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抛售,恒大全国降价,各大房企双十一全力特价促销,楼市寒冬来了吗?

quirlcc


王健林,李嘉诚房产变现转型,潘石屹清仓式卖房产,恒大全国降价,各大房企双11全力特价促销,房企陆续出现倒闭等等各种特征,已经确实可以充分说明楼市的寒冬即将到来,但还没有来。

现在的楼市遇冷之初,也就是处于秋天末冬天初的阶段,楼市似乎在等着某种信号的出现,一旦吹响冲锋号之时就是楼市寒冬真正的到来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楼市寒冬要来了。

(1)现有的商品房总面积

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当前国内的房子总居住面积已经足够34亿人居住,而我国只有14亿人,居住面积已经还超了20亿人。而且一个面积都完全没有统计,自建房和正在建房的居住面积,如果统计到这些数据,我认为40亿人的居住面积都超越了。而人的生育率在下降,房子居住面积在增加,请问这些建筑的房子卖给谁呢?未来的子女人均3套房都是非常正常的,到时候楼市遇冷是正常的。

(2)当前房产总市值

根据数据统计,当前的国内房产总市值已经高达65万亿美元,而美国是30万亿美元,欧盟是20万亿美元,日本是10万亿美元,已经完成超越了美日欧三大国的房产总市值。这个房产总市值说明什么?说明国内房价是虚高的,说明当前的房产总市值泡沫水分很高,居然是泡沫高,一旦出风泡沫会破的,破了就是会化的,房产总市值也是一样的道理。

(3)房子已经定位了

现在房子的定位“房子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已经把房子定性了,未来的房子不再会像过去一样成商品来炒作了。未来的房价是用来住的,是更加亲民的价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0月8日起正式实行新的房贷利率政策,这个政策就是未来决定房价最重要的神奇,就是为了配合房子的定位而实行的。
总之现在楼市虽然还没到寒冬,但是盛夏已经过去,已经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了。盛夏过后什么时候到来寒冬,我相信只是时间问题,寒冬季节吃迟到要到来的那一天。

现在的楼市只是在挣扎处,也就是瓶颈处,已经被瓶口卡主了,房价已经处于上不上,下不下的阶段。但我个人认为未来三年后楼市寒冬到来的概率非常高,拭目以待。


老金财经


2019的楼市十分“低调”,但房地产行业却并不“低调”,潘石屹抛售,恒大全国降价,各大房企双十一全力特价促销,好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但这一系列大动作背后,或许会给楼市“雪上加霜”。

一、潘石屹抛售

近日,“潘石屹抛售”一词登上热搜,在房地产圈掀起了轩然大波,继王健林为万达“减负”之后,潘石屹也要放弃房地产了吗?

据悉,潘石屹创立的SOHO中国正考虑出售其所持有的大部分商业地产,至少有北京和上海八座办公大楼在销售计划中,目前第一批价值高达30亿美元的项目正在出售中,交易价值可能高达80亿美元,大概折合人民币563亿人民币的样子,在成功卖掉300亿元资产以后,他连最后的办公楼也不打算要了,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似乎正在清仓中国。

实际上,如果仅是潘石屹和SOHO中国一家抛售房产不算什么,但近年来像王健林、李嘉诚等知名房产大佬都在抛售内地地产,那问题就比较严重了,这意味着中国房地产的确已经步入白银时代,依靠炒房就能闭着眼睛赚钱的时代过去了,房地产正从投机炒作转向刚性需求,房价上涨的动力不足,即使继续囤积房产也赚不了钱,不如早点卖了还能将资金投资到其他地方。

二、恒大全国降价

2019下半年,房地产调控从销售端转向供需端,房企“银根”被卡紧,在外部融资困难的情况下,为了加速回笼资金,以“全国打折先锋”恒大集团为代表,率先开启了房价全国“打折”,甚至部分楼盘低至7折,碧桂园、融创等头部房企也不甘落后,开始“打折”,在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下,国内大大小小的房企纷纷加入了“打折”大军。

为什么房企那么着急卖房呢?只为了能“活下去”。据统计,今年已经有410家房企破产,如果现存的房企再不有所动作,或许下一个破产的就会是自己。从“金九银十”的新建住宅成交面积来看,房企销售业绩并不乐观,今年的“金九银十”明显褪色,这也反映出即使房企打折促销,但市场观望情绪依然浓厚,购房者对楼市预期不看好,愿意入市的少之又少。

三、房企双十一特价促销

今年的双十一很特别,不仅是线下房企打折,线上的房子也在特价促销。10月初,阿里和京东就宣布了双11卖房计划,其中阿里拍卖将在今年双11当天推出上万套特价房,京东将在今年双11期间在70个城市,联合超过200家房地产开发商,投放超过6000套特惠房源。10月28日,有消息称,苏宁已与恒大全面达成合作协议,上万套恒大房源即将登陆苏宁推客进行销售。很明显,今年双十一期间,电商房产领域即将上演三国杀,为了卖房,各大房企也算是使尽了绝招。

疲软的楼市背后,房企动作越大,只能说明他们心里越慌,在严厉的楼市调控下,房企只有想方设法把房子卖出去,努力去库存,才有希望在这场房地产调整中“活下去”,当然,在这次“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劣质房企必将被淘汰,优质房企会更加“闪亮”。

综上所述,目前楼市的种种,都是“房住不炒”调控下必将经历的过程,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房住不炒”,房屋将会回归居住属性,房价终将实现软着陆,更多人能买得起房。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认为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文说楼市


关于楼市笔者是有发言权的,笔者是几家大型地产企业的金融顾问,也帮助过许多房地产企业融过资,培训过的房地产企业更多。更重要的是金融地产的商业模式是笔者创建的。楼市寒冬确实来了,潘石屹抛售,恒大全国降价,各大房企双十一全力特价促销,只是楼市寒冬的冰山一角,大量的中小房地产企业面临被时代淘汰的风险。知名的房地产企业被淘汰时还有人关注一下,还有媒体报道一下,大量的中小房地产企业被淘汰时,连关注的人都没有,连观众都没有,没有人在乎他们的消失。最要命的时,他们消失的时候还不明白为什么?

面对房地产泡沫和大量过剩的房产,笔者从2017年开始就一直强调让地产商早点卖房自保,让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每次给房地企业培训时都在强调,可是一些房地产企业的老板很固执,自以为是,总是听不进正确的意见。总以为自己很“牛”,直到被时代淘汰时还没有醒过来。

在我国一个地级市就有上千家房地产企业,这种“大跃进”式的疯狂盖房子模式,在世界上就是一个奇迹,一个奇观。面对这种局面,上策是卖光房产,先自保,再寻求转型升级才是明智的。

这次的楼市寒冬可能持续的时间会很长,历史会用长时间的楼市寒冬叫醒少数人,而大部分只能让他被时代淘汰。

您的企业发展或理财投资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加盟财富总管投融资联盟圈子或到财富总管咨询。诚邀全国各地有资源、有能力的合伙人加盟财富总管(www.财富总管.com)。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的企业遇到融资,市场,品牌,利润低,投资,产业升级,资本运作等难题,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咨询,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这还只是开胃菜,现在的房价依旧维稳,并未出现大幅度的下跌,还谈不上楼市的寒冬,但是已经有不少小型地产公司破产了,后续会越来越多,真正房地产寒冬来临的时候可能会雪崩,雪崩来临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不止小型房企,诸如恒大、碧桂园等大型地产行业都开始降价换量,回笼资金,万达此前就告别房产,潘石屹房产项目持续抛售,各大房企业纷纷转投娱乐、科技、造车等其他领域,因为他们比我们更先意识到高房价已经难以维系,提前开始转型。

经过10年风风火火的全国盖大楼,房产数量已经足以满足当前人口的需求,除了一线城市大量人口净流入意外,大部分城市房产市场供过于求,此前房价高涨得益于全民参与,投资性购房助推,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房子不能带来预期回报,开始转向其他领域。即使现在不是地产行业的寒冬,房地产随意就赚钱的时代也结束了,后续的日子只会更艰辛。

新开盘的楼盘并不火热,越来越的二手房挂牌出售,随着调控加码,房产税出台,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立场,这一代人是城镇化的主力军,此前报告表示,全国超90%的家庭拥有一套房,超47%的家庭拥有2套及以上,现在许多三五线城市,房价已经开始下行,一旦房产投资价值丧失,后续无人接盘,楼市真正的寒冬也就来了。

我是Roseview财经,更多问题敬请关注,欢迎一起交流讨论,希望对您有帮助。



Roseview财经


恒大的降价抢跑成效不俗。据克而瑞研究中心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恒大10月单月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93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环比提升11.9%。前10月,全口径销售金额5462亿,完成年度目标6000亿之91%。

带来恒大业绩不错的主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全员售房,二是降价抢跑。毫无疑问,降价是恒大业绩快速反弹的根本原因。数据显示,恒大9月10054元/平方米的销售均价,较去年同期下降约450元/平方米,降幅4.3%。这是恒大过去三年来首度出现销售均价的掉头向下走势。

而作为龙头房企,能够放下身段选择降价,无疑是业绩焦虑惹的祸。。2019年上半年,恒大实现营业额2269.8亿元;净利润270.6亿元,2018年同期为530.26亿元;归属股东的净利为149.2亿元,去年同期为308.05亿元。这样的销售业绩,不仅对不起龙头房企身份,资金链也会面临压力。要知道,恒大已采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了。

值得关注的是,在恒大许家印通过降价促销取得好业绩的同时,另一房产巨头潘石屹也在拼命抛售,大有不卖光企业不松手的感觉。只有万科,没有选择降价,或降价力度不大。因此,10月份的销售金额,环比降低超过10%。这对万科来说,确实有点说不过去。没有了王石的万科,难道真的很难叫郁亮吗?

所以,眼下的房地产市场真的越来越有趣了。但是,有一点不能能不承认,现在是开发商日子比较难过的时刻,也是开发商资金最紧张的时刻之一。正因为日子难过、资金紧张、压力加大,包括许家印、潘石屹在内的房产巨头们,才会抛售的抛售、降价的降价,以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生存压力。也正是具有这样的背景,房价下跌的希望也越来越大了。至于是否楼市寒冬来了,这话没有必要如此说。因为,楼市已经寒冬一段时间了,只是部分城市在兴风作浪,


谭浩俊


敬告大家现在千万别买房,春节一过来年五一前一万五的房子最多一万就能买上。信不信由你!


用户8938157520669


我看到一个日本工程师描绘在中国上海的经历的文字,各种繁荣让他的日本同行艳羡不已,无论是工资生活,还是各种便利工具,因为日本早没有了那种经济活力,年轻人普遍在日本拿着20万日元的月薪,也就我们这里1万3,大城市如今应该普遍了(感觉大小城市我国还是有些差距,归入物价差异吧)。但是最后加了一句,就是“房地产下跌了怎么办?”

房价是有周期的,日本当年经历过那种情况,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本人挥舞着美元到处买买买,当时的思维方式是:这算什么,不就是东京几个平米吗?

日本人的买买买战绩

1986年日本公司拿下纽约蒂芙尼大厦。

1989年,三菱公司买下洛克菲勒中心。

1989年6月,索尼公司购买了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1990年9月,日本人买下了圆石滩高尔夫球场以及“十七英里公路 ”。

1991年,横井英树买下纽约帝国大厦。

80年代末,全美国10%的不动产已成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可是进入90年代就是另一景象了,日本在90年其实已经转折,有消息统计,当年的隐性不良资产已经占到200万亿日元左右,而当时日本GDP500万亿日元。当然这些隐性不良资产没有暴露出来,而是到95年之后,逐渐暴露。

同时期,深知日本地产问题已经很严重的日本政府在95年立马更改了政策重点,通过了《科学技术基本法》开始疯狂的在政府层面搞科学研究。日本企业也随后向技术领域发力。你可以说房地产下跌导致了一连串的问题,你也可以说这“失去的二十年”对于日本来说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版权和科技专利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房价下跌的冲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现在的房地产,价格是过高的,但是有一点,房价进一步上涨得到很好的控制,所以情况不能算太严重。但是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这种经济模式本身是不可以持续,最终一定要切换到科技路径上来,从我国政策上看,我们已经完全知道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但是,我们还需要抓住科学技术的几个核心问题:

其一、政府,科研学院对于基础科学的研究并不会产生专利,但是这些成果出现并向本国企业开放是很重要的。日本19年诞生19个诺贝尔奖,在各科学领域都有斩获,这不能不说是基础科学上的进步。

其二、保护技术专利,保护版权,保护品牌,是引导进步的好方法。我们需要有勇气严格执行这些保护。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赔付上面,我国500万以上知识产权官司占比不足5%,而美国专利诉讼中位数是400万美元。

其三、在地产和科技一进一退中完成动能转化,是最理想的状态。而保持传统制造业,以保护就业,才是稳定社会的根本做法。这样可以免除地产下跌带来的短期冲击。为什么是制造业,因为制造业吸引就业远远多于服务业。


财经纸老虎


楼市寒冬早就来临了,且现在还没有到最冷的时候。

我个人印象当中这轮房地产炒作是从15年下半年环北京地区开始的。

当时在北京工作,因限购问题考虑在环京地区购房,首选就是燕郊。通燕高速半小时直连北京国贸,公交系统也发达。当时燕郊房价总体在5000-9000之间。稍远的大厂地区在4000-6000之间。当时选择燕郊的唯一理由就是近!

之后,因北京市政府东迁至通州,距离燕郊几公里的消息炒作,燕郊区域开始火爆,15年底就炒到1.5万左右,16年扶摇直上,借助高速、大桥、地铁等因素最高炒至4万。全国一线以及重点二线城市炒房热潮开始。

随后17年,国家加大对一线以及重点城市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开始降温,但三四线城市开始热炒,一直蔓延到现在。

过程当中,国家关于房地产的各项调控政策的发布达400多次,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以稳定房地产市场为目的。

从过程来看,房地产被火热的炒起来也就1年多的时间,随后国家调控政策开始加大,炒房区域开始下沉。但是对全国房地产行业造成的影响极大。

就目前整体情况来看,重点一二线城市房价较稳,但是成交冷清。

很多地区之前被炒高的房价几乎腰斩。比如燕郊,曾经4万接盘的楼盘,现在腰斩过半也无人问津。前期炒房客顺利套现出逃,诸多投资者高位接盘深深被套,欲哭无泪。

很多偏远的地区房价被炒作到近万元的价格,且居高不下。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手中有房子的房地产开发商卖不出去,投资房产的炒房者高位套牢,无房者面对高房价依然买不起。

核心原因无非一个字“钱”。

作为房地产行业最核心的两个环节之一“买房人”如果手中有钱,即使房价再涨也能买的起房子,但是当他们赚不到钱,且房价总是大涨的时候,这种“有心无力”的突出现象就展现出来。大量的高房价的房子没有消费者买单,自然就会面临价格下跌问题。二这又直接损害着开发商的利益。高价开发的楼盘卖不出去,回款困难择引发行业里链内资金危机,持续发展造成行业恶化,加重危机出现。

而之所以“缺钱”的问题关键还是,目前全球以及国内处于经济下行状态当中,产能过程,就业减少、消费能力下降,居民收支不平衡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下,像房地产这种高价格的固定资产,面临的资产缩水问题更加突出。

就目前来看,经济仍旧没有明显起色,钱还是那么难赚,诸多先知先觉的房地产大佬们早就开始套利房地产利润也表明了他们的态度。万达手中的地产资产依然全部卖出;潘总也清空了自己的购物车;大佬们都在一步步开始去地产资产,你说这个寒冬冷不冷呢?


金融匠人李瑞


随着前几年国内大规模上马房地产企业,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做房地产成为一种全新的时尚产业。而中国人的购房热也一样轰轰烈烈兴起,好像不买房不能证明自己有钱似的,不少人家甚至拥有多套房产,以购置房产作为一种投资热。

正是由于全国太多的房产公司太多的地产项目,导致当前大部分国民都已经满足了正常的住房,大部分现在还买房的几乎都是投资用,所以对房产的需求开始降温,地产不好做了,市场也趋于饱和。

但中国的房地产并不是完全跟着市场波动的,市场饱和产生的房价下降也是有限的,因为房产公司背后有国家性质的银行体系,它们不可能听任房价随意下降,所以,我明确告诉大家,房价下降是有可能,但下降的幅度不会太高,短期的所谓降价也只是季节性促销而已,大家也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值。

感谢所有为我点赞的朋友,欢迎更多头条朋友关注我的头条号,我努力贡献更多佳作!


创新策划沈坤


看了很多专家的意见,从各种层面分析,什么面粉贵面包不会便宜,什么上下游产业链涉及多少人就业,什么银行信贷房地产份额过多等等。有没有道理?当然有。但我不明白,为什么最根本的经济原理就偏偏没人提?

最根本的经济原理是什么?供需关系。供指的是商品的数量,需指的是有效购买力。什么叫有效购买力?有购买意愿且有购买的经济实力。说通俗点,买房者要集合有钱和没房这两个特质。但偏偏现在这两个特质集合的人真心不多,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我很认可“有钱的早已买房,没钱的降价也买不起”,哪怕是贷款,首付款恐怕都能将一大部分人拦在门外。

房价过高导致购房者需要下降,这是第一个问题。需求量,准确说有效购买力出了问题。

在这里我做一个类比,这段时间猪肉价格上涨,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卖猪肉的赚钱了。真是如此吗?小编我负责家里的买菜,以前每天六点多钟就要出门买肉,不能晚啊,晚了好一点的肉和排骨就没有了,现在呢?早上八点都可以从容去菜市场买菜,肉案上还有大把的没有卖完的好肉好排骨,也和熟悉的肉摊老板聊过,他们也苦不堪言,每天大量的肉卖不出去,即使减少进货量也一样。所以说,商品价格过高对销售者来说,也不是好事。否则,不管什么房子,都标价一亿以上,那所有的钱的问题不都解决不吗?

如果仅仅是这样,还简单一点,大不了就是横盘,有价无市,但问题是供给方也就是开发商,也出了问题。

今时今日,全国哪一家开发商不是负债累累,高融资,高周转,这是房地产公司的通病。这年头,大公司负债率有个百分之五六十都是经营保守的,七八十属于正常。小公司负债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这借的钱可是要还的,拿什么还?拿你的售房款来还,房屋滞销,缺少流动资金,那是生死存亡的大事。万科什么级别大家心里有数,“活下去”这三个字的口号可谓触目惊心,万科尚且如此,其他房地产商呢?仅仅今年一年,倒闭的中小型房地产商就高达403家,别看和全国总房企数量比起来还微不足道,但这是个强烈的信号,大家都是同一个经营模式,破产的是死掉的企业,还没死的就没受伤吗?这个伤恐怕还不轻,那怎么办呢?

两个方法,第一个,死扛。这是死路。前面我说了,融资成本太高了,还本付息压力很大,没现金流就是找死。第二个,降价促销,现金回流。但从总体来说,这也不是一个好事。一旦房价真的进入下行通道,房地产商一个都跑不掉。但第二种却能保自身,如果潘石屹在市场还没有认为房地产进入下行通道之前,迅速甩掉让自己被有负债的房产资源,然后轻装上阵,进军其他行业,未必不能杀出一条血路。

当然了,这个招很坑人,真的有可能提前引发房价下降趋势,让房地产同行死得更快,但大难临头各自飞,明知道是死路,谁不想自保呢?就像踩踏事件之前,就算明知道引发骚乱会死很多人,但能快一点对于自身而言,安全保障就会大一点,你不冲,如果别人先冲,一样会引发骚乱,一样会死,自己先冲,好歹安全系数高一点。事实也证明,潘石屹卖出去的价格还是不错的。如果真到了下行趋势,大家一起抛售,哪里会有这样的价格。

李嘉诚跑了,这是第一枪。潘石屹跑了,这是第二枪。我很好奇,接下来会是谁?

让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