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家隊舉重運動員的維度比健身房一些人要小,但是力量卻大得多,是肌肉質量的不同嗎?

塔羅右手


這裡所指健身房裡比舉重運動員肌肉緯度大的人,應該是指健美式訓練的人,健美和舉重都是力量訓練的方式,但訓練目的不同。



練健美和舉重的人,肌肉都是採用力量訓練的結果,單純比重量的話,很多人都能完成,但技術比重量更重要。



健美追求肌肉緯度和整體比例,訓練中通常採用中等重量為主,不是很在意重量,在意肌肉的持續收縮時間和刺激程度,舉重追求力量或者肌肉合力的最大化,日常訓練中,不止練力量,更注重技術訓練,肌肉質量不起決定作用。


40之後健康健身俱樂部


聽你的提問就證明你沒有見過舉重運動員,就不說國家隊的怪物了。陝西省隊我認識一個資格比較老的已經退役的舉重運動員。身高一米七八,體重一百一十公斤。這只是退役後肌肉量下降後的體重,當年比賽的時候,他的體重有一百一十五左右。我和他退役後相識,做過體測,他的骨骼肌含量九十八公斤,聽說當年比賽的時候肌肉含量還要比這更高些。作為一個將近一米八,有純肌肉九十二公斤,在被厚脂肪包裹的一個巨漢,你說他的維度小?我四十四臂圍的手臂也就比他的胳膊一半粗點。而且,你是沒有見過他的腿和腰腹,那才是真正的怪物。四百斤的槓鈴深蹲蹲到最底下,膝蓋還要彈兩下。三百多斤做肩後推舉。而這樣的他的職業生涯也就止步於陝西省,可以想象站在奧運賽場上的都是是怎樣的怪物。說這麼多就是想給你說,舉重運動員擁有和頂級健美運動員相媲美的體型,但並不會把每塊肌肉練的特別大,特別的漂亮,兩者的用途不同。更何況是和健身房的一群渣渣比,他們在健身房練,其他人除了張大嘴圍觀外,不會有任何其他的動作。

你的這個對比根本就是拿螞蟻和大象做比較,什麼時候等你真正見過參加過比賽的“國家健將級舉重運動員”,你才會發現,那個體型和力量,專業運動員就是專業運動員。

說到肌肉質量不同,這其實是謬論,人類都是碳基生命,人體的構成都是一個物質,就算運動類型不同,也不會變態。肌肉質量怎麼會有區別?難道說有的肌肉質量差,有的肌肉質量好?肌肉其實是白肌和紅肌構成的,一個耐力肌,一個力量肌,訓練方法的不同會使兩種肌肉含量不同。長跑運動員白肌多,舉重運動員紅肌多。這不是肌肉質量的優劣,而是我運動模式和我需要什麼類型運動表現的差別。


卡子哥看世界


舉重運動員的肌肉緯度沒有健美運動員大,但是力量確實比健美運動員大,這是因為舉重運動屬於力量舉的範疇,是以發展絕對力量為競技目的的運動,在訓練模式上和健美運動有很大的差別。

健美運動員在訓練時,會把一個相對較輕的負重,連續抬起放下10次左右,然後休息一分鐘後在重複同樣的模式,然後持續訓練大概一小時,以此發展肌肉緯度最大化。

舉重運動員在訓練時,會把一個較大的負重舉起放下一次,然後休息五分鐘左右,訓練時間可以持續數個小時,以此發展絕對力量最大化。

另外舉重運動員訓練的動作很少,經過常年訓練幾個動作,而且以複合動作為主,因此身體的所有肌肉會以一種最高效的方式去執行這些動作,也就是說身體會以最小的力量舉起很大的重量,因此看起來力量貌似比健美運動員大。

健美運動員平時訓練的動作多達百種,力求能夠精準刺激到身體的每一塊肌肉,而且以孤立動作為主,因此肌肉整體的協調能力不如舉重運動員,無法以最高的效率去舉起重物,絕對力量也會相對小一些。


冷風談健身


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這個問題我分三點回答。

第一:訓練的目的不同和方法不同。


  • 要知道,肌肉的緯度和力量不是成絕對正比的。肌肉力量的輸出還與神經系統有關,神經系統能調動更多的肌肉纖維參與發力,那麼輸出的力量更大。
  • 肌肉的緯度包含肌纖維的變粗和肌質的增長,一般健美式訓練,對肌纖維和肌質都走增長,而肌質的增長對力量的增強沒有太多意義。
  • 所以他們的訓練目的不同,訓練方法也不同。健美式採用孤立訓練,rm值選擇8~12。而舉重通常採用複合型動作,rm值在7以下,並且舉重要保持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而健美式長時間的孤立訓練,導致神經系統疲勞。
第二:他們力量輸出的方式不一樣。


  • 舉重這項運動,考驗的不僅僅是力量,還有協調性,技巧等等。所以他們在練習力量的同時,也會去注重這些方面的練習。所以大部分舉重運動員,他們除了舉重以外,深蹲成績都是非常好的,最有名的就是世界冠軍呂小軍,77公斤,可以深蹲280公斤兩次。但他們的臥推成績不一定就非常厲害,所以說,術業有專攻。
第三:就是你所說的肌肉質量問題。

  • 前面已經講了,健美式訓練不僅包括肌纖維的增粗,還有肌質的增長。肌質增長對力量輸出不大。
  • 這裡常聽說健身房練出來的都是死肌肉,其實沒有什麼死肌肉一說,只是說在一些動作當中,有些肌肉纖維不能更好的被神經系統調動參與發力而已。
綜上所述:一句話總結,術業有專攻,看自己的追求。

FJ健身


這裡面涉及到的很多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神經募集能力。

舉重運動員,通常有比賽體重的要求,因此,他們平時訓練更注重的是肌肉神經募集能力以及肌肉間協作的能力。通常用比較低的次數來達到刺激作用(80~90%1RM),這樣低次數高強度的訓練更多的是肌力的增加而非肌肥大。

而健美運動員,則有肌肥大需求,肌肥大的訓練更多的是指的肌漿,肌漿是由液體,基質與ATP等物質組成。肌漿則是可以利用相對高的次數來訓練(50~75%1RM),來達到肌肉質量增長為主,此時是肌肉圍度為主,肌力為輔。

平時老百姓說的死肌肉,從科學角度理解並非真的沒有生命力,而更多的是說,神經募集能力,即使這樣,看著健美運動員靈活性相對比較差,但依然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他們的神經募集能力一樣出色,比絕大多數人都要優秀,只是和舉重運動員相比,稍遜一籌。


這裡還要說明一點就是,從專項力量角度來說的,如果是別的專項,可能舉重與健美的力量也都不行,主要也是神經募集與肌肉協調能力,目標決定形體的同樣,也會決定力量水平與速度水平。

以上,希望可以幫到你,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清晨碳水


人體力量大致取決於兩個方面,神經募集肌纖維的能力和肌纖維的橫截面積,再加上動作技巧這三個方面整體上解釋了健美和舉重力量水平的不同。由於訓練目的和比賽規則不同,舉重和健美訓練方式上有著本質不同,舉重由於有重量級別的限制,更注重於神經募集能力和運動技巧上的訓練,而健美運動更傾向於肌肉橫截面積和肌漿質。由於人體有強壯係數的限制,無法無限的增長肌肉,最終的結果表現出兩種運動在某個動作上的力量差異。舉重和健美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運動,無高低之分,切莫過度解讀。


鑫澤46


【怎樣只長力量不長體重】很多項目體重越小力量越大,越易出成績,如舉重等。服用某些類固醇(如M1T,Lux)有個階段圍度還未長而力量已大增,這稱為【圍前力】調整劑量投藥週期可使【圍前力】階段延長,只長力量不長體重


大肌剛


舉重和健身房的習練者目標不同,練法不同,肌肉的質量也不同。

舉重是專注於所舉的重量,所有的練習都是具有針對性,而健身房的練習者往往是注重肌肉的面積增粗,稜角、線條的美感、

有幾種生物力學因素與人體的力量有關,包括神經調節、肌肉模截面積、肌纖維的排版、肌肉力量、關節角度、肌肉收縮速度、關節角速度和體重。

神經調節

一塊肌肉產生的力量是由大腦發出的神經信號決定的,規定了在一次肌肉收縮中運動單位的動員方式、那些運動單位被動員以及發放衝動的頻率。在一次收縮中,所包含的運動單位越多,募集的運動單位越大,發放衝動的頻率越高,產生的力量就越大。在抗組訓練的開始幾周內,力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神經產生了適應,大腦學會了在給定數量的肌組織中產生更大的力。因此,在抗阻訓練早期,肌肉力量增加的百分數大於肌肉體積增加的百分數。

通常,含有抗阻訓練的訓練計劃都在初期受到鼓勵,而在末期失去信心,因為開始的時候力量增加的速度很快,而之後的增長速度就比較慢。這一點很關鍵,私人教練必須對客人進行鼓勵,使他們保持積極性。一定要注意,儘管訓練初期力量的增長速度很快,但是由於肌肉體積的增加,肌肉力量會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低速度增長,最終形成較大的力量並且改善身體外形。

肌肉橫截面積

通常,一塊肌肉產生力量的能力與橫截面積的關係最為緊密。考慮這樣一神情況,有兩塊模截面積相同的肌肉,但是長度不同。較長的肌肉體積和重量都較大,但是產生力量的能力卻與較短的肌肉相同。如果體積相同,那麼長度較長的肌肉橫截面積就會比較小,因此產生力量的能力就較小。在考慮這些問題之後就可以知道,如果兩個人高度不同但是體重和脂肪百分含量相同,那麼產生力量的能力就不同。較高的那個人肌肉模截面積較小,因此力量與體重的比值就比較小。所以身高較高的人在進行俯臥撐、引體向上和短跑運動時比較困難。

一塊肌肉的力量主要與它的橫截面積相關。因此,在其它所有條件相同的時候,身高較高的人肌肉橫截面積較小,所以在進行抗阻練習的時候比較困難。

肌纖維的排列

測試顯示,肌肉在進行最大收縮的時候,每平方英尺橫截面積能夠產生23. 2-145磅的力。這種差異是由肌纖維的排列形式造成的(圖4-8)。羽狀肌肌纖維的排列形式類似羽毛,肌纖維的方向與肌肉的收縮方向成一定的角度。傾斜角是肌纖維與肌肉力的作用線之間形成的角度。如是角度是0,那麼就表示沒有傾斜角。

人體中有幾塊肌肉是羽狀肌,大部分羽狀肌的傾斜角都不超過15度。羽狀肌的一個優點就是更多肌肉與關節接近,從而降低旋轉慣性。例如,小腿肌肉的傾斜角使其與膝關節更加接近,從而減小了跑步運動中的慣性阻力。在肌肉收縮過程中,傾斜角度可能發生的縮短而增加。與沒有傾斜角的肌肉相比,羽狀肌在進行高速度收縮的過程中具有更強的發力能力,尤其是在肌肉範圍極端的時候。 但是羽狀肌產生等長、離心或者低速度等長收縮的能力較低。儘管存在著利於弊,但是這種纖維排列類型能夠對大多數肌肉提供足夠的優點,所以很多骨骼肌都具有傾斜結構。

肌肉長度

當肌肉處於安靜長度的時候,可用的橫橋數量達到最大值,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細肌絲和粗肌絲能夠最大程度的彼此接近 (圖4-9)。結果,當肌肉處於安靜長度的時候能夠產生最大力。如果肌肉被拉長,那麼相鄰的細肌絲和粗肌細將會減少。肌肉不能產生安靜時產生的力量,因為棧橋的結合位點減少了。如果肌肉產生收縮,長度小於安靜長度;那麼肌絲之間就會產生重迭,也會減少橫橋的結合位點。

因此,當肌肉被拉長或縮短的時候,產生力的能量就會減弱。私人教練應該在顧客的抗阻訓綜中不斷改變阻力大小,通常,一個人在動作範圍中間的時候比在極端的時候產生的力大。但是不是所有身體環節都一樣。因此,最好對運動施加足夠的阻力,將速度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並且使力量根據客戶的能力產生變化。

關節角度

實際上,身體的所有運動都是圍繞關節進行旋轉。當手或腳進行直線運動的時候,很難注意到旋轉動作。 但是,進行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手或腳的直線運動分別是由肩關節和肘關節以及踝關節和膝關節旋轉產生的。因為旋轉需要力矩,所以肌肉通過力矩產生力量。對於給定的肌肉來說,力量越大,力矩越大,也就是使身體環節產生旋轉的能力越大。

想要了解肌肉的收縮能力,需要了解肌肉在關節整個動作範圍內產生最大力矩的能力。力矩大小發生變化的原因有:(a)肌肉力與肌肉長度的關係。(b)肌肉、肌腱和關節內部結構的幾何學形成槓桿的變數。其它影響力矩的因素包括運動類型(等張、等長等)、運動方向 (伸展或屈曲)和角速度。

最大肌肉力矩與關節角度呈函數關係,其方式與最大力量和肌肉長度的函數關係不同。原因有幾種。首先,當旋轉軸和肌腱的位置發生變化的時候,肌肉的力臂就會隨之改變。例如,在肘關節運動的開始和結束階段,肘關節屈肌的力量一定大於動作範圍中間產生的力量。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肘關節屈肌的力量一定的時候,動作範圍極端產生的力矩小於中間產生的力矩。

最大肌肉力矩與關節角度的函數關係不同於最大肌肉力與肌肉長度的函數關係的另一個原因是,通常都是一個肌群共同作用引起運動。由於肌肉的構造不同,所以肌肉在動作範圍的不同位置的長度是不同的。這將影響肌肉力的大小。例如,腓腸肌利比目魚肌都是足部的蹠骨屈肌,腓腸肌是雙關節肌,跨過踝關節和膝關節。因此當膝關節伸直的時候比較緊,而當膝關節彎曲的時候比較松。比目魚肌只跨過一個關節——膝關節,所以張力不受膝關節角度的影響。考慮到這些問題,坐姿小腿練習器是用來鍛鍊比目魚肌而不是腓腸肌的。當一個人膝關節彎曲保持坐姿的時候,腓腸肌處於放鬆狀態,其程度不成產生較大的力。因此.,主要有比目魚肌來負責足的蹠屈運動。

最後一個原因是,當肌肉可跨過身體兩個關節的時候,肌肉的長度受到兩個關節角度的影響。例如,當一個人在站立位,腰向前彎曲的時候,腿後肌群就被拉伸了。因所以膝關節屈肌產生對力矩比軀幹豎直位的時候大。腿後肌群外加的張力不僅影響最大力矩的大小,也影響力矩與膝關節角度的函數關係。

肌肉收縮速度

A.V.Hill對離體肌肉的試驗顯示,當肌肉收縮速度增加的時候,肌肉產生力的能力下降。當速度從低水平增加到中等水平的時候,力量下降的速度最快。而當速度從中等水平增加到高水平的時候,力量下降的速度較慢。因此,速度-力量的關係不是線性的。可以採用特殊的運動枝巧來利用這種關係的優勢。例如,在縱跳中向前和向後擺臂,這樣將會在肩關節給軀體一個向下的力,減小身體向上的加速度。膝關節和髖關節伸展能夠減慢下落的過程,使肌肉在較低的速度下進行收縮,從而能夠在較長的時間內產生更大的力。

對高速度運動進行訓練可以改變力量-速度曲線的形狀,使高速度力量的下降程度減小。為了發展客戶的速度力量,私人教練應該在跑步計劃中加入間隔性衝刺訓練,在抗阻訓練計劃中加入高速度小負荷的運動。一些舞蹈動作中也會含有速度非常快的動作。

關節角速度

肌肉收縮產生的力矩隨著關節角速度的變化而變化。在等動(關節角速度恆定)向心運動中,最大力矩隨著角速度的增加而減小。但是,在離心運動中,當關節角速度增加的時候,最大力矩減小,直到關節角速度達到90度/秒左右,然後開始慢慢下降。結果,在肌肉的離心收縮中,肌肉力可以達到最大值。這就是為什麼一些顧客願意採用離心運動來進行訓練的原因了。他們通常採用較大的負荷,不能獨自完成,需要一到兩個工作人員協助。沒有負荷的運動也含有離心成分,這是可以產生非常大的力。例如。如果一個人從山上走下來並且背一個較重的揹包,那麼股四頭肌在產生大力量來減慢身體的下落時就被拉長了。在舞蹈的下落動作中,腿的下落也是一個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