉號安右將軍。入隋為鴻臚少卿。叔明長子志高,隋時會稽郡(今浙江紹興)司馬。志高子陳才,唐會稽郡司馬。陳才長子蘊珪,官晉陵郡司功參軍,後居浙江金華,嘯傲山林,隱居自樂。蘊珪生二子,長子兼、次子旺。陳兼,唐玄宗開元十二年(724)進士,翰林學士,官至右補闕,贈秘書少監。陳旺因其兄陳兼初官江州(今江西九江),由全華隨遷而至,後陳兼遷官別任,陳旺於開元十九年(731)佔籍潯陽縣蒲塘場太平鄉常樂裡永清村(今江西德安縣車橋鄉義門陳村),開基創業。旺生機,機生感,感生藍,藍生青,青生六子,繼而六生十九,十九生三十二,自是家益昌,族益盛,世代相傳,以孝義傳家,同居共炊330餘年,聚族3900餘人,歷朝旌獎為義門。到北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義門五世先祖被追授國公爵,並敕建五祖祠祭祀。陳兼之三子陳京,唐代宗大曆元年(766)進士,太常博士、集賢殿學士,官至給事中、秘書少監。陳京無子,以從子陳褒為嗣,褒至鹽官令。褒生陳瓖,任臨海令,後避難泉州仙遊鄉。瓖生五子,唯五子伯宣(824—890)有文史才,初遊廬山隱居,後易地德化縣甘泉鄉甘水壠(後稱義門鋪)。唐僖宗乾符二年黃巢起義,乾符四年(877)六月,因柳彥璋襲陷江州(九江),大肆剽掠(見《資治通鑑》卷二五三),為避兵亂,伯宣舉家遷德安,與陳旺後人“合族同處”。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始得旌表“義門陳氏”。由於伯宣為獲旌義門有功,人稱“義門獲旌”之顯祖,被視為義門代表人物,散見於史書。自陳叔明於太建五年(573)封為宜都王,至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分莊輩延賞、延矩、彥成止,共傳十五世,歷時490年,謂“義門世系”。義門始分291莊,分遷於十六省、七十二州縣,發展至今日,已是千百萬義門人遍佈天下。

(十)高安世系陳延矩,宜都王陳叔明十五世孫,宋太宗端拱二年(989)進士,為泰州府判。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八月十五日寅時歿,壽64歲,義門分莊時已去世四十年,敕封知成郎,賜名冕。由子輩代分江西瑞州(時稱筠州,今高安市大成鎮赤土村)大田莊。生三子:倜、儻、偓,在義門分莊前,於景祐元年(1034)隨叔父陳延賞(時延賞牧筠州)及延賞的四個兒子:值、俊、僖、傑等兄弟七人在筠州府任職而居筠州,為七大房。其後,倜居大田莊,儻居高安市椒房裡六甲莊,偓長子繼襲居陵和、次子繼褒居湖上。七房人發展至今已有三萬餘人(不含外遷人數),分佈於高安市24個鄉鎮,201個村莊。陳延矩十世孫陳冕,遷居馬嶺凰山(今高安市獨城鄉三皇村)。生二子:斗南、鬥北。斗南生四子:伸之、珏之、秉之、千之。千之生三子:仲衍、仲德、仲徵。仲德遷居江西德安縣樟浦。仲徵遷居江西泰和縣叢山村,生子鴻基。陳延矩至鴻基,共傳十四代,謂“高安世系”。

(十一)東安世系元朝末年,農民起義,天下大亂。陳友諒擁軍百萬連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數省。至正二十年(1360)在採石稱帝,國號大漢,改元大義,立都江州(今九江)。至正二十三年(1363),與朱元璋爭奪天下,發動鄱陽湖大戰,兵敗中流矢身亡。朱元璋為報復陳姓人,血洗義門陳氏故居,屠殺分遷江西各地的義門陳氏。陳鴻基為避難,攜家隱居湖南永州府東邑宣上鄉山底鋪山復田(今湖南省東安縣山口鋪鄉大夫村),創基立業,垂浴後昆,至有道、有仙、有龍、有虞、有貴等輩,共傳十一代,謂“東安世系”。

(十二)錢塘世系明、清改朝換代之際,四川累遭兵燹災荒,滿清捍然製造四川無人區。據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人口資料載,四川人口不足50萬(現在四川人口8700多萬,還不含分出去的重慶人口),地廣人稀,田園荒蕪。地方官累具本申報:“任此拋荒,徵賦無策。”清政府便採取強硬措施,強迫乃至捆綁湖廣省(轄今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的民眾填補四川,史稱湖廣填川。據合川縣誌載,先後填入合州境內墾荒定居的人,來自湖南、湖北等省。凡填川者,可隨意插枝為界,號佔肥沃的川地一大片,甚至整座山或一條溝的受水面積,且賦稅輕微。新老移民攀鄉誼,互友助,相融洽,使蜀境人口速增。清康熙至雍正年間,移民填川的潮湧達數十年驚世之舉也。有道、有仙、有龍、有虞、有貴兄弟五人,於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冬月中旬望日,奉旨由湖南東安原藉攜家遷入四川省東道重慶府合州西里八甲(今重慶市合川區錢塘鎮)大點山西南嶺下保家樓(現為馮姓人居住地)插佔墾荒定居。其後,有道插佔蓼葉灣;有仙插佔大屋場、千年房、橋邊院;有龍插佔新屋場、林家灣;有虞入贅馮姓;有貴插佔水竹林、柏樹山。自有道等輩1693年入川至棟字輩2009年止,共傳十四代,歷時316年,謂“錢塘世系”或“湖廣填川世系”。以上為陳姓繁衍遷徙史上的各階段之大概輪廊,然不能盡言我中華陳姓五千年浩浩蕩蕩的繁衍發展史!

東安系後輩族譜字輩:於,斯,為,盛,即,有,典,常,再,世,之,光。

2019年11月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