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華為最大的對手,並非現在的iPhone,而是5年後的小米,您怎麼看?

披薩烘焙師


沒人請,自己搬小板凳過來的,有人說,華為最大的對手並非現在的iPhone,而是5年後的小米?嗯?這是誰說的,盧偉冰嗎?

一、小米未來能否和華為齊肩?

目前來看是一定不可能的了,但未來五年後還真不一定,小銘說一下自己的見解,歡迎大家補充。

小米的優勢在於哪?小米生態鏈比較豐富,旗下產品比較廣,不僅有手機、電視、耳機、檯燈也有……

而華為呢?憑藉著戰略研發,不斷創新科技產品,並加到自家產品上,成為獨樹一幟的公司。

若是光對比倆家財富資金,市值說實話那小米是比不過華為的,但五年後呢?

其實小銘有聽說小米也在搞芯片研發,這也許是小米一大突破口,早在2014年小米就與大唐電信研發了澎湃S1芯片,雖反響不怎麼樣。

而澎湃S2芯片直到現在也沒有公佈於世,但在天眼查還可以查到湖北小米投資基金有著股份。

在未來雷軍表示會主要進軍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相信會做的不錯。

二、總結

其實有競爭是好的,這樣能阻止一家獨大,提高物價,照目前來看iPhone系列會被髮展迅速的安卓系列逐漸拉近距離,而小米的產品確實很便宜,希望未來五年後小米可以不止成為印度“神機”。

而華為希望可以繼續努力,估計到時候6G芯片是我國華為研發出來的。


營口宣銘科技


在網上懟了那麼多,我今天想說句公道話。

華為最大的對手,不是什麼小米,也不是蘋果,而是海軍。

華為的進步有目共睹,不然我也不會在去年年底6sp還好好的情況下滿心想換,後來手機就飛出去了。

然後搶mate20pro一直搶不到,後來去了實體店,有黑色的,但是曲面把玩了一下實在不喜歡,x又太大,用蘋果的時候就想著買小一點。然後當時一直關注的pro,在店裡那店員忽悠我說差不多,我也就沒多注意就買了,用了一個多月才發現相差這麼多,算了,買都買了。

我說了華為進步很大,但是必然還存在著不足,前面有帖子其實我已經說過存在的一些問題了,現在就簡單拿個震動提示來說吧,在戶外信息幾乎一漏一個準,因為那信息震動提示可以說跟沒有一樣,對於我就很重要。以前用蘋果,用了華為才知道連這個震動馬達還有區別,4599買的,好像pro也一樣,這個我肯定失望的,畢竟好幾千了,這個算不算需要進步的地方?包括雙擊亮屏,又不是什麼難的技術,為什麼沒有?

然而問題來了,那時候我從來沒有接觸到過因為手機懟來懟去的情況,但就是自從這個華為開始,被海軍噴的是越來越不爽,連帶著後來手機出了的一點小問題也讓我超級不爽了。

更可惡的是,以前用蘋果在論壇吐槽下蘋果也有的問題,回覆都很正常,缺點有就有沒有就沒有。但是華為呢?我勒個去,馬上被噴成米蛆了😱😱😱那時候才知道原來這麼激烈啊。然後剛好家裡親戚讓我幫忙買了個小米,那好久沒玩安卓了,我懶,有的功能不高興研究直接論壇裡問(注意,是小米的論壇貼吧哈),當時我記得很清楚,就是小米的分屏我覺得比我手頭的mate20感覺好一點,結果被海軍噴的哦,我了個擦,真是追著噴吧。再就是如今的頭條,你看看一些海軍的雙標言論哦,真是無語,不要臉到極點(自認為客觀評價的請繞道,我就是說不正常的那一波,為什麼我要拎出來說呢?因為那一波海軍數量真的太龐大了)

這年頭手機性能都大同小異,拋開華為,用著舒服的我可以選擇蘋果,畢竟我換華為不是蘋果不好,而是用膩了想換換口味。談性價比我可以選小米。外觀好看的我可以藍綠廠,而且我發現我自拍很少很少那種升降攝像頭的才適合,畢竟屏佔比高了。

上面這麼多選擇,我為什麼還要繼續選擇華為?不是說華為不好,而是跟這些噁心的海軍用一樣的手機,我實在噁心死。因為我用著華為肯定會看看華為的新聞,可那下面評論裡海軍的高潮哦,真受不了,等哪一天手機換了,那麼行,直接華為的新聞全部屏蔽世界就清靜了。

所以我依然認為,海軍才會害了華為,才是最大的對手,比如當年的白蓮教。

我在此再說一次,用著某個品牌的手機卻讓我這麼討厭這個品牌的粉絲群體的,華為真的是第一個



咖啡半糖666


不敢苟同!

華為最大的敵人只能是它自己,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國內的科技公司沒有能跟華為抗衡的,阿里騰訊也不例外!

小米手機我用過兩部,給我的最終感覺就是第一年真的很好用,性價比真的挺高,但從第二年開始,多多少少會出現一些小毛病!而我最後一部小米是5s plus,剛用了三個月的時候,在口袋裡走動時不小心碰到了桌子的一角,也巧了,碰到的位置正好是後置指紋按鍵,這一下就把後置指紋給碰“進”去了,用手一按明顯有向裡鬆動的感覺。一年後,我刷了開發者系統,用了兩個月直接變磚了,拿去修說是主板出問題了,沒有修的價值了。

我對小米手機的綜合感覺就是,不出問題還好,一出問題一般就能不接受。反正就是持久耐用性較差。

華為手機也用過,最早用的是mate7,也是第一年感覺很舒服,但接下來就卡的不行了,這也不是華為的鍋,當時的安卓系統一般一年後都會卡,但至少mate7沒有出現這樣那樣的小問題,能用,就是慢,後來也放棄了。

所以比較來看,我認為華為的手機是優於小米的手機的,只不過最近華為在定價方面有點偏高,有點不能接受了。

目前小米主營手機,而華為確不是主營手機,華為是一家正宗的通信服務商,手機只是其一,只不過敢上了智能手機的風口,加上自己在通信領域的超強積澱,才實現了快速反超。

我認為,只要華為不出什麼意外,小米這輩子是沒有機會趕超華為的,畢竟華為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有很多是自己生產的,對上游的依賴明顯低於小米。


(聲明:本人非米粉,亦非花粉。本人只是一個普通的用戶,用過兩部小米,用過兩部華為,總體感覺華為比小米耐用。

針對各位的評論,本人簡單回覆一下:

第一:自己碰壞怪小米的言論

巧了,就是碰到後置指紋按鍵了,巧了,只是輕輕一碰,巧了,買的是小米5s plus,這三個巧巧在一起,結果就是讓後置指紋鬆動了,雖然可以用,但是隔應人。

第二:小米5s plus刷了其官方的開發版,偶爾死機,但最後一次是徹底變磚,去修說要換主板。巧了,刷了開發版,巧了,主板壞了,就是這麼巧,反正結果是手機不能用了

第三:華為mate7 當時近3000塊買的,第一年確實不錯,但第二年,巧了,真卡了,天天清內存,但還是巧了,真的有些卡了,最後由於巧了,就是不想用了)



(不是說小米不行,而是小米整體實力跟華為有較大差距,小米手機主打性價比,華為手機主打高大上,就看用戶個人的喜好了,不差錢的絕大多數會買華為,經濟適用型的多數會買小米。另外,我認為華為沒有將小米作為手機界的競爭對手,不然最近幾年的價格不會這樣高,華為還是對標蘋果和三星。一個手機廠商敢賣高價,就是因為其自信,自信自己的高價依然有用戶買單,但最重要的一句話是:高價手機不代表是好手機)


蘇州歐小凱


華為公司未來五年的競爭對手現在看真不好說,可能現在很多人覺得拿小米和華為比較沒什麼可比性,畢竟從現在看體量差別還是非常大,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選手。但是看看當面的諾基亞從巔峰到被手機業務衰敗也沒有幾年的時間,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很多人看到這種問題覺得是在諷刺小米,到這個程度了還敢和華為公司談理想。

任何一家公司在成立之初都會顯得非常幼稚,甚至那麼弱不禁風但無論多大的蒼天大樹也是從小苗長大的,華為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差點打包賣給摩托羅拉了,因為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實行,如果真的執行了那麼就看不到今天華為公司的輝煌了,在上家互聯網公司工作的邊上一個同事,有個師兄是百度公司的高管,畢業剛去北京的時候,由於基本功不是很紮實四處找工作碰壁,最後終於被一家叫百度的公司收留了,當初的百度公司只有幾十人顯得那麼弱不禁風,李彥宏還在公司創立之初搞了個眾籌的機制,結果響應的人少的可憐最後百度上市這位師兄直接實現了財政自由,所以不要以現在得眼光看待未來發展的事物。


本人也是小米的忠實粉絲,用了好幾個小米的手機,平心而論小米的軟件水平還是非常不錯,但是在硬件方面差異還是非常大,手機的發熱問題自己卡頓假死情況還是非常多,早期的小米手機的拍照功能明顯不行,但是宣傳的還是火的不行,對於一個剛成立沒有多久並且成功上市的公司,要求太多也不過份,小米很高的抓住了智能手機這個風口,拓展了自己的業務量,把飢餓營銷玩到了機制,等到傳統的手機廠商把模式拷貝過來小米的壓力就上來了,現在小米手機在國內的份額在持續下跌,真正有突破的地方就是性價比極高的紅米手機,這個系統本身不賺錢完全是為了小米生態鏈服務用的。


現在的小米是遇到了真正的發展瓶頸期,沒有核心技術在今天如何發展如何突破,畢竟只靠網絡銷售這個圈子太小了,飢餓營銷也已經是過時的模式了,這個時候的小米才是發展的關鍵期這也是資本市場不是很看好小米的原因,小米發展的機會在小米生態鏈,但生態鏈的形成需要時間和大量的資金,這也是小米這麼著急上市的原因,提高影響力只是一方面關鍵還是拿到資金為後續的發展蓄力。

五年後的小米是什麼樣子真不知道如何,華為公司從目前發展態勢瞄準的對象是三星,全面發展全面突破已經是華為的大趨勢,特別是5G技術上突破讓華為一下子走到了競爭對手的前面去了,現在在手機領域也開始向第一衝刺了,現在的華為算是風頭正勁,已經成為標準的民族驕傲了。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悲觀一點小米公司五年後還在不在都是不可知的事情,華為公司五年之後是不是有現在這麼強勢都不好判斷,只能講一切都有可能,不要把事情看的那麼肯定。

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這個太看得起小米了。以小米現在的研發和收入來看,十年也難變成華為最大的對手。更何況小米公司的高管整天在微博懟天懟地懟空氣敗壞自身形象,小米很難變成華為最大的對手。下面就用數據分析一下。

研發

過去三年,小米在研發費用上累計投入111億元人民幣,僅去年就投入了58億元。而研發投入上,去年華為研發費用達1015億元,佔銷售收入比重為14.1%。十年來華為僅在研發投入上總計就已經超過了4800億元,位列國內第一。

兩者研發投入相差快20倍,研發投入肯定和創新能力成正比,這麼小的研發投入,意味著小米的技術壁壘很低。就像“性價比”一樣,小米可以做,華為榮耀可以做,OPPO和VIVO一樣也可以做。所以今年各家都出現了很多性價比手機。

華為研發投入


營收

華為去年銷售收入7200億人民幣,其中運營商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940億元,與上一年基本持平;企業業務則是實現銷售收入744億元,同比增長23.8%;消費者業務則是實現銷售入手3489億元,同比增長45.1%,佔集團總銷售收入超過48%。

而小米去年銷售收入1749億元,同比增長52.6%。可以看出華為消費者業務收入將近是小米去年銷售收入的兩倍,而兩者的增長一個是45.1%,一個是52.6%,增長速度差不多。所以,五年後小米想取代蘋果成為華為的最大對手,可想而知是很難的,幾乎不可能實現。

公司業務

如上面所說,華為公司業務包括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目前來說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小米並沒有涉足。而小米的所有業務華為消費者業務全部涉足。所以,小米的業務覆蓋範圍相較華為也是較小的。

核心競爭力

蘋果的ios、芯片、生態、品牌影響力遠不是小米幾十億的研發能超越的。

總結來說,研發營收和公司業務的廣度,小米和華為差距很大。而且目前手機市場已經是血海,幾乎停滯,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小米想要取代蘋果成為華為的最大對手幾乎不可能。


霧來了


不知是什麼人說的這句話,小米近幾年的發展有目共睹,小米手機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一步步下滑,而華為的手機業務則可以說是蒸蒸日上,兩者的差距很明顯就可以看出來,按照目前的趨勢,五年後小米還能不能位於國產手機四大品牌之列還不一定,怎麼可能會成為華為的對手呢?



現在小米唯一比華為佔據優勢的地方就在於生態鏈

小米生態的佈局較早,大概在13年左右便組建了自己的生態鏈團隊,發展至今已經初具規模,這一點不得不讓人佩服雷軍的遠見。小米生態鏈是以小米為中心向各個行業進行擴展的封閉模式,通過投資入股的形式進入各種智能硬件行業,依靠自身的品牌價值搭建小米生態鏈,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小米更像是傳統行業的攪局者。


而華為所採用的模式則不同,其本身並不參與到投資,而是為合作伙伴提供HiLink協議和物聯網芯片,整合各行各業的優質產品,不做傳統行業的掠奪者,給用戶更多的選擇空間,這一點要比小米的投資更加高明,雖然起步較晚,但個人比較看好華為生態鏈的前景。

總的來說,華為和小米基本不在一個層次上,但存在競爭總是好的,避免一家獨大帶來的弊端,對我們消費者是非常有利的。


電子維修


你提這樣一個問題,是在讚揚小米呢?還是在黑小米呢?

我們不否認小米確實是一家很了不起的公司,從0到上市,從沒有營業額到一年營業額超過1700億,小米僅僅用了9年時間,從這個角度來說,小米確實了不起。但就算小米發展得再快,他跟華為的綜合實力對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

如果按照目前小米跟華為的發展速度,小米的營業額想要趕上華為至少需要10年以上時間。

最近幾年小米的營業額增長速度非常快,但目前小米的營業跟華為的差距還是很大,而且小米增速很快,但華為的增速也不差。

2018年小米總體營業額達到1749億元,同比增長52.6%。而同樣是2018年華為的營業額達到7212億元,同比增長19.5%。如果未來小米跟華為都能保持2018年這種增速,那小米只需要6年左右的時間,就能超過華為的營業收入。

但是想要讓小米在未來的時間一直保持52.6%的增速是明顯不可能的,因為隨著基數的增加,增速會變得越來越小。如果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小米能夠保持年均增速達到20%以上已經算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績了。

如果按照小米年均增速20%,華為年均增速15%計算,小米至少需要27年才能夠趕上華為的營業收入。當然這種只是理論上的假設,因為隨著時間的增長,華為和小米的營業收入規模也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越往後要保持較高的增速會變得越來越難。


小米跟華為的差距,不僅僅體現在營業額上,更主要體現在技術等綜合實力上。

目前華為和小米都是我國主要的手機生產廠家,所以很多人喜歡拿小米跟華為進行對比,把小米當作華為最大的潛在競爭者。



但說句公道話,目前小米跟華為的差距還是很大的,這種差距不僅僅是體現在營業額以及利潤的差距上,更重要的體現在核心技術的競爭力。

2018年,華為的研發投入達到了1000億元以上,而小米的研發費用只有60億左右,目前華為的PCT國際申請專利是國內最多的,而小米雖然在一些手機工藝技術上也有很多專利,有不少專利還獲得了國際大獎,但是目前小米在核心技術競爭力上跟華為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華為的技術不僅僅體現在手機技術上,更重要是體現在5g通訊設備,智能裝備,雲服務以及芯片等核心技術上。而這種技術的積累是經歷了長時間的沉澱之後才取得的成績,小米在短時間之內是不可能趕上華為的。

所以從綜合實力來看,目前小米跟華為的差距仍然很大,因此小米更應該做的事專注於自己的一些優勢,比如手機還有一些智能設備等等,而不是跟華為硬碰硬。

華為真正的競爭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華為作為我國最優秀的企業之一,在國際市場上華為都有一定的競爭力,而且所面臨的競爭對手也很多。但是在不同的時期,華為所面臨的競爭對手是不一樣的。

比如在剛創立的時候,華為所面臨的競爭對手是富士通,愛立信,西門子等國際巨頭,那時候華為跟這些巨頭相比,貌似根本沒有機會從通信設備市場當中分到一杯羹,但是華為仍然憑藉著自己強大的毅力克服了很多困難,戰勝眾多競爭對手,成為國際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商之一。

而在新的時代,華為所面臨的競爭對手不僅有愛立信,諾基亞這些企業,包括蘋果,三星,甚至是國內的小米,OPPO,vivo等廠家。

但這些都是市場上的競爭者,在市場競爭過程中華為並不懼怕這些競爭對手,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5年之後,華為都不會真正的懼怕這些競爭對手。

我覺得目前對於華為來說,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自己。因為隨著華為規模的不斷擴大,大企業的一些通病會顯現出來,到時候華為能否保持那種艱苦奮鬥,以及鐵律作風將成為影響華為發展的核心因素。

這也是為什麼任正非一直保持高度危機感的原因,比如任正非曾經說過華為之所以不上市,因為他害怕華為上市之後,很多人變成了百萬富翁之後,財富變得更多了,大家就缺乏了工作上的動力和追求,一旦大家工作怠慢之後,對於華為來說將會造成致命的打擊。

所以直到現在,任正非一直保持高度的危機感,每年華為都實行末位淘汰制,其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大家的危機意識,無論企業發展到什麼時候,都必須時刻保持一個創業者的心態面對各種事情,這樣企業才能夠保持活力以及激情,才能夠長時間保持戰鬥力和競爭力。


貸款教授


提出這樣的問題,要麼就是小米內部的人往自己臉上貼金,要麼就是小米腦殘粉無知的看法。別說華為的競爭對手是五年後的小米了,確定五年後小米還能活著麼?

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小米手機業務目前競爭不過華為,而且差距會越拉越大,五年後會被華為落下更遠。幾年前,小米手機的銷量曾經是國內第一,因為當時國內手機市場處於一個初期發展階段,觸屏智能手機還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恰逢全國用戶換機潮,這時候,只要你有,就能擁有巨大的市場。小米確實在這方面佔到了先機,以iPhone為模板,推出了真正意義上的國產第一代觸屏智能機,而且相對於iPhone五六千元的價格,魅族三四千元的價格,小米1999元的起步價確實讓人感到震撼,憑藉著“性價比”的旗號,小米火了好些年。

但小米在後續的發展中存在兩個嚴重的問題。一是沒有集中精力進行技術研發。按理說,小米一開始幾年獲得了那麼好的銷量,在資金儲備方面應該是比較充沛的,如果小米管理層的眼光稍微能放長遠點,就知道要進行技術儲備,自己要掌握核心科技,才能在市場成熟階段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主動權,但小米沒有,而是把大部分錢放在了營銷上,這是非常短視的,導致小米發展失去後勁。二是品牌形象問題。小米一開始就打著性價比的旗號,但這個標籤其實侷限性非常大,在初期市場可以籠絡很多未被教育成熟的用戶,但到後期,隨著手機行業發展逐步成熟,這個標籤會與“屌絲”、“廉價”等負面標籤關聯在一起。而且,小米手機並不是真正的性價比,性價比指的是價格便宜,品質超出價格的預期,而小米一直以來的性價比都只是採用驍龍最新處理器,但在其他方面縮減成本,沒能保證質量,現在上網一看,說到小米質量問題的,一搜一大把,大家也逐漸對小米感到失望了。

所以,現在小米手機,在這個注重自家核心科技和差異化競爭的市場環境下,顯得力不從心,在華為、OPPO、VIVO各自推出自己特色鮮明、黑科技滿滿的產品時,小米只能繼續性價比,繼續堆料,沒有一點自己的特色,在市場上很容易被人遺忘。同時,當其他競爭對手都成功衝擊高端市場時,小米因為品牌和產品的問題,價格一直賣不上去,只能在3000元段位徘徊,高端市場意味著更高的利潤率,意味著有更多的資本進行研發和渠道建設,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小米進入不了這個循環,差距當然也會被越拉越遠。

有人說,小米可不只是手機,更重要的還是智能硬件,小米已經佈局了未來。說到智能硬件,小米確實又是國內走得比較早的一批,但小米智能硬件的發展,路徑和手機業務差不多,都是佔到了先機,嚐到了初期市場紅利,但後來發展都會逐漸乏力。

智能硬件與手機一樣,最重要的還是技術研發,特別是芯片和物聯網連通基帶,這方面小米還比較薄弱。小米在2013年就開始做智能硬件,發展至今已經是國內最大的智能硬件廠商,並通過收購、入股等方式,聚集了一批中下游硬件廠商,依靠自身的品牌為小米搭建智能生態鏈,這種發展方式也是有侷限的,沒有一個廠商願意永遠只做一個小米光環下的代工廠,據我所知,很多小米系的智能硬件企業,一直以來都有一個目標:脫離小米,獨立品牌。

而華為在智能硬件方面,除了自己做,更多的是為合作伙伴提供HiLink協議和物聯網芯片,整合及智能化各界的硬件,這樣無論是對用戶還是其他硬件廠商,都留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和發展機會,雖然起步晚,但看起來更加高明。

小米就是這樣,擅長“從無到有”,但落後於“從有到優”,現在無論手機還是智能硬件,都已經處在“從有到優”的時代,小米還要怎麼追?



科技扯談官


作為蘋果,小米手機曾經的用戶,現在我堅持用華為,看好華為。

亮出我的觀點,華為最大對手絕對輪不到小米!

為什麼呢?

1. 實力派

研發決定了你的科技競爭力。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全球研發投入超過千億元的四家企業分別為:三星1060億元、華為1,015億、谷歌1055億元和大眾1035億元。蘋果研發投入950億元左右,而小米的研發投入僅58億元。

2. 知名度

華為的知名度隨著美國對華為的暴力制裁,世界各國紛紛議論和報道,使得華為的品牌知名度大大的提升。美國特朗普的確給華為做了一個免費的無價的廣告。

小米手機,除了在中國,印度等東南亞國家有因價價廉物美而受歡迎外,其他國家和地區其影響力非常有限。

3. 良性循環

最最重要一點可以說是小米的死結。

華為已經基本具備了,尤其是在5G 。

華為良性循環鏈: 大量研發投入-技術領先-定價權-高利潤-加大研發投入-技術保持領先------

小米在這一點,可以說非常的糟糕。因為小米是靠高配低價去拼的市場,而且是低端市場。這注定了小米的基因是便宜。

小米惡性循環鏈條: 加大研發投入-技術不夠領先-無定價權-低利潤-無錢加大投入(虧本仍大投入,投資者反對)-技術不領先

愛國熱情

誰說中國人不愛國?那是未到關鍵的時候。

隨著中美貿易戰的打響,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覺醒!

華為,作為中國一家民企,用一己之力對抗強大的美帝的打壓和封鎖和流氓手段(扣押任正非之女孟晚舟)。

這難道不是沒有硝煙的戰爭嗎?

有血性的中國人都應該站起來,用自己的行動去支持我們的民族企業,當我們國家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成為了世界級的偉大企業,我們國家經濟才能真正強大起來!

4.超越蘋果:

蘋果因為有天才喬布斯,在研發,資金,人才等積累的先發優勢,使得蘋果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仍然是華為的對手。隨著喬布斯的去世,蘋果創新力和研發投入的下降,蘋果已經顯示出它的增長疲態。所以華為超越蘋果只是時間問題!


理查德頻道


“極客談科技”,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您遨遊神奇的科技世界。


5年之後華為最大的對手並非是蘋果與小米,很可能將會是三星。

  • 蘋果手機創新能力持續下降,市場份額已經開始出現下滑的現象;

  • 小米手機核心技術能力較差,緊靠性價比無法長時間領跑市場。


一起來看看,小米為何無法成為華為的對手,三星又是何種的存在呢?

小米手機發展存在的問題

小米獲得爆發式增長,主要是通過低利潤主攻中低端機型。

  • 在蘋果、三星、國產手機廠家將注意力集中在高端手機的同時,小米抓住了市場空缺;


  • 依靠超高的性價比,通過中低端手機打開了自身快速發展的道路。

當手機廠家回味過來,豐富自家產品線的同時,小米性價比的標籤反而制約了其發展。

  • 華為專門成立榮耀系列、就連vivo、OPPO也開始發力性價比手機;

  • 反觀小米缺少核心競爭實力,在高端旗艦發展並不順利,性價比機型供貨依然問題較大。

5年之後,隨著經濟的增長,用戶購買能力的增強,用戶將會逐漸向高端品質旗艦機型轉變。


三星將會成為華為強勁的對手

雖然蘋果在手機端利潤率較高,但是三星將會是華為更加需要擔心的對手。

  • 三星在於手機產業具有全產業鏈的製造能力,90%零部件可以實現自己供應;

  • 三星的屏幕技術、內存、閃存等存儲芯片均處於全球領先。

除此之外,三星並沒有放緩研發的腳步,2018年研發費用投入全球排名第一;

未來十年,三星還會在邏輯芯片投資1158億美元,將會牢牢的確定行業領先地位。


五年之後,華為手機潛在的競爭對手,您覺得會是哪家公司呢?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